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实行中存在的问题初探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0143199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改实行中存在的问题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课改实行中存在的问题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课改实行中存在的问题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改实行中存在的问题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改实行中存在的问题初探(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新课改实行中存在的问题初探新课改实行中存在的问题初探史地科组 吴伟雄 【内容摘要内容摘要】一个国家要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走在世界的前列,首先就要对教育加大投入,加 大教育的改革力度。人口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兴衰的大事,在国际竞争激烈的 这一环境下,要使我们缩短与世界的差距、赶上发达国家,首先就要发展好我 们的教育,现在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快一年,在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 程中存在的问题不可避免,那么是什么影响了新课改的实施呢,我从主客观方 面提出了影响新课改实施原因及新课改实行中的误区。 【关键词关键词】 新课改 素质教育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拉开了序幕,从这次课改情况看,不论是课程设置的形式还是

2、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是历次改革中幅度最大的一次。我们姑且不谈什么顺应教育的国际化趋势、向欧美等教育发达国家靠拢等,仅从我们国家长期以来的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教育教学的目的来看,已经是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了。这次课程改革,目的就是使旧式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向知识的积极汲取方向转变,因此,这次课程改革的实质也就是教育思想的改革,教学理念的革新1。教育思想的改革首先要求我们教师的思想要得到转变,那么我们教师的思想是不是已经转变了呢?是否已经达到了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的一致呢?答案是否定的。课程改革实施这么一段时间以来,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思想有的并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

3、有的教学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取得的效果却很微小。在我看来,主要原因一个是教师的思想还没有得到解放,另一个是教师对新课改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偏差。 从第一个原因看,那么是什么束缚了老师的思想呢,我认为: 1、受受“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思想的影响思想的影响。在新的考试方案没出台前,学校、教师失去了教学方向,这实际上反映了学校、教师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习惯了围绕考纲教学的教师,在考试方案没有下来之前,教学思想也都逃脱不了课堂灌输的习惯,讲课时,事件总忘不了强调时间、背景、人物、经过、结果、影响和意义,生怕那一点没讲到。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也没有哪所学校愿意“冒险” ,因

4、为怕影响学校的前途。正是出于这种顾虑,才束缚了学校、教师的行为,这也正是影响当前新课改“不新”的最大因素。2、受评价机制的影响。受评价机制的影响。领导说上课时新课改精神要体现出来,但在评价教师业绩时则单纯以分数是论,同时在考试方式上仍没有多大的变化,这种评价机制和考试方式严重束缚了教师的思想,甚至扼杀了教师的大胆想法。由于各个学校都是刚进入新课改,对教师的评价几乎还是老一套,以分数的高低来评价教2师,从根本上否定了素质教育2,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们“别人怎样教,我就怎样教”的思想难免会产生。每个教师都不愿在同行的评比中甘处下风,所以,在教学中不敢或不愿实施自己的想法。这两个方面可以说是影响新课

5、改实施的客观因素,要使新课改真正的实施起来,务必使这两个问题得以解决,解除教师的思想枷锁。从第二个原因看,教师对新课程究竟倡导什么还存在着困惑,继而引发了一些教学行为上的偏差。有的教师片面的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认为是搞活动,并且学校组织的一些公开课活动中,过分的注重了形式,而忽视了内容的传授。与传统教学相比,这是一种走极端的错误做法。在我听过的一些公开课中,发现当前新课改在实行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 4 个问题:1 1、在新课改实行的过程中,有的老师图了搞活课堂气氛,忽视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2 2、不论什么内容,都搞分组讨论,搞合作式学习,表面上全员参与,实际上则是一盘散沙,从而也使

6、一部分学生产生惰性。对于这两个问题,我举一个例子:比如在讲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时,有的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要开辟新航路” ,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很没必要,一个是学生对世界史知识了解的不是很多,另一个是教材上已经有了简单说明,由于对世界史了解的不多,学生讨论也只不过照本宣科,这种讨论又有什么意义呢?因此,我觉得这个问题这么处理更好一些,要么让学生根据课本归纳,要么给学生放映一些材料,让学生根据材料总结归纳。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的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归纳能力。3 3、一堂课教学方法过多,希望使学生的各种素质都能够表现出来,以致老师上课时间紧张,学生思考的时间短。这样快的节奏不仅

7、容易使得学生感到疲惫,也使老师顾此失彼,让一堂课失去了重点。4 4、用课件代替粉笔,黑板,甚至代替了学生的思考。有的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做了精美的课件,还配了音乐,加了一些历史影片,这样做是好的,但对内容的处理上,却显得不够:一是课件放映太快,还没等学生理解就过去了;二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还没怎么思考,答案就放映出来了;三是整堂课流水似的放映课件,几乎没有什么板书,使得课堂内容失去了整体感。这些方法在新课改中需不需要呢?需要。但如果使用不当,就会给人一种走形式的感觉。新课改需要教学方式的改变但不需要形式主义。可以说,课堂教学的形式化是新课改最大的误区3,所以,我认为,我们要真正的理解、3体会

8、新课改,消除对新课改的误解,才能有利于新课改的实施。在我看来,新课改、素质教育,它倡导的是教师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这恰恰是传统教学的缺陷4。传统教学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在学生的评价上以分数的高低评价学生的好坏。所以,新课改的实施,客观上要求教学方式有所改变,但客观要求不是强求,不是什么内容都一定要改变以前教学方式,不管什么内容都搞讨论,搞活动,以此达到体现新课改精神的目的,但这恰恰又是教师对新课改的误解之处。新课改不是要求我们在每堂课都要体现出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素质,知识类别不同,要求的教学方法就不同,培养学生的能力也就可能不同,因此,我们

9、要根据每堂课的内容来组织教学,来选择教学方法,以此达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在进行新课改环境下教学时,可以做精美的课件,举行各种各样活动,但不要忘了,新课改并不是完全否定我们传统的教学。我国的中学生在国际各种学科竞赛中屡获奖项,例如,从 1985 年到 2004 年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上,我国多次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其中1992、1993、1995、1997、20002004 年,这几年参赛的选手都获得金牌,并且,有多次多人以满分获得金牌。这不也肯定了我们的基础教育和教学方式还是有可取之处的吗?虽然实际操作能力是我国大部分学生的薄弱环节说明我们的教学方式还存在不足之处,但这也正是我们实施新课改的原因之一。因此,新课改的实施并不意味着就要摒弃原来的教学模式。我们应该在“借鉴”传统教学模式的同时不断探索,将其与新课改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在整体上达到我们所要求的素质教育。随着新课改的实行,还会不断涌现出更多更复杂的问题,因此,我们在从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路并不好走,还有很多困难要克服。参考文献: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试验)解读 ,第 69 页,朱汉国/王斯德,江苏教育出版社;2走进新课程 ,第 56 页,朱幕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3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第 126 页,高等教育出版社;4甘肃日报 ,2004-10-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