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0040804 上传时间:2018-05-2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内内 容容 摘摘 要要1999年国家实行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高等教育的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此同时,随着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多,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形势下,加强对大学生就业理论研究、确保大学生顺利就业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从人口、教育体制及其改革、学生素质、就业歧视、企业用人观与学生择业观等方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从国家、企业、高校及学生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

2、。关键词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形势 对策THE ANALYSE OF THE CAUS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FOR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UNIVERSITY STUDENT HARD EMPLOYMENTABSTRACTThe nation practices system reformation of the high school recruit in 1999, the higher education has been entering a quickly developing period in our country , var

3、ious kinds work of higher education have made great progress . But at the same time, when quantitie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are increasing quickly in short time , the situ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obtaining employment is severe . Under the condi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reformation and quickly dev

4、eloping ,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ory stud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obtaining employment , so that make sure every student obtaining employment successful .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is paper aims at the present status of university student obtaining em

5、ployment in our country , from the population , educate system and its reformation , students character, the bias of employment , the viewpoints of business enterprises use person and student getting jobs etc ., analyses the difficult reason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getting jobs at present . At last

6、aims at nation, enterprise, higher school and student put forward to some specific solution.KEYWORDS: university student employm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正文目录第一章 引言 1第二章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2 第一节 大学生总体就业率偏低,就业形势严峻2 第二节 不同学历、不同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相差甚远2 第三节 男大学生就业机会高于女大学生3 第四节 大学生就业趋向发达的大城市,落后地区人

7、才匮乏3第三章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成因分析4 第一节 人口总量和劳动力供给相对过剩4 第二节 扩招使大学生数量增加,短期内质量降低5 第三节 高等教育的学科结构和培养模式不尽合理6 第四节 企业用人观与大学生择业观滞后6 第五节 部分大学生综合素质偏低8第四章 缓解严峻的就业形势应采取的措施9 第一节 控制人口增长,创造更多就业岗位9 第二节 国家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宏观调控9 第三节 完善劳动力市场,立法反对就业歧视10 第四节 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完善大学生自主创业优惠政策和资本市场 11 第五节 企业应转变用人观, 走出“人才高消费”的误区 12 第六节 改革大学生就业指导模

8、式12 第七节 改革高校的教学方法、 培养模式和管理体制 13参考文献 14致 谢 15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第一章 引言引言就业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问题,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型不断加快,我国的就业问题日益突出。曾经被称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特别是国家实行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后,大学生就业难度越来越大,就业状况不容乐观。本文整体介绍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状况及未来趋势,分析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具体就业率和就业流向。并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经济体制、国家发展战略、就业环境、就业结构等方面分析我国大学

9、生就业形势呈多元化趋势。从大学生本身政府政策高校教育结构企业用人制度等方面来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并针对以上各方面来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第二章第二章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第一节第一节 大学生总体就业率偏低,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总体就业率偏低,就业形势严峻2003届是1999年国家实行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后的第一届毕业生,据国家教育部的统计信息表明,2003年大学毕业生总人数为212万,而2002年有45万毕业生尚未解决就业问题,2003年实际需要就业的人数接近260万。截止到2003年6月20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就

10、业率约为50%左右。在政府和全社会的多方共同努力下,截止到9月,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70%,仅实现了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2002年同期水平的预定目标。2004年毕业生人数达到280万人,据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刘大为于5月12日在教育部相关会议上介绍,争取在9月1日前努力实现大学生就业率达到或高于70%,也就是说可能还有84万毕业生找不到工作。2005年毕业生人数为338万人。2006年突破400万。1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而且在今后的几年内也没有缓和的趋势。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相当大,一部分学生一毕业就意味着失业,这一方面对社会的稳定产生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

11、是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第二节第二节 不同学历、不同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相差甚远不同学历、不同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相差甚远据2006 年初人事部公布了一项近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接收情况调查结果显示: 从2003 年到2005 年, 大学生在校期间与用人单位签约的比例逐年降低研究生从76.17 %下降到40.17 % , 本科生从68.12 %下降到40 %。从专业类型角度说, 近年来的排行一直没变: 工科生就业率最高, 2005 年是89.12 % , 文科生最低,2005 年是85.13 %。不同专业之间初次就业率相差较大。由于社会各产业各部门之间发展的不平衡, 造成了对各类人才需求之间的不平衡。

12、再加上中国加入WTO 后, 对外语、外贸、涉外会计、国际金融、外贸运输管理等本科专业毕业生需求加大; 而对应用化学、经济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农学、园艺、环境工程、社会体育、民族传统体育等专业毕业生需求较低。专业的“冷热”将直接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和层次, 造成大部分“冷门”专业人才供求矛盾较大, 造成这部分大学生就业困难。1刘晖.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J .经济纵横,2006, (10).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第三节第三节 男大学生就业机会高于女大学生男大学生就业机会高于女大学生由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合作的调查结果显示,男性毕业生的“已签约”和“已

13、有意向但未签约”的比例为55.71%,而女性毕业生该比例则为41.68%。有27.3%的用人单位承认招聘时倾向于男性,72.7%表示没有明确的性别倾向。第四节第四节 大学生就业趋向发达的大城市,落后地区人才匮乏大学生就业趋向发达的大城市,落后地区人才匮乏出于对环境、薪酬等各方面的考虑,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择业趋向经济发展较快的大城市,就业竞争异常激烈,而在广大的西部地区人才匮乏,一边是供过于求,另一边却是供不应求,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均衡发展。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第三章第三章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成因分析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成因分析尽管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

14、势严峻,但就总量和基本格局而言,中国的高校毕业生远没有达到“饱和”、“过剩”的程度。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我国高校毕业生仍然是短缺和不足的。今年的政协会上,政协委员在谈大学生就业问题时指出,“在我国25岁至64岁劳动力人口中,具有高等教育程度的只有5.2%,而美国这一指标值为39%,日本为33%。2000年,我国受教育最高的群体专业技术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3.05年,总体为大专一年级的水平。”这一状态与我国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需要极不适应,也使我国在科技竞争力方面落后于巴西、印度等发展中人口大国。高校扩招是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由之路。而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从总体上看,一方面由于高校

15、毕业生还不能满足各行各业对各类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用人机制、供需结构、择业观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部分高校大学生就业存在结构性的困难。第一节第一节 人口总量和劳动力供给相对过剩人口总量和劳动力供给相对过剩一国就业状况的好坏最终取决于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的平衡情况。目前中国妇女的总和生育率已经降低到1.8左右,接近许多发达国家。但由于过去一个时期的人口增长惯性,总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仍然呈上升趋势。在未来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中国劳动力供给持续增长的局面将无法改变。“从总量上看,如果把劳动力资源统计口径界定在15到65岁年龄段,可测算到2005年劳动力人口将超过9亿,2025年超过10亿,其后直到2050年都将保持在10亿以上。” 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信息表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