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低”油菜优势区域发展规划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149045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低”油菜优势区域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双低”油菜优势区域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双低”油菜优势区域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双低”油菜优势区域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双低”油菜优势区域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双低”油菜优势区域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低”油菜优势区域发展规划(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双低双低”油菜优势区域发展规划油菜优势区域发展规划双低”油菜优势区域发展规划.txt 让人想念而死,是谋杀的至高境界,就连法医也鉴定不出死因。 。 。 。 。 。 “双低”油菜优势区域发展规划一、发展现状长江流域是我国油菜主产区,也是世界最大的油菜集中产区。全流域面积达 180 多万平方公里,涉及沪、浙、苏、皖、鄂、赣、湘、川、黔、滇、渝等 11 个省(市)和河南信阳地区,油菜播种面积、产量均占全国的 85%以上。长江流域冬季农业资源丰富,是我国“双低”油菜优势产区,具有独特的发展优势。(一)基本情况1产区相对集中。油菜是我国 5 个种植面积超亿亩的作物(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油菜)之一。我

2、国油菜生产分布比较广泛,目前除北京、天津、辽宁、海南外,其它 27 个省(区、市)均有种植,其中产量居前五位的是湖北、安徽、江苏、四川和湖南。根据气候、生态条件的不同,我国油菜生产可划分为四个区域,即长江流域冬油菜区、西北油菜区、东北春油菜区和华南冬油菜区。其中长江流域冬油菜区是最集中的油菜产区,2001 年油菜面积 9239 万亩、产量 1018 万吨,占全国的 87%和 89%,占世界的四分之一以上,高于欧洲和加拿大。2生产发展迅速。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 1990 年以后,我国油菜生产快速发展,面积超过花生成为第一大油料作物。2001 年与1990 年相比,面积扩大 2387 万亩,年均增

3、加 217 万亩;单产提高22.2 公斤,增幅达 26%;产量增加了 437 万吨,增幅为 63%,年均增产近 40 万吨。3品质改良成效显著。 “双低”油菜是指低芥酸、低硫甙油菜。按农业部部颁标准,商品菜籽芥酸含量 5%(油)以下,硫甙含量45mol/g(饼) ,通称“双低”油菜。低芥酸菜籽油中油酸、亚油酸含量大幅度提高,营养品质显著改善;低硫甙饼粕降低了毒性,提高了菜籽饼粕的利用价值。世界上除印度和中国外,都已普及“双低”油菜。我国从 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开始“双低”油菜育种,目前已选育了一批杂交“双低”或常规“双低”油菜品种,并实现了优质高产的基本目标,如华杂系列、中双系列、油研系

4、列、湘油系列等品种,为“双低”油菜的发展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90 年代以来我国“双低”油菜品种推广迅速。1990 年全国“双低”油菜面积只有 292 万亩,1995 年增加到 1610 万亩,2001 年达到 6000 万亩,11 年间增长了 19 倍,年均增加近 520 万亩。2002 年“双低”油菜品种的比重已达到 62%,湖北、湖南等省已达到 85%以上。4产业化经营起步。1990 年我国油菜籽开始了种子和商品菜籽产业化经营的尝试,并取得初步成效。湖北、四川、江苏、湖南、安徽、江西、贵州等主产区先后成立了由科研、推广、销售、加工等部门相互组成的联合开发体,目前已由初期的松散型向风险共担

5、、利益共享的股份公司转变,创建了一批油菜品种及其加工产品品牌。一些加工企业采取“公司+科技+基地+农户”的模式,由公司对农户提供“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生产资料、统一收购”的四统一服务,油菜产业化经营开始起步。(二)主要问题1多品种插花种植。油菜是常异花授粉的十字花科作物,生长期间极易串花授粉,当年即可导致菜籽品质下降。由于我国在油菜品种审定、种子经营、市场准入等方面没有强制性管理措施,生产和管理上也缺少必要的标准和品质监测手段,导致生产上普通油菜品种、单低品种和“双低”品种共存,插花种植现象普遍,种植“双低”油菜品种,生产不出真正的“双低”油菜籽。2品质比进口菜籽差。与进口油菜籽相比,我国

6、油菜籽内在品质上存在一定差距。一是商品菜籽含油率偏低。长江流域大部分商品菜籽含油率 39-40%,比进口菜籽低 2-3 个百分点;二是“双低”油菜品种芥酸和硫甙含量偏高。长江流域“双低”油菜品种芥酸含量一般在 3%左右,比国外高 1-2 个百分点,硫甙含量 40-45mol/g(饼)之间,比加拿大高 20mol/g(饼)以上;三是商品菜籽大都在自然条件下风干,含水量比进口菜籽偏高;四是在净度、整齐度等外观品质上也有一定差距。3劳动力成本高。由于我国油菜生产的全过程基本是手工操作,一亩油菜从种到收大约需要 12-14 个工日,仅用工费就接近 150 元,占生产成本的 60-70%。而加拿大等出口

7、国油菜生产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亩用工量不到 1 个,劳动力成本很低。按照全口径计算成本,我国油菜生产效益不高。4加工企业带动力弱。我国油菜籽初加工能力接近 3000 万吨(含小型榨机) ,以国有企业和农村小油房为主,大多数国有企业年加工能力在 10 万吨以下。由于加工能力过剩、规模小、设备陈旧、能耗高、加工工艺与技术落后、产成品等级低,难以有效带动“双低”油菜的开发。特别是长江上中游地区菜籽榨油多采用蒸炒预榨浸出法,油脚中部分营养物质被破坏,菜饼饲用价值降低。日本油厂采取冷榨工艺将油脚中营养物质回收利用,产值是菜籽油的 11 倍以上。二、市场前景与竞争力分析(一)市场前景分析1世界油菜籽生产、贸

8、易、消费同步增长。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世界油菜籽生产发展很快,1979-1998 年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增长了 2 倍多和 3 倍,成为世界上仅次于大豆的第二大油料作物。近五年,世界油菜籽播种面积为 3.8 亿亩左右,产量 3600 万吨左右,主要分布在中国、加拿大、印度、德国、法国、澳大利亚、英国、美国、波兰和捷克等国家,这些国家油菜籽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 95%以上。世界油菜籽进出口贸易迅速发展,近五年年均贸易量 1000 万吨左右,占产量的四分之一以上;菜籽油、饼粕的贸易量占产量的 47%。出口国家主要是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欧盟。1996-1999 年,加拿大年均出口油菜籽 364.

9、5 万吨。进口国家主要在亚洲,包括中国、日本、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等,其中日本每年进口菜籽 210 万吨。2国内植物油和饼粕需求增长较快,市场空间大。由于人口增长、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养殖业的迅速发展,我国植物油和饲用饼粕的消费量大幅度增长,产需矛盾突出。1996-2000 年,全国植物油消费量增加了 243 万吨,平均每年增加约 60 万吨,2000 年消费量达到 1246 万吨(其中菜籽油消费量 419 万吨,占植物油消费总量的三分之一) ,而当年我国油料折油(不含食用籽实和种子)产量为855 万吨,产消缺口 391 万吨。由于产消缺口较大,导致油料或植物油大量进口,2000 年我国净进口

10、植物油 430 万吨(含进口油料折油) ,其中进口油菜籽 296.8 万吨,菜籽油 7.5 万吨。近 5 年来,我国饲用饼粕消费量年均增加 160 万吨,年均增长 7%。3市场需求潜力大。目前我国人均植物油消费量不足 10 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低 3.5 公斤。根据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和近几年植物油消费增长速度综合分析,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植物油消费量还将继续保持年均增长近 50 万吨的水平,略低于“九五”期间的增长速度。到 2007 年预计全国植物油消费量将达到 1600 万吨,比 2000年增加 354 万吨。油菜既是含油率比较高的油料作物,也是饲料作物,发展油菜生产是增加植物油和饲料供给的最

11、佳途径之一。(二)竞争力分析长江流域的油菜籽在国内市场占有明显优势,只要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品质、降低成本、提高产业化水平,就能在稳定占领国内油菜籽市场、减少油料进口冲击的同时,参与周边国际市场的竞争。1具有明显的生产优势。长江流域是我国油菜单产水平最高、技术储备最好的地区。2001 年长江流域 11 个省(市)油菜籽平均亩产 110 公斤,高于西北和东北地区,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接近主要出口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水平。与本地区小麦等冬季大宗作物相比,油菜生产效益较高。长江流域 2000 年油菜净产值 120 元/亩,而小麦只有 88 元/亩。该区冬季耕作替代作物少,不与主要粮食作物争土地和劳力资

12、源。2具有较好的市场区位优势。从国内市场看,该区油菜基本是就地生产、就近消费,市场区位优势明显。长江流域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大、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目前 11 省(市)油菜籽人均占有量只有 17.5 公斤,折油 6 公斤,难以满足当地植物油消费的需要。从国际市场看,油菜籽、植物油、饼粕进口量较大的几个国家都与我国毗连。特别是出口运往日本、韩国等可以从长江黄金水道直接出海,实行江海联运,运距短,并可以采用中小型货轮运输,运输和经营成本低。从长远考虑,可以灵活地运用国际市场进行资源市场转换。3具有抢占市场先机的优势。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主要都是春油菜,每年 3 月播种,8 月以后才能收获;欧洲是长生育期的

13、冬油菜,也要 8 月份才能收获。而我国长江流域种植的是生育期较短的冬油菜,每年 5 月就可收获上市,上市时间比国外油菜早 23 个月。另外,国内其他油料作物也全部在秋季收获。冬油菜生产是满足加工企业周年生产的一项重要条件。4具有相对的价格优势。在世界菜籽价格最低的 2000 年,进口菜籽到我国港口的价格高于国产菜籽。2002 年价格有较大幅度的上涨。加拿大菜籽到我国长江流域的到岸价为每吨 2400-2600 元,而在长江流域本地收购菜籽的价格每吨为 17002000 元。菜籽饼粕每吨 900-1000 元,也低于进口饼粕价格。虽然目前长江流域油菜籽品质不如加拿大,但由于价格差距较大,只要国产油

14、菜籽供应得上,加工企业愿意使用,可以相应减少进口。此外,长江流域已选育出了含油量达到 42%以上的“双低”油菜品系,正在试验示范。随着油菜籽品质的提高,该区的优势地位将进一步发挥出来。三、发展思路和目标(一)发展思路以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油菜技术和产业运作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提高单产和品质为突破口,努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积极推进“双低”油菜区域化布局、标准化栽培、产业化经营。在工作重点上由抓产前、产中向产前、产中、产后整体推进转变;在育种目标上由“双低”转向“双低” 、 “双高” (高油、高产) ;在品种布局上加快由普通油菜、单低油菜向“双低”化转变;生产

15、上由插花种植向集中连片区域化布局转变。(二)发展目标通过 5 年努力,力争到 2007 年长江流域“双低”油菜播种面积达到1 亿亩,占油菜总播种面积的 90%,基本实现“双低”化;平均亩产达到 126 公斤,分别比 1998-2000 年三年平均数增加 2600 万亩、571 万吨和 28 公斤,油菜籽产量达到 1410 万吨;品种芥酸和硫甙分别达到 1%(油)和 30mol/g(饼)以下,含油率提高 2-3 个百分点(上游区提高 1-2 个百分点) ;商品油菜籽品质基本达到农业部部颁标准(芥酸 5%以下、饼粕硫甙 45mol/g 以下) ,含油率提高1-2 个百分点。通过增加总产量和提高含油

16、率,新增菜籽折油 205万吨,提供全国植物油需求增量的 60%。四、优势区域布局(一)主要依据1生态适宜。长江流域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质肥沃,年平均温度 10.6-19.9,10的有效积温为 3485-4000,无霜期 203-352 天,年降雨量 1000-1900 毫米。油菜生长期间的 9 月至翌年 5 月,绝大部分地区降雨量在 500 毫米以上,冬季不甚严寒但又有一个零度左右的低温阶段,有利于油菜春化和安全越冬,没有明显的停止生长阶段,秋末早春季节光照充足,温度下降与上升过程缓慢,适宜油菜生长。2地位重要。油菜生产适应性广、茬口灵活,具有养地作用,在长江流域以稻田为主体的耕作制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水稻实行水旱轮作,既可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又可减轻稻田的次生潜育化,提高水稻产量。尤其是油菜的成熟期比小麦早,在三熟制和两熟制地区均可栽培。另外,油菜产业的发展能推动养殖业、养蜂业、加工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按目前油菜生产水平,1 亩油菜约可生产 26 公斤植物蛋白,可提供一头猪所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