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主体素质浅论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0097218 上传时间:2018-05-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写作主体素质浅论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闻写作主体素质浅论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闻写作主体素质浅论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闻写作主体素质浅论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闻写作主体素质浅论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闻写作主体素质浅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写作主体素质浅论(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闻写作主体素质浅论 发表于:驿钊传媒学习小组 新闻写作是一项复杂的、创造性的精神劳动,记者是写作活动的主体。 对新闻价值判断是否准确,对新闻信息的选择和加工是否恰当,以及对 信息的传达优劣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写作主体自身的素质。新闻写作过程中,一切与写作有关的心理、思维活动,都是记者发 出的。换言之,新闻写作从采集信息,到构思酝酿,再到写成作品等各 个阶段,记者都处于主导地位。 采集信息阶段。新闻写作所需素材来源于客观现实生活,但大量信息仅 为写作主体提供了采访、感受、认识和研究的对象,仅为进入新闻写作 流程提供了一种可能。能否采集到新闻价值较大的信息,占有真实可信、 典型生动的事实,完全

2、取决于记者的素质。构思酝酿阶段。确定了写作对象后,从那个角度切入,如何立意, 采用什么结构形式和表达方式,不同的写作主体常常因为素养和能力的 不同,表现出相当大的差异性。尤其在同一题材的报道上,表现更为明 显。传达再现阶段。这是将构思时形成的主题,借助语言媒介把它定型 化、物质化的阶段,写作主体的素质得到充分发挥。如果否认记者的主 导作用,就不能使新闻写作多样化,就可能扼杀写作主体和新闻作品的 个性,结果只能是惹人生厌的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新闻写作没有捷径可走。从事这种精神劳动需要记者具有多方面的 良好素质。这种良好素质以优秀的品质素养为基础,由与众不同的思维 素质、独特的构思能力以及熟练的传

3、达能力综合而成。它是从事新闻写 作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新闻写作质量的保障。 主体的品质素养品质是人们从事某一种活动所必备的基本品性。对于记者而言,写 作技巧是重要的,而品质更为重要。品质是后天的因素。为什么同时踏 上新闻工作岗位,有的记者在新闻写作上突飞猛进,佳作频频,而有的 在原地踏步,甚至一事无成呢?原因当然有多方面,但后天的努力是重 要因素。凡在新闻写作上有成就的记者,大多具备以下几种优秀的品质:1、强烈的事业心爱因斯坦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事业心是记者搞好新闻写作的 原动力。当写作成为主体发自内心的强烈愿望时,记者才能全身心地投 入到写作活动中去,也才能写出好的新闻作品来。应该承认

4、,新闻写作素材来自社会生活,写作灵感来自外界信息的 刺激,但素材不会自动跑到记者的头脑里来,灵感也是个“不喜欢懒汉的 客人“。只有强烈的事业心,才能使记者主动地深入生活捕捉写作素材。 同时,事业心对正在进行的写作活动还具有持续推动作用。新闻写作是一项极为艰苦的劳动,缺乏事业心,很可能会随时中断写作过程。2、坚韧不拔的意志 从心理学角度看,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支配调节自己的 行动去克服外部和内部的各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素质。新闻工 作的特殊性使写作主体经常陷于外部困难之中。如时间紧迫,记者为赶“ 截稿“时间,心理压力很大;有时写作环境恶劣,记者往地上一蹲,将稿 子垫在膝盖上就开始写

5、作?等等。记者不能以此为由而放弃写作。 写作过程的各种内部困难更是常见。面对新闻事实的各个方面,如何下 笔,大到情节结构,小到选择细节,遣词造句,都要费尽心机,精心设 计。即使是一些很有才华的记者,也会有文思阻塞的时候。这种来自主 体自身内部的困难,其阻力往往比外部困难更大。此时,坚韧不拔的意 志显得尤为重要。3、真诚坦荡的胸怀为人要真诚坦荡,新闻写作也需要真诚坦荡。这是一种最基本而又 最可贵的写作品质。王国维说:“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王国 维人间词话)邵飘萍也说:“愿有志于新闻事业者,振起其责任心, 办事必力求实际真相,以探究事实,不欺阅者为第一信条。“(邵飘萍 实际应用新闻学)记

6、者因为真诚坦荡,才能正视现实生活,真实、 客观、全面地反映现实,不至于为了某种目的而歪曲事实,写成的新闻 作品也经得起历史的检验。4、超乎寻常的胆略新闻写作需要才能,同时还得有胆略。古人云:“昔贤有言,成事 在胆。文章千古事,苟无胆何以能千古乎?吾故曰:无胆则笔墨畏缩, 胆既诎矣,才何由而得伸乎?惟胆能生才。但知才受于天,而抑知必待 扩充于胆邪!“才离不开胆,惟胆能生才,无胆则才不能伸。新闻写作也 是如此。 记者要敢于面对事实,敢于说真话,要有忠于事实、坚持真理的勇气和 气节,决不能看风使舵,曲意逢迎,主观片面,弄虚作假。尤其在当前 新闻官司十分频繁、批评报道越来越难搞的情况下,更需要记者超乎

7、寻 常的胆略,不怕得罪人,不怕打击报复,也不怕别人不理解,不怕牺牲 个人利益。 于胆略相反的是怯懦。因为胆怯、懦弱,写作主体往往会思前顾后,患 得患失,从而失去心灵的自由。而没有心灵自由,是难以写出真实自由 的文字的。总之,记者要写出创新之作,就要努力培养自己的胆略,树 立献身精神。为了新闻事业,连死都不怕,自然就敢于讲真话,写真事 了。主体的思维素质 新闻是客观事实信息经过记者的头脑加工制作而后传达给读者的, 它既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又是记者思维的产物。记者对于新闻事实的发 现、选择、加工,都离不开一定的思维方式。记者的思维支配着写作活 动。不同的思维方式,对外界信息的加工、处理不同,对客观事

8、物的认 识、反映也会有很大的差异。新闻写作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记者某种心理定势上的审美感知、记 忆、体验、情感、想象乃至经验、潜意识、灵感、直觉等多因素、多层 次、主体性的和流动的综合过程。它既表现出因受审美基本规律的约束 的同一性,又表现出记者的个性、气质、心境、动机等方面的差异性。 新闻写作正是在记者多因素、多层次的思维活动综合作用中完成的。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其中逻辑思维以概念、 判断、推理的形式来反映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形象思维用表象来进行 分析、综合、概括。新闻写作过程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交替的思维 活动过程。作为创造性的精神劳动,新闻写作要求其主体不仅具有一般的

9、思维 能力,而且还必须具有创造性的思维素质。所谓创造性思维素质,指的 是通过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而且要在这个基 础上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写作主体的创造性思维素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思维的发散性这是指写作中思路开阔,思维活动十分活跃,心智活动通畅无阻, 能举一反三,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它要求记者冲破消极思维定势的桎 梏,打破常规思维,把封闭的思维变为向四周散射的发散性思维,利用 综合、比较、移植、放大、缩小、代替、组合、颠倒等方法设计多种写 作方案,最后通过收敛性思维作出最优化的选择。比如报道浙江杭州城市公共厕所建设这一题材,记者先从“不足“方 面思考,

10、概括出布点不合理、数量少、管理差、卫生糟等几个方面的表 现。其次从“困难“方面思考,归纳为选址难,居民不配合,资金缺等几 条。再次从“长处“方面思考,发现近年西湖边的公共厕所已发生很大变 化,表现为外形美观、新颖,与西湖景色很协调;实行收费管理;卫生 状况令人满意等。这个思考的过程,体现了主体思维的发散性,表明“公 厕建设“这一题材,至少可从三个写作角度切入。2、思维的独特性新闻写作追求新意,不落入俗套,不步人后尘。写作的独创性来自 主体思维的独特性,尤其对那些非独家报道的题材来说,更是如此。记 者必须具有独特的思维方式,才会有独特的视角、独特的构思和独特的 表现。如前面所述“公共厕所“一例,

11、记者在至少三个角度中进行优化选 择,认为前两点实属老生常谈,后一点倒有新意。于是浙江日报记者所 写的西子湖畔公厕不负四周美景一稿,成为一篇出色的独家报道。3、思维的深刻性新闻写作有快、短、新、活的要求,同时也有“深“的要求。新闻之“ 深“,有人称之为“理论色彩“或“思辨色彩“,或说要具备思想性,除了题 材本身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外,还有赖于记者思考的深度。 新闻作品是理性认识的产物。邓拓同志曾说:“哪怕只写了 20 字的小动 态,也是通过理性认识的结果。尽管思维过程非常短,从感性认识到理 性认识的过程非常快,但不能说这里面没有理性认识。“他还说:“我们 报道一件新闻,如果停留在客观事物的表面现象上

12、,读者是不会满足的。 读者要求我们从表面现象进一步深入到事物的本质。“而且要逐步地由 第一层本质深入到第二层本质。“(新闻界人物邓拓新华出版社 1985 年版)这对新闻写作主体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就是要具备深邃的思 维素质。4、思维的敏捷性思维客观存在着敏捷与钝愚之分。新闻写作要求“倚马可待“,记者 的思维就要做到敏捷、锐利。采访时快速反应,选材时一抓一个准,表 达时出手不凡。主体的构思能力构思,原指作家、艺术家在孕育作品过程中所进行的全部思维活动。 包括选取题材,提炼、确定主题,设计、安排结构,考虑情节的展开、 人物的活动和总体性布局,以及探索最恰当的表现形式与主要表现手法, 等等。新闻写作的

13、构思,是记者在掌握新闻事实素材的基础上,孕育作品 的一系列有目的、指向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是对新闻作品的整体设想。构思的过程,是记者对社会生活的感受和认识继续发展、深化的过 程,是记者剪裁、布局、想象、联想能力充分发挥的过程。构思能集中 反映记者的洞察力和概括分析能力,体现记者的思想深度和写作素养。 高超的构思能力,是写作主体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从新闻写作流程来考察,构思处于预备期和感知期之后,外化期和 反馈期之前的“内孕“阶段。这个阶段,记者的思维在写作动机的支配下, 同时向两个方向运动。一是向多种内在的物象投射,即让思维活动进入内 心深处,视觉收回心底,听觉返回脑际,弛骋想象,神游八极天宇,

14、心游 万丈峰峦。二是向某种内在的形态聚合,即内心的神游渐渐聚合,所要 表现的事物轮廓渐渐清晰,内物随之在心中明朗起来,作品的“胚胎“在 这阶段形成。除了一般的构思能力外,新闻这种文体对写作主体在构思方面的素 质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即构思的快速性。由于时效的限制,新闻写作的 构思不能是慢条斯理的,也可以是并不“深思熟虑“的。它表现为时间的 短暂、节奏的快速以及思维频率强度大。所谓“脑子转得快“,主要是指记者构思之“快“。写作主体的构思能力,至少要承担以下几个方面的任务:1、连接采访和传达的纽带新闻写作构思居于采访事实和表达事实之间的中介阶段。古人认为, 写作“不宜卒急拈毫。袖手于前,始能疾书于后“

15、。鲁迅主张“静观默察, 烂熟于心,凝思结想,一挥而就“。这些都说明记者在采集新闻事实、对 生活有所认识以后,必须要经过一番“凝思结想“,等到所要表达的内容 以及相应的形式已经思考得较成熟了,才提笔来写。2、设计新闻作品的蓝图设计作品的蓝图,是构思的主要任务。记者应处理好主体与客体、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记者通过采访,获得大量的素材,在这些客体的作 用下,写作主体必然产生种种不同的思想感情。然后通过思维,使新闻 事实同主体的思想感情相互交融,孕育出主题来。同时,又根据主题的 需要,理顺材料,谋篇布局,安排结构,遣词造句,将事实表达出来。 整个过程就是设计新闻作品的蓝图的过程。3、不断协调写作心态写

16、作心态是指写作时精神高度集中和兴奋的状态,是一种神情专注 的情绪倾向。记者要成功地从事新闻写作,就要自始至终地保持良好的 写作心态,在构思中神情专注而又平静、持久,心情激动而又舒展、沉 稳,写作欲望强烈而又不狂乱、急躁。主体的心态太紧张或太松懈都不 利于写作。主体的传达能力新闻写作的传达,就是记者运用语言符号及其形态构成,把构思时 孕育在头脑中的内在形态,外化为可供受众接受的客观存在物精神 产品,也即新闻作品。新闻写作是一个双重转化的过程。构思是由“物“到“意“的内孕飞跃, 而传达则是由“意“到“文“的外化飞跃。在传达阶段,记者按照内心构想 来选词择句,有形之物尽绘其形,含声之物尽现其声。或沿枝搜叶,或 顺水寻源,或由隐渐显,层层递进,或从易到难,步步深入。有时灵感 袭来,如猛虎长啸、百兽驯伏;有时佳句泉涌,似蛟龙出水、海鸟惊飞。 有时辞意贴切,易如注水;有时辞意不合,难似坐火。整个过程要清心 聚念,凝神思考,梳理万绪,诉诸语言,将天地收纳于内在形态之中, 将万物措置于纸笔之间?记者进入手脑并用阶段,逐渐克服、弥补内孕 阶段那些模糊不定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