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洋溪风情洋溪的白求恩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0143075 上传时间:2018-05-2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化洋溪风情洋溪的白求恩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新化洋溪风情洋溪的白求恩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化洋溪风情洋溪的白求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化洋溪风情洋溪的白求恩(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洋溪的白求恩洋溪的白求恩尹正雅尹正雅上了六十岁的人都记得,洋溪医院曾经有个极受人尊敬的老医师,他个子高大魁伟, 体态较胖,说话温文尔雅,语音带着北方腔,他就是洋溪第一个“洋”医生尹正雅,人们 都习惯叫他尹医官。 他除了在家里当家长,在医院曾未挂过什么职,何谓“医官”?其实,原来他真正 的是个医官。 尹正雅,男,一九一八年七月初一出生于河北省卢龙县城关镇三街,从小上过六年 私塾,十八岁被抓壮丁入张学良部当兵,因有一定文化,在部队学医,后升任少尉医官, 军械处处长等职。 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爆发。刚入伍不久的尹正雅随部队转战湖南、安徽、南京各 地。一九四三年,部队被打散,所在部队脱离主力来到新化,

2、住在城关镇晏家院子一家私 人旅社里。晏老板经营旅社和其它一些小本生意,家境较为殷实。老板有一女,长得眉清 目秀,肤白唇红,且又知书达礼,典型的小家碧玉。英姿俊朗,南征北战的尹医官见之爱 怜,后两心相许,英雄美女,遂结成秦晋,真可谓“山川异域无相碍,风月同天共此心” 。 随后妻子随军,因战火频仍,烽烟不息,夫妇俩颠沛流离,甘苦共尝。一九四八年随部投 诚后,尹正雅随妻来到新化定居,因襟兄的支持,在洋溪镇彭家亭子办起了第一家西医诊 所,成为洋溪第一个用西药治病的“洋医生” 。自此,盘尼西林,磺胺等药开始为老百姓服 务。一九五三年,公私合营,该诊所被收编为公有制,在洋溪刀具厂那儿成立洋溪联合诊 所,后

3、又搬至彭家亭子,更名为洋溪卫生所。 尹正雅医术精湛,那个时候没有 B 超机,没有 X 片机,更没有什么 CT 扫描机。他却 对许多疾病具有很高的诊断能力。如肝炎,他只要摸一摸,就会肯定地告诉病人,是肿大 一指就是一指,决不是一指半;肺病,如空洞性肺结核,他只要用听诊器听一听,然后用 左手扣在病人胸上,右手在上面轻轻敲几下就知道你空洞有多大;心脏病,如风心病,他 只需要听诊器听一听,就知道你是几级几级杂音,一丝不差。高超的医术,极大地提高了 治愈率。病人到了他那儿,未下药病就会先好一半。 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痢疾、疟疾、脑膜炎流行,中医对此束手无策,洋溪因为有 了这位洋西医,使多少人从死亡的地狱

4、里重返人间的天堂。 尹正雅不但医术高超,医德也非常高尚。真正是具有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思想的人, 从来就是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从不考虑个人得失,为及时抢救高危病人,他不 知贴过多少医疗费,有的事后别人还了,有的便不了了之。过苦日子的时候,很多人没东 西吃,饿得不行,常以野菜、土茯苓、神仙土充饥,结果造成大便结,拉不出屎,肚子胀 得痛苦不堪,他不但开方诊治,而且专做一个铁钩,让病人撅起屁股,不顾粪便肮脏,不 顾臭气难闻,他亲自用钩子一点一点帮病人往外抠。有一次脑膜炎流行,他出诊几天未回, 结果自己三岁多的儿子因感于流脑,待他回来时已是气息奄奄,没过两天就死了。六十年 代初,有一次夜里去苍溪

5、急诊,由于山高路险,回来时摔断了肋骨。有时病人困难,经常 不但免诊费,而且留病人吃饭。他从来没做过家务,这并不是偷闲不做,而且他根本就没 时间做,每天从睁开眼起床,到闭眼睡觉,很少隔断过病人,几十年如此,据说他平均每 天看病绝不少于 100 人次以下,天天累得疲惫不堪。为了下午有精力继续工作,每天中午 他必须休息半小时,怕人打扰,天天要女儿给他在门外“站岗” 。 过去的乡下医院,没有剖腹技术,妇女每遇上难产或宫外孕,十有九死,尹正雅凭 借自己高超的医术,挽救过多少妇婴的生命,现在很多被他救过的人说起他,总是感激深深,赞不绝口,很多人说:“如果没有尹正雅,我坟上的树早三尺大了” 。 尹正雅自从随

6、妻在洋溪从医以来,一直没有回过老家。老家,那生我养我的黑土地, 那魂牵梦绕的父老乡亲,生离之后便是那份死别的沉重,几人能忍受?几人能负荷?肝肠 寸断熬过几十年之后,尹医师又是“心在天山,身老苍州”的无限悲凉。七八年退休之后, 他本想回老家一趟,尽管父母已早逝,他总惦记着为他们的坟上一杯土;家里还有一个弟 弟,三十多年了,兄弟俩总该叙叙旧情吧!可是医院少不了他,洋溪人民少不了他。退休 后,领导又把他留了下来,尹老二话没说,像以往一样,任劳任怨,兢兢业业,拼命地工 作,每月就是多六十五元钱的补贴。他拿着这点补贴,一留又是十年,回家的梦随着年龄 的老去和身体健康水平的下降便永远地破灭了。那时我们可以

7、完全这么地说一句,如果尹 老多回几次家,可能洋溪就会付去几条生命的代价。 尹正雅的儿女大多从医,且学有所长,他退休之后,女儿们琢磨着利用他的声誉与 技术在洋溪开一家私人医院,却遭到了他的强烈反对,他说:“我们到那里开一家,洋溪 医院那么多职工家属靠医院吃饭的,你们现在并不是没饭吃”!一席话打消了儿女们的念 头,同时,儿女们也为他的高尚情操所折服。 六十年代,农村流行病较多,医师又奇缺。当时,毛主席发出了“把医疗卫生工作 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伟大号召,于是各地纷纷办医训班,培养赤脚医师。洋溪也办了个卫 生班,校址是过去的洋溪农中,后来的洋溪镇中学。当时,尹正雅是这个班的主要辅导老 师。那时,他的胃

8、病很严重,但他从不缺席迟到,上课非常认真负责,这个班的许多学员, 如杨自彬、罗福谦等,都成为了后来农村医务室和乡镇卫生院的中坚力量,现在这些学员 还津津乐道他讲课时肚子上经常系着的热水袋。 尹正雅做为一个国民党的医官,在解放后的历次政治运动中,应该是在劫难逃的, 可他是不幸者中的幸运者。因为他医术高,修养好,为人谦和。五十年代整风反右时居然 没有打成右派。六十年代文化大革命虽然打成了“历史反革命分子” ,但很少挨批斗。那时, 无论革命的或反革命的,贫下中农或阶级敌人,都暗中保护他。明天要开批斗大会,今天 就有领导通知他:“尹正雅,苍溪今天发现瘟疫流行,你快去,要把病人尽快治好, 回来向区里汇报

9、。 ”有时一群众跑来医院,谎称家里老父病危,要尹医师出诊。那时,这些 成分不好的医师出诊必须要院领导批准方可,领导说:“尹医师有事,派另外的医师去吧。 ”来人说:“不行,非他不可,死了人你负责吗?”领导无奈,只得同意,这样一次又一 次逃过了那些无休无止的批斗。那时,槎溪公社石门大队的罗续林,是区里的造反派,他 高举造反有理的旗帜,家里的楼上却经常藏着要批斗的“历史反革命分子”尹正雅,文化 大革命真是革得滑稽可笑。做好事,有好报,永远是真理,永远放发着人性道德的光芒。 尹正雅在洋溪说他是“学术泰斗,医德昆仑”一点也不过分。其实他还有一些鲜为 人知的东西折射着他人格的魅力。他的英语水平很高,看一般的英文报刊,根本无需字典, 古文学操守也非常厚实,记得很多的唐诗宋词,中国四大名著的故事他如数家珍。笔者有 一次去他那里看病,正巧没人,他却一本正经在写着什么,我以为是在给别人开处方,结 果他是在默写红楼梦里的葬花词,见了我,他停下笔,给我看完病,见我还瞅着那些诗词, 便好奇地问我知不知道红楼梦的警幻仙姑赋 ,我点了点头说,这首词勉强能背。他高兴 地说:“年轻人,不错!”其实,我心里对他早已是五体投地了。 尹正雅先生于二 OO 一年去世了,他为了洋溪人民几十年连家都没回过,把自己的一 切都留在了异乡的土地上。他无疑是洋溪卫生史上的一块丰碑,他永远是洋溪人民心中的 白求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