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代诗歌鉴赏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0123063 上传时间:2018-05-2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古代诗歌鉴赏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关于古代诗歌鉴赏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关于古代诗歌鉴赏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关于古代诗歌鉴赏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关于古代诗歌鉴赏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古代诗歌鉴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古代诗歌鉴赏(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关于古代诗歌的鉴赏关于古代诗歌的鉴赏 一、古代诗歌鉴赏的命题趋向 古代诗歌鉴赏的命题趋势大致为: 1.从命题形式看,高考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考点,19932001 年在卷一中是以客观选择题(单项选择题) 的形式出现的,2002 年以来,在卷二中以主观简答题的形式出现的,分值原来的 4 分逐渐到 6 分、8 分、 11 分。 2从鉴赏的范围上看,就全国卷而言,1995 年宋词,1996 年元曲,2000 年宋词,2006 年宋词,2007 年 宋词,2008 年宋词,其余全是唐诗。由此可见,唐诗的触及率最高,其次是宋词宋诗,元曲及其他古代 诗歌虽也都在考查之列,介生查可能性较小。 3从鉴赏的题材上

2、看,一般以借景(或托物)抒情,且写作背景淡化的短篇作品为主,其鉴赏难度是一 般考生能够读懂,但阅读起来又有区别层级的作品。 4、从鉴赏的内容上看,它可是对诗中关键字词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和表情达意的效果,也可以是对艺术 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概括分析,还可以是对作品思想内容的综合评价。 5从设题数量上看,一般只考查一首诗,对比分析的可能性极小;通常情况下是设两个小题,多角度, 多侧面设题,即分别从“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中的两个角度设问。 二、古代诗歌鉴赏的解题程序 1、阅读试题,出处及注释等。 试题是诗歌的“眼睛”是全诗意境展示的总纲,抓住了它就等于抓住了鉴赏的关键。 有的

3、诗歌鉴赏题附有出处,提示阅读这些内容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有关背景,以便更准确地把握全诗所表 现出来的思想倾向等。 还有一些诗歌鉴赏题在原诗之后附有注解,其用意是以此事降低难度,帮助考生顺利地读懂全诗。因此, 要认真阅读注释,扫除语言障碍,清除难点,提高阅读的有效果,做到大局在胸。 2从宏观上把握全诗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整体理解该诗创造了什么样的意境(或景、事)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主题) ,这 样感情是通过怎样的形式(表达技巧)表达出来的。简言之,整体弄清该诗写了什么内容,用什么方法, 如此就掌握了做题的主动权。 3、读懂诗作的字面内容。 我们阅读古典诗歌时,虽不要求字字讲明清楚,但必须读懂弄明关

4、键词语的含义,理清句子结构的特点, 诗歌与散文不同,它的语言要精炼概括很多,所以诗歌句中的省略,跳跃和语序倒置是常见的,这就要 求我们在理解时,有省略的能够补充出来,倒置的能够调整为正常语序,以便准确全面地理解句义。 4、理解诗作的深层含义(赤壁怀古:“多情应” 在弄懂文字含义的基础上,再往下分析诗作的结构层次,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在此基础上,再 对诗作的思想内容作出准确的评价,文学鉴赏是一种高雅的文学再创作活动,所以我们必须站在作者的 角度(不是站在今人的角度)去揣摸创作者的创作心理和思想感情,只有这样,才能挖掘出作品真实而 不是歪曲的思想情感。 5、针对试题某一方面的要求寻找根据。

5、高考命题人肯定结合诗作的“某一点”命题这“一点”前后肯定联系:要注意这样几个方面: 通过诗体、注释和诗中带有情绪色彩的词语,如:“孤” “愁” “冷” “霜” “雪”等词语来理解诗意。 注意动词和形词的含义 注意衬托物物象的理解。如“雁” “柳” “梅” “月” “灯”等。 借助物象分析作者情感。如“归雁”表示思想之情,游子思念故乡;“折柳”表示送别,离愁别绪。 注意试题的暗示。 我们借助试题本身的题干、选项,甚至其它问题的题干、选项,对能够理解的内容能进一步深入体会; 对不能够理解的内容也能够清除障碍。因为试题及选项实际上是命题人分析理解的结果,这对于考生无 疑有很大的引导作用,更有甚者是命

6、题人为降低难度的有意暗示。所以认真阅试题,充分把握并利用其 中提供的信息,不但可以防止因题未看清的失误,而且还可以帮助分析理解,甚至解答。2三、古代诗歌鉴赏的具体内容: 高考中的古诗鉴赏主要包括对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初步鉴赏和对作品思想内容、观点态度的 综合评价。通俗地说,即鉴赏作品写了什么(内容)怎样写的(方法)有什么作用(效果) 。 鉴赏诗歌的形象: 形象解读: 形象,是指文艺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激发人们思想情感的生活图景,通常指文学作品中人物 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 诗歌也塑造形象,但诗歌中的形象不同于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诗歌中的形象即指叙事诗中 塑造的人物形象

7、,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和物。如湖光山色、田 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都是诗歌中的形象。因此鉴赏诗歌的形象主要鉴赏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具体 分为: A.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B. 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C.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人物形象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 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因此,鉴赏人物形象应以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神态、心理,以人物活 动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人物的身份、性格、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为角度进行。 景象是作者作为抒发思想感情精心裁剪设

8、计的,一般有景物描写、场面描写和色彩描写。 “一切景语皆情 语” ,景物往往是诗人感情的外在表现。因此,我们可以遵循“概括景象(意境)特点,描摹诗歌图景, 剖析作者思想感情”的思路进行分析鉴赏。 物象是作者以人格化的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通过这种象征性的形象描绘,来曲折的表达诗人的品格节 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言志、言情、言心声。因此,我们通过提炼所写的物象特征的语言,实 现其自然属性,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 2. 命题特点: A. 鉴赏人物:皎然寻陆鸿渐不遇:“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 吠,欲去门西家。报到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 诗中的陆鸿是个

9、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作品是从哪两方面来刻画这一形象的? 该诗塑造了一个寄情山水、潇洒疏放、不以尘世为念的隐士形象。 诗的前四句写陆居之景象。偏僻的野外小径,桑麻从中的家居,篱边未开的菊花,颇显陶渊明“结庐在 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隐士风度,间接表现了陆羽高洁不俗。 诗的后四句写不遇之情况。无犬吠的门户,西邻对陆离行踪的叙述,好像都不在陆身上着笔,而最终还 是为了咏人,从侧面烘托陆寄情山水,潇洒疏放、不以尘世为念的高人逸士的襟怀和风度。 B.鉴赏景象: 概括景物特点的常用术语: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生机勃勃、肃杂荒冷、繁华热 闹、凄寒萧条,雄奇壮观、虚幻飘渺。 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

10、旧游:“山瞑闻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事, 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 (注释:建德,这里指桐庐江流域。海西头,指扬州,古 称广陵,也称维扬。 ) 该诗前四句借景抒情,请试加分析。 诗体讲的是作者乘舟停宿桐庐江时怀念广陵(扬州)友人之作。试题的提问变式为:本诗的前四句描写 了什么样的景物?(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或勾画了什么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情怀) ? 首联描写了日暮、山深、猿声悲哀,江水激流奔涌,涛声扰人;颔联描写了风吹木叶,飒飒作响,寄宿 的小舟在月下大江上飘来荡去,孤单凄凉。如此渲染(营造)了一种寂寞、凄清、悲凉的环境氛围(意 境)

11、 ,烘托出作者怀友思乡的孤独愁苦之情。 王勃咏风:“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去来固无迹,息如有情。日落山3水静,为君起松声。 ”该诗以风喻人,托物言志。刻画了一个不辞辛劳、勤劳有为的奉献者形象。 风白天吹散林壑中浊热, ,驱散涧上烟云,卷走山上雾霭,给人们带来清爽的快意,夜里又吹响松涛,奏 起大自然的雄浑乐曲,给人们以欢愉。这些充分体现了风不辞辛劳勤奋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渴望建 功立业的“青云之志” 。 C. 鉴赏物象: 杜旬鹤小松:“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 (作者出 身寒微,虽年轻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帝恩无相识, ”

12、以致屡试不中,报国无门,一生潦倒) 试析小松的形象。 该诗是一首典型的咏物言志诗,作者以小松喻人,托小松讽谏时俗,鉴赏时首先要欣赏作者对所咏之物 特点的刻画,找到与“志”的契合点,从而把握主旨。 本诗刻画了一个坚强不屈,勇敢战斗者的形象。作者借松写人,托物讽喻,寓意深长。一个“刺”字不 仅准确地勾勒出其外形的特点,而且把它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活脱脱地勾画出来了,显 示出小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不被赏识)报国无门的感慨。3.“形象”示例: A杨柳:由于“柳”与“留”谐音,故常以此暗喻离别,表示惜别怀远之意。 B月亮:思乡之情的载体和代名词,表示思乡或者亲人团圆。 C

13、残月:常常暗喻亲朋好友分离,事不如意,表示孤独忧愁的情绪。 D斜阳:表示日暮,含有某些凄惨之感。 E燕子:燕子因结伴而成为爱情的象征,常用以表示夫妻恩爱或孤独相思之苦。 F鸿雁:表示思乡之情,寄于游子浓浓的乡愁。 G杜鹃:表示悲切,含有伤别,思归之意。 H寒蝉:表示冷凄,含有凄惨萧索之情。 J西风:表示凄凉之情,忧愁之绪。 K梅花:常常是坚忍不拔,高风亮节的象征。 L菊花:常常是艳于百花凋谢之后,不与群芳争艳,且欺霜傲雪,常是怡然自处,傲然不屈的象征。 M莲花:由于“莲子”即“怜子”的谐音, “怜”意为“爱慕” , “子”第二人称“你”的敬称, “怜子” 即爱慕心上人,故古传中不少写莲的诗句,

14、借以表达爱情。由于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连而不妖,故 又被视为处于浊世而仍保持节气的高洁之士的象征。 N杨花:表示漂泊无定,飘零无依之感。 O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P青松:坚强,刚正节操的象征。 Q牡丹:表示富贵,文雅大方。 物象,意象,意境三概念之原则: 物象:乃物原来之形状,样子,即原样的客观表述。 意象:物象进入诗人眼中,蒙上主观色彩“以我观物,则物皆着我之色彩” (王国维语) 。简言之,意象 即诗人心中的物象。 意境:作者的主观情感与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景物整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一幅情景交融,形神结合 的有立体感的艺术图画。 4.备考方略 鉴赏诗歌形象一般要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一要分析形

15、象,识别性质;二要概括描述形象等特征;三要展 示形象的意义。因此,答案应由以上三部分构成: A点明塑了什么形象或描绘了什么意境。 B表述形象或意境的基本特征是如何。 C指出塑造的形象或描绘的意境三作用或效果,或抒发的思想情感,或表现的精神品质,或流露的(0 追求向往等。 试析陆游诉衷情中的人物形象。4“当年万里觅封候(引用班超投笔从戎“以求封侯”之典故。 ) ,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关塞浮想 联翩只会梦中再现,梦醒之后只有旧戎装。 ) ,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 在天山,身老沧洲。 ” (谁想到此生这样,往日的天真变成了失望,但仍不忘报国,身心系抗金前线“天

16、山”代指抗金前线。 “沧洲”水边,泛指失意者闲居之地。 ) 答案示例: 全词塑造了一个虽被闲置不用,却未忘忧国抗金英雄形象。词中的主人公曾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虽被 闲置不用,却仍心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作者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作者身老未忘忧国的 爱国精神以及报国无门的感慨。 5、误区提醒: 该类型题如果在答案中只是描述形象的特征,既不分析形象是如何展现的,也不指出塑造的形象之作用 和效果,则是不完整的。如在陆游的诉衷情中,分析人物形象如果只答“他是一个虽被闲置不用却 未忘忧国的抗金英雄形象” ,既不分析他曾金戈铁马,现虽被闲置不用,却仍胸怀报国之志,也表述出他 的爱国精神和报国无门的感慨,那么该题 6 分最多也就只能得 2 分。 6.全题解析 阅读下面两首家诗,然后回答问题: 王安石江上:“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 董颖江上:“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 A两首均写了江上秋景,但有所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