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五心教育为载体推动德育工作的全面提高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0142629 上传时间:2018-05-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五心教育为载体推动德育工作的全面提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以五心教育为载体推动德育工作的全面提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以五心教育为载体推动德育工作的全面提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以五心教育为载体推动德育工作的全面提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以五心教育为载体推动德育工作的全面提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五心教育为载体推动德育工作的全面提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以以“五心五心”教育为载体教育为载体 推动德育工作的全面提高推动德育工作的全面提高威宁县龙街第二中学 王洪全关键词:德育 五心教育 养成教育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文明古国”的美誉,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源远流长。长期以来被人们作为衡量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之一,也是体现国民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为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八荣八耻”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根据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我校以“五心”教育为载体,开展“五心”教育活动,全面提高我校师生的思想德育水平。学校德育工作事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事关未来公民道德素质

2、的提高。我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育人理念,针对新时期中学生发展特点和普遍存在的情感缺失现状,按照威宁自治县教育局进一步强化中小学“五心”教育工作目标管理实施方案的精神,大力开展“忠心献给祖国、信心留给自己、诚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爱心献给社会”的 “五心” 系列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做一个情感健康的人,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创新。“五心”教育活动围绕“读书为什么”、“在家干什么”、“我应做什么”等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并通过朗诵、征文、演讲引导学生从小孝敬父母,关心他人,热爱学习,关心集体,将来回报社会,报效祖国。从而不断优化德育途径,创新工作思路,逐步形成了以“五心”

3、教育为主体的德育工作特色,推动了学校全面持续健康的发展!一、充分发挥教师在一、充分发挥教师在“五心五心”教育活动中的榜样作用。教育活动中的榜样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不是教育思想的抽象体现者,而是活生生的个性,他不仅帮助学生认识世界,而且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本身。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学生从我们身上看到是什么样的人。我们对于学生来说,应当成为精神生活极其丰富的榜样,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才有道德上的权利来教育学生。”2每一位教师都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强调教师以身作则的必要性,他说,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纵观

4、古今中外,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也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教师的言行举止很大程度影响学生,教师是学生直接仿效的对象,也是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因此我们要求教师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树立良好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是这样说的,也应该这样做。比如:教师只要见到校园里有一点垃圾,就要主动的捡起来,由此去影响教育学生,让学生养成随手捡垃圾的文明行为习惯。这样的小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营造良好的文明氛围。教师的人格修养提升了,就具有一股巨大的榜样力量,在潜移默化中熏陶感染着每一位学生,营造着我校浓浓的德育育人氛围!二、让二、让“五心五心”教育活动课程化,发挥德育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教育

5、活动课程化,发挥德育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课程是实施德育最有效的载体,根据省教育厅肯定的五心教育地方课程教材,我校把“五心”教育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每周每班一课时,由思政处主任、教务处主任、部分优秀班主任授课。初步建立了以思想品德课为主干,以其它学科课程为支撑,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文明与法制教育有机地统一到教学内容之中的德育课程体系,为德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学校每天的大课间活动时间、每周一节的班会课、每月一次的校会,也是对学生进行“五心”教育的主阵地。从校园生活(尊师守纪、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家庭生活(尊老爱幼、夫妻和睦、邻里

6、团结);人际交往(谦恭礼让、谅解宽容、与人为善),对外交往(重形象、讲礼仪);社会生活(遵守规则、维护公德,同情弱者、扶贫济困,爱护环境、善待自然)等诸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认识到文明行为的重要性,使之成为自觉行为。三、让三、让“五心五心”教育在活动中绽放德育灿烂之花。教育在活动中绽放德育灿烂之花。“你听,你忘记了;你看,你记住了;你做,你学会了!”这些至理名言说明了什么?优良的品德不是一朝一夕培养起来的,需要经常做深入细致工作,长期反复地在活动中进行教育。“在活动中获得成功,在体验中获得成长。”这更是一条永恒的德育教育渠道。3学生道德养成:我校以贯彻公民建设实施纲要“面向社会,面向家庭,

7、面向儿童”为指导思想,以鼓励学生自主参与为原则,以开展未成年人道德教育、体验教育活动为基础,以丰富多彩的培育“五心”实践行动为重点,促进学校、家庭、社会的紧密结合,开展的一项长效活动。其行动目标是:1、孝心献给父母,做家庭的“小帮手”;2、爱心献给社会,做文明礼貌的“小标兵”;3、关心献给他人,做小朋友和同学的“小伙伴”;4、忠心献给祖国,做维护国家、社会利益的“小卫士”;5、信心留给自己,做主宰自己的“小主人”。手拉手关爱留守儿童:通过全校师生的实际行动,动员尽可能的社会力量,为农村迫切需要关爱的特殊儿童群体,尤其是“留守儿童”提供服务和帮助,唤起全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使他们能与其他小

8、伙伴一样拥有快乐的童年。活动的主题是学校以“爱心助成长,留守不孤单”。行动目标是:一是开通一条家长热线电话;二是建立一对一互助活动;三是开展“每月一访”活动;四是生日时给予一次集体的温暖活动;五是开展一次心理辅导活动。到生活中去体验我能行:“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充分说明了“体验”的实在意义。到生活中去体验“我能行”活动,帮助学生从家庭、学校、集体和大自然等各个方面去年寻找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系列活动:“小小指挥家”、“我当小导游”、“我是小交通员”、“社区文明我能行”、“快乐心事诉说站”等。让孩

9、子们参加这样的体验活动,对他们今后步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重大节日、纪念日都有其不同的内涵和意义,都蕴含着宝贵的思想教育资源,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良好时机。我校积极抓住时机,整合资源,充分利用“3.8”妇女节、清明节、“5.4”青年节 、国庆节、“12.9”、感恩节等重大节日、纪念日集中开展思想道德教育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比如,每年 3 月 5 日是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纪念日,我们开展了“心中有他人”主题演讲活动;“3.8”妇女节我们开展了 “妈妈的关爱,深切的关怀” 主题征文活动;清明节我们开展了主题为“承载烈士遗志、展现新人风采” 弘扬民族精神教育活动

10、;“5.12”汶川地震纪念日我们开展“爱的奉献” 爱心捐赠活动;国庆节我们开展了“知荣辱,爱祖国”的演讲大赛活动;4“12.9”我们开展了主题为“我爱我的祖国”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十一月最后一个星期四是感恩节,结合这个节日和课文最好的礼物,开展了“做一件礼物感恩父母”的手工制作大赛活动通过这些主题教育活动,激发起了他们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与怀念之情,革命烈士、英雄人物的形象在每个学生心中更加丰满生动,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已成为行动。四、让四、让“五心五心”教育活动社会化,形成和谐的教育网络。教育活动社会化,形成和谐的教育网络。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人的心理素质、

11、道德品质和思想品德的形成,除了学校教育,家庭与社会的影响也至关重要。我校每学期定期召开一次家长会,加强学校、班级与家庭的联系。老师们通过家长会与家长集中讨论一些共同关心的问题,增进了老师与家长、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了解和信任,使家长对学校、老师和自己的孩子有一个重新的了解与认识。这样,学校的德育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就更具有针对性、艺术性,更富有成效。而在平时,老师们每天都会利用电话与家长保持联系,及时沟通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促进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五、营造氛围,把校园文化建设与五、营造氛围,把校园文化建设与“五心五心”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受到潜移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默化的影响利用校园

12、广播、黑板报等阵地,大力宣传“五心”教育内容,校园广播和黑板报要能体现“五心”教育。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内容以“爱国、守法、诚信、知礼”教育为主线,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每周讲话内容有明确的主题,内容充实,能真正起到引起师生的共识,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特别是我们的班级文化建设中:“老师您好!老师您辛苦了!班级是我家,爱护靠大家”的文明用语,更是对学生文明习惯的形成起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时时不忘文明,处处充满文明。总而言之,在“五心”教育活动中,我们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教育理念,根据社会、学校、学生不断发展的实际情况,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科学发展,因时、因地、因人开拓新型有效的德育工作途径和方法,相互5配合、渗透、促进,不断提升我校德育教育及“五心”教育的内涵,促进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健康地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