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公安县2017-2018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0038488 上传时间:2018-05-22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184.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公安县2017-2018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湖北省公安县2017-2018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湖北省公安县2017-2018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湖北省公安县2017-2018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湖北省公安县2017-2018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公安县2017-2018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公安县2017-2018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安县车胤中学 20172018 学年度下学期高一(2017 级)三月月考历史试题一、一、单单选选题题(每每题题2 2分,分,2 26 6小小题题共共5 52 2分)分)1、“人类第一次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增殖天然的产品,从而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面貌,对人类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这里的“活动”是指A采集渔猎 B磨制石器 C农业耕作D饲养动物2、 图 4 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 )A开始使用铁器 B注重精耕细作C尚未推广牛耕 D雇佣关系盛行3、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乞巧节”(妇女学习纺织工艺的节日),它的起源与我国古代“牛郎和织女”的美丽传说密切相关。这一节日形成和长

2、期延续的根本原因是A古代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B牛郎织女优美传说的无穷魅力来源:Zxxk.ComC人们对牛郎织女遭遇的同情 D中国古代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4、中国农民以勤劳勇敢著称,他们中间蕴藏着巨大的潜力,曾经创造和支撑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但是,这个中国传统社会中最大的群体,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却长期处于受剥削、受欺压的弱势地位,其根本原因是A小农经济的封闭、分散和缺乏组织性 B地主阶级拥有武装力量,对农民进行镇压C国家政权掌握在地主阶级手中 D农民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来源:学*科*网5、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 A.生

3、活习俗改变 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官府鼓励经商 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6、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紬(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材料反映明代福建A海陆交通十分发达 B商品经济活跃 C成为全国经贸中心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7、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某种对外贸易“在下只是些和平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在上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一种光荣礼节而已。 ”下列符合这一认识的经济活动是 A汉朝的丝绸之路 B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 C明朝的朝贡贸易 D晚清的中英鸦片贸易8、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宋代城市商业发展”

4、课题的过程中,搜集到了下列素材,你认为其中最有价值的是()A.司马光主编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B.“南海一号”沉船打捞出的青花瓷片C. 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摹本 D.苏轼的洞庭春色赋手迹拓片9、王建在汴路即事诗中写道:“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诗中的“草市”指的是()A固定的城市商品交易市场 B自然形成的乡村贸易集市C古代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场所 D繁荣的边疆茶马市场10、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 :“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存货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碑文反映出苏

5、杭之间的商贸联系 B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 C会馆为旅居异乡的同乡商人所组建 D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11、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中国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是宋朝。”令二人选择和向往宋朝的原因主要包括()宽松的经济环境 发达的工商业 繁荣绚丽的文化 科技发明大量应用A B C D12、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A农业仅赖百工 B百工亦为本业 C农工比重适当 D农工任其消长13、下列明清时期(1840 年前)出现的社

6、会现象中,最能反映当时世界发展潮流的是( )A “以末致富,以本守之” B “匠有常主,计日受值”C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D “奏章票拟,主之内阁”14、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发展,不同区域 文明之间的交流少、相互影响小。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 A.人类对世界尚缺乏整体的了解 B.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C.人类技术水平难以克服地理障碍 D.缺少富有冒险精神的伟大航海家15、在世界近代历史上 ,曾出现如下国际分工: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品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促成这一分工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的

7、开辟 B.荷兰和英国的殖民掠夺C.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D.第二次工业革命16、15701780年,欧洲国家商船的运载能力发生巨大变化。阅读下图(单位:吨)判断甲乙两国分别是()A英国、西班牙 B荷兰、葡萄牙 C英国、荷兰 D荷兰、英国17、17世纪初,一年份国家157016701780甲232000568000450000乙510002600001000000位在华的欧洲人说,“大西近海一国,每岁所入(美洲白银),亦不下数百万,有识者曰:敝地实受多银之害,金银愈多,而货愈贵也。”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大西近海一国”指西班牙“大西近海一国”指葡萄牙当时的欧洲发生了商业革命 这种现象促进了欧洲资

8、本主义发展A B C D18、19 世纪 30 年代,印度书店中的英文版书籍畅销,教科书社在两年内售出英语书籍达3.1 万册。这表明当时( )A印度社会精英普遍接受西方教育 B西方文化随殖民扩张在印度传播C欧洲启蒙思想在印度影响广泛 D英语已成为印度人的主要语言19、如图深色部分反映的是19世纪末某西方国家殖民地的分布情况。综合所学知识判断,该国家是() A英国 B俄国 C美国 D法国20、有历史学家说:“在1870年以后大约40年里,并非仅仅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 B资本输出 C文化传播 D工业革命21

9、、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来源:学科网ZXXK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22、1851年伦敦“水晶宫”成为首届世界博览会展馆。这届世博会反映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西方列强对世界的掠夺英国的兴盛与强大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A.B.C.D.23、18 世纪 6 0 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开始,至 19 世纪中期,一系列工具机(机械制造装置,通常用于精密切削金属以生产其他机器)不仅被发明应用

10、,而且能进行配套生产。这表明( )A第一次工业革命在欧美主要国家展开 B第一次工业革命在全世界展开C第一次工业革命向精细化方向发展 D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完成24、人类历史上有两个重要而关键的事件:首先是农业革命,它让人类从狩猎时代过渡到耕种时代,并且定居下来建造家庭、学校,发展了文明;其次是工业革命,它使成千上万的人离开家庭和农场,进入城市和工厂。其中第二场革命的最深刻影响是()A推动了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B解放了妇女,欧洲家庭职能发生重要变化C削弱了宗教的权威,个人的主体意识进一步增强来源:学科网D以时间和金钱为标志的文化逐渐发展,消费成为一种生活方式25央视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中提到

11、:“17 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以下对英国“傲视全球”的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B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C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 达的工业国 D通过殖民扩张确立了海上霸主的地位2619 世纪末,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方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上述 状况反映了( )A环球航行的探索 B世界市场 的形成 C殖民扩张的开始 D资产阶级的形成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2、 墨子中说:“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业寝,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材料二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和 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 “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自耕农这一阶层很不稳定,经常分化。 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材料三 春秋谷梁传中说:“初税亩初者,始也。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亩十取一也。 ”材料四 汉书食货志载:“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请

13、回答:(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古代社会怎样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8分)(2)结合材料二,分析自耕农经济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4 分)(3)根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况中国古代封建土地制度的形成过程。 (6 分)2 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处于欧洲上升时期的人们,对黄金的渴望近乎到了癫狂。仅15451560年间,西班牙每年从新大陆就运回黄金5 500公斤,白银246 000公斤,在这次世界范围内的财富大迁移过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了无可争辩的运输队,而荷兰和英国则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 方舟从海洋开始人生的冒险家们材料二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量贵重金属的涌入对欧洲社会的发展、变化产生的影响。 “荷兰和英国则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的含义是什么?(6分 ) (2)与西班牙和葡萄牙相比,材料二所反映的英国殖民政策有何显著不同?这种变化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 “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实已为官的通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 “宰相”连称始于战国。当时的所谓宰、相或宰相,地位均相当于丞相。“宰相”一般只是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