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 论文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0096857 上传时间:2018-05-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育 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学教育 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学教育 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学教育 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学教育 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教育 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育 论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何为教学随笔?教育随笔,作为一种教育思想的表达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的厚爱与青睐的原因就在于它自身的内在质素。教育随笔,得其真味的就在一个“随”字:随和,随意,随缘。 “ 随笔,没有居高临下的霸气,没有正襟危坐的俨然,没有煞有其事的虚假,没有耳提面命的烦闷。像朋友之间的抵膝而谈,不求全面,不求“客观”,不求严谨,甚至也不求立论的“公允”、命题的“科学”;只求遣一已之意趣,痛快淋漓地嬉笑怒骂。它不奢望成为重大决策的依据,也不企望成为学术积累的文献。它表达一种情怀,一种趣味,一种心境,一种追求。 不急不躁,不温不火,漫不经心,亲切自然,这就是随笔的品性。它可能非常的温情,非常的纤细,非常的文

2、质彬彬,非常的布努乔亚,因而就可能异常的隽永,异常的精致,异常的耐人寻味。 随笔不是投枪,不是匕首,不是檄文,也不是战斗的号角,它不是为了晋升职称而炮制的论文,也不是为了课题交差而拼凑的“成果”。它是有感而发、不吐不快的大实话。它力图用感性的文字表达理性的思考,用诗意的语言描绘多彩的教育世界。 其实,早在 100 多年前,英国批评家哈兹利特就曾指出:“以亲切的风格写作,不是容易的事。许多的人误以为亲切的风格即是通俗的风格,写文章而不矫揉造作即是随随便便地信笔所至。相反的,我所谓的亲切的风格,最需要准确性,也可以说最需要纯洁的表现。不但要排斥一切无意义的铺张,而且也要芟除一切庸俗的术语,松懈的、

3、无关的、信笔拈来的词句。不是首先想到一个字便写下来,而是要选用大家常用的最好的一个字;不是任意地把字组合起来,而是要使用语文中之真正的惯用的语法。”随笔是亲切的,却并不随便。在轻盈、轻巧之中,它透着一种内在的严肃与庄重。 在一些大手笔的学者看来,随笔这东西不过是些小打小闹的玩艺,成不了气候。但我认为,能写好小文章的人,一定能写好大文章;能写好大文章的人,却不见得也能写好小文章。这大概是因为,小文章如同小楷,稍有纰漏,就会一览无遗;而大文章如同狂草,只要整体布局得当,有些小毛病,也不大要紧;小文章得讲究遣词造句,讲究起承转合,讲究情趣、理趣、文趣;而大文章不大需要讲究这些。当然,这两者不太好比,

4、毕竟建造大型建筑物要比雕琢盆景更费时、更费力、也更费材料。比较正确的态度就是“各美其美,多元共存”。 广大教师对于教育的理论兴趣是如何产生的?只有当理论的光芒照亮黑暗的角落,突现了存在于角落里的事物的基本轮廓,而唤起了教师进一步了解其细节的冲动与渴盼时,理论的兴趣才开始产生。教育存在于我们日常的、细微的、不经意的行为之中。而教育随笔的独特之处就在于能够对那些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以孔窥豹,洞幽察微。正因为如此,教育随笔才有助于培养和激发教师的理论兴趣。 其实,随笔不仅是一种写作的风格,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自然流露。正如诗云:“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看似寻常最奇

5、崛,成如容易却艰辛。”TOP 例:一、 中学校园学生何以“拥挤”不堪。中学的编制,教育部门早有明文规定,每班人数为 45 至 50 人。事 发学校有学生 3200 多人,52 个班级,每班人数明显在 60 人以上,属于 “超编”。其实,在许多地方,中学班级人数在 60 人以上,已是司空见 惯,习以为常。其中,“名牌”初中和重点高中以及私立学校尤为突出。 一些学校为了抢“生源”,多招生,校舍只好“扩容”,原先二三层的 教学楼接成四五层,向“空中”发展;一些学校办“校中校”“校中班” ,招“自费生”“插班生”“旁听生”,结果人满为患。如此一来,校 园还是那个校园,楼梯还是那个楼梯,学生人数却在膨胀

6、增多,怎能不 出现拥挤现象?难怪事后有老师感慨:这类事故迟早会发生,早发生早 重视早解决。近些年,一些地方的中学教育俨然成了“产业”,“市场化”“商 品化”有愈演愈烈之势,“生源”竞争十分惨烈。一些教育资源配置相 对优越的学校,总想把“蛋糕”做大,不择手段“招兵买马”,结果使 得一些地方初中高中学校学生畸多畸少,中学结构失衡,扩大了中学教 育的“平民化”和“贵族化”的鸿沟,把面向全体的“义务教育”引向 单向“小贵族”“小精英”的金钱教育,造成重点学校生源“拥挤”财 源滚滚,普通学校长在深山少人过问的不公平局面。这是中学教育改革 继续深化必须面对的“瓶颈”。例 2:也许是因为自己太幸福,也许是因

7、为自己有太多的感悟。竟不知如何开头了。自参加工作已有半年余载,作为班主任的我成长了很多。但说实话,有一半的时间我觉得是累的。那就更不用说幸福了。而今天我感到了幸福。是因为我的学生齐宏伟。他是我上班第一天就认识的学生。能这么快认识他是因为他的“突出表现”。后来,很快就听说他是个“有名”的痞子。当然他的成绩就更不用说了。三周后,如他所愿分到了我的班。我想让他帮我管理学生,结果是没有一个能服他的。因为他从来都是被管的对象,根本就不知道怎么管理。而我这个新手有不知如何培养他。在众多学生的反对下。他就“下台”了。在以后的日子里,他时不时的给我添麻烦。几乎所有的老师都认识他。其实他是个很不幸的孩子。从小父

8、母就离婚了。跟随父亲,而他父亲的教育方式除了打还是打。可想而知,应该说他已经被打皮了。或许他有长了一岁,亦或许他真的被感动了。这新的学期他有进步了。没有给我找麻烦。但他一般不做作业,这天语文老师让他去做作业。其他的老师就开始了对他的质问。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他是我的学生。我的眼睛里溢出了泪花。之后,我就找他长谈了一次。从他的表情我发现他成长了。接下来的一周我们班值周。他没有参加值周,第一天午休我以为学生会因为值周兴奋不睡。于是午休铃声响了一会我就去了教室。教室里很静。原来齐宏伟在讲台上值班。这一次他知道怎么管理班级了。并且如此主动。这一次我是发自内心的感到幸福。原来作为一名老师,真正的幸福是学

9、生的成长。坚信只要你不懈努力,幸福之花会长开。专科类的有:读中国最佳教育随笔有感土城小学 黄传德 中国最佳教育随笔这本书是由作者从媒体上搜集的 42 篇最 值得教师阅读的随笔组成的。读来受益匪浅,走进其中,发现除了 被各种呼唤教育的声音包裹外,更真切地感受到了教育的重力和张 力。对于一位老教师来说,能从众名家沉淀下来的教育思想中吸收养分,让我不由得精神为之一振。以下是我个人看书后的一些感受 。 一个德国青年的中国乡村教育梦讲的是一个德国青年为了 实践自己的教育理想走进了中国的农村。他在村里租下一间没人住 的瓦房,开始了他的教育事业。他免费教那些因为穷而上不起学的 学生,他不仅教学生知识,更告诉

10、学生要找到自己的、新的思考方 式,他们的生活才能改变。他带领学生自己来设计村里的桥,还跟 学生善良怎样才能改造村里的环境。后来,他又以同样的方式,和 学生们一起在学校边的小河上修建了一个游泳池。当然,也有人邀 请他到条件好的地方去工作,但他依然为着自己的理想坚守在农村 。一个洋教师为了自己的理想扎根农村、接触现实,到最需要帮助 的地方去,他的事迹让人敬佩。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在中国乡 村,有着象洋教师一样的默默奉献着的人,他们无私地奉献着自己 的爱,向这些人致敬。 给新教师的 20 条贴心建议于永正老师以父亲的角度为即将 踏上教师岗位的女儿提了些建议,对于新教师我也从中学到了很多 ,比

11、如要善于用眼睛表达你的满意、生气和愤怒。尽量不要吼叫, 训斥可偶尔为之。最要紧的是不断鼓励、表扬、提醒学生,但话要 简洁明了,忌婆婆妈妈式的唠叨。想想自己有时因为心情烦躁,会 把自己的坏脾气传染给学生,当学生犯了错误时,就会严厉地斥责 学生,后来我渐渐用表扬取代批评,如当看到有些小朋友坐的不够 好时,就表扬那些坐的好的小朋友,以此来提醒他们,这样做的效 果反倒不错。于老师还建议新老师要多听、多看优秀老师的课,他 觉得看优秀老师的课,就像读活的教育学、活的教学法。对待学生 要求要严格,但不要太厉害,要做到孔子所说的那样“温而厉,威 而不猛,恭而安。 ”就是如果今天狠批了某人一顿,明天一定要找个

12、理由表扬他,至少要和他主动说话,好像昨天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 。作为一名新老师要谨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要试着走进学生 的心里,当试着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当自己问题处理不当时, 要及时想学生认错,这样错误也能成为一种教育资源。为什么要上这堂课讲的是外国专家来听了一堂在中方教育部门领导看来很精彩的一堂课,课上老师语言精练,没有废话,教态从容,而且板书非常漂亮,极有条理,学生回答踊跃,而且答得相当有水平。这堂课教学过程非常流畅,简直可以说无懈可击。但课后中方同行却被外国同行的一句话给问住了“学生答得很好,看起来学生们都会了,为什么还要上这堂课?”这个问题反映的就是当今欧美教育和中国教育的区别

13、。欧美教育认为,当老师讲得非常完整、完美、无懈可击时,就把学生探索的过程取代了,而取代了探索的过程,就无异于取消了学习能力的获得。所以,外国同行说,他们想看中国学生在课堂上是怎么学的,但他们只见老师不见学生,因而认为这不是一堂真正的课。想想自己,在课堂上教的过多,真正让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很少,所以学生在课堂上学的过程很难体现,以后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这些都是给读者拓宽了教育理念的视野,也注意到将教育与历史现实结合起来探讨,痛彻处引人拍案,精辟处发人深思。读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自己前进的方向,我要努力朝着这些 优秀教师的方向努力。平时多看些教育类的书籍,这的确能让我增 长不少见识。例 2. 教

14、育随笔之从小学老师到幼儿教师的思考教育随笔之从小学老师到幼儿教师的思考(1)(1)作者:万山柏 日期:2011 年 11 月 10 日 访问次数: 87 从事教育的那天起,我就把此职业定义为长期而永久的事业。动力来源于 学生,一些记忆一些感动,让我觉得作为教师的付出是很值得的。从小教转型 为幼教短短一个多月时间,但却已有了一些心得和想法。 我是一名小学老师,可是我为什么要选择幼儿教育?原因有两点:第一, 是社会因素;第二,是自身因素。现在当今社会的早期教育高度重视和普及幼 儿教育,而幼儿园教师偏少,因此需要大量的小学老师转换角色,投身于幼儿 教育事业。我的爱好较为广泛,自身也是非常的活跃,我觉

15、得比起枯燥的小学 教学,幼儿园似乎更适合我的性格,我想有新的条件,新的尝试。从起点做起, 接触不同年龄段的教学,这样会使自身的教育道路更加宽广、更有意义。 一、教师自我的认识重新认识自我 我进入幼儿教育队伍的那天,我对自己充满了激情和信心,觉得自己能够 按自己发展的道路很顺利的走,可是当我真正的去接触幼儿的时候,我觉得任 何事情并不是想象的那样单纯,与小学教育有很大的区别。于是要重新地去寻 找自己的定位,从而正确的评估自己,制定符合自己的教学手法。马克思主义 哲学告诉我们,运动是一切事物的根本属性,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首 先,在不了解班级情况和儿童个别差异的情况,应当先观察和学习再去发现

16、和 研究适合自身的一些教学手法,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如果教学手法仍然过于 小学化,不但无效,也会造成一些“副作用”;比如:儿童会恐惧、不信任、 厌恶等。因此需要教师对不同个性差异的儿童选择性的帮助和教育。 二、教育本身的认识小学教育与幼教之间的区别转换 (一)性质的转换 小学教师 和幼儿老师都是教师,没错,虽然本质是没有发生改变,学深为 师,品行为范,性质都为精神的产物。但工作的性质是有区别的,首先针对的 年龄段不同,教学手段是有差距的,然后是教育的方法手段的不同。 (二) 面对教育对象年龄认知等方面的不同,我认为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点:1、年龄段的不同 幼儿是分为三个阶段:宝段中段大段,年龄的跨度是 3 到 8 岁。宝段是 2 岁半到 3 岁的儿童;小段是 3 到 4 岁;中段是 5 到 6 岁;大段是 6 到 7 岁;而 小学是分为 1 到 6 年级年龄跨度是 8 到 12 岁。我认为这个跨度是比较大的,老 师也是从宝段一点点和孩子们一同成长累积经验。对真正从事教育行业的老师 来说,对于不同层次儿童的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