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4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缺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0038532 上传时间:2018-05-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4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缺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4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缺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4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缺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4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缺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4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缺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4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缺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4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缺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阳一中 2017-2018 学年度第二学期 4 月月考高一生物试卷考试时间:90 分钟 满分:90 分 命题人:杨隽 审题人:马云霄 邹玉蓉一,选择题,共一,选择题,共 505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1 1 分,共分,共 5050 分分1.如图表示某动物体细胞(含 4 条染色体)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 c 最适于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B.细胞中含有 4 条染色体的时期是a、b、dC.细胞周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环境温度D.从 b 到 b 是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2.下列关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裂间期有 DNA 和中心体的倍增B.分裂间期 DNA

2、 含量和染色体组数都加倍C.纺锤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D.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3.如图是蛙的红细胞无丝分裂过程,和有丝分裂相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B.没有 DNA 和染色体的复制C.分裂过程中细胞核缢裂成两个细胞核,因此子细胞中染色体减少一半D.无丝分裂只发生在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中,有丝分裂只发生在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中4.一条姐妹染色单体含有一个双链 DNA 分子,那么有丝分裂后期一条染色体含有( )A.一个双链 DNA 分子 B.一个单链 DNA 分子C.两个双链 DNA 分子D.两个单链 DNA 分子5. 观察下图所

3、示的染色体结构,已知着丝点含有 DNA 分子中一段特殊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着丝点的分裂意味着有丝分裂已经进入后期B.着丝点序列可存在于间期染色体(质)中C.由图推测,着丝点可能是纺锤丝结合的部位D.用核酸酶彻底水解着丝点,可得到磷酸、核糖和含氮碱基6. 下列关于不同生物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裂期的动物细胞中含有两组中心粒B.大肠杆菌通过无丝分裂产生新细胞C.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经过 DNA 复制后染色体数目加倍D.秋水仙素能抑制植物叶肉细胞纺锤体形成,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7. 下列有关细胞周期及细胞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特定的成熟细胞,如神经细胞

4、、精子等没有细胞周期B.从一次细胞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细胞分裂完成时为止所需时间等于细胞周期大小C.选择细胞分裂中期实际时间较长的细胞有利于观察细胞染色体形态和数目D.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有明显区别的细胞分裂时期是间期、前期和末期8. 细胞在进行正常的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DNA 分子三者数目的比为122 时,该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是( )A.前期或后期 B.后期或末期C.间期或末期D.前期或中期9.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简图,其中不正确的是( )10.下面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a)数目、核 DNA 分子(b)数目的柱形统计图。下列对该图

5、的分析正确的是( )A.时期染色体还未复制,核 DNA 已完成了复制B.时期核膜、核仁重建,细胞中部出现细胞板C.表示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核 DNA 分子数目也随之加倍D.表示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核 DNA 分子也随之平均分配11.用32P 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 20 条染色体)的 DNA 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 的培养基中培养,完成了两次细胞分裂。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 )(提示:DNA 分子为双链,在复制时,双链解旋,每一条单链作为模板指导两条新链的合成,最后得到的两个子代 DNA 分子各含有母链中的其中一条单链。 )A.在第一次细胞分裂的中期,一个细胞中的

6、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2P 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 20 和 20B.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2P 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 40 和 40C.在第一次分裂完成后,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中染色体上的 DNA 都是有一条链含32P,另一条链不含32PD.在第二次分裂完成后,形成的子细胞中含32P 的染色体条数是:从 0 到 20 条都有可能12.以下生命历程不是由基因决定的是( )A.人的红细胞成熟 B.造血干细胞分化C.神经细胞坏死D.蛙的红细胞无丝分裂13.美国研究人员在有关癌症研究的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发现了一种名为 RHOGD12 的基因,该基因有助于避免癌细胞扩散,

7、他们发现携带该基因的癌细胞会失去转移能力。该基因的作用最可能是( )A.将这种基因添加到癌细胞后,在癌细胞中表达并产生一种糖蛋白B.将这种基因添加到癌细胞后,在癌细胞中表达并产生一种蛋白质,由此使癌细胞迅速分化为其他组织、器官C.该基因在癌细胞内表达后使癌细胞迅速衰老D.该基因在癌细胞内表达后使癌细胞的 DNA 复制受阻,停止细胞分裂14 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增殖过程中细胞的全能性下降B.细胞分化过程中不同基因的活动状态不同C.衰老的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D.细胞癌变后细胞周期的时间长短发生改变15.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在细胞核重编程研究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

8、英国和日本的两位生物学家。所谓“细胞核重编程”即将人类成熟的体细胞重新诱导回干细胞状态,它们就有再分化形成多种类型细胞的可能,可应用于临床医学。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核重编程与细胞内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密切相关B.该项研究为临床上解决器官移植的排异反应带来希望C.“动物细胞的分化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将可能被改写D.他们的实验验证了动物细胞的全能性16.下列有关细胞分化、衰老、癌变、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化的细胞中遗传信息必定改变B.衰老的细胞中酶的活性必定降低C.癌变的细胞中必定发生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突变D.凋亡的细胞中必定没有新蛋白质合成17.哺乳动物红细胞的部分生命历程如

9、下图所示,图中除成熟红细胞外,其余细胞中均有核基因转录的 RN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成熟红细胞在细胞呼吸过程中不产生二氧化碳B.网织红细胞仍然能够合成核基因编码的蛋白质C.造血干细胞与幼红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D.成熟红细胞衰老后控制其凋亡的基因开始表达18.一个成人体内有许多不同类型的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成人体内的大多数细胞都在进行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B.人体不同类型体细胞的染色体上遗传信息存在差异C.成人体内有发生减数分裂、衰老、凋亡或癌变的细胞D.人体的生长主要是细胞数目的增多,因为细胞不能生长19 下列对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细胞生长过程中,核

10、糖体的数量增加,物质运输效率升高B.在细胞分化过程中,核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但 mRNA 有变化C.细胞发生癌变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多个基因发生突变D.在细胞凋亡过程中,相关基因活动加强,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20.下列有关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遗传物质和细胞结构的改变是细胞分化、癌变、衰老和凋亡的共同特征B.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在免疫、细胞自噬等方面有重要作用C.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都与核仁密切相关D.真核细胞间信息的交流都是通过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实现的21.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CO2产生后直接释放到细胞内液中B.组织液中的小分子物质可以直接来源于血浆C.

11、血浆渗透压主要通过血浆蛋白、Na+、Cl-维持D.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22.下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请依次填出相关内容( )A.细胞内液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细胞外液B.细胞外液 血浆 淋巴 组织液 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 组织液 血浆 淋巴 细胞内液D.细胞内液 血浆 淋巴 组织液 细胞外液23 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B.含有尿素、HC 等化学成分C.组织液和淋巴可以相互渗透D.蛋白质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有影响24.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血液、组织液和淋巴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CO2和胰岛素激素

12、、突触小泡和氨基酸进入胃中的牛奶口服的抗菌药物肌肉注射的青霉素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A. B.C.D.25.内环境稳态是指( )A.由于血浆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B.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C.正常机体通过神经调节作用,使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D.正常机体通过神经系统、体液、免疫系统等的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26.如图为人体细胞及其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组成的B.中含有激素、呼吸酶、尿素等物质C.

13、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中,中 NaHCO3与之发生作用使 pH 基本稳定D.中的液体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洋27.一次性过量饮水会造成人体细胞肿胀,功能受损。可用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1.8% NaCl溶液)对患者进行治疗。其原理是( )A.升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B.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C.降低细胞内液的离子浓度D.减少细胞外液液体总量28.内环境的稳态是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如图为人体内环境部分结构示意图,对该图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中的 3 和 5 共同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B.氧气和养料及代谢废物主要是由 3 来运输的C.图中的 3 和 5 可以相互转化D.在 3 中

14、的蛋白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29.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叙述,错误的是( )A.淋巴管阻塞引起下肢水肿B.血液中钙盐过多引起肌无力C.尿毒症是由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发生显著变化而引起的D.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30.如图为人体局部组织示意图,据图分析不合理的是( )A.内产生的 CO2,从生成场所到达至少穿过 10 层磷脂分子B.如果该组织为肝脏组织,则饥饿时,A 端比 B 端胰高血糖素浓度高,但葡萄糖浓度低C.通透性大于,从回收的大分子蛋白到达至少穿过 4 层生物膜D.存在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不会透过,所以抗体的运输不会是由到达,有些情况下可以由到达31.神经冲动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

15、是通过 来完成的A突触 B.突触小体 C.突触前膜 D.突触后膜32.轴突是神经细胞的A.一种细胞器 B.保护结构 C.分泌物 D.突起33.某外伤病人,会讲话,会书写,也能看懂文字,却听不懂别人的谈话,该病人受损的部位位于A.运动性语言中枢 B.听觉型语言中枢 C.视觉性语言中枢 D.运动中枢34.下列反射中,属于条件反射的是飞虫进入眼睛流泪 熟睡中蚊虫叮咬,手去拍打 婴儿闻到母亲的体味吮吸乳汁 看到老虎感到害怕 司机见到红灯停车 听故事听到紧张时,手心出汗A B. C. D.35.手不小心摸到滚烫的水壶,缩手反射的发生与疼痛的时间是A.手先感到疼痛,后进行缩手反射 B.感到疼痛并同时缩手 C.先缩手反射,后感到疼痛 D.变化不定36.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纤维内部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B.神经纤维上已经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电位的零电位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37.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B.组织液中 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C.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过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后膜而传递兴奋D.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38下列现象是反射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