实验十三 渗层的组织观察与检验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0156787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十三 渗层的组织观察与检验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实验十三 渗层的组织观察与检验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实验十三 渗层的组织观察与检验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实验十三 渗层的组织观察与检验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实验十三 渗层的组织观察与检验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实验十三 渗层的组织观察与检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十三 渗层的组织观察与检验(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十三实验十三 渗层的组织观察与检验渗层的组织观察与检验(验证性)一、实验目的及要求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掌握渗碳层、碳氮共渗层、氮化层、渗硼层组织的检验和评级方法。 2正确使用金相标准进行评级。二、实验原理二、实验原理为了提高某些机械零件表面的耐磨性、抗蚀性以及抗疲劳性能,而心部仍具有良好的 强度和韧性,工业上一般采用化学热处理来实现。将零件与化学物质接触,在高温下使有 关元素进入零件表面的过程称为化学热处理。包括渗碳、渗氮、碳氮共渗、渗硼、渗金属 等。 因为这些工艺都是使零件的表面一定深度内的组织与结构有所改变。 金相检验就是对改变了的表层组织进行检查,以便按照相关的技术条件进行评定,以保

2、证 表面处理后的零件质量。 (一)钢的渗碳层的组织检验(一)钢的渗碳层的组织检验1 1、渗碳后缓冷状态的组织、渗碳后缓冷状态的组织低碳钢渗碳后表层含碳量一般在 0.8-1.0%相当于过共析钢。所以渗碳缓冷的组织由三 部分组成。第一层:过共析层,组织为片状珠光体及网状渗碳体。第二层:共析层,组织 为片状珠光体。第三层:亚共析层,组织为片状珠光体及铁素体,铁素体数量愈来愈多至 心部。缓冷条件下,最外层出现网状渗碳体属正常现象,但淬火后应被消除掉,若存在将 使零件表面增加脆性,对应用不利,淬火后不希望存在。2 2、渗碳层深度的测定、渗碳层深度的测定方法有:剥层化学分析法、断口法、金相法、显微硬度法。

3、任讲其中两种方法: (1)金相法:试样在缓冷状态下进行。从试样表面测到过渡层之后为渗层深度,即过共析层+共析层+过渡层。标准规 定过共析层+共析层之和不得小于总渗碳层深度的 40-70%,保证过渡不能太陡,有一定的 坡度。 过共析层+共析层+过渡层之和为渗层深度。优点和断口法有效硬化层相近。等温淬火法,如 18Cr2Ni4W 属马氏体钢,850加热后在 280等温,数分钟后水 冷,含碳量0.3%的区域形成 M,而近于 0.3%的区域 MS 点高形成回火马氏体,试样浸蚀形 成白色区域和黑区的界线。 (2)显微硬度法(淬火、回火件):显微硬度法,用 9.8N 负荷,以试样边缘起测量 显微硬度值的分

4、布梯度。有效硬化层深度:由表面向里测到 550HV 处的垂直距离。有效硬化层用 DC 表示 (适合于有效硬化层0.3mm 的工件;基体硬度450HV 的工件;基体硬度为有效硬化层 3 倍处,如硬化层为 1mm,基体硬度位置 3mm;基体硬度450HV 时,需协商后,加一级,即 575HV 界限硬度值上。有争议时显微硬度法为仲裁法。3 3渗碳层零件的应用渗碳层零件的应用以汽车渗碳齿轮为例 材料:20CrMnTi 表层渗碳量 0.8-1.0%,取样检验部位齿顶、工作面。 硬度:表面淬火回火后,为 58-62HRC,心部硬度 35-45HRC。 组织:碳化物检验:400,齿角; M 及 A的检验:4

5、00,截圆处,根部;心部 F 的检验。 (二)钢的碳氮共渗层的检验(二)钢的碳氮共渗层的检验 碳和氮两种元素同时渗入金属零件表面的工艺称为碳氮共渗。 碳氮共渗处理的温度范围很宽,从 500950之间均可共渗。根据温度可分为低温、 中温、高温三种碳氮共渗方法。 500600之间为低温碳氮共渗。以渗氮为主,碳的渗入极微,即软氮化。 760860之间为中温碳氮共渗。碳和氮的渗入量均适当,能得到较高的硬度,高 的耐蚀性和良好的抗咬合性等优点。此温度低,工件变形小。 900950之间为高温碳氮共渗。以渗碳为主,氮的渗入量极微小,称为渗碳处理。1 1、碳氮共渗层缓冷后的组织、碳氮共渗层缓冷后的组织零件在碳

6、氮共渗后缓冷的组织由表及里分为三层。 第一层为几微米厚的富氮层,即白亮的 相,较厚时易剥落。 第二层为共析层,组织为 P,并固溶一定的氮。 第三层为过渡层,组织为片状 P+F。2 2、淬火后的组织、淬火后的组织组织为含 N 的 M(N)。有时表层存在一定量的碳氮化合物,呈块状、小条状属正常组织。 若碳氮浓度太高,会出现大块状碳氮化合物,将影响使用。 心部组织为板条 M 或 M+少量 F。3 3、碳氮共渗层深度的测定、碳氮共渗层深度的测定金相法:三层之和,由表面一直测到与心部组织明显交界处。 硬度法:当深度大于 0.3mm 时,与渗碳件相同;当深度小于 0.3mm 时,采用 300g 载荷。 (

7、三)钢的渗氮层的组织检验(三)钢的渗氮层的组织检验按工艺分类,分为气体渗氮、离子渗氮、低温碳氮共渗(软氮化)等。1 1、气体渗氮层显微组织、气体渗氮层显微组织(1)平衡组织按铁氮二元相图,氮固溶于铁中形成间隙式固溶体,随着铁中含氮量的增加形成了各 种相。相:含氮的 F,室温下溶氮 0.004%,590 时为 0.1%。相:含氮 A,是间隙固溶体,最大溶氮为 2.8%,平衡状态为+共析体,快冷为含氮马氏体。相:化合物相。以 Fe4N(WN=5.9%)为基的可变成分化合物,室温时 N 的质量分数为5.76.1%相化合物相:成分变化较宽的 Fe-N 化合物,其中 Fe2-3N 的质量分数为 8.1-

8、13.1%之间; Fe2N11.1%。随温度下降析出相。相化合物:是相的变体。由于晶格畸变更加厉害,脆性大,使零件表面不允许出现的相。 (2)渗氮层组织 氮化层由化合物层(白亮层)和氮扩散层组成,两者之和为氮化层深度。按照铁氮相 图,由表及里氮化组织为、+ 、 、+和五层。、+ 、不易侵蚀,呈白色,称为白亮层。+和侵蚀后呈黑色,称为扩散层。第一层为相(Fe2N) ; 第二层为过共析层, (Fe4N)和高弥散的氮化物质点(AlN、CrN、MoN 等) ; 第三层为共析层和亚共析层,氮化物质点逐渐减少; 心部组织为回火 S。2 2、低温碳氮共渗层组织、低温碳氮共渗层组织碳氮共渗是 Fe-C-N 三

9、元共析温度以下对工件进行碳氮共渗的一种热处理工艺。它以 渗氮为主,碳的渗入极微。显著提高工件的耐磨性、抗咬合性和耐蚀性。 碳氮共渗后的组织为:表层为白色氮化物层和黑色扩散层组成。在白亮化合物层的最 表层存在一层黑色点状微孔疏松区。 这是碳氮共渗的主要组织特征,少量微孔有利于储存润滑油、提高零件的 耐磨性,但大量的疏松孔洞存在将严重影响到零件的性能。3 3、渗氮层组织评定和深度测定、渗氮层组织评定和深度测定 (1)试样要求:和工件同条件,不允许出现过热、倒角和剥落现象。测脆性的 试样表面粗糙度为 Ra0.250.63m(1200#砂纸)。不允许把化合物层磨掉。 (2)主要检验内容有:渗氮层深度,

10、脆性、疏松和脉状氮化物。 (3)原始组织:工件工作表面不允许出现脱碳和粗大回火 S,调质后组织为细针 S回。控 制 F 数量体积分数15%,重要工件 F 含量5%。 (4)渗氮层深度的测定方法:断口法、金相法、显微硬度法、热处理法和热染法。 硬度法(GB/T 11354-89):采用 2.94N(0.3kgf)载荷,从试样表面测至 50HV 处 的垂直距离为渗氮层深度。基体硬度要在渗氮层深度距离三倍左右处所测得的硬度值(取 三点平均) 。对渗氮层硬度变化很平缓的工件(碳钢或者低碳低合金钢) ,其渗氮层可以沿 试样表面垂直方向测至比基体硬度值高 30HV 处。渗氮层深度用 DN 表示,单位 mm

11、,取小数 点后两位。 金相法:放大 100或 200。从试样表面沿垂直方向测至与基体组织有明显分界 处即为渗层深度。若有争议,硬度法为仲裁法。 (5)渗氮层脆性检验:根据压痕边角碎裂程度分为 5 级。用维氏硬度计,实验力 98.07N(10kgf) ,缓慢加载(98s 内完成) ,保荷 510s 后卸载。特殊情况用 49.03N(5kgf) 、294.21 N(30kgf),但需要换算。见表实验力 N(kgf)压痕级别换算49.03(5)12344 98.07(10)12345 294.21(30)23455 压痕在 100下进行检验,每件至少测三点,其中两处以上处于相同级别时才能定级,否 则

12、重复测定。一般工件 13 级合格,重要工件 12 级合格。 (6)渗氮层疏松检验:按表面化合物层内微孔的形状、数量、密集程度分为 5 级。在 500下选严重部位,和标准比较,一般 13 级合格,重要件 12 级合格。 (7)渗氮扩散层中氮化物检验 根据氮化物的形状、数量、分布分 5 级,放大 500,取组织最差的部位。一般件 13 级合格,重要件 12 级合格,气体渗氮或离子渗氮,必须进行检验。 (四)钢的渗硼层的组织检验(四)钢的渗硼层的组织检验将硼元素渗入钢表面的化学热处理称为渗硼。工件渗硼后的组织由表及里依次分为FeB-Fe2B-过渡区-基体组织,即由硼化物层,过渡层和基体组织三部分组成

13、。表层 FeB 和 Fe2B 的显微组织呈锯齿或指状插入基体中。锯齿的明显程度取决于钢的 成分。一般低碳钢明显,随钢中碳和合金元素的增多,锯齿变得平坦,使硼化物与基体强 度变弱。 由于硼化物不溶碳,并将碳排入锯齿中间或过渡层面形成 Fe3(BC)化合物。1 1、渗层组织、渗层组织由 FeB 和 Fe2B 双相组成,也可以由 Fe2B 单相组成,呈指状或齿状插入金属基体,齿 间或指间为(Fe、M)XCY相。 用三钾试剂可以区分 FeB 和 Fe2B,FeB 呈棕褐色,Fe2B 被染成浅黄色,基体不变。2 2、渗硼层测定、渗硼层测定层深要求 0.10.2mm,由于硼化物呈锯齿形,JB/T7709-

14、95 标准在金相法中规定了 3 种测定方法。 用于含碳量小于 0.35%的材料。由于峰和谷相差大,视场中测 5 个谷的深度取平均值。 h=(谷 1+ 谷 2+谷 3+谷 4+谷 5)/5 用于含碳量 0.350.60%的材料。渗层为指状,渗层明显。测量时取 5 组峰谷,分别测 量峰和谷的深度,两者平均后再用 5 组平均值。 h=(峰 1+谷 1)/2+ + (峰 5+谷 5)/2 /5 用于含碳量大于 0.60%的材料。渗层略有齿状或波浪状,峰谷不明显。测量时取 5 出较 深层的平均值。h=(h1+h2+h3+h4+h5)/53 3、渗硼层硬度的测定、渗硼层硬度的测定按 GB9790,实验力

15、1.0N,在制备好的试样横截面上选择致密无疏松的位置进行测量。显微硬度范围:FeB 18002300HV;Fe2B 为 13001500HV。在不宜破坏的渗硼工件表面测硬度时,表面粗糙度保证 Ra0.32m,HV 范围为 1200-2000HV。三、实验仪器及材料三、实验仪器及材料1实验仪器 XJG-01 型立式金相显微镜, XJG-02 立式型金相显微镜,XJG-05 型卧式金 相显微镜,4XC 型金相显微镜 2试验材料 渗碳试样、碳氮共渗试样、渗氮试样、渗硼试样四、实验内容及步骤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观察渗碳试样、碳氮共渗试样、渗氮试样、渗硼试样的各种状态的显微组织。 2根据每个试样的实验内容画出组织图,在图中注明各组织组成物。 3根据相应检验标准评定级别,标明放大倍数。五、思考题五、思考题1渗碳层平衡状态下共分为哪几层组织?过共析层出现网状 Fe3C 是否属合格? 2氮化层有哪些相组成? 3氮化层深度应包括哪些?其测量方法有哪几种?以何种方法为仲裁法? 4高速钢表面低温碳氮共渗后是否允许有白亮层?为什么? 5渗硼层中主要是什么相?如何区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