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樊四中高二物理期末复习机械波练习题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0143326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襄樊四中高二物理期末复习机械波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湖北省襄樊四中高二物理期末复习机械波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湖北省襄樊四中高二物理期末复习机械波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湖北省襄樊四中高二物理期末复习机械波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湖北省襄樊四中高二物理期末复习机械波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省襄樊四中高二物理期末复习机械波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襄樊四中高二物理期末复习机械波练习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二物理期末复习练习题高二物理期末复习练习题一、选择题:一、选择题:1关于振动和波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机械波必有机械振动B有机械振动必有机械波C离波源远的质点振动得慢D波源停止振动时,介质中的波立即停住 2关于简谐振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回复力总指向平衡位置B加速度、速度方向永远一致 C在平衡位置加速度、速度均达到最大值 D在平衡位置速度达到最大值,而加速度为零 3将秒摆的周期变为 4 s,下面哪些措施是正确的 ( ) A将摆球质量变为原来的 1/4 B将振幅变为原来的 2 倍 C将摆长变为原来的 2 倍 D将摆长变为原来的 4 倍 4一质点做简谐振动,其位移 x

2、 与时间 t 的关系图象如图 1 所示,由图可知,在 t=4s 时, 质点的 ( ) A速度为正的最大值,加速度为零 B速度为负的最大值,加速度为零 C速度为零,加速度为负的最大值 D速度为零,加速度为正的最大值 5甲、乙两个单摆摆长相同,摆球质量之比为4:1两个单摆在同 一地点做简谐运动,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的速率之比为1:2,则两摆( ) A振幅相同,频率相同 B振幅不同,频率相同 C振幅相同,频率不同 D振幅不同,频率不同 6把调准的摆钟,由北京移至赤道,这个钟 ( ) A变慢了,要使它变准应该增加摆长 B变慢了,要使它变准应该减少摆长 C变快了,要使它变准应该增加摆长 D变快了,要使它变

3、准应该减少摆长 7做简谐振动的物体,如果在某两个时刻的位移相同,则物体在这两个时刻的 ( ) A加速度相同 B速度相同 C动能相同 D动量相同 8如图 2 所示,弹簧振子的质量为 0.2 kg,做简谐振动,当它运动到平衡位置左侧 2 cm 时,受到的回复力是 4 N,当它运动到平衡位置右侧 4 cm 时,它的加速度( ) A大小为 20 m/s2,向右 B大小为 20 m/s2 向左 C大小为 40 m/s2,向左 D大小为 40 m/s2,向右 9上端固定的一根细线下面悬挂一摆球,摆球在空气中摆动,摆动的幅度越来越小,对此 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摆球的机械能守恒 B总能量守恒,摆球

4、的机械能正在减少,减少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能量正在消失 D只有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10图 3 示波沿着一条固定的绳子向右传播到 B 点时 的波形,由图可以判断出 A 点刚开始振动的方向是( )A向左 B向右图 1t/sx/cm02134图 2图 32C向上 D向下11如图 4 所示的某一向右传播的横波的图象。从该时刻开始的 一段极短时间内,这列波中质点 A 的振动速度 vA和加速度 aA的 大小变化情况是( )AvA变大,aA变小 BvA变小,aA变大CvA变大,aA变大 DvA变小,aA变小12图 5 中的实线表示 t 时刻的波的图象,虚线表示 t+t 时刻波 的图象,T 为振动周期,

5、k=0、1、2,当波沿+x 方向传播时, t 应为( )A (k+1/4)T B (k+1/2)TC (k+3/4)T D (k+1)T13一列波在介质中向某一方向传播,图 6 中所示为此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并且此时 振动还只发生在 M、N 之间,并知此波的周期 T,Q 质点速度方向在波形图中是竖直向下 的,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波源是 M,由波源起振开始计时,P 点已经振动时间 TB波源是 N,由波源起振开始计时,P 点已经振动时间为 3T/4C波源是 N,由波源起振开始计时,P 点已经振动时间为 T/4D波源是 M,由波源起振开始计时,P 点已经振动时间为 3T/4 14有下列声学

6、现象:夏日的雷声能持续很长时间;敲响一只 音叉,另一只与其相隔不远的音叉也能发出声音;敲响一只音叉,在其周围某些区域声 音较强,某些区域的声音较弱;屋子外的人虽然看不到屋内的人,但却能听到屋内人的 谈笑声。则 ) A和是反射现象,是共鸣现象,是衍射现象 B是干涉现象,是反射现象,是衍射现象,是折射现象 C是反射现象,是折射现象,是干涉现象,是衍射现象 D是反射现象,是共鸣现象,是干涉现象,是衍射现象 15如 7 图所示,振源 S 在垂直 x 轴方向振动,并形成沿 x 轴正方向、负方向传播横波, 波的频率为 50Hz,波速为 20m/s,x 轴上有 P、Q 两点,SP=2.9m,SQ=2.7m,

7、经过足够的 时间以后,当质点 S 正通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的时刻,则( )A质点 P 和 S 之间有 7 个波峰B质点 Q 和 S 之间有 7 个波谷C质点 P 正处于波峰,质点 Q 正处于波峰 D质点 P 正处于波谷,质点 Q 正处于波峰 16如图 8 所示,MN 是足够长的水池边,S1和 S2是池中水面 上两个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波源,它们激起的水波的波长为 2m,S1、S2连线垂直于 MN,且与 MN 分别相距 8m 和 3m, 则池边 MN 中 O 处的振动情况是( )A振动加强 B振动减弱C振动时强时弱 D无法判断 图 8图 4图 6图 7图 53二、填空题二、填空题 17图 9 表示某

8、一时刻一列波的图象。波速 v=10m/s,这列 波的波长等于 m,频率为 Hz。 18一列横波沿直线传播,AB 是传播方向上的两个质点, 相距 4m。当波传到两点中的某一点开始计时,在 4s 内 AB 两点恰分别完成 8 次和 10 次全振动,且 4s 末质点 A 处于平衡位置向上振动,则此波的传播方向是 ,传 播速度大小为 m/s。 19一列横波沿 x 轴方向传播,波速 v=400m/s,已知 x1=0.4m 和 x2=1.2m 的两个质点相邻, 且它们的位移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该波的频率等于 Hz。 20在海上有一长 32m 的船以 4m/s 的速度逆着水波的传播方向航行,一波峰与船

9、头相遇 到与船尾相遇经历 4s,则此波的传播速度为 m/s。站在船头的人观察到两个相邻波峰到船头的时间间隔为 5s,则水波的波长为 21如图 10 所示为一简谐波的图象,已知 d 点到达波峰的时间 比 C 点早 1/200s,Ac 间水平距离为 3m,则该波的传播方向 为 ,波速为 m/s。 22图 11 中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一列简谐横波在传播方向上 相距 3m 的两质点 P 和 Q 的振动图象。若 P 点离波源比 Q 点 近,则该波的波长的可能值为 ;若 Q 点离波源 比 P 点近,则该波的波长的可能值为 。 23一列简谐波沿 x 轴正方向传播,已知轴上 x1=0 和 x2=1m 两点处的振

10、动图象分别如 12 图的甲和乙所示, 又知此波的波长大于 1m,则此波的传播速度 v= m/s。 24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质量相等的铁球和塑料球应选用 _; (2)有 1和 0.2长的细线各一条,应选用长为_线作摆线; (3)在测量单摆周期时,用秒表测 5 次、30 次、200 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分别为 、那么周期较准的是_; (4)偏离竖直位置的摆角应_; (5)计算重力加速度的公式应为_三、计算题 25一列横波的波源在如 13 图所示的坐标原点 O 处,经过 0.4s,振动从 O 点向右传播 20cm,P 点离 O 点是 80cm,求:(1)P 点起振的速度方向;(2

11、)该波从原点向右传播开始计时,经过 多长时间质点 P 第一次到达波峰。 图 9图 13图 12图 10图 11426一列横波沿一直线在空间传播,某一时刻,在此直线上相距为 d 的 AB 两点均处在 平衡位置,且 AB 之间仅有一个波峰。若经过时间 t,质点 B 恰好到达波峰位置 (tT,T 为周期) ,试分析该波可能的波速有多少种?各为多大?27一列简谐波沿直线传播,ABC 是直线上的三个质点,如图 14 所示,某时刻波传 到了 B 点,A 点刚好处于波谷位置。已知波长大于 3m,且小于 5m,AB=5m,周期 T=0.1s,振幅 A=5cm,再经过 0.5s,C 点第一次到达波谷,则:(1)

12、AC 相距多远? (2)到此为止,A 点已运动的路程为多少?图 145参考答案:1A;2AD 3D 4C 5B 6B 7AC 8C 9B10C;11A;12C;13C;14D;15ABD;16B;1718,1;18B 指向 A,5; 19250; 204,40; 21x,200;2212/(4n+3)n=0、1、2,12/(4n+1)n=0、1、223333.32425解:(1)当波传至 x=20m 时,x=20m 的质点的起振方向沿 y 轴负向,由于所有质点的起振方向相同,所以 P 点的起振方向一定沿 y 轴负向。(2)由题意可知:T=0.4s,=20m, 所以 v=/T=20/0.4=50

13、m/s 波从原点传至 x=80m 处所用的时间t1=80/50=1.6s, P 点振动后运动至波峰所需的时间 t2=3T/4=0.3s 所以P 点第一次出现波峰的时间为t=t1+t2=1.6+0.3=1.9s 26解:符合题意的四种波形图,当波向右传时,波速依次为d/2t,3d/4t,d/4t,d/2t;当波和左传时,波速依次为 3d/2t,d/4t,3d/4t,d/6t。27解:(1)由题意知=4m,T=0.1s,v=400m/s,t=0 时,x=4m 处的质点正好处于波谷位置,C 点第一次出现波谷是 x=4m 处的质点传过去的s=vt=400.5=20m所以 C 点离 A 点的距离为SAC=4+20=24m (2)t=0 时,A 点已运动至波谷,其路程为 s1=0.05m,当 C 点出现波谷时,A点又振动了 6 个周期,所以A 点共振动的路程S=0.05+0.0564=1.25m。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