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中学滁州分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0037210 上传时间:2018-05-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衡水中学滁州分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滁州分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滁州分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滁州分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滁州分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衡水中学滁州分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衡水中学滁州分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启用前绝密启用前绝密河北省衡水中学滁州分校河北省衡水中学滁州分校 2017-2018 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历史高一历史注意事项:1你现在拿到的这份试卷是满分 100 分,作答时间为 90 分钟 2答题前请在答题卷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3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第 I 卷(选择题卷(选择题 5656 分分)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2828 个小题,共个小题,共 5656 分。分。) 1.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业生产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确切地说是指( )A.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B.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C.蒸汽机的发明 D.交通运输进入以蒸汽为动

2、力的新时代2.中央电视台曾有一则广告语:“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四川旅游依然美丽”。广告中提到的都江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它最早形成于( )A.春秋 B.秦朝 C.西汉 D.战国3.贾谊说:“古者,天子地方千里,中之而为都,输将繇使(辗转运送),其远在五百里而至;秦不能分尺寸之地,一输将起海上而来,一钱之赋,数十钱之费,弗轻能至也。”作者在此主要强调的是( )A.分封制下赋税的运输成本相对较低 B.中央集权下租税征收成本大幅增加C.秦朝的苛政导致民众赋役负担沉重 D.汉初的郡国并行严重威胁中央财政4.下面是 1820 年至 1870 年国际贸易额及其增长速度的演变趋势示意图,这一演变趋

3、势主要取决于( ) A.工业文明进程的持续发展 B.世界文明融合程度的加深C.世界经济体系化与制度化的推动 D.全球普遍推行自由主义贸易政策5.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百步为亩”的小田界“阡陌”和每一井田的大田界“封疆”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土地可以买卖。这种做法实际上( )A.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B.巩固了奴隶主的权力C.进一步推广了井田制 D.将所有土地公有化6.图是近年出土的西汉海昏侯(汉武帝之孙刘贺,史称汉废帝)墓葬中的两枚印章。除此之外,还出土了数量惊人的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纺织品、陶瓷器等珍贵文物,以及大量竹简、木牍。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4、( )A.从图上文物字体可见篆体依然是当时的主流通行字体B.从墓葬的规格可见当时王国问题对中央集权威胁巨大C.该墓葬出土的精美器皿大多出自官营手工业工匠之手D.该墓葬的竹简木牍有可能记载着儒家和佛教思想精髓7.下面是我国古代某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这里的“某地区”应该是( )职业自耕农和地主佃农手工工场主商人占人口比例24%36%30%10%A汉代的江南地区 B唐代的关中地区C宋代的太湖地区 D明代的苏杭地区8.1937 年 2 月,中国国民党中央制订五年建设计划 ,强调要立即举办钢铁、机器、电力、电料、制酸、制碱、炼油、酒精等重工业和化学工业。这一举描的实施( )A.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局面

5、 B.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为中国抗战提供了物质保证 D.有利于改善当时的国计民生9.史载:康熙年间,苏州府的吴江县棉花的种植面积已经超过粮食的种植面积;松江府所属的太仓州、海门厅、通州等地区,农民种粮者不过十之二三,而种植棉花的已达十之七八;直隶保定一带农村的农民见植棉获利大,往往将种麦子的土地改种棉花。这一现象体现了( )A工商业市镇经济繁荣 B个体小农经济的衰败 C农业商品化趋势加强 D重农抑商政策的废弛 10.张謇说:“二十年来,所见诸企业之失败,盖不可以卒数,推原其故,则由创立之始,以至于业务进行,在皆伏有致败之衅,则无法律之导之故也。无公司法,则无以集厚资,而巨业为之不举;无

6、破产法,则无维信用,而私权于以重丧。 ”据此,他认为民族工业进程迟缓的主要原因是( )A. 缺乏充足货币资本的支持 B. 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C. 受中外反动势力双重压迫 D. 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11.16 世纪以前最重要的商品是由东方运往西方的香料和朝相反的方向运送的金银。但是在这之后的新的海外产品开始逐渐成为欧洲的主要消费品,其商业价值也不断增长,包括新的饮料、新的染料、新的香料、新的食物。材料主要说明了( )A. 世界贸易中商品种类的变化B. 世界贸易量的增长C. 世界贸易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市场D. 世界贸易使殖民者财富猛增12.某学者指出,欧洲中世纪粮食的收获量通常是播种量的四倍,而云梦秦

7、简材料则显示中国的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 )A中国古代农业单产比欧洲高得多B中国古代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C中国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领先世界D欧洲中世纪的宗教黑暗统治妨碍其发展13.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对古代中国经济形态的主要影响是导致( )A.自然经济的产生 B.小农经济的产生和发展C.商品经济的活跃 D.集体耕作方式的出现14.朱其昂于光绪四年(1878 年)在天津紫竹林村创办火磨制粉厂,开天津机磨面粉之先河。该企业创办的有利环境的是( )A. 政府放宽办厂的限制 B. 列强的资本输出C. 政治改革的推动 D. 近代天津的开放15.“今棉之为用,可以御

8、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桑蚕也。 ”这句话反映的现象是( )A. 棉布保暖性好,可以御寒 B. 棉布因其实用性广为流行C. 棉布完全取代了丝织品的地位 D. 棉布功劳大于丝织品16.秦律均工规定“新工初工事,一岁半红(功) ,其后岁赋红(功)与故等。工师善教之,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能先期成学者谒上,上且有以赏之。盈期不成学者,籍书而上内史。 ”材料说明当时( )A. 手工业官营制度开始形成 B. 注重管理手工业者的劳动C. 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 D. 手工技艺的传承不再封闭17.清明上河图中,酒店门首通常都悬挂着红栀子灯,虹桥附近有家“脚店”,门口

9、设置了一个灯箱广告,上书“十千脚店”四字。 “十千”为美酒的代称,如唐诗有云:“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灯箱广告的出现反映了( )A. 北宋家庭手工业技术的先进 B. 城市贸易的时间限制已被打破C. 当时商业竞争异常激烈 D. 北宋时期酒店已广泛应用广告18.下图是英国的城市化过程曲线图。其中 BC段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主要动力是( )A. 殖民扩张 B. 工业革命 C. 人口增长 D. 政治革命19.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时 ,想寻找史实印证“明清时期中华文明出现了诸多新因素,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都有所体现”这一观点,他找到的经济方面最有力的证据是( )A. 临清“绅士商民近百万”B

10、. 吴江“游手之徒,十室而九”C. 苏州机户“自行设机督造,雇匠织造”D. 汉口“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20.唐代宗大历二年(767 年)诏令:“诸坊市街曲,有侵街打墙,接檐造舍等,先处分一切不许,并令拆毁。 ”这一材料反映出当时 ( )城市已形成繁华的商业街 唐代实行坊市制度原有城市格局已有突破 政府严厉打击商业活动A. B. C. D. 21.19141918 年年间,中国兴起了一轮新的实业投资热,这被史学家称为继洋务运动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这次工业化浪潮主要是( )A. 体现了政府的主导作用 B. 推动了政治体制的变化C. 承担民主革命的重任 D. “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22.

11、下列对黑奴贸易的理解,错误的是( )A. 黑奴贸易为英国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B. 黑奴贸易反映了早期殖民扩张的野蛮型C. 黑奴贸易为欧洲的开发提供了大批的劳动力D. 黑奴贸易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23.氾胜之书中写道:“杏始华荣,辄耕轻土、弱土。望杏花落,复耕草生,有雨泽,耕重蔺之。土甚轻者,以牛羊践之,如此则土强。”此耕作方法( )A.提高了农业复种指数 B.反映了农牧业共同发展C.说明牛耕技术已推广 D.可以增加单位面积产量24.央视大国崛起德国篇指出:19 世纪中期英国打着亚当斯密自由主义大旗,杀气腾腾涌入德意志经济领域德意志经济学家李斯特对此有一个精彩的比方:“当一个人已经登

12、上高峰以后,就会把登高时所使用的那个梯子一脚踢开,免得别人跟着他爬上来。”为此,1841 年,李斯特提出了影响深远的“幼稚工业保护论”。材料中的“梯子”是指( )A.殖民主义 B.自由主义 C.贸易保护主义 D.民族主义25.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这里的“革命因素”是指( )A. “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B.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C.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建立D. 贸易中心的转移和货币地租的兴起26.下列表述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史实不符的是( )A汽船的发明改变了水上运

13、输的状况 B发电机的问世使电力成为一种新能源C无线电报的出现增强了各国的联系 D内燃机的创制推动了石化工业的发展27.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 )A. 有利于中国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资本的积累B. 有利于催生国内市场的扩大和自由劳动力的增加C. 使自然经济逐步被近代资本主义企业所取代D. 使中国赶上并很快融入到世界经济的大潮中28.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经曲折(如图 2),导致图中两次发展低谷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A.中国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B.帝国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C.政府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 D.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第第 II 卷(非选择题卷(非选择题

14、44 分分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4 4 个小题,共个小题,共 4444 分。分。)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16 世纪至 19 世纪前期英国城市人口统计表时期农村人口数城市人口数16 世纪337.5 万112.5 万19 世纪前期400 万左右900 万左右(1)材料一反映了英国出现什么趋势?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19 世纪中叶是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大发展的时期。首先,民族统一、改革和革命运动的浪潮席卷欧洲和北美洲,资产阶级从此掌握了政权,加速了这些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其次,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亚、非、拉美诸国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2)根据材料二,归纳 19 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大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给亚非拉国家带来什么影响?3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摘编自黄梅戏天仙配夫妻双双把家还材料二郡城之东,皆习织业。织文曰“缎”,方空曰“纱”。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缎工立花桥;纱工立广化寺桥;以车纺丝者曰“车匠”,立濂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