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2017-2018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0044544 上传时间:2018-05-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2017-2018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黑龙江省2017-2018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黑龙江省2017-2018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黑龙江省2017-2018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黑龙江省2017-2018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2017-2018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2017-2018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牡一中 2017 级高一学年下学期 4 月月考历 史 试 题一、选择题(共 86 分,43 题,每题 2 分)1、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刚刚散尽,一场新的没有硝烟的战争紧接着又拉开了序幕。 ”这场战争开始的标志是( )A. 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B.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C.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2、 “1947 年 4 月法国雷诺汽车厂工人掀起罢工浪潮,随即波及全国。英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工人运动也此起彼伏。 ”针对这种情况( )A英国丘吉尔发表了铁幕演说 B美国政府制定了马歇尔计划C美国政府提出了杜鲁门主义 D法国联合欧洲六国成立了欧洲煤钢联营3、杜鲁门曾说过:杜

2、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 ,其含义不包括( )A. 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B. 都以经济和军事援助为主要形式C. 其目的都是反苏 D. 都是为了美国自身利益4、关于下面漫画所反映的对外政策,在美国国内也有不少批评意见,认为它“开了使用本国纳税人金钱援助他国的先例” 。批评者的理由是( )A.无视欧共体力量的壮大 B.主观上排斥东欧国家加入C.公开叫嚣遏制共产主义 D.扶植了潜在的竞争对手5、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A 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B 冷战期间各

3、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C 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冲突 D 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6、如图是一幅政治漫画,画中法国人和德国人(中间两人)正在讨论,最后达成共识是( )(左边图案是星条旗,右边图案是镰刀斧头旗)A. 我们太小,实在无奈 B. 他们相争,我们得利C. 各奔东西,争取自保 D. 赶快联合,求得生存7、1962 年中,戴高乐到法国中部视察期间,在利莫日发表讲话强调说,法国在履行其对北约义务的同时,不会让任何别的国家牵着鼻子走,它将在联盟内部实行自己的“意愿” 、 “行动”和“政策” ;法国的目标是“建设我们的欧洲” ,而不再是“两个大国”的欧洲这表明法国( )A. 宣称要与美苏决裂

4、B. 倡议建立欧洲联盟C. 企图称霸欧洲大陆 D. 主张欧洲独立自主8、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日本加快了向 “ 政治大国 ” 迈进的步伐。 1991 年 4 月借 “ 海湾危机 ” ,战后首次向海外派兵;同年 12 月提出 “ 争取在 5 年内成为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 ”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 日本开始主导日美同盟 B 日本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C 日本急于开拓海外市场 D 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占上风9、20 世纪 60 年代的某国际组织在其宣言中说:“我们一开始就坚持反对集团政策和外国统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政治和经济霸权,而主张每一个国家拥有自由、独立和自主发展的权利。我们从来不

5、同意充当任何人的橡皮图章或后备军。 ”据材料可知,此国际组织是( )A北约 B华约 C欧共体 D不结盟运动10、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文中“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不包括( )A. 不结盟运动兴起 B.中国崛起 C. 日本崛起 D.华约建立11、周恩来多次指出:“与苏联结盟只是政治方针,不是倒向苏联怀抱在战略上是联合,但战术上不能没有批评。 ”这说明( )A.中苏两国社会制度相同 B.两大阵营对峙局面形成C.中国坚持独立自主方针 D.中苏国家利益的差异12、新中国成立初期体现我国“

6、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的外交政策是( )A. “一边倒” B. 不结盟政策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推进新型区域合作13、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周恩来改变万隆会议航向,主要是因为( ) A 周恩来总理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 B 抗美援朝战争提高中国地位C 周恩来总理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帝国主义国家没有参加会议14、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对此有人说:尼克松改变了世界。但毛泽东却说: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以下关于当时世界政治局势的理解,正确的

7、是( )A. 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守势 B. 多极化格局形成C. 中国经济实力大幅提高 D. 中苏关系缓和15、西德在 1972 年 10 月断绝了与台湾的外交关系,新西兰在 1972 年 12 月、西班牙在 1973年 3 月,马来西亚在 1974 年 5 月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导致这种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中美正式建交 B 万隆会议的召开 C 中美关系缓和 D 中日邦交正常化16、下列一组图片与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相关。材料表明( )图 1 毛泽东会见斯大林图 2 毛泽东会见尼克松图 3 邓小平会见戈尔巴乔夫A.中国政府始终贯彻同美苏和平共处的政策 B. 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在战略

8、上都需要中国C. 外交政策要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 D. 中国政府对外始终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17、如图是 20 世纪 50-70 年代大国关系图。阅读如图(“一”表示合作关系, “”表示对抗关系) ,甲乙丙分别指( )A. 英法美 B. 英美苏 C. 中苏美 D.美中苏18、2013 年 9 月 13 日,习近平主席在上合组织第十三次元首峰会上指出“上合组织成员国应完善执法安全合作体系,建立应对安全威胁和挑战的综合中心,合力打击三股势力” 。上合组织成立以来先后举行 10 余次规模不等的联合反恐军事演习,演习规模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高。 ”这表明上海合作组织( )A是具有结盟性质的军事政

9、治组织 B有利于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C有利于维护地区的稳定和安全 D体现了平等、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19、某课题的中心词是“杜鲁门主义”“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振兴”“苏联解体”。由此推断,该课题的中心内容最有可能是( )A.从美苏争霸到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B.从经济区域集团化到全球经济一体化C.从两极格局到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D.从两极格局的形成到两极格局的瓦解20、某博客的一个帖子在分析当今国际格局时绘制了一个示意图,反映了当代世界的“一超多强”趋势,天平的一边如果是美国,那么另一边应是( )A日中俄印 B法德英日 C欧日俄中 D亚非拉美21、西周时“一人跖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

10、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B劳动者生产积极性的提高C铁犁牛耕的使用 D国家走向统一22、考古工作者在湖南、江西、河南、陕西、江苏等地区都陆续发现了许多春秋中后期的铁制农具,这表明当时( )A. 冶炼技术已较为成熟 B. 冶铁业规模宏大C. 农业生产技术有较大提高 D. 南北经济发展平衡23、 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 , “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 。这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 )A.“重农”的思想 B.“靠天吃饭”的观念C.“不误农时”的思想 D.“精耕细作”的特点24、下图是有关中国古

11、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最可能填写的是 ( )A原始农业 B千耦其耘 C个体农耕 D自然经济25、秦人民歌:“七月流火,过我山陵。女儿耕织,男儿做兵。有功无赏,有田无耕。有荒无救,有年无成。悠悠上苍,忘我苍生。 ”这首民歌可以反映中国古代( )A. 小农经济男耕女织的特点 B. 小农经济的脆弱性C. 小农经济的稳定性 D. 小农经济的落后性26、唐代诗人王维在丁寓田家有赠一诗中写道:“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 ”对其解读错误的是( )A.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B. 以家庭为生产单位C. 男女分工明确 D. 田园生活自然悠闲27、工具的革新是推动生产进步的

12、重要原因。以下图片反映唐代农业生产水平的是( )耒耜 二牛抬杠 曲辕犁 筒车A B C D28、坎儿井(井渠)是我国古代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该工程( )A 起源于商周时期 B.是为治理黄河而兴建的水利工程C、利用地下潜流灌溉 D 使巴蜀成为“天府之国”29、有“引水灌溉,分洪减灾” ”功效,哺育西蜀大地,创造“天、地、人、水”和谐共荣的典范水利灌溉工程是( )A. 芍陂 B. 都江堰 C. 坎儿井 D. 郑国渠30、要论证古代中国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可以利用的材料是( )A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B “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C “依军功行田宅” D “除井田,民得卖买”31、下面是出土的

13、唐代初期文物“敦煌张文信租田契”的抄件片段。据此可知当时( )张文信于康海多边租取田五亩,直价一亩麦小一斛若到六月(租价)不了者,一罚入康(海多) ;若到种田之日,不得田佃者,一斛罚二斛入张文信。两和立契书,画指为记。契两本,各执一本。田 主 康海多租田人 张文信知见人 翟寅武、白六洛、赵胡单A土地租佃在全国普遍推广 B农耕经济开始向河西走廊扩展C均田制已经被迫彻底废弃 D一些经济活动蕴含着契约意识32、有史书载,宋代“田制不立,畎亩转易,丁口隐漏,兼并冒伪,未尝考按,故赋入之利,视古为薄”。该记载表明( )A.土地制度变革影响人口流动 B.人口快速增长影响土地制度C.宋代小农经济得到长足发展

14、 D.放任土地兼并影响政府收入33、明朝时“田中事,田主一切不问,皆佃农任之”,地主与佃农之间, “交租之外,两不相问”。此种现象反映出当时( )A. 地主与佃农间存在雇佣关系 B. 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分离C. 佃农有较大的生产自主权 D. 租佃制抑制了佃农的生产积极性34、 “锦上添花”、 “丝丝入扣”等成语都是对中国古代纺织工艺的赞誉。下列对古代纺织业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商周时期丝绸产品远销欧洲 B. 唐代黄道婆改进棉纺织技术C. 汉代中国获得“丝国” 称号 D. 清朝官营手工业依然占据主导地位35、马克思曾说,在珍妮纺纱机发明之前, “要想找出一个能够同时纺出两根纱的纺织工人并不比找出一个双头人容易” 。中国能改变马克思断言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北宋 B元朝 C明朝 D清朝36、宋朝的钧瓷无论是质量还是艺术价值在当时都是首屈一指的。钧瓷有的青中带红,华而不俗,称为“钧红”,有的以天青或月白与紫红色交相掩映,别致美观,称为“钧紫”。这种瓷器最有可能产于( )A.官营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瓷器工场37、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