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悲剧的角度透视〈边城〉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0121715 上传时间:2018-05-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悲剧的角度透视〈边城〉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从悲剧的角度透视〈边城〉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从悲剧的角度透视〈边城〉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从悲剧的角度透视〈边城〉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从悲剧的角度透视〈边城〉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悲剧的角度透视〈边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悲剧的角度透视〈边城〉(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悲剧的角度透视边城黄士格摘要摘要沈从文是现代文学史上独特的有文化自觉意识的著名作家。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纵观近些年来社会各界对它的评论,大多数赞美和歌颂湘西的人性美、人情美。但作者在赞美故土清新的人事、自然时,也包含着独特的悲剧意识。而对作品背后深沉的悲剧意识的研究则为数不多。我个人认为,如果能在这方面进一步深入地探讨,对于更好地了解作家及其文学创作将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本文着重从这个角度来透视和分析这部小说。边城是中外读者交口称赞的精美艺术品之一,是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中处处皆美,作者本人也有过重要的表白。他说:这作品所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

2、的人生形式,目的是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作家的表白是切实的。但在这处处皆美之中流淌出来的是淡淡的悲、淡淡的愁。本文试从悲剧这个角度对边城加以浅析。 一、爱情挽歌,悲意绵延一、爱情挽歌,悲意绵延边城是一幕爱情悲剧,全文以翠翠的爱情悲剧作为线索:有着少女情怀的翠翠,善 良而又单纯,每天和老船夫守侯在渡船边。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与老船夫失散, 得到船总儿子傩送的帮助,顺利返回渡口。从此在翠翠的那年轻的少女心里就产生了对傩 送的爱慕之情。傩送对翠翠也是一见钟情,翠翠和傩送的感情是自然美好的,本应是幸福 的。而这时傩送的哥哥天宝也爱上了翠翠,并派人说媒。当天宝兄弟知道彼此喜欢上同一

3、 个人后,就采取当地最古老的办法唱歌,天宝自知自己的歌唱的不如弟弟,于是就选 择了离开。但是,天宝却在闯滩中因溺水而死。天宝的死成就了这幕爱情悲剧。傩送因为 哥哥的死,但又不愿屈从父亲的安排娶王团总的女儿为妻,因为他爱的是翠翠,于是他也 选择了离开。终于,老船夫经不住重重的打击,也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离开了翠翠,剩下 她孤身一人守着渡船,深情的等待着傩送归来。老船夫的死更将这幕爱情悲剧推向高潮。 为什么会造成这场悲剧呢?按刘洪涛的看法是一连串的误会造成的:这个误会首先 在爷爷和大佬之间,大佬唱歌败北了,而爷爷却以为那歌声是大佬唱的,去恭维他,结果 恭维不对头碰了一鼻子灰;其次是爷爷和二佬之间的误

4、会,大佬死了以后爷爷在街上碰到 二佬,故意把谈话往婚事上引,结果二佬又误会了。再一个误会就是爷爷和顺顺之间发生 的,顺顺有一种成见,认为大佬之死是这个好事的老人造成的。那么这个误会是不得了的 一个误会,所以他在老人去找他的时候,他有意识的疏远老人。实际上这次疏远对老人的 打击是极其大的,老人在回家路上又碰到了中寨的一个人,这个人显然是在团总的女儿和 二佬的婚姻之间起牵线的这么一个人物,他又打击了一次老人。这两次打击对老人是致命 的,老人在狂风暴雨的当夜死去了。实际上翠翠和傩送的爱情没有成功,这些误会起了很 大的作用。 这正是“一切充满了善,然而到处是不凑巧。既然是不凑巧,因之素朴的善终 难免产

5、生悲剧。再者,一场悲剧的成形离不开当时的社会现实。整个作品虽然是以单纯的故事为线索, 但是其中凝聚着丰富而深刻的社会现实。翠翠的悲剧看起来像是发生在无冲突的和平之日, 虽然除了误会就是不凑巧,但是仔细阅读却发现悲剧并非全出于偶然,其中也必有现实的 社会基础。船总顺顺虽然慷慨洒脱,乐善好施,但团总以一座新碾房作女儿的陪嫁,对他 还是有相当的吸引力。在渡船与碾房的角逐中,他内心的天平一直是倾向于碾房一边,所 以迟迟没有回绝团总的提亲。二老远下桃源也是和他吵了一架之后才赌气出走的。可见他 在义利的取舍上,也非决然的舍利而取义。他在牌桌上回答老船夫问话时那种轻慢的态度 与口吻,以及老船夫在他面前所表现

6、出来的自卑不安、欲言又止,都从侧面表现出他们之 间社会地位的悬殊与由此造成的隔阂。直到老船夫感到夙愿难成,心力交瘁而猝死,他对 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才有了明确的表态。 文章的结尾更像是一首爱的挽歌是这场爱情悲剧爱的回旋,凄意绵延: “到了冬天, 那个圮坍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个在月下歌唱,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 轻浮起的年轻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这是一个牵人情怀的艺术空白。 天宝因退让而溺亡、傩送的离开、翠翠的无尽等待。作者把文章中描述的翠翠和傩送的爱 情变成了一个“善”的悲剧。似乎是一个“谁也没有错”的悲剧。这像老船夫看待翠翠父 母的悲剧

7、一样“谁也没罪过,只应由天去负责”。正因为谁也没错,才让这种悲意愈加凝 重。二、以美写悲,悲意深沉二、以美写悲,悲意深沉就悲剧的类型而言,边城写的不是英雄悲剧,而是普通人的生活悲剧。这是它作为悲剧的主要特色。作者在构思和描写这悲剧时,没有制造什么惊心动魄的矛盾冲突,没有渲染任何色彩强烈的气氛,也没有片言只语慷慨激昂的议论。它只描写了一个情节简单的故事: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都爱上了老船工的外孙女翠翠,可翠翠对二佬动了情。于是大佬下船跌进了激流,二佬也出走了,老船工在误会中大病一场,在风雨之夜归天了,只留下翠翠守在山水如画的古渡头。比起英雄悲剧,这种普通人的生活悲剧,没有英雄悲剧那种能够唤起人们崇高

8、、庄严、悲壮的美感作用,产生突然爆发出来的振奋、激动人心的艺术效果。然而,这个简单的描写虽平淡无奇,但由此产生的悲剧效果特别强烈,特别持久。正像鲁迅所指出的:“人们灭亡于英雄的特别的悲剧者少,消磨于极平常的,或者简直近于没有事情的悲剧者却多。”这类作品在揭示生活本身的悲剧内涵的广度和深度上,往往可以胜过英雄悲剧。它写的是广泛地发生于现实生活中人们身边的悲剧,是一种隐藏于生活深处的悲剧因素,“正如无声的言语一样非诗人画出它的形象来,是很不容易觉察的。”它写的是“平凡的人物,平凡的梦,平凡的坎坷,可是却表现了不平凡的美作者甚至有意不写一般悲剧所常有的并且往往成为作品高潮的有关悲剧主人公死亡的情节。

9、而是极力用大量笔墨写边城的美丽景色、淳朴的传统风俗习惯和人物的美好心灵融为一体,表现了边城人们的人性之美:翠翠天真善良,淳朴活泼,具有大自然赋予的活力。在读者面前,她是一个生动透明的“美”的形象,“美”的化身;老船夫忠于职守、任劳任怨,不管刮风下雨都为来往过客摆渡,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是“善”的化身;船总顺顺是茶峒地区的头面人物,他人豁达慷慨;天宝与傩送和气亲人,不浮华,不依势凌人。可以说在边城的世界里,人人尽其善,人人尽其美。就连卖身的妓女也“由于边地的风俗淳朴,便是妓女,也永远那么浑厚,遇不相熟的主顾,做生意时得先交钱,数目弄清楚后,再关门撒野,人既相熟后,钱便在可有可无之间了。”整篇小说

10、淋漓尽致地描绘了一个如诗如画世外桃源般的生活环境。但是“美丽总是愁人的。”在美的氛围里,弥漫的是浓得化不开的悲剧色彩。“边城是一个温暖的作品,但是后面隐伏着作者的很深的悲剧感。”使人读后总在获得美的感受的同时,感到一种忧伤、悲凉和惆怅,总感到他怀着“不可言说的温爱”所描绘的明丽景物和温暖人情上,笼罩着一种似雨似雾、挥之不去的阴湿与愁苦,总隐隐地感到沈从文在强作欢笑。在处处是善处处是美的桃源世界里以爱情悲剧为终结,悲剧以美的毁灭,才令读者产生震撼。这正如鲁迅所说的:“悲剧就是把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种美是沉甸甸的,作者的人物虽说全部良善,本身却含有悲剧的成分。惟其良善,我们才更易于感到悲哀的分

11、量。在小说中,沈从文不追求扣人心弦的悬念,也不想营造惊心动魄的氛围,更不叙述波澜曲折的情节,他只想给读者展示真实环境中的真实的人物。而沈从文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能够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深处,以简练而又细腻,散淡而又自然的笔法刻画出人物的心理流程,使你情不自禁地融进人物的心灵世界。三、悲从字来,悲痛凄绝三、悲从字来,悲痛凄绝沈从文还善于通过平白的文字来描述出内在的悲剧意蕴。边城里的文字是鲜活的,处处是湿润透明的湘楚景色,处处是淳朴赤诚的风味人情,可每每读起便会不由自主的忧伤,像是触及到什么。作者的笔意虽然清淡、自然流畅、犹如行云流水,但字里行间散发着浓浓的无奈的忧愁感:“由四川过湖南去, 靠东有一条官

12、路。 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篁竹在月光下皆成为黑色。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翠翠不能忘记祖父所说的事情,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歌声浮起来了,仿佛轻轻的各处飘着,上了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又复飞窜过悬崖半腰去作什么呢?摘虎耳草!”“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文字表面没有了热情,平淡如水,只是让淡淡的忧郁、辽远的愁绪,在平静的叙述里缓缓流动,就像翠翠唱的那首歌,微笑里藏着哀痛,快乐里夹着忧郁,非常柔和,又不知不觉浸着一丝

13、凄凉。读着这样的文字,给人一种灵魂由此及彼的飞渡错觉。内心深处像是被淡淡的悲意所裹。就像沈从文先生自己说过的:“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作品背后蕴藏的热情却忽视了。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视了。”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文字和故事上,便不能深入沈老作品的堂奥。四、唱自己的情歌,缠绵委婉四、唱自己的情歌,缠绵委婉边城还体现了沈从文的悲剧意识及其在人物悲剧中的成熟。作者将客观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悲剧事件和具有悲剧意味的人物写入作品时,总是融入了他自己对于这场悲剧以至于整个生活的主观感受和判断,即他的悲剧意识。边城是沈从文长期受压抑的感情的流露。是他自己唱给自己听,为了让自

14、己的心感动起来的“情歌”。沈从文特殊的人生经历,造就了他特殊的创作风格。1918 年小学毕业后随本乡土著 部队到沅水流域各地,随军在川、湘、鄂、黔四省边区生活,开始接触中外文学作品。在 军队生活的那段时间,正是近代中国史上所说最混乱、腐败的军阀时代,当时所见让他看 尽人世间的辛酸,人世的黑暗让他产生厌恶的心理,这些对他以后的写作有着密切的关系。 于是,他追寻着陶渊明的足迹,去寻找那片充满欢笑与和谐的桃源世界。小说中沈从文正 是通过翠翠、傩送的爱情悲剧,去淡化现实的黑暗与痛苦,去讴歌一种古朴的象征着“爱” 与“美”的人性与生活方式。小说边城正是通过“邻里之爱”来展示这块净土上的人 们是一群“未曾

15、被近代文明污染了的”“善良的人”。从而体现作者对 “现代”、“文明”的厌恶,寄托他重造民族品德的幻想。作者通过对作品中人物的刻画,将自己的感情融注 在故事情节里,表现出作者对美丽的,充满人性美的桃源般的湘西世界的向往,在那里没 有战争的硝烟,也没有人与人之间的那种争夺,对于作者来说,正是他所追寻的“世外桃 源”。沈从文在他的习作选集代序中曾这样写道:“我除了用文学捕捉感觉与事象以 外,俨然与外界绝缘,不相粘附。我以为应当如此,必须如此。一切作品都需要个性,都 必须浸着作者人格和感情。想达到这个目的,写作时要独断,要彻底地独断。” 在边城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是那么的善良,作者把自己的感情都投注在这片充满人性 美和人情美的乡村世界里。一种由沈从文想象中始终追寻的充满人类的爱意的“人生形式” ,与人生不可抗拒的命运的悲哀调和起来,构成了边城的基调。从这个意义上说, 边城不是现实乡土的写照,而是作者“排遣”与“弥补”长期受压抑感情的一个桃花 源式的好梦。沈从文退隐在人物事件背后,将自己的主观情感融会在他们的演变之中。他 没有作为革命者和诗人的郭沫若作品中那种直抒胸臆的强烈燃烧的感情,更没有作为思想 家和斗士的鲁迅作品中反映国民灵魂的精深透彻,他只是怀抱一点属于人性的真诚温暖的 情感,超越世俗所要求的伦理道德价值,用人心人事作曲歌咏出别样的情怀。沈从文是一 位诗人,所以也以诗人的敏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