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临漳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0037690 上传时间:2018-05-2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临漳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河北省临漳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河北省临漳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河北省临漳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河北省临漳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临漳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临漳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 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质检考试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质检考试历史试卷历史试卷第第 I I 卷(选择题卷(选择题 共共 7575 分)分)一、选择题(本题共一、选择题(本题共 505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51.5 分,共计分,共计 7575 分)分)1史料记载:“殷民六族” 、 “怀姓九宗”等原属于周王室的臣民,被分封给鲁、卫、晋等,成为诸侯的臣民,但同时他们依然为周王臣民。原属诸侯、贵族之臣也普遍成为周王之臣。这改变了商代各地方国里的臣民只属于方伯所有,不为商王所拥有的局面。 “王臣”范围的扩大A. 扩大了诸侯国君的统治范围B. 逐步巩固了周王臣民的地位C. 强化了西周

2、的中央集权制度D. 有利于周王天下共主的形成2周礼中有以系家庭伦常的婚礼,以示成人之道的冠礼,有敬天事神、祈福保民的祭礼,慎终追远、显扬孝道的丧礼,也有彰明君臣大义的朝礼,敦睦诸侯邦交的聘礼等等。这些周礼共同维系的主要是A. 周王室的安全 B. 王位世袭制度 C. 统治秩序稳定 D. 嫡长子继承权3公元前 705 年,周桓王带兵攻打郑国被打败,并被射中肩旁。有人劝郑庄公趁胜追击,庄公夜间却派大员去慰劳桓王,并探问伤状。这一现象反映出A. 宗法制成为执政的基础B. 宗法关系有利于调和冲突C. 宗法制受到了严重挑战D. 分封关系已难以维系统治4 国语鲁语上说:“先王制诸侯,使五年四王、一相朝。终则

3、讲于会,以正班爵之义,帅长幼之序,训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其间无由荒怠。 ”这表明A. 分封制具有制度性保障B. 分封制以礼乐制为基础C. 诸侯五年朝觐周王四次D. 诸侯应向周王申报财产5 吕氏春秋 记载“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庶无别,则宗族乱。 ”为解决以上问题,当时规定的制度是:A. 按遗嘱继承制 B. 按年龄继承制 C. 按军功继承制 D. 嫡长子继承制6中国古籍中有些人名,如:刘敬先、殷孝祖、杨延宗、汤显祖等,这一现象主要受下列哪一因素的影响A. 程朱理学 B. 宗法制 C. 嫡长子继承制 D. 礼乐制度7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

4、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 ,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 ,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 ,只知效忠于家 ,而不知效忠于国 。 ”材料表明A. 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B. 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C. 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D. 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8 韩诗外传说:“古者,天子为诸侯受封,谓之采地,百里诸侯以三十里,七十里诸侯以二十里,五十里诸侯以十五里。其后子孙虽有罪而黜,其采地不黜,使子孙贤者守其地,世世以祠其始受封之君,此之谓兴灭国,继绝世也。 ”材料反映了A. 宗法血缘是维系分封制度

5、的纽带B. 安土重迁是分封制的思想基础C. 封地是诸侯世代不变的私有财产D. 嫡长子并非封国唯一的继承人9学者张鸣指出春秋开始孕育的一种制度实际上要算是“公司架构” , “所有的官员(管理者) ,都是皇帝的雇员” , “可以动员比封建制国家更大的力量,从事战争或者其他规模较大的建设事业” 。这表明张鸣认为A. 封建制下国家机器更加稳定B. 科举制下官员成为皇帝雇员C. 郡县制下国家机器更有效率D. 内阁制下皇帝拥有更大权力10 左传 载:“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授冠戴爵,进入仕途) ,人臣隶圉免(服杂役的各类奴隶因战功可成自由民) ” 。春秋时期这些现象的流行A

6、. 是新的生产方式得以确立的表现B. 促进了社会关系的调整C. 是军功爵制实行的开端D. 说明郡辖县的行政建制日趋普遍11 全球通史中记载:“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 221 年第二次发生于 1911 年第三次在 1949 年。 ”文中的“第一次”制度变革主要是指A.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B. 家国一体政治开始确立C.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始形成D. 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12秦朝中央官职设三公九卿。其中九卿有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卫尉,掌宫门警卫;太仪,掌御用车马;廷尉,掌刑法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及皇

7、帝的生活供应。由此可见,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是A. 分工明确,彼此牵制B. 国与家尚未分离C. 垂直管理、分层管理D. 官僚政治取代血缘政治13我国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教,得秦始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 “中国之教” ,得秦始皇而后行,其中“中国之教”主要指的是A. 统一六国,实现统一B.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D.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14 “中国式建筑是凝固的思想意识形态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 ,安置在一个高约 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升起,犹如须弥座托着太和殿的缩影。 ”其中蕴涵的观

8、念是A. 天人合一 B. 天圆地方 C.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D.皇权至上15 “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旧中国时代的列国纷争、一个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 。以下最能反映该观点的是A. 皇帝制度 B. 郡县制度 C. 大一统制度 D. 世袭制度16王夫之在读通鉴论秦始皇一书中说:“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而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 ”这里的“罢侯置守”是指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下列有关秦朝郡守的叙述正确的是A. 郡守可任命县令 B. 职位可以传给儿子C. 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 D. 接受宰相的任免17 “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

9、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唯一的君主。 ”材料中“共主”到“独主”的变化反映了A. 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B. 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的转变C. 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D. 诸侯割据到国家统一的实现18 史记和汉书凡提及汉朝制度,不管是从政治经济,还是文化学术,必首标汉承秦制,如“汉因循秦制而未改” , “汉承秦制” , “汉初因秦法”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这说明秦汉时期A. 官方意识形态一致B. 政府注重强化思想控制C. 统一多民族国家日益发展D. 社会演进趋势相同19 韩非子显学云:“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求贤于他国的情况也相

10、当常见,特别是秦国,尤以善于使用外来的客卿著称。以上现象反映了A. 封建制下等级观念破坏殆尽B. 任人为贤逐渐成为战国时期的普遍现象C. 封建官僚政治制度自此确立D. 抑制旧贵族势力成为这一时期中心任务20西汉文景两代相继执行的“以亲制疏”和“众建诸侯”之策,使王国数目增多,疆城缩小;景帝悉收王国支郡以属中央,又使汉郡数目激增,至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 144 年),共有王国二十五(西汉一代王国最高数),汉郡四十三。文景两代的政策A. 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 解决了“王国问题”C. 废除了郡国并行制 D. 调整中央行政体制21 二十四孝记载: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

11、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 。郭巨因此被荐举为孝廉。这一材料反映的是A. 科举制 B. 察举制 C. 刺史制度 D. 九品中正制22汉武帝时,任用品级低下的少府尚书处理奏章,参与内朝事务。魏晋时期尚书职权不断扩大,尚书令日益尊贵,又新设立中书省、门下省。隋唐时期,尚书省成为重要的行政机关。这一变化体现出A.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B. 尚书省长官拥有部分决策权C. 相权被君权侵夺与复位D. 尚书从位卑权重到位高权轻23唐太宗时期往往给一些品级较低的官员加以“参知政事” 、 “参预朝政” 、 “参议得失”等名号,让他们参加政事堂会议,执行相职。后来,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 、 “同中书门下

12、平章事”等宰相名号。这说明唐代( )A. 监察体系日益完备 B. 三省制名存实亡C. 官员众多效率低下 D. 皇权进一步加强24著名学者赵汀阳说:“对于任何统治来说,智力精英都是最危险的潜在反叛力量(科举制)利用人性弱点而成功地摆平了智力精英集团。 ”可见,科举制度A. 根除了潜在的反叛力量B. 确立了皇权的统治地位C. 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D. 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25宋朝经过摸索,创建了路制。一改汉州、唐道固定区域、固定治所、固定机构、固定人员、权利集中的设置原则。路以交通路线为主干来划分,采取分面治之、相互牵制的方针。这一建制A. 旨在扩大宋朝疆域B. 体现了文武分权的特点C. 打破了市坊

13、的界限D. 利于解决藩镇割据现象26封驳就是封还君主失宜的诏令而不下行,驳正臣下有误的奏章而不呈递。北宋前期,机密公文、皇帝的诏命、宰相和枢密的公文都要经过银台封驳司的审查,才能发放有关部门执行。古代封驳制度A. 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君主专制B. 降低了行政效率C. 有利于促进权力运行程序化D. 限制了皇权滥用27钱穆指出,起于元代的行省制度与中央集权不同, “近似于一种变相的封建,乃是一种分权统御制也” , “此种制度在平时足以障碍地方政事之推进,而增加地方与中央之隔阂;而待一旦中央政权削弱,各行省转易成为反抗中央,分区割据之凭借” 。他认为行省制度在元代A. 实际上是分封制的复辟B. 改善了中

14、央对地方的管理C. 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D. 削弱中央,加强地方权力28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强化,往往通过削弱相权、完善监察体制、调整中央和地方关系等手段来实现,在这一过程中政治架构的设计与职权的变更较为突出。下列选项中,在地位和职权大体相当的一组是A. 西汉州刺史与明监察御史B. 宋提点刑狱司与明布政史司C. 东周诸侯国与元行省D. 唐政事堂与宋中书门下29中国古代监察机构是由御史和御谏两部分组成。御史职能主要是打击贪腐。言谏是以匡正君主施政中的缺失为目的。言谏机构兴于汉、发展于唐、衰减于宋。终结于明。可见言谏制度A. 是封建王朝制约皇权专制的有效手段B. 受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影响而渐趋消亡C

15、. 发展轨迹与专制制度强化呈相反方向D. 符合最高统治者监察百官的政治需要30 “谥者,行之迹也;号者,表之功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 。据统计,西汉到清末,历代宗室、百官得谥者共 10473 人,仅明清两代就有 5935 人,约占总数的 57%。它表明中国古代自汉以来A. 思想控制日趋严密 B. 行政效率不断提高C. 官僚机构日益膨胀 D. 追谥准则渐趋完善31 “1840 年的鸦片战争,使古老的中华文明第一次遇到了一个优于自己的外来文明的挑战。中国现代化的道路之所以如此艰难曲折,不仅因为它是外来、强迫、后发的,更是因为中国当时的大清王朝,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这个挑战实际是“现代化”

16、开端的意义竟毫无认识,因此不知所措。 ”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鸦片战争是东西文明的首次碰撞B. 外来文明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C. 晚清王朝没有把握住近代化的机遇D. 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始32 南京条约第十一条规定:议定英国住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若两国商贾上达官宪,不在议内,仍用禀明字样为着。该条款反映出A. 英国尚未扭转官方交往劣势B. 中国传统华夷观念有所改变C. 中英条约签订以平等为前提D. 清廷完全放弃闭关锁国政策331853 年,由于反清组织小刀会占领上海部分地区,1853 年至 18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