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源优化配置的载体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0123072 上传时间:2018-05-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资源优化配置的载体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企业资源优化配置的载体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企业资源优化配置的载体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企业资源优化配置的载体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企业资源优化配置的载体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资源优化配置的载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资源优化配置的载体(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经营者预算:企业资源优化配置的载体王敬迈 郭碧强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时,预算要分两个层次:一是出资人预算,即围绕出资人利益保护,约束经营者行为的预算;二是经营者预算,即围绕经营者效率提高,满足出资人目标的预算。本文重点分析经营者预算是企业资源优化配置的载体,进而引出经营者预算管理工作重点。一、企业就是资源配置场所一、企业就是资源配置场所企业有诸多的利益相关者。从资金角度看,首先是出资人,其为企业的存在投入资本金;其次是债权人,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保证,合适的资本结构,构成企业与资本市场关系。从人的角度看,首先是管理人员,其为企业发展的领头羊;其次是普通员工,其为企业的基础保证,合适的人力资

2、源结构,构成企业与人力资源市场关系。从物的角度年看,首先是供应商,其为企业提供物质保证;其次是客户,其为企业提供市场保证,二者构成企业与商品市场关系。当然,政府和社区也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因为,企业需要向政府缴税,需要对社区环境承担责任。事实上,出资人、债务人、管理人员、普通员工、供应商、客户、政府、社区在成为企业利益相关者时,也是企业的资源投入者,构成企业发展的必要资源。企业在获取资源后,成为资源配置场所,即研究投入和产出,提高经济效益。经济效益可理解为赚钱和不断地赚钱;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则是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共同追求。企业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始终存在一对矛盾,即资源有限性和需求无限性之间矛盾。

3、一个企业必须拥有必需资源,并按照企业目标来规划资源的分配。但资源天生是稀缺的,且由于竞争市场和政策市场的存在,资源的获得是需要成本的,企业必须思考如何科学地配置有限的资源以获取最大的回报。企业一方面要“算着花” ,而不是“花着算” ;另一方面,要注重资源的配置效率,力争达到最佳的配置效果。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就是解决这对矛盾,企业家水平高 王敬迈:男,安徽人,管理学硕士、国际注册管理咨询师、研究二部主任 / 上海视野经济研究所 郭碧强:女,湖南人,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财务总监 / 湖南湘电股份有限公司此文为湖南省国资委此文为湖南省国资委“湖南国有企业预算管理湖南国有企业预算管理”研究课题成果之

4、一。研究课题成果之一。2低也反映在解决这对矛盾的能力上。解决这对矛盾是系统工程,要形成管理闭环,才能起到效果,经营者预算是这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见下图:企业资源配置过程中要形成三流:即实物流,资源流和信息流。其中,实物流是通过基本交易循环完成的,即销售交易循环、生产交易循环和采购交易循环。而资金流和信息流是通过辅助管理活动完成的,主要是财务管理活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等等。事实上,企业的资源配置过程反映在两个方面:一个基本交易循环;另一个是辅助管理活动,且辅助管理活动是以经营者预算为核心,正如上图所示。所以说,企业是资源配置场所,交易循环是资源的物质配置过程,而经营者预算是资源配置载体,表现资

5、源的非物质一面,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二、经营者预算的真正价值二、经营者预算的真正价值全面预算管理的价值很多,但从企业资源配置载体角色来看,经营者预算的真正价值在于:1、实现企业发展战略。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资源配置的长远规划,长远规划的落实需要分解到年度经营计划。但是,仅有年度经营计划是不够的,只有具体化到经营者预算才能知道现在拥有多少资源,实现年度经营计划需要多少资源,二者资源匹配程度等等。根据资源匹配程度,企业要么修改发展战略,要么通过各种方式寻找资源以增加匹配度。但是,不管怎么做,都是支撑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可以说,没有经营者预算,企业年度经营计划无法落实,企图片来源:德勤综合绩效管理

6、体系(IPM)3业发展战略如同空中楼阁。2、约束企业资源配置。企业资源配置分三个阶段。首先是出资人和债权人投入资源,即资源初次配置,随即企业开展资源二次配置,但资源二次配置过程是发散型的。因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都按照自身的属性,尽量地占用企业资源,以满足自身需求,也即企业资源分配存在“掠夺”行为,资源配置效率下降。为了提高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必须进行第三次资源配置,即资源的约束型配置。约束型资源配置就是利用经营者预算,平衡各利益相关者矛盾,节约资源使用,解决资源有限性和需求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提高资源配置效率。3、解决资源配置短板。经营者预算编制过程就是企业资源盘点过程,企业可以清楚知道自己拥有哪

7、些资源、缺少哪些资源、应该补足哪些资源,结合资源配置主题,完善资源配置体系。只有资源匹配了,才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否则, “短板”的存在会降低资源配置效率。更为重要的是:企业明确资源配置重点,明确应该如何倾斜,这更有利于企业整体经济效益提高。4、理顺委托代理关系。现代企业是一组契约组合,通过委托代理关系构成管理链条,建立有效管理机制。但是,企业所有权和经营者分离以及经营权分解会带来诸如企业腐败、内部人控制、授权风险等问题。解决此类问题最有效的办法是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经营者预算是实现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平台。因为,经营者预算解决以下核心问题,即各级代理人获取多少公司资源、为公司创造多少价值、应该获

8、取多少回报。可以说,没有经营者预算,代理人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效能将会大大降低。三、经营者预算优化配置企业资源过程分析三、经营者预算优化配置企业资源过程分析1、与战略、计划相衔接,使企业资源围绕战略目标进行配置。传统的资源配置经常不能和一个组织的战略联系起来,大多数责任中心不知道他们的业务活动是否支持组织战略以及所消耗的资源是否合理。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关于战略和目标如何与资源配置相联系的观念,就会存在较大的断点,这种断点导致了资源配置的无效率和高成本。企业应当将战略规划作为资源配置的起始输入,将资源配置与战略规划紧密联系,并通过计划和预算为战略规划提供年度细化与实施接口。企业首先应具备明确的战略规

9、划,即公司发展战略与年度战略行动计划,根据战略规划,4公司和部门编制各自的年度计划和实施方案,基于详细计划和行动方案,开展预算管理,优化和配置企业资源,从而形成资源配置与战略规划的有效衔接并实现战略目标对资源配置的指引。2、通过预算过程控制,保证资源配置围绕目标进行,不发生偏离。企业预算执行的过程,也是资源实际消耗和配置的过程,是否按照预先设定的预算消耗资源无疑会影响资源配置的效率,也影响期望目标的实现。通过预算的过程控制手段和预测修正机制,可以约束资源的实际配置,控制其对目标的偏离。采用“按年编制、季度修正”的动态预算方法,建立企业动态的预算调整机制,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第一

10、,企业按年度编制预算,并且每季度对预算环境变化和运行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评估;第二,在评估的基础上,对预算基础出现重大差异的,应当对预算进行调整,并修订剩余预算期间的预算。采用“按年编制、季度修正”的动态预算方法,其好处是:第一,可以兼顾考评等其他系统的运行;第二,吸收滚动预算的思想,增强预算的指导性和环境适应性。需要注意的是,对不同的企业,采用动态预算方法时, 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设定修正周期,对环境变化特别频繁和受环境影响较大的企业,应尽可能缩短修正周期,可以考虑“按月修正” ;对环境比较稳定和受环境影响较小的企业,可以考虑适当延长修正周期,每半年度修正一次。3、通过预算激励约束机制,保证资源的

11、优化配置。企业中存在许多冲突和矛盾,这些冲突的存在,不可避免地影响企业资源的配置效率:第一,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冲突,表现在母公司与分、子公司之间,公司与职能部门之间,以及集体与员工个人之间等;第二,资源约束与资源需求的冲突,集中表现在对资源的争夺上,在目标导向和利益导向的情况下,这种冲突表现的尤为明显;第三,权力分割的冲突,造成部门之间的不配合,横向联系困难,企业缺乏整体效率。导致企业冲突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企业缺乏科学的授权制度,企业及内部“责、权、利”不对等,各利益主体围绕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忽视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依托预算管理的授权管理可以实现预算执行者“责、权、利”相5结合,为权力下放

12、提供基础保证,尤其是决策权力下移,可以缩短决策时间,使企业更加适应市场变化,把握市场机遇。企业员工(包括企业高管及至普通员工)是企业资源的直接支配者,科学的预算考评体系能够对管理者、员工产生较强的激励作用,能够使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目标从总体上保持一致,使其在支配企业资源时能够从企业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角度出发,将资源投放到最有利于创造价值的环节。另一方面,科学的预算激励可以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促使其采用创新的管理手段,改进现有工艺、技术、流程、消耗定额等,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提升资源的配置效率。四、经营者预算的管理重点四、经营者预算的管理重点经营者预算管理的重点取决于经营者预算是企业资源

13、配置的载体。离开这个载体,重点也就无从谈起。从实践上看,经营者预算管理重点应该是:1、以开放的思维理解经营者预算。传统的经营者预算思维是:拥有多少资源 如何充分利用资源 应该达到什么目标。而现代的经营者预算思维是:应该达到什么目标 需要多少资源 拥有多少资源 怎么获取更多的资源。两种思维虽是顺序不同,但前者是保守的资源配置,后者是开放的资源配置。开放是资源配置基本要求,因为只有开放,才能获取更多资源,才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2、各责任中心为经营者预算主体。经营者预算是分析资源状况,达到资源配置目标,实现企业发展战略,这个过程由各责任中心完成更为合适。因为,各责任中心属性、特点使各责任中心能更清楚

14、地分析自身资源状况、离目标有多少距离,以及在达到目标应该采取什么手段、方法,这是企业任何部门不能代替的。以财务部门作为经营者预算主体的结果是,财务部门无法知道各责任中心资源状况、差距多大,以及如何去做,最终只能是预算和交易循环活动“两张皮” ,不匹配,也无法执行,只能失败。3、经营者预算是一把手工程。资源配置效率提高,要求资源配置过程信息全面和信息对称,各级代理人在本级拥有最全面、最对称信息,只有各级代理人重视,才能搞好经营者预算。代理人重视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代理人相互“博奕”才能产生最佳经营者预算目标,没有“博奕” ,或“博奕”一方拥有6信息不对等,都不可能达到最佳经营者预算目标;二是各级

15、代理平衡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利益矛盾,促进经营者预算“合适” ,其他人无法解决这样的矛盾;三是各级代 理人的行动是经营者预算实现的重要保证。4、经营者考核至关重要。预算考核的目的是驱动企业的资源整合和优化,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因此,企业管理者应认真检讨自身的考核体系是否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否则应及时修正和调整自身的预算考核体系。对资源配置的考核。主要考核资源管理部门是否按预算方案和有关预算程序给各责任中心配置资源,资源使用过程中是否进行了有效的监控。对资源管理效率的评价指标有存量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等;对资源管理效果的评价指标有净资产利润率、每股收益、投资回报率、成本费用率等。可以将以上指标与企业历史水平及同行业先进水平进行比较来评估企业资源管理的效率和效果是否有所改善和提高。没有考核,也就无法衡量资源配置效果。联系方式:021-65989946 horizon_地址:上海市国康路 46 号同济科技大厦 1308 室邮编:20009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