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上期实验-操作题目-评分意见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0102330 上传时间:2018-05-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科学上期实验-操作题目-评分意见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六年级科学上期实验-操作题目-评分意见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六年级科学上期实验-操作题目-评分意见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六年级科学上期实验-操作题目-评分意见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六年级科学上期实验-操作题目-评分意见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科学上期实验-操作题目-评分意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科学上期实验-操作题目-评分意见(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六年级科学实验操作题目及评分意见六年级科学实验操作题目及评分意见题目一:用杠杆尺研究杠杆原理并进行记录题目一:用杠杆尺研究杠杆原理并进行记录 一、实验检测器材准备:实验检测器材准备: 每组材料准备:杠杆尺 1 把、支架 1 个、钩码 1 盒、学生记录单 1 张。 二、评分细则(共二、评分细则(共 50 分):分):实验步骤得分说明1、将杠杆尺调到平衡状态。 3 分若学生没有将杠杆尺调到水平平衡状态直接在两端挂钩码,此项则不得分。2、在杠杆尺两端相同的位置挂两个钩码,观察杠杆尺静止不动时,把杠杆尺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记录下来。5 分若杠杆尺没有静止(平衡)时,就观察记录,则不得分。3、自

2、主决定在杠杆尺两端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5 分4、观察杠杆尺静止不动时,把杠杆尺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记录下来。5 分若杠杆尺没有静止(平衡)时,就观察记录,则不得分。5、重复实验步骤 3、4。 5 分若杠杆尺没有静止(平衡)时,就观察记录,则不得分。6、按实验步骤 3、4 再做二次。 5 分同上。以上 5 次实验至少要有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三种情况记录。7、按要求填写在记录单上。20 分1、左边和右边情况记录正确每空 0.5 分;2、用力情况记录正确每空 2 分。8、实验器材的收拾。 2 分有收拾整理实验器材的意识,能将所用器材放回原处。 (2 分)三、注意事项:三、注意事项:1、 每个学生

3、在 10 分钟以内完成两个题目,并做好记录单的填写。一个检测老师可同时检测 24 个学生。2、 教师要严格按照评分细则,对学生的操作情况进行现场评分;不增加或减少评分点。3、 教师一定按学生考号顺序收记录单;先受检测的学生不与尚未受检测的学生接触交流。- 2 -题目二:题目二:研究斜面的作用并进行研究斜面的作用并进行记录记录 二、实验检测器材准备:实验检测器材准备: 每组材料准备: 1 块搭斜面的平面板状材料、1 盒钩码、1 个测力计、学生记录单 1 张。 二、评分细则(共二、评分细则(共 50 分):分):实验步骤得分说明1、手持提环处,检查测力计指针是否指 在“0”位置。3 分不强制要求学

4、生自己调零,学生要求更换 测力计可更换,学生发现指针不在“0”刻 度处老师可主动帮助调零。若学生没有观 察直接测物体,此项则不得分。2、用测力计直接提升 1 个钩码,读出测力计上的数据。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平视测力计指针读数) 。5 分若观测错误,则不得分。如果老师没有看 见学生是否平视指针处读数,就需提问: 你是怎样读数的?3、把木板一端垫一个小物品,搭成斜面, 沿斜面用测力计匀速拉动刚测过重力的 钩码,钩码作匀速向上运动时正确读出 测力计上数据。5 分若使用测力计不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钩 码就读数,不得分;测力计接触到斜面拉 动钩码读数,不得分。4、用测力计直接提升 2 个钩码,读出测力

5、计上的数据。5 分若观测错误,则不得分。5、沿斜面用测力计匀速拉动刚测过重力 的钩码,钩码作匀速向上运动时,正确 读出测力计上数据。5 分若使用测力计不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钩 码就读数,不得分;测力计接触到斜面拉 动钩码读数,不得分。6、用测力计再分别直接提升 3 个钩码、 4 个钩码,测出其重力;重复实验步骤 5。5 分同 4、5 说明。7、按要求填写在记录单上。20 分1、提升不同的物体记录每空 2 分;其中数 据正确 1 分,单位正确 1 分(不填或错填 不得分。若使用的测力计单位既有牛又有 克力,则都可以读,但读数和单位要一致。 ) 。 2、我的发现记录正确 4 分。 (同一物体从 斜

6、面拉上去用的力都小于直接把物体垂直 提上去用的力。或用斜面可以省力。 )8、实验器材的收拾。2 分有收拾整理实验器材的意识,能将所用器 材放回原处。 (2 分)三、注意事项:三、注意事项:1、每个学生在 10 分钟以内完成两个题目,并做好记录单的填写。一个检测老师可同时检测 24 个学生。- 3 -2、 教师要严格按照评分细则,对学生的操作情况进行现场评分;不增加或减少评分点。3、 教师一定按学生考号顺序收记录单;先受检测的学生不与尚未受检测的学生接触交流。题目三:题目三:研究不同坡度斜面作用的实验并进行研究不同坡度斜面作用的实验并进行记录记录 一、实验检测器材准备:一、实验检测器材准备: 每

7、组材料准备: 1 块搭斜面的平面板状材料、4 个不同高度的小物品、1 盒钩码、1 个测力计、学生记录单 1 张。 二、评分细则(共二、评分细则(共 50 分):分):实验步骤得分说明1、手持提环处,检查测力计指针是否指 在“0”位置。3 分不强制要求学生自己调零,学生要求更换 测力计可更换,学生发现指针不在“0”刻 度处老师可主动帮助调零。若学生没有观 察直接测物体,此项则不得分。2、用测力计直接提升 2 个钩码,读出测力计上的数据。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平视测力计指针读数) 。5 分若观测错误,则不得分。如果老师没有看 见学生是否平视指针处读数,就需提问: 你是怎样读数的?3、把木板一端垫一

8、个小物品,搭成斜面, 沿斜面用测力计匀速拉动刚测过重力的 钩码,钩码作匀速向上运动时正确读出 测力计上数据。5 分若使用测力计不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钩 码就读数,不得分;测力计接触到斜面拉 动钩码读数,不得分。4、改变斜面的坡度,用一个高的小物品 搭成斜面,沿斜面用测力计匀速拉动 2 个钩码,正确读出测力计上数据。5 分若使用测力计不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钩 码就读数,不得分;测力计接触到斜面拉 动钩码读数,不得分。5、改变斜面的坡度,用一个较高的小物 品搭成斜面,沿斜面用测力计匀速拉动 2 个钩码,正确读出测力计上数据。5 分若使用测力计不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钩 码就读数,不得分;测力计接触到

9、斜面拉 动钩码读数,不得分。6、改变斜面的坡度,用一个更高的小物 品搭成斜面,沿斜面用测力计匀速拉动 2 个钩码,正确读出测力计上数据。5 分同 4、5 说明。7、按要求填写在记录单上。20 分1、直接提升物体的力记录 1 分,沿不同斜 面提升物体的力每空记录 1 分,单位正确 1 分(不填或错填不得分。若使用的测力计 单位既有牛又有克力,则都可以读,但读 数和单位要一致。 ) ,共 10 分。 2、我的发现记录正确 10 分。 (斜面都能省 力,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费力。 )8、实验器材的收拾。2 分有收拾整理实验器材的意识,能将所用器 材放回原处。 (2 分)- 4 -三、注意事项:

10、三、注意事项:1、每个学生在 10 分钟以内完成两个题目,并做好记录单的填写。一个检测老师可同时检测 24 个学生。2、 教师要严格按照评分细则,对学生的操作情况进行现场评分;不增加或减少评分点。3、 教师一定按学生考号顺序收记录单;先受检测的学生不与尚未受检测的学生接触交流。题目四:题目四:纸的厚度度与抗弯曲能力的纸的厚度度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测试并进行并进行记录记录 一、实验检测器材准备:一、实验检测器材准备: 每组材料准备:长度、宽度相同、厚度度不同的纸条(相同的卡纸粘贴而成) ;模拟 桥墩、铁垫圈(或其它大小重量相同的材料)若干、直尺 1 把、学生记录单 1 张。 二、评分细则(共二、评

11、分细则(共 50 分):分): 实验步骤得分说明1、用教科书或其它物品垫起两个高 度控制在 2 厘米左右的“桥墩” ,并 调整好纸条架空长度为 10 厘米(2 个 “桥墩”之间的距离) 。3 分除纸梁宽度、长度相同,弯曲程度相同 外,垫起纸梁的高度、纸梁架空的长度 也要相同,垫圈都要放在中间的位置, 都要轻轻地放。实验改变纸的厚度是成 倍地改变。若学生没有控制好这些条件 就做实验,则不得分。2、将卡纸长度为 25 厘米,宽度为 2 厘米的纸条放在“桥墩”上。预测纸 条上最多承载的垫圈个数为它的抗弯 曲能力;5 分若测试不按要求,则不得分。3、实测:将一个垫圈轻轻地放在纸条中间的位置上。观察其抗

12、弯曲能力的变化并逐步增加垫圈的个数,以纸 条中部接触到桌面为其抗弯曲能力的 测试。统计承载垫圈个数并填写记录。5 分若测试的方法不正确,不得分。4、将厚度改变为 2 张纸而长宽相等 的纸条放在“桥墩”上。预测纸条上 最多承载的垫圈个数。5 分若测试不按要求,则不得分。5、按实验步骤 3 的方法进行实测, 统计承载垫圈个数并填写好记录。5 分若测试的方法不正确,则不得分。6、将厚度改变为 4 张纸而长宽相等 的纸条放在“桥墩”上。按实验步骤 2、3 的方法进行预测、实测,统计承 载垫圈个数并填写好记录。5 分同 4、5 说明。7、按要求填写在记录单上。 20 分1、预测记录每空 2 分,实测记录

13、每空 4 分。 2、我的发现记录正确 2 分。- 5 -8、实验器材的收拾。2 分有收拾整理实验器材的意识,能将所用 器材放回原处。 (2 分)三、注意事项:三、注意事项:1、 每个学生在 10 分钟以内完成两个题目,并做好记录单的填写。一个检测老师可同时检测 24 个学生。2、 教师要严格按照评分细则,对学生的操作情况进行现场评分;不增加或减少评分点。3、 教师一定按学生考号顺序收记录单;先受检测的学生不与尚未受检测的学生接触交流。题目五:题目五: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测试并进行并进行记录记录 一、实验检测器材准备:一、实验检测器材准备: 每组材料准备: 长度、厚度

14、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模拟桥墩、铁垫圈(或其它大 小重量相同的材料)若干、直尺 1 把、学生记录单 1 张。 二、评分细则(共二、评分细则(共 50 分):分): 实验步骤得分说明1、用教科书或其它物品垫起两个高 度控制在 2 厘米左右的“桥墩” ,并 调整好纸条架空长度为 10 厘米(2 个 “桥墩”之间的距离) 。3 分除纸梁厚度、长度相同,弯曲程度相同 外,垫起纸梁的高度、纸梁架空的长度 也要相同,垫圈都要放在中间的位置, 都要轻轻地放。实验改变纸的宽度是成 倍地改变。若学生没有控制好这些条件 就做实验,则不得分。2、将卡纸长度为 25 厘米,宽度为 2 厘米的纸条放在“桥墩”上。预测纸

15、 条上最多承载的垫圈个数为它的抗弯 曲能力。5 分若测试不按要求,则不得分。3、实测:将一个垫圈轻轻地放在纸条中间的位置上。观察其抗弯曲能力的变化并逐步增加垫圈的个数,以纸 条中部接触到桌面为其抗弯曲能力的 测试。统计承载垫圈个数并填写记录。5 分若测试的方法不正确,不得分。4、将纸条长度为 25 厘米,宽度改变 为 4 厘米的纸条放在“桥墩”上。预 测纸条上最多承载的垫圈个数。5 分若测试不按要求,则不得分。5、按实验步骤 3 的方法进行实测, 统计承载垫圈个数并填写好记录。5 分若测试的方法不正确,则不得分。6、将纸条长度为 25 厘米,宽度改变 为 8 厘米的纸条放在“桥墩”上。按 实验

16、步骤 2、3 的方法进行预测、实 测,并统计承载垫圈个数,填写好记 录。5 分同 4、5 说明。- 6 -7、按要求填写在记录单上。 20 分1、预测记录每空 2 分,实测记录每空 4 分。 2、我的发现记录正确 2 分。8、实验器材的收拾。2 分有收拾整理实验器材的意识,能将所用 器材放回原处。 (2 分) 三、注意事项:三、注意事项:1、每个学生在 10 分钟以内完成两个题目,并做好记录单的填写。一个检测老师可同时检测 24 个学生。2、 教师要严格按照评分细则,对学生的操作情况进行现场评分;不增加或减少评分点。3、 教师一定按学生考号顺序收记录单;先受检测的学生不与尚未受检测的学生接触交流。题目六:题目六: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测试并进行并进行记录记录 一、实验检测器材准备:一、实验检测器材准备: 每组材料准备:大小相同的纸若干张、铁垫圈(或其它大小重量相同的材料)若干、 模拟桥墩、胶水、直尺 1 把、学生记录单 1 张。 二、评分细则(共二、评分细则(共 50 分):分): 实验步骤得分说明1、用教科书或其它物品垫起两个高度 控制在 2 厘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