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九模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0038308 上传时间:2018-05-2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九模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九模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九模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九模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九模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九模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九模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衡水中学河北省衡水中学 2018 届高三上学期九模考试届高三上学期九模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理科综合化学试题1. 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有机磷农药多为磷酸酯或硫代磷酸脂类物质,肥皂水等碱性物质有利其水解而解毒B. 使用国际通行的凯氏定氮法测定奶着中的蛋白质含量时,会把三聚氰胺当做蛋白质而导致测定结果偏高C. 石油催化裂化的主要目的是得到更多的乙烯、丙烯等气态短链烃;石油裂解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汽油等轻质油的产量D. 天 工开物) 中有如下描述:“世间丝、麻、裘、揭皆具素质.”文中的“袭”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答案】C【解析】磷酸酯或硫代磷酸脂类物质在

2、碱性条件下能够发生水解反应,从而达到解毒的目的,A 正确;三聚氰胺中含有氮元素,导致奶中氮元素含量增大,测定结果偏高,B 正确。石油催化裂化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汽油等轻质油的产量,而石油裂解的主要目的是得到更多的乙烯、丙烯等气态短链烃,C 错误;丝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D 正确;正确选项 C。2. 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A. 向碘化钠溶液中加入新制氯水可看到有紫黑色固体生成B. 向分别装有 1gNa2CO3和 NaHCO3固体的试管中滴入几滴水,温度高的为 Na2CO3C. 将 Fe(NO3)2样品溶于稀硫酸后,滴加 KSCN 溶液,变虹,说明样品变质D. 中和热器定时环形玻璃搅拌棒要不断顺时针

3、搅拌,目的是为了混合均匀,充分反应【答案】B【解析】碘离子被氯气氧化为碘单质,碘单质溶在水中,溶液显紫色,不能有紫色固体析出,A 错误; Na2CO3溶于水放热多,所以温度高,B 正确;Fe2+ 、NO3- 在酸性环境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Fe2+被氧化为 Fe3+,滴加 KSCN 溶液,溶液变为红色,样品不一定变质,C 错误;用环形玻璃搅拌棒要轻轻搅动,防止热量散失,D 错误。正确答案 B。3. 下列有关物质结构和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分子式为 C5H10且与乙烯互为同系物的结构共有 5 种B. 可用燃烧法鉴别环乙烷、苯、CCl4C. 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位于同一平面D. 三联苯与四联苯

4、互为同系物【答案】D【解析】符合条件的烯烃有 5 种,分别为:CH2=CHCH2CH2CH3、CH3CH=CHCH2CH3、 CH2=C(CH3)CH2CH3、CH3C(CH3)=CHCH3、CH3CH2CH(CH3)=CH2,A 正确;CCl4不能够燃烧,苯含碳量高,燃烧有浓烈的黑烟,环乙烷含碳量相对苯较小一些,燃烧有黑烟生成,可以区分三种物质,B 正确;该分子左上角的(CH3)2CH-基团中,至少有一个甲基不能和苯环共平面,C 正确;三联苯分子式为 C18H14,四联苯分子式为 C24H18,二者组成中相差 C6H4,不是相差 nCH2原子团,不是同系物,D 错误;正确选项 D。点睛:D

5、选项最容易认为正确的,都含有苯环、环间都是单键相连、都属于芳香烃;但是只有满足结构相似,组成上相差 n CH2原子团的有机物才能互称为同系物,二者组成不能不能相差 n CH2,所以三联苯与四联苯不是同系物。4. 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其中 A、C、D、E 为短周期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元素 A 对应的氢化物,常温下一定是气态B.元素 B、E 的原子序数相差 19C.与金属钠的反应中,1molC 原子和 1molE 原子得电子数目一定相等D.A、C、D 均可形成 18e-分子【答案】D【解析】根据周期表的结构,已知 A、C、D、E 为短周期元素,设 C 的最外层

6、电子数为 x,则这四种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x-2)+x+(x+1)+x=23,x=6,所以它们分别为 C、O、F、S,则 B 为 As。A、碳对应的氢化物即烃类,常温下有气体,也有液体和固体,所以 A 错误;B、As 的原子序数为 33,S 的原子序数为 16,二者相差 17,故 B 错误;C、与金属钠反应时,1mol 氧原子可以得到 1mole-生成 Na2O2,也可能得到 2 mole-生成 Na2O,而 1mol 硫原子只能得到 2 mole-生成 Na2S,故 C 错误;D、碳、氧、氟可形成 C2H6、H2O2和 F2的 18e-分子,故 D 正确。本题正确答案为 D。5. NA为

7、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1molBrCl 与 H2O 完全反应生成氧化氢和次溴酸。转移的电子数为 NAB.锌与一定浓度的浓疏酸反应。产生标准状况下 SO2和 H2的混合气体 22.4L,锌失去电子数为 2NAC. 标准状况下,6.72LNO2与水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0.4NAD.18gC 与 1molO2完全反应后。得到 CO2的分子个数为 NA【答案】B【解析】该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没有电子转移,A 错误;设生成 SO2为 xmol ,H2 ymol,根据气体的物质的量守恒得 x+y=22.4/22.4=1mol,锌失电子的量=两种气体得电子的总量= 2x+2y=2mo

8、l,锌失去电子数为 2NA,B 正确;3NO2+H2O=2HNO3+NO 反应转移电子数目 2NA, 0.3molNO2参与反应转移电子 0.2NA,C 错误;过量的碳会与生成的二氧化碳继续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所以得到 CO2的分子个数小于 NA,D 错误;正确选项B。点睛:A 选项中 BrCl+H2O=HCl+HBrO,该反应中各元素化合价反应前后没有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而氯气(或溴)和水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这一点容易混淆。6. 我国最近在太阳能光电催化化学耦合分解硫化氢研究中获得新进展,相关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制氢工艺中光能最终转化为化学能B. 该装置工作时,H+由

9、b 极区流向 a 极区C. a 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Fe3+e-=Fe2+D. a 极区需不断补充含 Fe3+和 Fe2+的溶液【答案】A点睛:本题考查太阳能光催化和光电催化,为解决天然气和石油化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H2S 资源高值化转化(H2+S)提供了一个潜在的新途径,是电化学的应用,有一定的难度。解题关键:抓住电子流动的方向,理清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7. T,分别向 10ml 浓度均为 1mol/L 的两种弱酸 HA、HB 中不断加水稀释,并用 pH 传感器测定溶液 pH。所得溶液 pH 的两倍(2pH) 与溶液浓度的对数(1gc) 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己知:(1)HA 的电

10、离平衡常数 Ka=c(H+)c(A-)/c(HA)-c(A-)c2(H+)/c(HA);(2) pKa=-lgKaA. 弱酸的 Ka随溶液浓度的降低而增大B. a 点对应的溶液中 c(HA)=0.1mol/L,pH=4C. 酸性:HA Ksp(AgSCN),据此判断,若取消步骤,滴定结果将_。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答案】 (1). 冷凝管(或球形冷凝管) (2). 2PCl3+O2=2POCl3 (3). 控制分液漏斗中双氧水的加入量 (4). 平衡气压、干燥氧气 (5). 温度过低,反应速率小,温度过高,三氯化磷会挥发,影响产物纯度 (6). 滴入最后一滴试剂,溶液变红色,且半分钟内不

11、恢复原色 (7). 0.11mol (8). 偏低【解析】 (1)仪器 a 的名称为冷凝管(或球形冷凝管);正确答案:冷凝管(或球形冷凝管)。(2)加热条件下,PCl3直接被氧气氧化为 POCl3 ; 正确答案:PCl3+O2=POCl3。(3)用分液漏斗来控制双氧水的滴加速率即可控制通入 O2的速率;正确答案:控制分液漏斗中双氧水的加入量。(4)装置 B 中为浓硫酸,其主要作用:干燥氧气、平衡大气压、控制氧气流速;正确答案:平衡气压、干燥氧气。(5)根据图表给定信息可知,温度过高,三氯化磷会挥发,影响产物纯度;但是温度也不能太低,否则反应速率会变小;正确答案:温度过低,反应速率小,温度过高,

12、三氯化磷会挥发,影响产物纯度。(6)以硫酸铁溶液为指示剂,用 KSCN 溶液滴定过量的 AgNO3溶液达到滴定终点时,铁离子与硫氰根离子反应生成了红色溶液,且半分钟之内颜色保持不变;正确答案:滴入最后一滴试剂,溶液变红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 (7)KSCN 的物质的量 0.20.01=0.002 mol,根据反应 Ag+SCN-=AgSCN,可以知道溶液中剩余的银离子的物质的量为 0.002 mol;POCl3与水反应生成氯化氢的物质的量为3.50.01-0.002=0.033 mol,根据氯原子守恒规律可得 n(POCl3)= 0.011 mol,即1.6725 克 POCl3产品中 n

13、(POCl3)=0.011mol;正确答案:0.11mol。(8)加入少量的硝基苯可以使生成的氯化银沉淀与溶液分开,如果不这样操作,在水溶液中部分氯化银可以转化为 AgSCN;已知 Ksp(AgCl) Ksp(AgSCN),使得实验中消耗的KSCN 偏多,所测出的剩余银离子的量增大,导致水解液中与氯离子反应的银离子的量减少,会使测定结果偏低;正确答案:偏低。9. 碲(Te)为第 VIA 元素,其单质凭借优良的性能成为制作合金添加剂、半导体、光电元件的主体材料,并被广泛应用于冶金、航空航天、电子等领域。可从精炼铜的阳极泥(主要成分为 Cu2Te)中回收碲,(1)“培烧”后,确主要以 TeO2 形

14、式存在,写出相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2)为了选择最佳的培烧工艺进行了温度和硫酸加入量的条件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浸出率/%温度/硫酸加入量(理论量倍数)CuTe4501.2577.32.631.0080.292.811.2589.862.874601.5092.317.705001.2559.835.485501.2511.6510.63则实验中应选择的条件为_,原因为_。(3)滤渣 1 在碱浸时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4)工艺(I)中, “还原”时发生的总的化学方程式为_。(5)由于工艺(I)中“氧化”对溶液和物料条件要求高。有研究者采用工艺(II)获得磅.则“电积”过程中,阴极的电极反

15、应式为_。(6)工业生产中,滤渣 2 经硫酸酸浸后得滤液 3 和滤渣 3。滤液 3 与滤液 1 合井。进入铜电积系统。该处理措施的优点为_。滤渣 3 中若含 Au 和 Ag,可用_将二者分离。(填字母)A.王水 B.稀硝酸 C.浓氢氧化钠溶液 D.浓盐酸【答案】 (1). Cu2Te+4H+2O22Cu2+TeO2+2H2O (2). 460,硫酸用量为理论量的 1.25 倍 (3). 该条件下,铜的浸出率高且碲的损失较低 (4). ToO2+2NaOH=Na2TeO3+H2O (5). Na2TeO4+3Na2SO3+H2SO4=4Na2SO4+Te+H2O (6). TeO32-+ 4e-+3H2O=Te+6OH- (7). CuSO4溶液回收利用,提高经济效益 (8). B【解析】 (1)Cu2Te 在 H2SO4条件下,与氧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 TeO2和 Cu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u2Te+4H+2O22Cu2+TeO2+2H2O;正确答案:Cu2Te+4H+2O22 Cu2+TeO2+2H2O 。(2)从图表信息可知:当硫酸的量一定时,温度升高时,铜的浸出率降低;温度一定时,铜和 Te 的浸出率均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