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阅读限时专练(一)答案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0149827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记阅读限时专练(一)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传记阅读限时专练(一)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传记阅读限时专练(一)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传记阅读限时专练(一)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传记阅读限时专练(一)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传记阅读限时专练(一)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记阅读限时专练(一)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语文教学案(49) 编制: 审核: 2017-1-101传记阅读限时专练(一)答案传记阅读限时专练(一)答案1. 参考答案: BD。答 B 给 3 分,答 D 给 2 分,答 A 给 1 分;答 C、E 不给分。解析: 本题考查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A.“不顾家庭,离家出游”的说法不恰当,原文表述为“将家事稍作安排,便只身出游”。 C原文第一段表述为“他把所搜集到的地理文献资料一分为二,将编为天下郡国利病书则编为肇域志”;有关日知录,原文表述为“积三十余年,编成此书”;而音学五书原文并没有提及著述时间。E.原文第四段表述为“早年奔走国事,中年谋求匡复,即使暮年独居北方”,所以“一生奔

2、走”的说法不恰当。“以豪杰自视”,文中并未明确指出。2. 参考答案: 坚持独立思考,注重学术创新,从不蹈袭前人;积少成多,不断增改,务本求真;严谨笃实,勤勉治学,持论公允,留待后人检验。(每答出一点给 2 分,意思对即可)解析: 本题从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角度考查对文本的分析概括。解答此题要抓住第二段中的关键词句:“严谨笃实”“学术创新”“不愿速于成书,躁于求名”“以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为宗旨,体现了他的学术、政治思想”“他又不断增改”“一旦发现前人著述中已有类似论说,一律删去”“积三十余年,编成此书”“供后人研讨”。据此分条概括作答即可。3. 参考答案: 推重“博学于文”“行己

3、有耻”的古训,谦虚谨慎,严于律己;经世致用,学问广博,开一代学术风气;善于推人之长,以友为师,虚怀若谷,博采众长。(每答出一点给 2 分,意思对即可)解析: 本题通过概括文章内容要点来分析梁启超的观点。梁启超的观点中包含“经学大师”和“世人楷模”两方面内容,“世人楷模”主要体现在文中的第三段,“经学大师”主要体现在文章的开头。找准区间后抓住内容进行概括分析即可。4.后人将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请结合材料及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8 分)4. 参考答案: 顾炎武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和忧国忧民意识;在顾炎武看来,普通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是紧

4、密联系在一起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对我国爱国主义传统的自然引申与合理发展;这一观点具有积极意义,教育后人要勇于担当、爱国奉献。(每答出一点给 2 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为探究性题目,具有开放性,回答时应在联系全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文章观点和顾炎武身上体现出的精神,深入理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含义,并联系现实从整体上做出理性分析。14.CE【解析】C 项,“急切地呼喊着牧童的名字”,错,“以声衬寂”也不恰当:E 项,本诗是五言古体,所押的韵是“ui”,“归、扉、稀、依、微,是韵脚。15.看到万物皆有所归,归得惬意,诗

5、人既羡慕又惆怅,反复吟咏式徽,反衬出自己独无所归、归隐太迟的惆怅。前面诗句以高三语文教学案(49) 编制: 审核: 2017-1-102白描手法描写初夏傍晚乡村夕阳西下、牛羊回归、老人倚杖、麦苗吐秀、桑叶稀疏、田夫荷锄一系列宁静和谐的景色,最后两句由写景转向抒情,画龙点睛式地揭示了主题。王维在诗中借吟咏式徽以表达归隐田园的急切心情。16.(1)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2)剑阁峥嵘而崔嵬 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17.B【解析】望其项背:望见他的颈项和后背。比喻赶得上。意思反了,应为“难以望其项背”。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通明,结构细巧。也比喻人聪明伶俐。正确。“坐而论道”原指坐着议论正事,后

6、指空谈大道理。与语境不合。明日黄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正确。求田问舍:指只知道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望文生义。假以辞色:指好言好语、和颜悦色地对待。正确。18.C【解析】A 项,“围绕为中心”句式杂揉,改成“围绕”或“以为中心”;B 项,“这一数量还将以上千万的速度每年递增”,语序不当,将“每年”调到“以上千万的速度”的前面;D 项,搭配不当,“加大”与“趣味性”不搭配可将“加大”改为“增强”。19.A【解析】B 项,将“莅临”改为“到来”,“莅临”为敬辞;C 项,将“惠赠”改为“赠送”,“惠赠”指别人赠送自己;D 项,笑纳:客套话,用

7、于请人收下自己的礼物。渭川田家渭川田家【注解】:、雉:野鸡。、式微:诗经邶风式微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这里表明自己有归隐之意。【韵译】:村庄处处披满夕阳余辉,牛羊沿着深巷纷纷回归。老叟惦念着放牧的孙儿,柱杖等候在自家的柴扉。雉鸡鸣叫麦儿即将抽穗,蚕儿成眠桑叶已经薄稀。农夫们荷锄回到了村里,相见欢声笑语恋恋依依。如此安逸怎不叫我羡慕?我不禁怅然地吟起式微。【评析】:这首诗是描写田家闲逸的。诗人面对夕阳西下,夜幕降临,恬然自得的田家晚归景致,顿生羡慕之情。开头四句,写田家日暮时一种闲逸景象。五、六两句写农事。七、八句写农夫闲暇。最后两句写因闲逸而生羡情。全诗用白描手法,描绘了渭河流域初夏乡村的

8、黄昏景色,清新自然,诗意盎然。文学鉴赏文学鉴赏 诗中描绘了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暮归图,虽都是平常事物,却表现出诗人高超的写景高三语文教学案(49) 编制: 审核: 2017-1-103技巧。全诗以朴素的白描手法,写出了人与物皆有所归的景像,映衬出诗人的心情,抒发了诗人渴望有所归,羡慕平静悠闲的田园生活的心情,流露出诗人在官场的孤苦、郁闷。 夕阳西下、夜幕将临之际,夕阳的余辉映照着村落(墟落),归牧的牛羊涌进村巷中。老人惦念着去放牧的孙儿,拄着拐杖在柴门外望孙儿的归来。在野鸡声声鸣叫中,小麦已经秀穗,吃足桑叶的蚕儿开始休眠。丰年在望,荷锄归来的农民彼此见面,娓娓动情地聊起家常。这美好的情景使诗人联

9、想到官场明争暗斗的可厌,觉得隐居在这样的农村该是多么安静舒心;惆怅之余不禁吟起诗经中“式微,式微,胡不归?”(意即:天黑啦,天黑啦,为什么还不回家呀?)的诗句,表明诗人归隐田园的志趣。王维精通音乐、绘画、书法,艺术修养深厚;苏东坡评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此诗就可以说是一幅田园画。 诗的核心是一个“归”字。诗人一开头,首先描写夕阳斜照村落的景象,渲染暮色苍茫的浓烈气氛,作为总背景,统摄全篇。接着,诗人一笔就落到“归”字上,描绘了牛羊徐徐归村的情景,使人很自然地联想起诗经里的几句诗:“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人痴情地目送牛羊归村,直至没入深巷。就在这时,诗人看到了

10、更为动人的情景:柴门外,一位慈祥的老人拄着拐杖,正迎候着放牧归来的小孩。这种朴素的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深情,感染了诗人,似乎也分享到了牧童归家的乐趣。顿时间,诗人感到这田野上的一切生命,在这黄昏时节,似乎都在思归。麦地里的野鸡叫得多动情啊,那是在呼唤自己的配偶;桑林里的桑叶已所剩无几,蚕儿开始吐丝作茧,营就自己的安乐窝,找到自己的归宿了。田野上,农夫们三三两两,扛着锄头下地归来,在田间小道上偶然相遇,亲切絮语,简直有点乐而忘归呢。诗人目睹这一切,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和身世,十分感慨。自公元 737 年(开元二十五年)宰相张九龄被排挤出朝廷之后,王维深感政治上失去依傍,进退两难。在这种心绪下诗人来到原野

11、,看到人皆有所归,唯独自己尚旁徨中路,不能不既羡慕又惆怅。所以诗人感慨系之地说:“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其实,农夫们并不闲逸。但诗人觉得和自己担惊受怕的官场生活相比,农夫们安然得多,自在得多,故有闲逸之感。式微是诗经邶风中的一篇,诗中反复咏叹:“式微,式微,胡不归?”诗人借以抒发自己急欲归隐田园的心情,不仅在意境上与首句“斜阳照墟落”相照映,而且在内容上也落在“归”字上,使写景与抒情契合无间,浑然一体,画龙点睛式地揭示了主题。读完这最后一句,才恍然大悟:前面写了那么多的“归”,实际上都是反衬,以人皆有所归,反衬自己独无所归;以人皆归得及时、亲切、惬意,反衬自己归隐太迟以及自己混迹官场的孤单

12、、苦闷。这最后一句是全诗的重心和灵魂。如果以为诗人的本意就在于完成那幅田家晚归图,这就失之于肤浅了。全诗不事雕绘,纯用白描,自然清新,诗意盎然。式微 拼音:sh wi(1).衰微,衰败。诗邶风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 朱熹 集传:“式,发语辞。微,犹衰也。”【作者小传】:王维字摩诘,河东人。工书画,与弟缙俱有俊才。开元九年,进士擢第,调太乐丞。坐累为济州司仓参军,历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拜吏部郎中。天宝末,为给事中。安禄山陷两都,维为贼所得,服药阳喑,拘于菩提寺。禄山宴凝碧池,维潜赋诗悲悼,闻于行在。贼平,陷贼官三等定罪,特原之,责授太子中允,迁中庶子、中书舍人。复拜给事中,

13、转尚书右丞。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宁薛诸王附马豪贵之高三语文教学案(49) 编制: 审核: 2017-1-104门,无不拂席迎之。得宋之问辋川别墅,山水绝胜,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笃于奉佛,晚年长斋禅诵。一日,忽索笔作书数纸,别弟缙及平生亲故,舍笔而卒。赠秘书监。悄悄毁掉你的,是退而求其次悄悄毁掉你的,是退而求其次佚名佚名【导读:悄悄毁掉你的,是你偷的懒,是你的侥幸,是你的投机取巧,是你的退而求其次】你本来想考一所一流的大学,后来没成功,便勉强上个二流、三流的,可三流的大学怎么能盛放一流的梦想?你错过了一个让自己心动的人,便找了一个差不多的人凑合,可心里住着念念不忘的人

14、,再遇见的人就变成了“将就”。“将就”的再怎么好,也填平不了心中的空缺。你看中了一双高跟鞋,太贵了舍不得买,你就买了一双便宜的,可心里有了最美的那双鞋,其他的就变成了“次”的。“次”的再怎么便宜,也弥补不了内心的遗憾。后来你发现,每一次妥协的背后,都有一个真實的目的:或是害怕失去,或是息事宁人,或是不愿付出努力有一组很火的漫画:一群人各自背着一个沉重的十字架艰难前行。途中有一个人自作聪明,他把自己的十字架砍掉一截,背起来轻松了很多,很轻易地超过了很多人。不料,后来遇到了一条又深又宽的沟壑。这时候,被他超过的人都慢慢地赶了上来。其他人用自己辛苦背过来的十字架搭在了沟壑上面,轻易就越过了沟壑。这个

15、人也想这么做,可他的十字架太短了你看,悄悄毁掉你的,是你偷的懒,是你的侥幸,是你的投机取巧,是你的退而求其次。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背负着属于自己的十字架。它也许是你的学习,也许是你的工作,也许是你的感情。但是,正是这些沉重的东西,构成了你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理由和价值,是你日后独自面对困境、挫折、痛苦的工具。别再奇怪,“为什么听了那么多的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答案是,参照那些大道理,别人一分耕耘,有时候尚且只得半分收获,你只有半分耕耘,凭什么能过好这一生?在 2008 年的哈佛毕业典礼上,校长福斯特对毕业生们说过这样一段话:我听过你们谈论未来,知道你们的烦恼。我也知道你们担心收入,担心职业选择,担心人生的意义能不能实现。我要对你们说的是,只有试过了才知道。人生的路很长,总有时间去实施备选方案,但不要一开始就退而求其次。她将“退而求其次”的心理比喻为“停车位理论”。大意是说,不要因为觉得肯定没有停车位了,就把车停在距离目的地 20 个街区远的地方。直接去你想去的地方,如果车位已满,再绕回来。高三语文教学案(49) 编制: 审核: 2017-1-105一个人就像是一朵花,来到这个世上是为了怒放。如果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