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无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0040635 上传时间:2018-05-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无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2017-2018 学年(下)莆田二十四中高二历史期中考试卷学年(下)莆田二十四中高二历史期中考试卷(满分 100 分, 答题时间 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30 小题,共 60 分)1、费孝通先生曾将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描述为“差序格局” ,即“以己为中心,按照有差等的次序形成的关系网络。 ”这种差序格局的结构方式普遍存在于中国传统社会之中。其中,父子、兄弟关系是最基本的层次,是“差序格局”的模板,其它各个层次都从这里获得其构造原则。如同乡关系、师徒关系、君臣关系。据此可知, “差序格局”( )A. 产生于儒家三纲五常思想 B. 使先秦血缘政治得以延续C.

2、 可能阻滞社会结构的更新 D. 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2、 清史稿中记载:“先是世祖亲政,日至票本房,大学士司票拟,意任隆密。康熙时,改内阁,分其职设翰林院。雍正时,青海告警,复分其职设军机处,军机处军机大臣,无定员,由大学士、尚书、侍郎内特旨召入。掌军国大政,以赞机务。明降谕旨,述交内阁。 ”由此可知军机处( )A. 大臣须由专人担任 B. 掌控军国大事决策权C. 分化了内阁的权力 D. 主要为皇帝提供建议3、春秋时期,晋国任用楚国出奔者王孙启、析公、雍子、子灵等,借这些贵族的知识和才能, “以害楚国” 。如城濮之战,王孙启“为先轸谋之,大败楚师” 。出奔和“楚才晋用”现象表明当时A. 政治

3、观念开放,君臣关系尚未固化 B. 分封制瓦解,君权的“沉降”C. 贵族政治消亡, “尚贤”观念出现 D. 士阶层崛起,道德意识淡薄4、 诗经说:“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栋梁) 。怀德维宁,宗子维城。 ”这则材料最能说明西周( )A. 实行分封制巩固统治 B. 实行宗法制维护政治体系C. 分封制与宗法制并行 D. 通过宗法制实现权力集中5、有学者认为:“专制君主集权始终面临两个无法解脱的困境:其一只要君主运用官僚体制来管理社会,就会受到官僚集团的制约:其二,君主为了防止其坐大,必然采取各种手段来削弱。但是,皇帝越是打击,官僚集团的规模越庞大,组织越严密。 ”由此可知( )A. 君主加强皇权的措施经

4、历了由内官到外官的演化B. 君主大权独揽的说法某种程度上不具有可操作性C. 专制君主必须要依靠官僚体制才能统治整个社会D. 皇权加强官僚体制的削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6、明朝宋濂的元史.百官志一中记载:“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官有常职,位有常员,其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贰焉。 ”对些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元世祖任用老练之人,革新政治B、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下设路、府、州、县C、地方最高长官为蒙古人,掌实权D、元朝统治集团重用蒙古人,而排斥汉人7、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日日程

5、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 。这说明了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A纵论军务,谋划战事 B辅佐皇帝,参与决策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跪受笔录,上传下达8、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表述,错误的是( )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B.春秋时期,诸侯纷争,分封制逐渐瓦解C.唐朝统治者运用中央机构的权力制衡来维护自己的专制统治D.内阁的设置实质上恢复了丞相的职权,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重要内容9、汉和帝永元十三年诏曰:“幽、并、凉州,户口率少,边役众剧,束修良吏,进仕路狭。抚接夷狄,以人为本。其令缘边郡,口十

6、万以上,岁举孝廉一人;不满十万,二岁举一人;五万以下,三岁举一人。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巩固儒家思想统治地位 B改变人才分布南北失衡C防止地方选官滥竽充数 D笼络边远地区百姓人心10、据记载,徐元庆之父被县尉所杀,后徐元庆杀县尉报父仇。审案时武则天主张无罪释放徐元庆,而大臣陈子昂建议,宜正国之法,置之以刑,然后旌其闾墓,嘉其徽烈。在激烈的争论后,依陈子昂的意见做出最后的判决。 新唐书记载了 8 个类似的案件与争论。这反映了当时 A专制皇权弱化 B注重礼法矛盾的调和 C地方吏治废弛 D宗法观念受到冲击11、著名学者余英时在论及科举时说:无论是东汉“孝廉”还是宋、明、清“进士” ,都是在各地区均

7、衡分配的大原则下产生的。而且地区分配的要求来自“士”阶层的内部,也不能归之于皇权的片面操纵。东汉“孝廉”与人口成比例出于“公卿会议” ;北宋“逐路取人”则经过南北士大夫长期争论而获致;明代分南、北、中卷也起源于洪武时北方落第举人的抗争。各地“孝廉”或“进士”往往在政府中为自己地方的利害说话。这当然谈不上是代议制,但不能否认科举制有时也发挥了一点间接的代议功能。这里余英时强调的是科举制A有利于选拔真正的人才 B没有坚持“取士唯才是择”的标准C遵循了地域均衡分配的原则 D具备近代西方代议制的基本功能12、门阀制是从汉到隋唐最为显著的官员选拔制度,造成朝廷重要的官职往往被少数家族所垄断,个人出身对于

8、其仕途的影响远大于其本身的才能与专长。这种现象的根源是A.维护正统的嫡长子继承习俗 B.荣辱与共、利益一体的宗族观念C.皇帝统辖百官治下的郡县制 D.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分封体系13、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它所体现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 ”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是A分科考试 B以德治国 C公平竞争 D学而优则仕14、秦始皇为破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的困局,采取的主要举措是A奖励耕战,实现统一 B

9、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C南平越族,北伐匈奴 D推行郡县,建立集权制15、 史记载:“始皇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於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於上。 ”这表明A秦始皇帝,才能非凡 B皇权至上,大权独揽来源:学#科#网C政权系统,尚不完备 D君相矛盾,尚不突出16、乾隆三十八年,将秘密立储制度化。为防止意外, “又另书密封一匣,常以随身” 。并称:“建储册立。非国家之福,召乱起衅,多由于此” , “不可不立储,而尤不可显立储” 。该制度( )A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B避免了皇族内部权力倾轧,有利于政局稳定C

10、摆脱了宗法观念的束缚,有助予选贤任能D排除了其他势力对皇位继承的干扰,加强了皇权1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 年,第二次发生于 1911 年,第三次在 1949 年。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A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B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控制 C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形成 D制定一整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18、 “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

11、文明的影响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19、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说:“民主政体是进一步的退化,因为它的平等和自由的原则反映了人类品质的退化;人性的一切欲望都可以被同样自由地去迫求。”这段话意在说明A. 雅典民主政治存在一定弊端 B. 雅典公民具有自由平等精神C. 当时的雅典不具备建立民主政体的条件 D. 平等和自由是雅典民主政体的基本原则20、 “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雇佣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 ”苏格拉底的上述观点反映他 A反对泛滥的直接民主 B要求哲

12、学家管理国家 C赞扬专制制度 D用人要做到人尽其才21、在西方某些国家还保留着一种古代民主制的遗风,如瑞士某些州的广场集会或露天会议,以及美国新英格兰地区小镇的镇民大会等,通过这些会议决定本州(镇)的事务。这里的“民主制的遗风”指的是A.尊重一定区域内风俗习惯B.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C.集体表决决定人员的去留D.维护小国寡民的城邦利益22、古希腊喜剧骑士中,一位将军试图劝服一个卖香肠的人去夺取民主派领袖的职位时说:“要做政客,惟一的麻烦就在于你什么都知道。适于做人民领袖的不是那些有学问的人,或诚实的人,而是那些无知而卑微的人。你可千万别错过这个绝好的机会。 ”这段话A表达了对民主制度的不满

13、B体现了古希腊的平等思想C道出了民主政治的真谛 D成为雅典政客的最好描述23、 查士丁尼法学总论中规定:如原告与被告就某物发生争执,那么,原告所提起的是对物的诉讼。例如某人占有一有形物体,铁提肯定这物是他的,而占有人主张他是所有人。铁提既然主张物是他的,所以这是对物的诉讼。这说明罗马法中A.体现了物权的法定主义原则 B.物权与债权转化是客观规律C.所有权与占有权的性质相同 D.占有人对物的权利备受保护24、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格曾说:“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 ”下列说法全面体现了以上观点的是A在罗马

14、帝国征服扩张过程中罗马法律所起的作用最大B查士丁尼法典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成文法C罗马法使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使平民利益得到保护D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25、 十二铜表法第三表中规定:“在第三次牵债务人至广场后,如仍无人代为清偿或保证,债权人得将债务人卖于台伯河外的外国或杀死之。 ” “如债权人有数人时,得分割债务人的肢体进行分配,纵未按债额比例切块,亦不以为罪。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奴隶与平民在借贷关系中不受保护 B保留了习惯法的陋习C 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D保留了债务奴隶制26、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征集有关编纂法律的建议,以下主张不会被采纳的是( )A甲主张增加调节社会矛盾的条款 B乙主张废除一切身份的不平等C丙建议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 D丁提出增加处理经济纠纷的条款27、有人认为,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主要是指( )A.分工合理,效率提高 B.适度分权,皇权加强 C.消除矛盾,国家稳定 D.相互制约,防止独裁28、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 )A地方无选官权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