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史测试题终稿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0128112 上传时间:2018-05-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改革史测试题终稿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改革史测试题终稿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改革史测试题终稿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改革史测试题终稿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改革史测试题终稿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改革史测试题终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革史测试题终稿(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测试题(一)测试题(一)一、选择题(每题 4 分,共 48 分)1 “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无辜被售,有的因故卖身也有的惨遭奴隶的卑贱境遇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这表明梭伦采取的措施是A颁布“解负令” B限制谷物出口C划分财产等级 D设立“四百人议事会”2梭伦改革并没有实现雅典公民的完全平等,主要是因为( )A梭伦改革仅适应了奴隶主阶级的需要 B不同等级的公民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力C不同等级的公民承担的义务也不相同D用财产的不平等代替了出身的不平等3下列商鞅变法的措施中促进了政治制度转变的有(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废除世卿世

2、禄,按军功授爵 废分封,行县制 实行连坐法A B C D4 汉书食货志记载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作者对商鞅变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A对商鞅变法给予肯定 B认为贫富分化的根源在于商鞅变法C正确地分析了商鞅变法的影响 D导致贫富分化的根源是封建土地所有制5战国时期,秦孝公去世,力主变法的商鞅被车裂而死,但新法并未被废除,故史书上说“商鞅虽死,秦法未亡” 。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商君之法”在当时已经深入人心 B新法适应了时代发展要求C新法得到奴隶主贵族的支持 D变法措施得当,未给秦国带来消极影响6 魏书食货志载:“魏初至于太和,

3、钱货无所流通,高祖(元宏)始诏天下用焉。 ”对这一现象理解最正确的是( )2A鲜卑族从孝文帝改革后进入封建社会 B北魏政府重视商品经济的发展C商业由萎缩而渐趋活跃 D南北方商品经济发展缓慢7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被指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 “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行后( )A井田制得以恢复 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D庄园由中央集中管理8王安石变法中直接增强国家防御力量的措施是( )A募役法 B方田均税法 C将兵法 D保甲法9王安石变法中,青苗法、募役法、市易法是争论的焦点,而募役法又是焦点中的焦点。“募役法又是焦点中的焦点”

4、的主要原因是( )A损害了大商人的利益 B直接触犯了封建统治阶层的利益C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D不能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10 “九州之民,贫富不均,风俗不齐,版籍之高下不足据,今一旦变之,则使之家至户到,均平如一,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苟不得其人而行,则五等必不平,而募役必不均矣。 ”提出这一观点的最有可能是( )A商鞅 B北魏孝文帝 C王安石 D司马光11青苗法实行之后,韩琦从大名府上书宋神宗,指出青苗法的实行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危害。对此,宋神宗说:“琦真忠臣,虽在外,不忘王室。朕始谓可以利民,不意乃害民如此,出令不可不审。 ”宋神宗的态度表明他( )A重视收集地方官员对变法的看法

5、B对推行青苗法的态度发生了动摇C已经对王安石的变法失去了信心D对保守派的反对意见仍置之不理12.改革有利于社会进步,在当今我国不断深化改革的浪潮中,也要注重借鉴历史经验。从孝文帝改革中我们得到的认识有( )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改革,不断创新 改革注意策略,要有坚定的决心 改革要体现锐意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 自上而下的改革往往一帆风顺A B C D二、材料解析题。313从某种意义上说,改革的本质就是利益再分配的过程,这决定了改革的历程必定是曲折艰难,充满斗争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梭伦掌权后通过一系列措施让“人民”获得自由,此外他制定了被称为“解负令”的法律,这些举措都对民主社会“人

6、民”的产生和形成起到了奠基作用。而他“唯财是举”对世袭的贵族政体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为“人民”地位的上升搭好了阶梯。程志敏从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看雅典民主的诞生材料二 (王安石)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纵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举。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司马光)神宗罢赋、诗及诸科,专用经、义、论、策、此乃复先王令典,百世不易之法。但安石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令天下学官讲解。及科场各式,同己者取,异己者黜。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三十一材料三 (王安石)不忍贫

7、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不知其不可也。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苏辙栾城三集(1)据材料一,谈谈你对梭伦上述改革措施的认识。 (6 分)(2) 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王安石兴学校、变科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4 分)司马光所学“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指的是什么?(2 分)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4 分)(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专以此为事”的表现, (6 分)并分析其影响。 (4 分)4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

8、传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没有不顾一切社会条件和人事条件去强制推行改革,而是大玩技巧,迂回取直,在摆脱反对派的围追堵截上非常巧妙地让反对派就范、别无选择地朝着预定的目的地前进。材料三 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论,学术界有不同的声音。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 ”而当代著名史学家黄仁宇却认为:孝文帝改革“不期然地做了中国再统一的工具” 。(1)据材料一,归纳商鞅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4 分)这种法治思想在秦国实行的效果如何?(6 分)(2)材料二中认为孝文帝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3 分)改革的哪项措施最能证明

9、这一观点?(3 分)(2)请从材料三中任选一位史学家的观点加以评述。 (10 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测试题(一)答案测试题(一)答案51-5 ADCBB 6-10 CCDBC 11-12 BA13.答案 (1)认识:扩大了雅典民主政治的阶级基础;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为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 (每点 3 分,共 6 分)(2) 目的:统一思想;为改革培养人才。(4 分)统一编纂以儒家经典为内容的教科书(2 分) ;影响:禁锢了思想自由;进一步强化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4 分)(2)表现: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 (每点 2 分,共 6

10、分)影响:在抑制兼并、保障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收入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遭到大官僚、大地主和富商激烈反对,导致变法失败。 (每点 2 分,共 4 分)14. 答案 内容:(1)严刑峻法,邻里连坐。(4 分)效果:使秦国由弱变强,为统一奠定基础;建立了良好的社会秩序。 (6 分)(2)原因:注重改革策略(或运用迂回的策略排除改革阻力)。 (3 分)措施:如迁都洛阳。 (3 分)(3)观点一:赵翼认为北魏政权的灭亡缘于“汉化”政策。北魏推行“汉化”政策放弃了本民族的历史传统,改鲜卑族的勇武之风为汉人的文弱之气,削弱了北魏的军事力量;同时也造成了鲜卑族内统治阶层的分裂,失去了统治的根基,最终导致国力日衰。观点二:黄仁宇认为改革对国家的再度统一有重大意义。汉化政策改变了北魏落后的面貌,有利于北方经济发展,促进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有利于民族融合,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为隋唐大一统奠定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