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电现象》教学设计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0143276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电现象》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中物理《电现象》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中物理《电现象》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中物理《电现象》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中物理《电现象》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电现象》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电现象》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课题教科版九年级物理第三章第一节电现象授课人合江县尧坝镇初级中学校 巫良财一课时课标要求通过实验,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在整个电学部分起到基础支撑作用,是整个电学的基石和开始,学生对内容理解好坏,兴趣的产生与否直接关系到后续内容的学习状况。本节内容包括摩擦起电现象、电荷及其作用规律、验电器构造和工作原理、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摩擦起电是人类最早发现的电现象,电荷及其作用规律是进一步深入学习电学、理解许多电现象的基础,电荷量的概念是后面理解电流概念的关键,因此本节作为初中电学起始课,具有很

2、重要的地位。学情分析学生初步接触电学知识,主要任务是既要让学生学习到知识,同时还要激起同学们学习电学的兴趣。学生对电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多数是基于以前课程的零碎认识和一些简单的生活经验,初中生正处于心智的迅速成长阶段,对新知识、新事物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对电既熟悉又陌生、既好奇又有一定的胆怯,而且他们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思维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因此需要创设情境,尽可能多的联系生活,设计学生活动,在活动中思维,在活动中学习。知识与技能 1、 知道摩擦起电现象2、 了解摩擦起电的原因3、知道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4、了解验电器的工作原理5、知道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及电流方向规定

3、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摩擦起电了解带电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对生活中一些静电现象作出解释。2、能在观察带电体的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现象的基础上进行推理,发现其中的规律。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电学,探究电知识的兴趣。2、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同学间的协作意识,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摩擦起电现象,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难点:摩擦起电的原因教学策略的 选择与设计借助演示实验和学生探究实验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提高学生 学习兴趣。通过参与科学地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亲身体验摩擦起电现象,推理 得出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分析概括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4、规律。利用视频让学 生了解原子结构和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存在,从而理解摩擦起电的原因以及电流 形成的原因。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本节课中我采用以教师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实验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媒体,课件,玻璃棒,丝绸,验电器,橡胶棒,气球,毛皮,纸屑,塑料尺子梳子,塑料泡沫教学流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激趣导入【情景创设情景创设】 播放视频:有趣的放电现象【设置悬念设置悬念】 同学们知道这种神奇电现象的原理吗? 【导入新课导入新课】 这是一种放电现象,从今天起我们就逐渐揭开他 的神秘面纱。让我们一起走进电现象观看视频交流热议设计意图:联

5、系实际,设置疑 问,创设物理情景,激发学生 兴趣。合作探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摩擦起 电【问题过度问题过度】 当空气干燥时用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着 梳子“飘”起来呢?发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引导实验引导实验】 日常生活中类似以上现象的例子还很多,想用给 你提供的器材和身边的物品,亲手试试吗? 【实验器材实验器材】 梳子、塑料尺、气球、碎纸屑、轻小泡沫。【提出问题提出问题】 1、 怎样判断物体带电? 2、什么是摩擦起电? 3、你还知道哪些摩擦起电的现象?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实验体验,认识摩擦起电 ,感受电的神奇。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回答预设回答预设: 1、梳子带电 2、摩擦起电自主

6、选择器材,动手探究。动手操作预设动手操作预设: 用梳子、塑料尺或气球在干燥 、清洁的头发上摩擦,之后将 物体靠近碎纸屑或轻小颗粒泡 沫,看能否将其吸起。根据实验现象思考问题并积极 发表见解 回答预设回答预设: 1、物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荷。 2、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 做摩擦起电。 3、某些衣服吸附灰尘,晚上脱 衣服出现电火花等。2、摩擦起 电的原因【问题过渡问题过渡】 摩擦为什么能让物体带电呢? 【视频播放视频播放】原子的结构和摩擦起电的原因【问题驱动问题驱动】 1、原子由什么组成?各带什么电荷? 2、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什么? 【难点强调难点强调】 摩擦起电实质:电子

7、的转移。电子从一个物体转 移到另一个物体,并不是摩擦创造了电荷。 【趁热打铁趁热打铁】 两种个物体相互摩擦时,束缚电子能力较弱的物 体就会 电子,带上 电,束缚电子能力较强的物体就会 电子,带上 电。设计意图:把不能直接观察的微观现象形象化和 直观化,初步建立电子转移的微观图景培养学生 抽象思维能力。观看视频思考讨论回答预设回答预设: 1、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 成,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构 成;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 2、两个物体摩擦时,失去电子 带正电,得到电子负电。学生讨论交流答案预设答案预设: 失去、正、得到、负电3、电荷及 相互作用规 律【情景过度情景过度】 课件展示丝绸摩擦玻璃

8、棒和毛皮摩擦橡胶棒,引 导学生思考:图中的现象说明了什么?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吸引纸屑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吸引水流 【提出问题提出问题】 1、用丝绸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靠近后,现象如何 ? 2、用毛皮摩擦过的两根橡胶棒靠近后,现象如何 ? 3、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 靠近后,现象如何?它们所带电荷相同吗? 【实验探究实验探究】 1、用丝绸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靠近观看图片,根据现象思考并积 极发表见解。回答预设回答预设: 绸摩擦玻璃棒和毛皮摩擦橡胶 棒都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它们都带了电。猜想预设猜想预设: 1、相互排斥 2、相互排斥 3、相互吸引,不同动手操作,观察实验2

9、、用毛皮摩擦过的两根橡胶棒靠近 3、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 相互靠近【启发诱导启发诱导】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 电荷相同吗? 【推进问题推进问题】 1、 自然界中有几种电荷? 2、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各 带什么电荷? 3、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怎样? 【趁热打铁趁热打铁】 1、人们把 所带的电荷规定为正电荷,把 所带的电荷规定为正电荷。 2、将一带电玻璃棒靠近带正电的塑料泡沫小球时 ,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则玻璃棒带 电,这是因为 电荷相互 。分析推理分析推理: 带电后的物体凡是跟丝绸摩擦 过的玻璃棒相吸引的,必定跟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排

10、斥; 凡是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 排斥的,必定跟毛皮摩擦过的 橡胶棒相吸引。它们所带的是 两种不同的电荷。回答预设回答预设: 1、正、负两种电荷 2、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 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 带负电荷。 3、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 荷互相吸引。学生交流讨论。答案预设答案预设: 1、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毛皮 摩擦过的橡胶棒 2、正,同种,排斥设计意图:通过实验现象,感 受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过程。4、验电器【问题过渡问题过渡】 如何检验一个物体是否带电? 【课件展示课件展示】验电器【演示实验演示实验】用带正电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 球。 【想想议议想想议议】 验电器是根据什么原理?观

11、看、记忆: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 验电器观察、讨论交流回答预设回答预设: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趁热打铁趁热打铁】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 可以看到两金属箔片 ,这是因为 . 设计意图:利用视频和演示实验让学生明白验电 器的工作原理。学生讨论交流答案预设答案预设: 张开、同种电荷互相排斥5、电流【情景过度情景过度】 你听说过避雷针吗,它的原理是什么?【提出问题提出问题】 1、什么是电流? 2、电流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课件展示课件展示】电荷的定向移动【知识应用知识应用】 油罐车常常有一条铁链做的尾巴拖在地上,这是 为什么? 设计意图:按照从现象到本质再到应用的思路设 计,符

12、合学生认知规律。观察、思考阅读教材回答答案预设答案预设: 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物理学中规定正电荷定向移 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讨论交流 回答预设回答预设: 在运输过程中,油与油管摩擦 产生电荷,电荷大量聚集容易 造成火灾,安装铁链目的是将 电荷传到大地。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学到了些什么?讨论发言,梳理本节知识要点课堂练习1、在干燥的天气里,用干毛巾擦镜子,镜子表面上往往粘有很多毛毛,这是因为镜 子表面带了 ,这种现象叫 . 2、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 ,异种电荷互相 ;验电器是根据原理工作的. 3、甲、乙、丙、丁四个轻质带电小球,用细线悬挂起来,它们的相互作用情况如下 图所示,已知甲带正电,则乙带 ,丙 4、用绸子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带正电,这是由于( ) A、 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 B、绸子上的正电荷转移到玻璃棒上,使得玻璃棒带正电 C、绸子上的电子转移到玻璃棒上,使得玻璃棒带正电 D、玻璃棒上的电子转移到绸子上,所以玻璃棒带正电甲乙乙丙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