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0037702 上传时间:2018-05-22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河南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河南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河南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河南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林州一中林州一中 20172017 级高一开学检测级高一开学检测历史试题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题一、选择题(每题 1.51.5 分,分,4040 小题共小题共 6060 分)分)1.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对材料中“现代化”的内涵理解准确的是()A.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B. 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C.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D. 由君主专制到君民共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现代化”指的是“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 ,即废除先秦时的世卿世禄制,打破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政治体系,

2、实行中央集权制度、依据官员政绩和才干考核的制度,故答案选 C。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说法片面,故 A 项排除。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不是现代法治,故 B 项排除。君民共治不符合君主专制特征,故 D 项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官僚政治2. 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A. 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 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 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 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殷商以来,青铜器被大量用来祭祀祖先和鬼神。西周青铜礼器被用来

3、维护和体现等级制度,正好体现的是宗法制度,排除 C。商周时期的文字是铭文,并没有创造出全新的文字体系,排除 A。青铜器有两种基本功用,一是“纳(内) 、入”,即盛装物件;一是“设”即陈设布列。青铜器的功用并未发生重大改变,排除 D。抓住关键信息“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正好体现了历史传承的作用。选 B。【考点定位】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西周的宗法制3. 康熙曾创行密折制度,经常指令一些亲近大臣、内务府出差官员刺探绅民动向,查访某些官员的言行,留意所在地区雨水、米价,用折子随时秘密奏闻。这些情况说明密折制度()A. 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B. 为皇帝决

4、策提供了信息来源C. 制约了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D. 为巩固国家统一提供了条件【答案】B【解析】密折制度用折子随时向皇帝秘密奏闻,这为皇帝决策提供了信息来源,故 B 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的问题,故 A 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强调密折制度制约了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故 C 错误;密折制度与国家统一之间没有直接联系,故 D 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用折子随时秘密奏闻” ,学生可以正确理解为“为皇帝决策提供了信息来源” ,同时,注意区分其它无关的概念,据此即可进行正确判断。4. 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失误,史官

5、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此事反映了()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 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 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 宋太祖不愿史记记录其真实言行【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 项,如材料所述,宋太祖之所以闷闷不乐,是因为“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 。此一点,也正体现了宋太祖重视史书的记载、重视后人的评说,故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符合题意。故 A 项正确。B 项,由于史书为史官所撰,而史官在撰史的过程中难免存在个人主观色彩以及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故全部真实可信表述错误。故 B 项错误。C 项,材料主要阐述了宋太祖由于其重视史书记载而闷闷不乐的状况,对于史官与君主之间存在尖

6、锐矛盾并没有展开论述。故 C 项错误。D 项,材料中宋太祖闷闷不乐的原因是“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 ,表达的是宋太祖对史书记载的惧惮,而非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故 D 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A。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君主专制时代的重史传统5. 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曾经说过:“如果无知、笨拙的人开出的不是治病而是致命的毒物,这就不可能称之为医生的药方;同样,一个民族的任何法规也不能称之为法律,即使该名族不管这是一个毁灭性的规则而已接受了它。 ”作者意在说明()A. “恶法非法”是古罗马的立法原则B. 法律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弱者C. 法律的合理与否决定国家兴隆D.

7、 法律的制定应该遵循自然理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恶法非法并不是古罗马法的立法原则,故 A 项错误;材料与法律的目的无关,更与保护弱者无关,故 B 项错误;法律的合理与否决定国家的兴衰是正确的,但是并不是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故 C 项错误;此题重点在讲法律的制定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原则,故 D 项正确。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6. 英国史学家阿塞德汤因比曾写道:“据他们(指英国民众)看,历史对他们来说已经结束。在外交事务方面,历史已于 1815 年随着滑铁卢战役的结束而告终;在国内事务方面,历史已于 1832 年随着改革法案的产生而完结;在帝国事务方面,历史已于

8、 1859 年随着印度兵变的镇压而终止。他们有一切理由为历史的这种结束所赐予他们的永久幸福而庆贺。”当时的英国民众产生这种“永久幸福”感的主要原因是()A. 外交:推行“独立主义” ,开始确立欧洲霸权B. 国内:议会改革,顺应了工业资本主义发展C. 帝国:逮捕甘地,对殖民地实行“委任统治”D. 思想:启蒙思想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影响巨大【答案】B【解析】题干中的所涉及的重大事件基本上是在 19 世纪上半期或中期,当时英国外交上对欧洲大陆上推行的是大陆均衡政策不是“独立主义” ,故 A 项排除;1932 年英国议会改革,适应了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顺应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故 B 项正确;C 项是在

9、 20 世纪,时间不符,排故除 C;D 项是在 17、18 世纪,时间不符,故 D 排除。点睛:本题考查工业革命后英国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重大活动,确立英国在世界工厂地位和巩固世界霸主地位,结合所学 19 世纪上半期或中期工业革命后英国在内政外交上的重大活动分析解答。7. 1702 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在当时英国()A. 议会无权制约国王B. 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C. 内阁制已基本确立D. 权利法案遭到破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相关内容。英国光荣

10、革命后,1689 年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征税权、军事权、立法权等诸多权力,排除 A。内阁制的确立在 1721 年以后,排除 C 项。 权利法案颁布后行政权依然掌握在国王手里,所以题干中安妮女王解除辉格党人行政职务的做法在国王权限范围内,并不是对权利法案的破坏,排除 D。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完善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故 B 项正确。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8. 制度和笼子的关系经常被用来说明民主制度建设情况。下列关于该关系的描述符合德意志帝国政体特点的是()A. “国家权力的尾巴是逐渐收起来的,制度笼子的形成也是渐进的”B. “国家设计了完美的制度笼子,

11、将权力彻底驯服”C. “制度笼子的形成历经反复,最终成功奠定了稳定政体”D. “国家权力公然站在制度的笼子之上,驯服了人民”【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 是英国政体的特点;B 是美国政体的特点;C 是法国政体的特点;德意志帝国政体体现了专制色彩,与 D 项相符。所以答案选 D。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法国共和制的特点9. 1875 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1958 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这一政

12、治体制的变化()A. 有利于政局稳定B. 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C. 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D. 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答案】A【解析】做此题的关键是要抓住关键时间点“1875 年以后” “1958 年”和“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等信息,联系教材内容可知,1875 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法国确立了议会制民主共和制,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结果出现了材料中“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的现象。法国现行宪法是 1958 年宪法即第五共和国宪法 ,大大削弱了议会的权力,扩大了总统的权力。政体的变化有利于政局稳定,应该选择 A。1958 年宪法并没有剥夺议会的主要权力立法权,排除 C。1875 年宪法里

13、就确立了法国总统的国家元首地位,排除 B。法国的政党制度是多党制,而不是两党制,排除 D。10. 1916 年,蔡元培说:“满洲政府,自慈禧太后下,因仇视新法之故,而仇视外人,遂有义和团之役,可谓顽固矣。 ”在此蔡元培认为,义和团运动()A. 与现代化进程相悖B. 主要由民族矛盾引起C. 是维新变法的继续D. 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义和团运动知识点,关键信息:蔡元培、1916 年、仇视新法、仇视外人和可谓顽固矣。结合新文化运动分析,从 1916 年及蔡元培信息分析,蔡元培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故其批评认为与现代化进程相悖,A 项正确;蔡认为是仇视新法和仇视外

14、人才致使义和团运动的爆发,B 项“阶级矛盾”说法错误,也可排除 C 项;题干未涉及义和团运动的性质,D 项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义和团运动11.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 “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 。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A. 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 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 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 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内容。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当时中国并没有完成军队的西式改革,排除 A 项;由“中国拥有一定的军

15、备优势”可知,他们判断的依据主要是他们认为洋务运动收到较大成效,故选 D。BC 两项不符合史实,排除。12. 梁启超评说临时约法:“倘使我国约法将国会之弹劾与政府之解散权对立,则议员亦何至漫无忌惮以滥用其权力!苟滥用者则政府亦依法解散之耳,有何奇异!不幸而约法缺此规定,议员遂藕为护身符横行无忌,而解散则又违法,然则此非政府之罪,实法律之罪也。 ”他在此评论的是()A. 立法权与司法权的矛盾B. 约法之弊与政治乱象的关系C. 维新派与共和派的权力之争D. 议员的素质与滥用权力问题【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反映的是国会与总统,立法权与行政权的矛盾,故 A 项错误;临时约法没有设置行政权对立法

16、权的制衡,带来“议员遂藉为护身符横行无忌” ,政治乱象不断,故 B 项正确;据材料不能推断这是维新派与共和派的权力之争,故 C 项错误;议员的素质与滥用权力属于政治乱象,没有反映出与约法之弊的关系,故 D 项错误。13. 有学者认为, 天朝田亩制度在晚清思想史中具有独特性,显示了传统思想里从未有过的一种组合,即“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 。在这种思想的“组合”过程中,没有对其产生影响的是()A. 农民起义中的“均贫富”思想B. 基督教平等思想C. 礼记礼运中“大同”思想D. “中体西用”思想【答案】D【解析】 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平均分配土地和实行“圣库”制度,这些内容受到了农民起义中的“均贫富”思想、儒家的“大同”思想和基督教平等思想的影响,排除 ABC项。 “中体西用”思想出现在 19 世纪 60 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时期,而天朝田亩制度是1853 年颁布的,故 D 项符合题意。14. 1930 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