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影节奏的把握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122564 上传时间:2018-05-2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电影节奏的把握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论电影节奏的把握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电影节奏的把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电影节奏的把握(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电影节奏的把握论电影节奏的把握摘要:摘要:节奏在艺术设计或美术创作当中是指同一视觉要素连续重复的产生的运动,强调了节奏感。节奏作为一种审美要素,如今不仅仅存在音乐和艺术当中,它贯穿于每个角度。在电视电影中,节奏是一个重要因素之一。因为,好的节奏,可使观者产生愉悦,伴随着美好的心情去感知内容;反之,节奏较乱,易使人烦躁,产生对内容感知的障碍。要关键词:关键词:节奏感,结合,穿插由于电影是时间和空间的复合体,节奏在电影中既表现在时间的流程中,也表现在空间的运动形态上。节奏通过情节的确发展,演员的心理、形体及言语动作影像造型色彩的组合与对比、镜头的角度与景别及长度与运动的变化、镜头与镜头之间的转换

2、与组接,语言、音乐、音响的时值和动作的力度等方面来体现。电影节奏也表现为多种艺术因素的统一体的律动性。是视觉节奏与听觉节奏的有机结合体。电影节奏的处理依据来源于生活,必须按照影片的内容与形式的需要作出主观选择,并要求创作者对剧情叙述、人物心理和情绪有准确的把握。从这个意义上讲,忧伤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影片的总节奏。节奏在影片中一般表现为平稳、对比、重复、跳跃、流畅、凝滞、停顿等形态。常用高低、快慢、紧松等术语称谓。创作影片时既要在导演统一构思下确定全片的总体节奏,也要处理每一单元的具体节奏。并在总体节奏的控制下通过表演、摄影、美术、音乐、录音、剪辑各部门体现出来。比如在拍战争片题材的电影时,这就

3、要求快慢结合,才能抓住观者的心,在交待态势的时候可以用全景的中长镜头,为下一段内容做铺垫。拍战争动作的时候可以用多景别的短促镜头,使战斗动作迅速穿插,观者情绪激昂。战争结束的时候用中长镜头,便于表现战场整体的局势变化,在节奏上发生从急促到舒缓的变化,使观者的心态得到调整。又比如我们大家所熟悉的日本影片追捕 、 生死恋 、 吟公主 ,大家会明显地感觉到它们的节奏是何等的不同。追捕是快节奏,整部影片的气氛是紧张的;吟公主是慢节奏,像一首舒缓、轻柔的音乐。 生死恋是中节奏,其剧情与节奏配合十分妥帖。影片的故事情节虽不复杂,也不曲折,但却相当动人,扣人心弦。它像一篇动人的优美散文,也像一首美妙的抒情诗

4、,把爱情美、友谊美,充分抒发出来,它又似图画,音乐,能创造出真挚、柔情而又历历在目的意境。所有这些,又都统一在影片那含情脉脉、快慢中的中速节奏中。所以目光集中到电影上来,指出电影节奏有两个根本依据,这就是:一、电影节奏要符合观众的生理和心理机制;二、人物的情感节奏是电影节奏的本源。无论是电影的哪一个部门都要遵循这两个根本依据。长短不一,景别各异的镜头组接在一起,能产生不同的节奏感。而且,镜头的运动变化,是造成电影节奏最直接的因素,也是最直观的节奏的外部形式。镜头的剪辑也是形成不同节奏的手段,由特写到大远景,一般情况下要经过近、中、全景来过渡。如果镜头转换缺乏渐近性,发生跳跃,就造成节奏的急剧变化,加快了节奏。镜头的跳跃,造成节奏的变化,这种节奏的变化,并非任意主观造成的,它要以人物性格和情节的发展为依据。节奏是电影情节张弛的体现,是调动观众情绪,吸引注意力,反映生活过程的重要手段。节奏的快慢,穿插在整个影片当中,不仅是一部电影的关键因素之一,也对观者产生影响。节奏设计固然重要,但不要因为设计节奏而忽视内容的要求。把握节奏要达到和谐自然,意趣天成。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 孟旭东. 电视摄像构图的唯美性研究J .新闻传播,2009.2 冯晔. 浅谈剪辑技巧与节奏J. 文化时空,2003.3 赖兹. 电影剪辑技巧M. 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