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八年级-上--期末综合检测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0090179 上传时间:2018-05-2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9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八年级-上--期末综合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湘教版-八年级-上--期末综合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湘教版-八年级-上--期末综合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湘教版-八年级-上--期末综合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湘教版-八年级-上--期末综合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湘教版-八年级-上--期末综合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八年级-上--期末综合检测(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八年级上期末综合检测八年级上期末综合检测第一至第四章第一至第四章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202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4040 分分) )1.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和疆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领土南北跨度大,大部分位于北温带,没有热带B.我国东临大西洋,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C.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 960 万平方千米D.我国最大的岛屿是海南岛【解析】选 C。本题考查我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南部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寒带;我国东临太平洋,是海陆兼备的国家;我国最大的岛屿是台湾岛。2.(2015武汉质检)我国

2、幅员辽阔,东西相距 5 000 多千米,跨经度 60 多度,这就造成了 ( )【解析】选 C。本题考查我国东西经度跨度大导致的现象。我国东西相距 5 000 多千米,跨经度 60 多度,导致东西时间差异大,出现同一时刻不同景象的现象。3.图中、四省的简称分别是 ( )- 2 -A.湘、晋、黑、鲁B.鄂、陕、黑、鲁C.鄂、晋、辽、鲁D.赣、陕、吉、鲁【解析】选 B。本题考查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是湖北省,简称鄂;是陕西省,简称陕或秦;是黑龙江省,简称黑;是山东省,简称鲁。4.成语“得陇望蜀”中的“陇”和“蜀”分别指的是 ( )A.山西省、陕西省B.甘肃省、四川省C.湖北省、湖南省D.宁夏回族自治区

3、、青海省【解析】选 B。本题考查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甘肃省简称“甘”或“陇” ,四川省简称“川”或“蜀” 。下图为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轮廓和各自的人口、面积数据,读图回答 5、6 题。5.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其中蒙古族集中聚居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是 ( )A.B.C.D.6.关于四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叙述,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3 -A.人口最多B.面积最大C.人口最稀疏D.以维吾尔族为主【解析】5 选 B,6 选 C。本题组考查我国人口、民族的分布。第 5 题,从图中分析看出,数字所代表的省区依次是湖南省、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山东省。蒙古族主要集中在内蒙古自治区。第 6 题,

4、四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少,所以人口最稀疏;而面积最小,人口最多,所以人口最稠密;、都以汉族为主,以蒙古族为主,以维吾尔族为主。7.下表是我国近三次人口普查数据资料,该数据资料反映了我国 ( )年份1990 年(第四次人口普查)2000 年(第五次人口普查)2010 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国人口总数11.6 亿12.95 亿13.7 亿A.人口增长速度加快B.人口压力得到根本缓解C.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负增长D.计划生育政策效果显著【解析】选 D。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增长问题。通过数据可以看出,人口数量在增长,但增长速度减缓,没有出现负增长,也没有从根本上缓解人口压力。8.下列少数

5、民族的风俗习惯与其民族对应正确的是( )A.侗族泼水节B.藏族锅庄舞- 4 -C.蒙古族开斋节D.新疆维吾尔族那达慕大会【解析】选 B。本题考查了我国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我国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多姿多彩,有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回族的开斋节等。下图是我国某区域地形构成百分比统计图,据图回答 9、10 题。9.图中信息能够说明该区域地形具有的特点是 ( )A.地形类型齐全B.地势西高东低C.地形以平原为主D.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10.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该区域在农业生产中应该重点发展 ( )A.畜牧业B.林业C.粮食生产D.瓜果生产【解析】9 选 C,10 选 C。本题组考查学生的读图分

6、析能力。第 9 题,从图中分析看出,该地区地形由低山、丘陵、平原组成,其中平原面积最大,占总面积的 52.7%。第 10 题,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该地区应重点发展粮食生产。11.我国的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尤其是纵横交错的山脉,构成了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镶嵌其间。下面图示正确的是 ( )【解析】选 C。本题考查我国地形区与山脉的相对位置。塔里木盆地位于天山- 5 -和昆仑山之间,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之间是东北平原,昆仑山、横断山、喜马拉雅山之间是青藏高原。12.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有关此界线描述正确的是( )A.400mm 年等降水量线B.1 月

7、0等温线C.中温带和暖温带分界线D.半干旱地区和半湿润地区分界线【解析】选 B。本题考查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该线与 1 月 0等温线一致,除此之外,还与 800 mm 年等降水量线、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一致。下图为我国东部平原四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据图完成 13、14 题。13.造成四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海陆差异B.经度差异C.地势差异D.纬度差异- 6 -14.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的熟制可达到一年三熟B.甲、乙两地位于北方地区C.丙、丁两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D.我国南北温差夏季比冬季大【

8、解析】13 选 D,14 选 A。本题组考查影响我国气温的因素和气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第 13 题,四地均位于东部的平原地区,因此造成四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纬度差异。第 14 题,甲地最低月平均气温约 16C,应位于我国南方的热带地区,农作物一年三熟;乙地最低月平均气温在 0C 以上,位于南方地区;丙地最低月平均气温在 0C-10C,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15.主要发生在冬半年,带来严寒、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的是 ( )A.寒潮B.梅雨C.台风D.旱涝【解析】选 A。本题考查影响我国的灾害性天气。根据“严寒、大风、霜冻”可以推断该恶劣天气为寒潮。

9、16.关于我国东部地区河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我国的河流大多分布在东南部的外流区内B.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黄河C.自北向南河流的汛期逐渐缩短D.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长江【解析】选 C。本题考查我国河流的特点。我国河流的汛期,自南向北逐渐缩短。- 7 -17.下列符合我国自然资源分布特点的是 ( )A.水资源华北多、西南少B.林地西北多、东北少C.草地东南多、西北少D.耕地东部多、西部少【解析】选 D。本题考查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地区;草地主要分布在西北的半干旱地区;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的湿润、

10、半湿润地区。18.一艘装满农产品的货轮由图中处驶往处,船上所载农产品最不可能是( )小麦 大米 花生 甘蔗 苹果A.B.C.D.【解析】选 C。本题考查我国农作物的地区分布。小麦、花生、苹果主要产自我国北方暖温带地区,大米、甘蔗主要产自南方亚热带、热带地区。图中由- 8 -处运往处,是从北方地区运往南方地区,船上所载的应是北方地区的农产品。19.下列地区中,不是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的是 ( )A.西北内陆区B.环渤海地区C.长江三角洲D.珠江三角洲【解析】选 A。本题考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分布。东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远高于中、西部地区,西北内陆区不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20.我国有世界

11、上海拔最高的铁路,其为 ( )A.宝成铁路B.青藏铁路C.京广铁路D.京沪铁路【解析】选 B。本题考查我国铁路线的名称。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铁路位于青藏高原上,是海拔最高的铁路。二、综合题二、综合题( (共共 6060 分分) )21.读“中国局部区域图” ,完成下列问题。(16 分)(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山脉:A ,B ,E 。(3 分)(2)山脉:C ,该山脉位于我国地势第 级阶梯的分界线上。(2 分)(3)图中经过北京和郑州的铁路线 a 是 线,c 是 线,与 a 线相- 9 -交于 。(3 分)(4)是黄河上著名的 水利枢纽工程。位于黄河 游河段。黄河干流从到河段,水量减

12、少的自然原因是 ;人为原因是 。(6 分)(5)黄河下游进入平原,水流减缓,泥沙沉积,形成著名的“ ” ,所以下游的主要忧患是 灾害。(2 分)【解析】本题结合“中国局部区域图” ,综合考查地形区的分布、主要铁路线及枢纽、黄河的水文特征等知识点。第(1)题,从图中分析看出,山脉 A 是祁连山,B 是秦岭,E 是贺兰山。第(2)题,图中的山脉 C 是太行山,该山脉是我国地势第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第(3)题,图中经过北京和郑州的铁路线a 是京广线,图中的 c 铁路线是陇海线,京广线与陇海线相交于郑州。第(4)题,图中的是黄河上著名的小浪底水利工程,位于黄河中游河段,黄河从到河段水量减少的自然原

13、因是河流主要流经干旱地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此段河流没有支流汇入,其人为原因是沿岸城市、工业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量大。第(5)题,黄河下游进入平原地区,水流减缓,泥沙大量沉积,形成了著名的“地上河” , “地上河”易决口成灾,因此,黄河下游的主要忧患是洪水灾害。答案:(1)祁连山 秦岭 贺兰山(2)太行山 二、三(3)京广 陇海 郑州(4)小浪底 中 河流主要流经干旱区,降水量少;没有支流流入 沿岸城市、工业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量大- 10 -(5)地上河 洪水22.(2014莱芜学业考)南水北调工程 2014 年建设目标:中线如期通水、东线运行平稳。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6 分)位置与分布

14、(1)在图中找到并用实线描画出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2 分)联系与差异(2)参照对黄河的描述,在图中空白处完成对长江的描述。(6 分)(3)根据图中信息,比较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2 分)环境与发展(4)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资源的调出区,该地区洪涝灾害频繁。试提出防治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的主要对策。(2 分)- 11 -(5)生活中,好习惯可以节水。请谈谈你在节约用水方面可以做哪些有意义的事?(4 分)【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南北方地理界线的位置、准确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我国水土资源的特点、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的治理措施以及节约用水的知识。南北方

15、以秦岭淮河为界;分析黄河的描述,从干湿地区、降水量、河流汛期、温度带、有无结冰期、流经地形区等方面描述长江;分析图中信息,南方地区地少水多,北方地区地多水少;针对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如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以防止水土流失,修建水库,退田还湖,提高蓄洪能力等;节约用水方面结合日常生活回答即可。答案:(1)画图略(该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2)长江主要流经半湿润、湿润地区,降水丰沛,汛期较长;干流主要位于亚热带,无结冰期;中下游流经长江中下游平原,含沙量小。(3)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土地资源少(或北方地区水资源缺乏,土地资源丰富)。(4)多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退田还湖;上游修建水库,中游河段“截弯取直” 、疏浚河道,中下游加固防洪大堤;提高人们的防洪意识和自救能力;建立灾害预警预报机制等。(答出三点即可)(5)提高节水意识、关紧水龙头、一水多用、少使用洗涤剂等(其他合理也可)。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 分)材料一 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把长江中下游城市捆绑起来发展的战略构想,湖北、湖南和江西三省启动规划“中部金三角经济生态区”研- 12 -究,将湖南长沙城市群、武汉城市圈和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构筑成“中三角”,形成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