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实验汇总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0096904 上传时间:2018-05-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杠杆实验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杠杆实验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杠杆实验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杠杆实验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杠杆实验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杠杆实验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杠杆实验汇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市中三模)小亮和同学们在校园里看到园艺师傅用园艺剪刀修剪花枝,他们发现较细的枝杈靠近剪刀尖端就可 以剪断,但遇到较粗的枝杈时,园艺师傅会将枝杈靠近剪刀的中轴。他们想:杠杆平衡时,动力与动力臂有什么 关系?之后,他们利用所学的杠杆知识开始进行实验探究。 (1)实验前没挂钩码时,杠杆的平衡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左端平衡螺母向 旋一些(选填“左”或“右” ) ,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实验中我们将杠杆的支点确定在杠杆的重心上,这样做的目的是 。 (3)小亮组用乙图中的装置保持左侧钩码数量和位置不变,改变右侧钩码数量和位置,完成了三次实验,测得的 数据如表一:经过分析,小亮组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2、: 。 (4)同组的小明还想用弹簧测力计和钩码继续进行实验,如丙图所示,这样探究的目的是: 。 他们收集的数据如表二所示:小亮发现表中的数据不符合“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小亮与小明检查发现测力计和刻度尺的读数均正确 无误,与请你帮他们分析,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 答案:(1)右(1 分) (2)避免杠杆的自身重对实验结果的影响(1 分) (3)杠杆平衡,动力与动力臂的乘积一定时,阻力与阻力臂成反比(1 分) (4)改变力的方向,是结论具有普遍性(2 分) (5)将阻力臂读成了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1 分) 槐荫一模实验 序号阻力 F2/N阻力臂 l2/cm动力 F1/N动力臂 l

3、1/cm126622264332626实验 序号阻力 F2/N阻力臂 l2/cm动力 F1/N动力臂 l1/cm126722266332636表二表一乙丙历下一模 右 便于从杠杆上直接读出力臂大小 动力与动力臂成反比(动力与动力臂的乘积相等) 。 增大动力 臂 复习物理实验时,小美和小丽再探究有关杠杆平衡的问题。实验前没挂钩码时,杠杆的平衡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左端平衡螺母向 旋一些(选填“左”或“右” ) ,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小美先将杠杆调节至水平位置平衡,在左右两侧挂上钩码,如图乙所示,杠杆的端会下降(选填“左”或“右” ) 。要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不改变钩码总个数和悬

4、挂点位置,只需将 即可。 小丽同学想用弹簧测力计和钩码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时提出了两种方案:一种按图丙进行实验,一种按图丁进 行实验。你认为哪个实验方案更好,并说明你的理由 。 实验中小丽发现, 杠杆在 O 点还受到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在探究杠杆平衡时不会影响到杠杆的平衡。请分析说明理由 45. v = s/ t ;秒表(停表) 斜面的坡度越大,小车的下滑速度越大 控制小车运动的路程相同 便于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市中三模小华从生活经验出发,有依据猜想“骑自行车下坡时,即使不蹬脚踏板,自行车的运动速度也会越来越大” 。为验 证自己的猜想,她和小丽利用如图所示的斜面小车进行实验探究(1)小华将斜面的

5、起点设为 A,中点设为 B,终点的位置设为 C。测量的实验数据如下表,请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出 BC 段的平均速度是 m/s。(2)小华他们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如下实验结论:沿斜面下滑的物体速度 ,因此他的猜想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 )的。 (3)实验结束后,他们及时进行了反思。小丽建议小华,将长木板和木块组装斜面的方式由甲方式改为乙方式,小 丽建议这样做的好处是 0.4; 越来越大;正确; 乙斜面坡度较小,小车速度小,便于记录时间和减小误差如图甲所示,在学习了杠杆的平衡条件后,小珍自制了一个提水杠杆,从其上找一点 C,用支架支起来,当小珍依 次在杠杆上 A1、A2、A 各点施加一个竖直

6、方向的力时,发现越来越容易提起水桶,根据此现象他提出了以下不同的 猜想猜想一: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 猜想二: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小珍利用自制提水杠杆提起水桶时,所施加的力的方向是 。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于是小珍和小翔设计了如图乙示的实验装置,他们用弹簧测力计在如图乙所示 的 C 位置分别竖直向上和斜向上对杠杆施力,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读出拉力的大小分别为 F1和 F2,并发现 F1F2,由此可以证明猜想一是 (选填“正确的”或“错误的)小珍在做实验时,细心的小翔发现,当弹簧测力计在偏离中心线相同角度,杠杆在水平

7、位置平衡时,如图丙所 示,弹簧测力计示数总是相等,于是他量出了两种状态下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分别为 L1和 L2,若猜想二是 正确的,则 L1 L2(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 。 小珍认为小翔的发现非常好,但是为了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如图丁所示,他将施力点移动到任一点再做一 次实验,接下来他们的操作应当是 ,并量出支点到动 力作用线的距离 L3与 L1或 L2进行比较。 为了更方便的研究杠杆,在物理学中,把 的距离称为力臂。 竖直向下; 错误的; 等于; 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并控制弹簧测力计示数与上一次实验相同; 支点到力的作用线小明和同学们在玩跷跷板游戏时,发现为了使跷跷板匀速转动,体

8、重较轻的一方常会远离跷跷板中心,大家在充 分观察和讨论之后,决定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前没挂钩码时,杠杆的平衡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 )调, 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小明组想用弹簧测力计和钩码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时提出了两种方案:一种按图乙进行实验,一种按图丙进行 实验。你建议使用哪种方案好?说明你的理由 小明组根据表格一的实验数据,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 小亮组用丁图中的装置完成了三次实验,根据表二中数据得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 阻力作用点的距离”的结论。与其他同学交流讨论后,认为刚才的实验设计有片面性,于是他们修改了实验方案, 再次探究。请你对小亮组的实验提出进一步改进措施: 表一表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