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声、光、透镜的总结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0099545 上传时间:2018-05-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声、光、透镜的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八年级声、光、透镜的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八年级声、光、透镜的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八年级声、光、透镜的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八年级声、光、透镜的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声、光、透镜的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声、光、透镜的总结(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物理考点总结中考物理考点总结 考点:声考点:声1声音的三大特性:单调、响度、音色2音调(1)定义:声音的高低(2)决定因素: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振动越慢,频率越小,音调越低3响度(1)定义:声音的大小,(2)决定因素:是由发声体的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决定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4音色(1)定义:声音的品质叫音色音色反映了声音的特点,也叫做音品(2)决定因素: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决定(3)说明:人们可以根据音色的不同,来区分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5. 噪声的控制(1) 噪声:从物理角度看: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从环保角度

2、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它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2)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题型训练题型训练1吼猴是世界上叫声最响的动物之一,它以雷鸣般的吼声警告其它动物不要侵犯它的领地。这里“雷鸣般” 的描述是指声音的(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声速2演奏同一首乐曲时,中胡比二胡声音来的沉闷的主要原因是( )。A音调不同B音色不同C响度不同D传播速度不同 3.(2011上海)听音能辨认,主要是依据不同人的讲活声具有不同的( ) A、音色B、音调 C、响度D、振幅4. 调节收音机的音量,

3、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A. 音调 B. 响度C. 音色 D. 频率5小沈阳在 2010 年“春晚”表演时,模仿阿宝和刀郎的演唱,主要模仿他们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6吉他(一种乐器)上五根粗细不同的弦,是为了在演奏中获得不同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振幅 考点:光考点:光1光源(1)概念: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2)种类: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3)举例:太阳属于天然光源、点燃的蜡烛、发亮的电灯属于人造光源而像月亮、电影银幕、宝石、平面镜等物体,本身并不能发光,只是依据反射光而发亮,因而它们都不是光源2光的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用光沿直线传播的

4、知识解释有关现象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1)光的传播速度叫光速(2)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快慢是不同的,由大到小依次是:真空、空气、水、玻璃。(3)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用符号“c”表示,其他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小3. 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在界面处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中的现象叫光的反射。(1)光射到所有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2)我们能够看到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3)相关概念:法线:从光的入射点所作的垂直于镜面的直线;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4)光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反射光

5、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5)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也就是说,若使光线逆着原来反射光线的方向入射到镜面上,反射光线将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线射出(6)反射的分类:漫反射和镜面反射漫反射:凹凸不平的表面会把平行入射的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叫漫反射镜面反射:射到光滑镜面上的平行光线经反射后仍然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镜面反射发生漫反射时反射面是凹凸不平的;发生镜面反射时反射面是平滑的。注意: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4.平面镜成像(1)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2)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左、

6、右相反;像与物对应点的连线跟镜面垂直;像是虚像虚像与实像的理解(1)虚像被人看见,但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的交点会聚成的,而是由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会聚成的 (2)实像不仅能被人看到,还可以成在光屏上。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5.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的方向偏折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2)例子:筷子折了、钢笔错位、鱼在哪里?池水变浅、潜在水中的人看到岸边的人变高,往脸盆中倒入,看到盆底深度变浅。6. 光的色散

7、 (1)太阳光(白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2)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题型训练题型训练1一束太阳光穿过三棱镜后,在银幕上出现彩色光带,光带中出现的光的色彩有 ( )A 七种。B 六种。C 四种。D 三种。2在图 1 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3若入射光线与平面镜之间的夹角为 30,则反射角为 ( )A 15。 B 30。 C 45。D 60。4. 在图 1 中,能正确表示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光路的是 ( )5如图 1 所示,字母“F

8、”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正确的是( )。6.(2011上海)下列光学器具中,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制成的是( ) 放大镜 穿衣镜 潜望镜 近视眼镜 A、与B、与来源:Z.xx.k.Com C、与D、与7. 以下各种单色光中,属于三原色光之一的是( )A. 红光B. 橙光 C. 黄光D. 紫光8. 在图 10 中,根据给出的反射光线 OB 画出入射光 AO,并标出入射角及其度数。9.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 9 中画出物体 AB 在平面镜 MN 中的像 AB。图 9ABMN考点:透镜考点:透镜1透镜定义:由透明材料制成的两个折射面都是球面的透明体,叫透镜2分类及定义: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

9、叫凹透镜3相关概念主光轴、光心:连接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主光轴在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光线经过该点时,传播方向不改变,这个点叫做透镜的光心(o 点)焦点、焦距: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F 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f)物距、像距: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物距,常用“u”表示,物体通过透镜成的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像距,常用“v”表示4透镜对光的作用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所以凸透镜也叫会聚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即焦点 F)(2)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凹透镜也叫发散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发散,其发散光线的反

10、向延长线会聚于一点(即虚焦点 F)5有关透镜的作图(1)类型:已知透镜和入射光线,画出通过透镜以后的光线;已知透镜和一出射光线,画出入射光线;已知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画出透镜,(2)三条特殊光线通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a经凸透镜后过焦点b:经凹透镜后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虚焦点通过凸透镜焦点入射的光线或正对着凹透镜另一侧的焦点入射的光线,经透镜后跟主光轴平行。5. 凸透镜成像规律u 与 f 的关系成像特点v 与 f 的关系应用实例u2f倒立、缩小、实像f2f投影仪u =f不成像u u)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实像是折射光线(或反射光线)实际会聚而成的,虚像是折射光线(或反射

11、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实像既能呈现在光屏上观察,又能用眼睛直接观察,虚像只能用眼睛观察;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实像可以因反射而成,也可因折射而成。如平面镜和凸透镜可以成虚像,而凹面镜和凹透镜也可以成虚像虚像不一定是放大的。如平面镜成的虚像是等大的,而凹透镜成的虚像都是缩小的。6眼睛和眼镜(1)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人的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外界物体发出、反射或折射光线进入眼中,经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眼睛通过睫状肌调节晶状体曲度,从而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所成的像都落在视网膜上(2)近视眼和远视眼: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折射作用过强,来自远处物

12、体的光会聚于视网膜前,使人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应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薄,折射能力弱,来自近处物体的光会聚于视网膜后,应戴凸透镜矫正近视眼及远视眼的矫正。题型训练题型训练1当烛焰离凸透镜 60 厘米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可得到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20 厘米 B30 厘米 C60 厘米 D80 厘米2人的眼球和照相机的镜头都属于 透镜,使用普通照相机拍照时,调节照相机上的 和感光底片之间的距离,可以使一定距离处的物体在底片上清晰成像;人眼是通过调节晶 状体的形状来改变它的 ,使不同处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3小磊在探究物距大于 1 倍焦距时凸透镜

13、的成像规律。他将不同的凸透镜 A、B 和C(fAfBfC)固定在光具座上 35cm 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 5cm 刻度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 13(a) 、 (b)和(c)所示。请仔细观察图 13 中的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分析比较图 13(a)或(b)或(c)可得的初步结论是: (21) 。分析比较图 13(a)和(b)和(c)可得的初步结论是: (22) 。4在图 11(a)中所示仪器的名称是_,被测物体应放置在仪器的_盘(选填(a) (b)图 11“左”或“右” ) 。在 “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要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跟烛焰

14、中心在_,图 11(b)所示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 10 厘米,现在光屏上的像比较模糊,若要在光屏上得到最清晰的像,光屏应该向_移动(选填“左”或“右” ) 。5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 12 厘米,在组装和调试实验装置时,应使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 (1) 。在图 12 中,若光屏中心呈现了清晰的 烛焰像,此时物距为 (2) 厘米,所成烛焰像应该是(3) (选填“放大” 、 “等大”或“缩小” )的实像。若将蜡烛向凸透镜处靠近 5 厘米,则移动光屏再次在光屏上成的烛焰像将 (4) (选填“变大” 、 “不变”或“变小”) 。6在图 14(a)中,凸透镜A 的焦距为20 厘米,物距为_厘米,光屏中心呈现清晰的烛焰像,该实验现象可以说明_的成像特点(选填“照相机” 、 “幻灯机”或“放大镜” ) 。若用凸透镜 B 替换凸透镜A 继续实验,如图14(b)所示,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像距为_厘米,透镜 B 的焦距_透镜 A 的焦距(选填“大于”或“小于” ) 。7.(2011上海)在图中,凸透镜的焦矩为 10 厘米,实验时应先调整光屏的 ,以 保证烛焰的像能在光屏的 ,若保持图中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移至光具座的“20 厘米”刻度处则应在 厘米刻度范围内移动光屏寻找像(选填“6070”或“大于 70”) , 直到光屏上的像最 为止(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