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备课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0106968 上传时间:2018-05-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校备课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我校备课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我校备课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我校备课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我校备课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校备课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校备课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校备课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我校备课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们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是:如何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努力上好每一节课。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备课是上课前所做的重要准备工作,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和保证。为了了解我校教师的备课情况,总结教师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查找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如何备好课的问题,我对我校数学教师的备课情况进行了调查,并与他们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 问卷调查 首先我围绕教师们备课的相关因素设置问题,以选择题、问答题的形式进行。1、新授课备课时间。有 40%的老师平均要花 30 分钟左右,60%的老师备课要花

2、30 分钟以上,其中有一个教师要花 23 个小时。50%的教师感到备课时间多的原因是第一次任教新教材,对教材不熟悉,写教案前要阅读参考书,有时还要上网搜索相关资料;近 90%的教师认为在校无备课时间,批改作业、辅导学生、课题研究等工作量大;10%的教师认为各类会议、竞赛、评比等活动太多,占去了自己的备课时间。 2、课堂教学设计来源。90%的教师能在备课时综合运用教参、优秀教案、网络等资源,并融入自己的思考,认为自己是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所以借鉴是必不可少的,再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思考对教参、网络资源加以挑选、修改,设计适合自己学生的教案。只有一位教师设计教案主要来自于自己的思考。

3、3、在备课时,教师考虑最多的是什么? 60%的教师考虑的是学生怎么学,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是为学生“学”服务的,教师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只是一个引导者、合作者、帮助者,以学论教。40%的教师考虑的是如何设计教案、怎样突破重难点和知识点间的衔接。 4、 “怎样教”和“如何学”这两个方面,有 20%的老师在备课时觉得两个方面同样重要,60%的老师认为如何学更重要,10%的老师认为怎样教更重要,有一个老师表示从未想过。5、教案的撰写。25%的教师注重写详案,75%的教师写简案。注重写详案的教师认为,备课时把各种情况充分预设了,进教室上课心里才特别踏实,就是面对没有预设的问题也不

4、会措手不及,能灵活地驾驭课堂。写简案的教师认为,写详案会花很多时间和精力,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写。另外有的教师主张用电脑写教案,他们觉得电脑备课具有传统手写备课所无法替代的优势和价值:一方面,由于计算机网络具有强大的信息搜索功能,使老师很方便地发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大大丰富了教学资源;另一方面,电脑写教案便于复制、粘贴、修改、保存、共享。6、写教案的目的。约 70%的教师认为写教案是为了搞好课堂教学,是进行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通过写教案可以整理自己的教学思路,在上课时就能做到心中有底,有一位教师认为写教案不纯粹是为了课堂教学,教案还可以成为教学研究的一种资源。30%的教师是为了完

5、成学校的教检任务。7、备课的效果。40%的教师对自己的备课效果是满意的, 40%的教师对自己的备课效果不满意,原因是只关注自己的教法,没有更多地关注学生,对学生的预设不足,20%的教师对自己的备课效果感觉一般,自己会随时调整。8、你最喜欢的备课形式。赞同集体备课的教师接近 70%,他们认为集体备课可以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可以集思广益,扬长避短,尤其对青年教师大有帮助,促使他们尽快成长。有 20%多一点的教师倾向于个人备课,只有自己的思考才适合自己教学。个别教师希望能进行网络备课,但苦于这方面的条件还不成熟。 9、教师们在备课中感到困难的是:(1) 时间上难以保证,白天在校无时间备课,晚上回家也

6、难以保证;(2) 三维目标不会具体落实;(3) 教材重点、难点把握不好;(4)对学生的了解不够,难以做到因材施教;(5) 对教学设计感到困难,不知该如何设计;(6)对教材的挖掘不够,没有人指导;(7)学生人数多,对分层教学感到很难实施;(8)课后反思不会写。 二、 发现问题 在对我校教师进行备课情况调查后,发现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 处理教材缺乏创造性。从备课上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在备课时是边看教参边备课,过分依赖教参,很少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 2. 制定目标过于笼统。目标都来自于教参,教师未能根据学生情况和教材情况及时加以调整,阐述笼统,缺乏针对性。 3. 以学论教流于形式。在调

7、查中发现,很多教师能意识到备课要了解学情,要备学生怎么学,但是真正落实到行动中的教师就不多了。 4. 设计教学过程简单化。设计的教案大部分是直线型的,一问一答式的,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不大;对习题的处理大都要求学生按教材或练习册的要求完成,很少作调整或增补,无开放性、个性化设计。 5. 教学反思空洞。几乎每篇教案后面的教学反思大都只有三四行字,多则七八行,内容大多是泛泛而谈,没什么价值。 三、 分析原因 综合以上问题,我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1. 想备好,但不会备。 从上面问卷调查结果和平时教师们备课的情况来看,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比较熟悉,也愿意接受,但具体落实到课堂实践层面,有时不知所措,渴望得

8、到具体的、实实在在的、针对性强的指导。 2. 工作负荷太重。 教师一般平均每天 34 节课,除课堂教学外,还要批改大量的作业,辅导学生,要管理班级事务,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准备各种资料,参与教研活动和各类比赛,业余还要写论文、随笔,学历进修等等。什么时间研读教材?什么时间写教案?大量的工作牵扯了教师大部分的精力,使得他们对精心设计教案有心无力。 四、 思考建议 1. 刷新理念。 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教学和效果。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

9、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2. 走进学生。 学生走进教室时并不是一张白纸。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只有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分析学生,掌握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品质,才能做到准确、恰当的预设,才能确保有效教学的开展。如, “角的认识”一课课前调查发现,学生有这样一些疑问:角是不是羊角、牛角的角?是不是元、角、分的角?是不是角落的角?是不是三角形的角?是不是物体上的角?是不是只要有一个转折点的就是角?角一定是又直又

10、尖的?为什么很多物体上都有直角?等等。只有了解了学生的现实学情,才能设计出实用的、有价值的学案,变教案为学案。只要把教学的思路加以设计即可,在课堂上真正给学生自主的机会,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活动的时间,还学生思维的空间,允许学生“犯错误”。学生的不同认识是一种丰富的教学资源,我们要善于捕捉来自学生的资源。 3. 用好教材。 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用教材教”的理念指导下,教师需要在课前对教材有全面、深度、系统的解读。首先,理清教材中各个内容领域的编排线索,善于将某一知识点放置于这一单元、这一学段甚至整个知识体系中来审视,这样,才能进一步明确该知识点在教学中的地位、作

11、用。其次要把握好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读教材中的教材分析、教学建议,包括教材的每一个信息,每一句提示语,每一个练习,把握好教材设计的意图。但也不要被它所提供的学习材料所束缚,而应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内容,合理调整教材,既要尊重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4. 整合资源。 教师在备课时应参阅教师教学用书 ,查阅资料(数学史、数学专业知识) ,学习其他老师已有的探索和成功经验,特别是名教师的各种资源,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可以把收集的资料附在备课本上,进行比较、提炼、调整。现在许多青年教师十分崇拜名、特教师的教案,不是自己在独立钻研备课,而是在“复制”名师的课。但令他们苦恼的是往往事与愿违, “复

12、制”的名师教案,用在自己的课堂上效果却很差。我们不能“复制”名师的课,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有所改进,有所创新,因材施教。同样,对待集体备课也是如此。集体备课可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发挥群体效应,实现资源共享,但别人的思想不等于你的思想,别人的教案必须进行修改,变成自己的东西,才能适应自己的学生。按照康德说得那样“自己思索,自己探索,用自己的脚站着”,使备课富有自己的思想。 5. 抓住要点。 (1) 确立目标。课时教学目标必须明确而具体,具有可检测性。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方面进行目标设计。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不是一节课中方方面面都突出,而是突出一个方面。有的课可能更多贡献的是“过

13、程”,有的课可能更多贡献的是“结果”。例如:教学圆面积公式,新课重点放在“推导过程”,把圆等分以后,拼成近似的长方形、三角形或梯形,教学中渗透转化思想、极限思想,应该说这样的一堂新课,过程与方法目标落实的是比较到位的,但对于知识与技能目标落实的是不到位的。在练习课上,我们就要侧重于对圆的面积公式的巩固与应用。(2)突出重点。重点往往是新知识的起点和主体部分,备课时要突出重点。一节课首先要在时间上统筹安排,将时间花在刀刃上,要紧紧围绕重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启发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使整堂课有一个灵魂。(3)突破难点。所谓难点,即教学中大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难点和重点有时是

14、一致的。备课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的广度、深度和学生的基础来确定,一定要注重分析,认真研究,抓住关键,突破难点。(4)凸现方法。要求方法灵活,体现实效;关注个性,因材施教;勇于创新,敢于实践;手段多样,使用恰当。(5) 注重过程。要求围绕重点,分层设计;容量适宜,密度得当;意图明确,预设可能。(6)亮出板书。要求主旨突出,画龙点睛。 6. 提升反思。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是教师自身发展和逐步培养学生的需要。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记录: (1) 教学目标达到没有?表现在哪些方面? (2) 教师的教学机智。 (3) 学生灵感

15、和创新思维记录。 (4) 失误分析及调整设想。 (5) 还可写下“再教设计”。教学反思后回过头来写一份详案效果不错,可以使教学设计的环节有的放矢。一个学期抽时间写四、五篇反思后的详案就已收获不小了。写的目的不在多,而在于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在于精写。 五、看名师怎样备课让我们来看看名师是怎样备课的,通过品读名师们的备课智慧,使我们从中寻觅到“有效备课”的路径: 徐斌:小学数学特级教师,他以十年磨一课的精神,追求数学的理想课堂。 其备课心得是:“曾有人错误地认为,既然课堂是生成的,课程改革后应该简化备课,甚至不要备课。孰不知,没有备课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哪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

16、的胸有成竹,哪有课堂上的游刃有余。在生成的课堂上,需要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需求,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需要教师展示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特别是善待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出现的错误和不足,运用教师的智慧耐心引导学生,使之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获得健康的人格。 钱守旺: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小学数学特级教师。 其备课心得是: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备课时应树立五种意识: 一,对话意识。与数学课程标准对话;对教材对话;与同伴对话;与名师,网友对话;与学生对话。 二,课程资源开发意识。社区,家庭资源的合理利用;媒体,网络资源的合理开发;其他学科资源的有机整合。 三,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找准学生数学学习的现实起点;精心安排学生的探究过程,让学生体验数学。 四, “预设”与“生成”意识。 五,质量效率意识。确定切实可行的课时教学目标;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组织好有效的课堂练习。 夏青峰:江苏省江阴市华士实验学校副校长,小学数学特级教师。 其备课心得是:备课是有技巧的预设框框,进行成功的备课,应不断关注以下四个方面。 一,为何而学。为什么要学习数学?为什么要学习这部分的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