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心理学第七章 学校群体心理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148096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心理学第七章  学校群体心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公共心理学第七章  学校群体心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公共心理学第七章  学校群体心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公共心理学第七章  学校群体心理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公共心理学第七章  学校群体心理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心理学第七章 学校群体心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心理学第七章 学校群体心理(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七章 学校群体心理群体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单位,是沟通个体和社会的桥梁。学校是一个大群体,它包含 许多师生员工的各种小群体。为了有效地进行管理与教育,教育者不仅要了解学生个体心 理发展特征和规律,还要掌握群体心理的特点及规律,通过组织群体活动,促进个体心理 的发展。同时,借助对群体的研究,进一步理解学生个体在群体中的特有行为和心理状态。 在此基础上,加强对班集体的管理,遵循群体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根据班集体的具体 情况,促进班集体的巩固和发展。另外,可以利用群体心理特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增 强群体凝聚力,密切师生关系,优化教育教学环境等。当然学校教育研究群体心理的意义, 不仅表现在学生和教

2、学等方面,它对学校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均有积极影响。 第一节 群体心理概述学校中的群体多种多样,有大有少,例如学校的领导班子、教导处、政教处、学生处、 教研组等。学生方面的小到二三人的兴趣小组、班委会,大到班级、年级,乃至整个学校 所有学生。在学校这种特殊的环境中,学校中的各种群体对正处于身心快速发育阶段的学 生来说影响是巨大的,直接关系到学生德智体美等整体素质的发展。同时学生也通过群体 活动对其他成员产生影响,以形成某种心理气氛,使群体也发生相应的变化。群体与个体 之间发生着相互影响。一、群体心理的一般问题(一)群体所谓群体,又叫社会群体,是两个以上的人在同一目标指引和同一规范的约束之下, 彼

3、此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活动的集合体,还可称为团体。(二)群体的特征群体是个体的集合,但不是一定数量个体简单偶然的集合。那些萍水相逢、偶然聚合 的电影观众、街头围观者等,都不能称之为群体。作为群体应该具有以下特征:1.共同的目标任何群体都有一定的目标,这个目标是群体所有成员进行活动的方向、目的及标准。 没有目标,群体不仅失去动力,还会失去存在和发展的价值。也正是由于成员目标的一致, 才使群体成员产生共同兴趣和愿望,从而联合在一起。群体目标可能是任务目标,也可能 是社会情绪需要的目标。不论每个成员是否都清醒地意识到目标的价值及意义,都要通力 合作实现目标。2.共同的情感群体成员之间进行频繁的交往,

4、他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认同,在心理上意识 到对方,意识到自己属于某个群体,从而建立起“我们同属一群”的“我们感”和“归属感” 。 群体成员在心理上发生共鸣,对成败荣辱有共同感受体验,产生相应的情感和相互情感依 赖关系。3.共同的价值规范每个群体内都有共同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约束和控制群体成员 的强大压力。群体中的每个成员在行为、思想、态度上都必须遵守这些规范准则,谁如果 违反将受到孤立与惩罚,甚至被取消成员资格。4.一定的组织机构在群体中,每个成员都占有一定的地位,扮演着相应的角色。其核心成员占居领导地 位,掌握支配群体的权力,并指导控制群体的活动。而多数成员处于从属地

5、位,扮演着相 应的角色,且按角色的行为模式进行交往、活动等。以上是群体存在的因素和特征,缺一不可,只有同时兼备,才能称其为群体。(三)群体的分类群体的类型很多,各种各样。每一种群体的性质、结构、作用和存在方式等各不相同。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把群体分为若干种类:1.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按照群体内各种相互作用的目的和性质等不同,可以把群体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 体。正式群体指有着规定的正式结构,定员编制,有特定的组织目标,根据正式文件和章 程而建立的群体。如学校中各级党政组织、工青妇组织、学生班组等。非正式群体是指自 发形成的,没有明文规定和定员编制,成员间以喜爱、兴趣、需要等相容或一致为基础而

6、形成的群体。如学生中自发结成的朋友群体、同乡群体、兴趣小组等。2.假设群体和实际群体从群体是否真实存在,可把群体分为这两种。假设群体是指实际上并不存在,只是为 了研究和分析的需要而划分的群体,又叫统计群体。如男性、女性群体,青年、老年群体, 工人、学生群体等。实际群体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实际存在的,成员间有直接和间接实 际联系的群体,如学生的班、级、组等都是。3.大群体和小群体这是根据群体的规模来划分的,大小是相对的,心理学上以成员之间是否有直接的个 人间的接触和联系作为划分大小群体的标准。所谓大群体,是指人数众多,成员间只有很 少或间接的联系,没有直接的交往与互动。如一个国家、民族等都可称为

7、大群体。而小群 体是指人数较少,成员间有直接交往和联系,关系密切,交往频繁的群体。小群体一般是 指四十人左右的群体,学校、企业的班组都可看作小群体。4.松散群体、联合群体和集体这是原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根据群体发展水平和群体成员 间关系密切程度,对群体的一种独特分类。所谓松散群体,是指成员间的关系不以共同活 动的目的、内容、意义和价值为中介的人群集合体。如同室的病人、同车的乘客、同商店 的顾客等。松散群体进一步发展有可能成为联合群体。其特点是成员有共同的活动,但这 种活动只有个人意义,成员间的关系是以对每个成员具有个别意义的群体活动为中介的。 如为了比赛临时组合的球队。群体发展的高级

8、阶段就是集体。它是成员间的关系以有个人 意义和社会意义的群体活动内容为中介的群体,也就是集体成员不仅认识到共同活动对个 人和集体的利益,而且还认识到对整个社会的价值。(四)学校群体的心理效能人们结成的群体,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相互作用、相互适应的过程之中。 群体会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1.教育功能学校群体是种特殊的教育群体,它与社会中的其他群体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它具有教 育的特定功能。在文明社会里,新生的一代要完成独立走向社会的准备过程,要形成适应 现代社会要求的健全人格,主要依靠学校而不是社会的其他机构和部门,因为学校群体作 为一种教育群体,它所具有的培养和塑造下一代的教

9、育功能是社会的其他任何群体都无法 比拟和替代的。也正是在学校这一特定的群体中,青少年一代获得了正规、系统的教育, 身心的整体素质得以充分发展和提高。2.归属功能这是指学校群体能给个体情感上的依靠,使群体内各个成员在发生相互作用时,行为 上表现为协调一致,彼此体会到大家同属某一群体,产生“我们是同班的” 、 “同校的” 、 “同一 足球队的”等类似情感体验。归属感在一般情况下,不一定表现得很强烈,只有当群体受 到表扬与奖励、惩罚与攻击时,归属感才会增强。通常一个人同时隶属于许多不同的群体, 如一个学生可能同时属于班集体、少先队、足球队、兴趣小组等,虽然他接受这些群体的 影响会产生一定的归属感,但

10、对自己某一个最主要的群体的归属感最为强烈。3.认同功能这是学校群体能对个体的认知提供知识和信息,使各个成员对一些重大事件与原则问 题同学校群体保持共同的认识和评价。群体之所以有认同功能,通常是由于这个群体自身 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影响力和吸引力。个体对群体的认同,是其自愿接受群体影响并与之 融为一体的心理基础,也是使学校这一群体保持内在整体性的心理基础。群体的认同感还 会相互影响,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尤其当个人对外界情况不明,情绪焦虑不安,判断能力不足时,更容易接受其他成员的影响。4.支持功能当个体的思想、观点、情感、行为方式符合群体的规范、期望和利益时,群体就会给 予他赞许和鼓励,以支持其行

11、为,从而使他的行为得到进一步强化,使个体的信心增强, 行为持续进行,推动其前进。没有一个学生不希望从学校群体中获得肯定、鼓励和支持, 而学习困难的学生更渴望从学校、班级和同学中获得理解和支持,以摆脱困境。群体对其 成员的支持作用及程度,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群体对成员有一定的吸引力,成员对自己 所隶属的群体持肯定的态度,即热爱自己的群体;二是个人认为自己所属的群体在社会中 有一定的影响、地位和威信,因此,个人希望群体来支持自己和表扬自己。缺乏这两个先 决条件,即使群体要去支持成员的行为,也起不了多大的强化作用。二、班级与班集体(一)班级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组

12、织形式。它是学 校根据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为完成组织赋予的任务,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的共同目标, 按照学生的年龄阶段和教育管理的需要组织起来的正式群体。学校中的班级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学生在学校的绝 大部分时间是在班级中度过的,在学校交往的最重要最多的对象是班级里的同学,班级是 学生进行集体活动的基本场所,是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息息相关的微观环境。具有良好班 风的班级,积极因素多,进步力量强,能给学生以各方面的正面教育和积极影响。它既能 防止班级内不健康的小团体的形成,抵制不良风气、不良思想的侵扰,减少和消除不良行 为的产生,又能使好的思想和行为得到传播、吸收和加强,

13、保证学生有一个稳定的、良好 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及其他优良品德,锻炼学生社会适应 能力,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都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班级并非一经组成,就能起到这些积 极作用的,要发展成班集体,还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二)班集体及其特征 班集体,是班级群体进一步发展的高级阶段,它是在一般班级群体的基础上经过有意 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和建设而形成的一种高级社会群体。一所学校里有许多班级, 但不一定都是已达到高级发展阶段的班级。作为班集体,它需具备自己的特征:1.班集体的目标特征定向统一是班集体的目标特征。每个班集体都有自己的目标,它是所有集体

14、成员共同 努力所要达到的目的。集体活动的开展取决于集体的目标,没有集体的目标,集体本身就 很难生存和发展。在集体中,学生能够把社会和学校明文规定的教育目标内化为自己的目 标,达到群体成员之间目标定向的统一,个人目标和班级目标的统一。由于目标定向的统 一,班集体具有明确的发展方向。2.班集体的价值特征集体主义取向是班集体的价值特征。班集体崇尚集体主义精神,但并不排斥和消灭个 人的行动自由和否定个人的兴趣爱好。在班集体内,关心集体,爱护集体,遵守集体的规 范,把集体的利益和荣誉放在第一位,是班级生活的主旋律。个人以自己为班集体的一员 为荣,必要时能为了班集体而放弃自己的利益,改掉自己的缺点,这些都

15、体现了集体主义 的价值取向。3.班集体的行动特征令行禁止是班集体的行动特征。在一般的班级里,由于存在着目标定向分歧等原因, 有些想办的事常常可能议而不决,不了了之。而班集体则不同,它已经形成集体领导和决 策的方式,只要认为是值得去做的事,一经决定就会立即去做。同样,班集体不认可的事, 一经决定不做就得立即停止,即使个人有不同意见,也要服从。班集体的行动特征,充分 反映了严格的行为规范及纪律约束,没有这一点,无法保证班集体的令行禁止。4.班集体的情感特征 彼此相悦相容是班集体的情感特征。学生生活在班集体中,彼此团结友爱,互相关心 支持,因而感到十分愉快,这是社会上其他群体难以具备的特征。在班集体

16、中,巨大的包 容性可以满足各种个性不同的学生,不同的人都可从中得到关心、照顾和帮助,而不会遭排斥,受歧视,它给学生提供了许多积极的体验和感受。(三)班集体形成与阶段班级从组成到变成班集体,需要一个过程。根据集体的主要特征和构成要素,可以将 集体的发展过程划分为这样一些阶段。见表 7-1,由表可见,班集体的形成过程,涉及到 集体目标的确定,学生干部的选拔与培养,人际关系的建立,班级活动的开展,行为规范 的内化,正确舆论的形成等一系列复杂的社会心理问题。教师要因势利导,有针对性采取 正确对策,加速班集体形成的过程。 表 7-1 班集体发展阶段的划分(引自黄希庭主编大学生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8 年第 1 版,第 397 页。)(四)班集体的类型根据班集体的形成过程和发展水平,可以将班集体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简单聚合型这样的班集体形式上聚合到一个班级,虽有一定的组织形式,但其成员仍然是缺乏联 系的相对独立的个体。学生彼此之间生疏,缺乏交往,没有明确的集体目标,集体活动由 学校和教师组织,班级对学生缺乏吸引力。这种类型的班集体多处在班集体形成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