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远安一中2018届高三高考冲刺四模理综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0038340 上传时间:2018-05-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宜昌市远安一中2018届高三高考冲刺四模理综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湖北省宜昌市远安一中2018届高三高考冲刺四模理综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湖北省宜昌市远安一中2018届高三高考冲刺四模理综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湖北省宜昌市远安一中2018届高三高考冲刺四模理综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湖北省宜昌市远安一中2018届高三高考冲刺四模理综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宜昌市远安一中2018届高三高考冲刺四模理综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宜昌市远安一中2018届高三高考冲刺四模理综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远安一高远安一高 20182018 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四)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四)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题及答案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题及答案命题人:李贤勇 代洋 袁清波 审题人:马涛、陈华 徐祖锦 吴苹考试时间:2018 年 4 月 13 日 9:00-11:30本试卷共 16 页,38 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 30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祝考试顺利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 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

2、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 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 2B 铅笔涂黑。答案写 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F 19 Na 23 S 32 K 39 Ni 59 Ce 140一、选择题:本题共一、选择题:本题共 13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6 分,共分,共 7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分

3、。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7下列有关化学及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道尔顿的“原子论”和阿伏加德罗的“分子学说”对化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B门捷列夫将元素按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列,制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C人类历史上,重金属的发现和应用较早,而轻金属的发现和应用则较晚D化石燃料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同时又伴生着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8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白磷(P4)为正四面体结构,1mol P4与 1mol 金刚石所含共价键数目之比为 1:1B1mol 乙酸与足量的 C2H518OH

4、 充分发生酯化反应可生成 CH3CO18OC2H5分子 NA个C9g13CO2与 N217O 的混合物中所含中子数为 4.6NA D浓度均为 l mol/L 的醋酸和醋酸钠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中 CH3COOH 和 CH3COO的总数为 2NA92017 年春节期间,一种“本(苯)宝宝福(氟)禄(氯)双全(醛) ”的有机物刷爆朋友圈,其结构简式为 ,该物质的同分异构体中具有“本宝宝福禄双全”谐音的有机物还有:A15 种 B16 种 C17 种 D18 种10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不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结论A向浓度均为 0.1mol/L 的 MgCl2、CuC12混合 溶液中

5、逐滴加入氨水,先出现蓝色沉淀KspMg(OH)2KspCu(OH)2B向溶有 SO2的 BaCl2溶液中通入气体 X,出 现白色沉淀X 不一定具有氧化性C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 色沉淀生成不能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SO42D加热盛有(NH4)2CO3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 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纸变蓝(NH4)2CO3显碱性11位于不同主族的四种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原子半径r(丁) r(乙) r(丙) r(甲) 。四种元素中,只有一种为金属元素,乙和丙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 3 倍。据此推断,下列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A丙的简

6、单氢化物常温下为液态B由甲、乙两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只含有极性键C由甲和丙两元素组成的分子不止一种D乙和丁两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能发生反应12利用光伏电池与膜电解法制备 Ce(SO4)2溶液的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太阳光P-N 结 P 型硅N 型硅 电子空穴P 电极N 电极Ce3SO42Cu2SO42石墨纯铜Ce2(SO4)3 (aq)Ce(SO4)2 (aq)CuSO4 (aq)离子交换膜ClFCHOCHOA该离子交换膜为阴离子交换膜,SO42由右池向左池迁移B电解池中发生的总反应为 Cu22Ce3=Cu2Ce4C该装置工作时的能量转化形式只有两种D由 P 电极向 N

7、 电极转移 0.1mol 电子时,阳极室生成 33.2g Ce(SO4)213常温下,取浓度均为 0.1 molL1的 HX 溶液和 ROH 溶液各 20mL,分别用 0.1 molL1NaOH 溶液、0.1 molL1盐酸进行滴定。滴定过程中溶液的 pH 随滴加溶液的体积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X 为强酸,ROH 为弱碱 B滴定前,ROH 溶液中存在 c(ROH)c(OH)c(R)c(H) C曲线:滴定至 V=10mL 时存在 2c(OH)c(H)=c(HX)c(X) D滴定至 V=40mL 的过程中,两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c(H)c(OH)不变二、选择题:本题共二、选择题:

8、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6 分,共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 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1921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分,有选错的得 0 分。分。三、非选择题:共三、非选择题:共 174 分。第分。第 223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3338 题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26(14 分)某学生探究如下

9、实验(A):实验 A条件现象1410203040V(NaOH 溶液)或 V(盐酸)/mL012 10 8 6 4 2pH加热. 加热后蓝色褪去 . 冷却过程中,溶液恢复蓝色 . 一段时间后,蓝色重又褪去(1)使淀粉变蓝的物质是_。(2)分析现象、认为:在酸性条件下,加热促进淀粉水解,冷却后平衡逆向移动。设计实验如下, “现象 a”证实该分析不合理:“现象 a”是_。(3)再次分析:加热后单质碘发生了变化,实验如下:取少量碘水,加热至褪色,用淀粉溶液检验挥发出的物质,变蓝。:向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冷却过程中一直未变蓝;加入稀 H2SO4,瞬间变蓝。对步骤中稀 H2SO4的作用,结合离子方

10、程式,提出一种合理的解释_。(4)探究碘水褪色后溶液的成分:实验 1:测得溶液的 pH5实验 2:取褪色后的溶液,完成如下实验:产生黄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_。Ag2O 的作用是_。依据上述实验,推测滤液中含有的物质(或离子)可能是_。(5)结合化学反应速率解释实验 A 中现象、现象蓝色褪去的原因_。淀粉溶液 数滴碘水 稀 H2SO4淀粉溶液稀 H2SO4加热一段时间无色溶液冷却碘水现象 a褪色溶液CCl4萃取下层无色足量 Ag2O(棕黑色)过滤滤液淀粉溶液蓝色上层溶液、稀 H2SO4、Na2SO3溶液黄色沉淀27(14 分)铋(Bi)与氮同族,氯氧化铋(BiOCl)广泛用于彩釉调料、塑料助剂、

11、油漆调色、生产金属铋等。一种用火法炼铜过程中产生的铜转炉烟尘(除含有铋的化合物外,还有 CuSO4、ZnSO4、CuS、Fe2O3、PbSO4及 As2O3)制备高纯氯氧化铋的工艺流程如下:请回答:(1)Bi 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83,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2)向“酸浸”所得浸液中加入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从溶液中获得 ZnSO47H2O 的操作为 、过滤、洗涤、干燥。(3) “浸铜”时,有单质硫生成,其离子方程式为 。(4) “浸铋”时,温度升高,铋的浸出率降低,原因是 。(5) “除铅、砷”时,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加入改性 HAP。浸液与 HAP 的液固比(L/S)与铅、砷去除率及

12、后续沉铋量的关系如下表:L/S125:150:125:115:1Pb2去除率/%84.8694.1595.4096.83As3去除率/%98.7998.9298.3499.05m(沉铋)/g2.342.332.051.98实验中应采用的 L/S 。铁盐氧化法,向浸液 1 中加入 Fe2(SO4)3,并调节 pH,生成 FeAsO4沉淀。欲使溶液中c(AsO43)109molL1且不产生 Fe(OH)3沉淀,应控制 pH 的范围为 。已知:1g2=0.3;FeAsO4、Fe(OH)3的 Ksp分别为 51021、41038。(6) “沉铋”时需控制溶液的 pH=3.0,此时 BiCl3发生反应的

13、化学方程式为_。28(15 分)CO2加氢制备甲酸(HCOOH)可用于回收利用 CO2。 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 C(s)+O2(g) = CO2(g) H 1394 kJmol1C(s)H2(g)O2(g) = HCOOH(g) H2363 kJmol1反应 CO2(g)H2(g) HCOOH(g)的 H_。(2) 温度为 T1时, 将等物质的量的 CO2和 H2充入体积为 1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2(g)H2 (g) HCOOH(g) K1铜转炉烟尘 浸渣 酸浸浸铜浸铋 浸渣 浸液 1 浸液 2 BiOCl稀 H2SO4稀 H2SO4、MnO2盐酸、 NaCl 溶液改性 HAP

14、除铅、砷沉铋Na2CO3实验测得:v正k正c(CO2)c(H2),v逆k逆c(HCOOH), k正、 k逆为速率常数。当 HCOOH 的体积分数为 20%时, CO2的转化率为_。T1时,k正_(以 k逆表示)。当温度改变为 T2时,k正0.9k逆,则 T2 _T1(填“”、“”或“”)。(3)用 NaHCO3代替 CO2作为碳源有利于实现 CO2加氢制备甲酸。向反应器中加入NaHCO3水溶液、 Al 粉、Cu 粉, 在 300下反应 2h, 实验结果如下表。物质的量/mmol编号NaHCO3CuAl碳转化率/%2160020168.162161629.10实验 III 比 II 碳转化率高的原因是_。NaHCO3用量一定时, Al、 Cu 的用量对碳转化率影响结果如图。由图可知,对碳的转化率影响较大的是_(填“Al”或“Cu”)的用量。 当碳转化率为 30%时所采用的最适宜的实验条件是_。(4)采用电还原法也可将 CO2 转化为甲酸,用 Sn 为阴极、Pt 为阳极,H2SO4溶液为电解液进行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