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卷文言文答案解析及参考译文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0031065 上传时间:2018-05-2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45.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卷文言文答案解析及参考译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卷文言文答案解析及参考译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卷文言文答案解析及参考译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卷文言文答案解析及参考译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卷文言文答案解析及参考译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卷文言文答案解析及参考译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卷文言文答案解析及参考译文(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选校网 高考频道 专业大全 历年分数线 上万张大学图片 大学视频 院校库选校网 专业大全 历年分数线 上万张大学图片 大学视频 院校库选校网 高考频道 专业大全 历年分数线 上万张大学图片 大学视频 院校库高考语文卷文言文答案解析及参考译文高考语文卷文言文答案解析及参考译文一、(北京春季卷)11、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掌握,能力层级为 B 级。这道题挑选了 4 个包含常见实词的句子,同时也给出词语释义的正与误,从解题方法考虑,最直接的莫过于将各个解释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应是正确的。A 项的“绝”,有多个义项,从上下文句意来看,“杜绝”与句意不

2、合,应理解为“超过”。B 项“易”字不能理解为“交换”而是“改变”,“更改”。D 项“患”是“担心”的意思。12、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古今汉语词义的异同,能力层级为 B 级。本题涉及了 4 个双音词“争论”“于是”“不能”“难得”,除“难得”外,其它几个词的词义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难”在文中的意思是“诘难,责问”,“难得其要”的意思是“诘难切中了要害”,而现代汉语“难得”的意思是“不易得到”。13、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能力层级为 B 级。这道题给出四组 8 个例子,每组内部两两比较,考查异同的方法。设置这道题是为了考查考生对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用法的辨析能力。为了

3、降低难度,同时也想把考生在中学学过的既有知识与现在需要解答的新问题串通起来,在用来比较的 8 个例句中,除原文外,其它 4 个均选自中学课本。这样安排,便于考查考生对知识进行迁移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A 项中的两个“之”用法不同。“之”:代词,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该代词宾语前置;助词,“何之有,这个固定格式中,是宾语前置的标志。B 项的“于”都是介词,表示比较;C 项中的“以”都是介词,“用、拿”,这个句子中省略了后面的代词宾词,D 项中的“所以”都是“原因”。14、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能力层级为 B 项。这道题从阅读材料中选择了四句话,分别为它们配制译文,考查它们在文

4、中的意思是否正确。D 项解释不正确,“巧”在古汉语中是技能的意思,“微事”是指“细小之事”。15、答案:C解析:此题是对阅读材料整体文意的综合考查,着重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C 项马钧不回答裴子问题的原因不是“他认为裴子明白不了他的意思”,而是因为他不善于言辞。原文有“先生口屈不对”和“马氏所长者巧矣,所短者言也”等句子,这些句子可以说明马氏不善于言辞,因而不回答裴子问题。16、答案: 用大的木料雕刻构造,把它做成轮状,安放在平地上,暗中用水作为动力推动。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能力层级为 B 级,翻译文言文,要正确理解关键词语。这句关键词语有:“施”“潜”“发”。二、(上海春季卷)2

5、0、答案:,品德修养。解析:此题考查分析和概括能力,回答这道题,首先必须理解这五段文字内容,然后加以概括和归纳。21、答案:用道德来治理国家,执政者就像北极星一样处在一定的位置上,众多星星都环绕着它。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这道题有一定难度,翻译时要理解关键词语,如“为”“居”“所”“共”,还要注意句式,如“为政以德”。22、答案:君子要承认过错,公开改正。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意能力,第段文字指出了君子对待过错应有的态度,即知错就改。23、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意的能力。例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表现了松柏的气节。B、C、D 三句都是写的保持节操,与例句相同。A 项表现了

6、不求功名富贵的超脱的处世观。选校网 高考频道 专业大全 历年分数线 上万张大学图片 大学视频 院校库选校网 专业大全 历年分数线 上万张大学图片 大学视频 院校库三、(上海春季卷)24、答案:(1)古代长度单位(2)猜疑(3)值(4)赐爵位解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掌握,要求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含义。(1)和(3)比较常见,也容易解释;(2)和(4)要结合文意把握。25、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掌握。这道题从文段中选取了 4 个句子,每个句子都有代词,要求判断对句中代词的指代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 项“之”结合文意看,指代子胥。B 项“如是至再”中的“是”是代词“这样”,具

7、体讲就是“歌而呼之”。C 项“此”指代前君之剑。D 项“无含其露”的“其”指代“盎浆”而不是指渔父。26、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用法。“相”在古汉语中用法较多,有“互相”“省视,察看”“形貌,状貌”“选择”“辅助,扶助”“掌管”“当官名”等含义。作动词时,有“动作偏指一方”的意思。这道题主要考查“相”作动词的用法,在 A、C、D 三句中的“相”都是动作偏指一方,“以此相答”指拿这答谢你,“相许和”是答应你的意思,“富贵莫相忘”意思是你富贵了,不要忘了我。而 B 项“相看两不厌”的“相”指“相互,互相”。27、答案:(1)你赶快离开,不要停留!(否则,将要被楚国人抓获)。(2)为什么

8、还要知道姓名呢?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第句关键词是“去”“旦”“为”。第句的重点是“何为?”这个句式的翻译。28、答案:重诺轻生。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渔父的品行主要表现在他的言行中。答题时,要注意分析渔父的言行。如“渔父诺,子胥行数步,顾视渔者,已覆船自沉于江水之中矣。”四、(全国卷 I)11、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词义的掌握。这道题侧重考查双音节词的含义。D 项解释有误,“行旅”不作“旅行,游览”讲。“行旅不至”和“人物无资”相对应。“人物”是名词,“行旅”也应是名词用法。结合文意,“行旅”指商客,是动词作用为名词。与我们学过的殽之战“行旅之往来,共其困乏”的

9、“行旅”用法相同。A 项“至”是副词“最,极”的意思,B 项“祷”与神灵有关。C 项“访问”的“访”有“咨询,征求意见”的意思,如:“穆公访诸蹇叔”。把握了以上几个词的含义,就可以准确判断解释的正误。12、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常见文言虚句在文中用法的辨析能力,试题也是把考生在中学学过的既有知识与现在需要解答的新问题串连起来。A 项中的两个“遂”,从词性上看,都为连词,意义上都作“于是”讲,用法和意义相同。B 项中的两个“因”都作连词“就”讲。C 项所选的两个例句,上一句的“以”是连词,表示后一行动是前一行动的目的;下一句的“以”也是连词,但用法不同,此处“以”表示并列关系,当“而”讲。D

10、项中两个“而”都是表并列关系的连词,作“并且,而且”讲。13、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提取信息和理解文意的能力。第句写孟尝因病辞官后,寡妇冤死,第句写孟赴合浦太守任后为民革弊求利,显然均不直接表示孟尝仗义执言。故而 ACD 三项或含句,或含句,均排除,因此答案应为B 项。14、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分析和概括能力,也考查翻译文言文的能力。从“尝竟不见用,年七十,卒于家”可知,“尝竟不见用”不是“孟尝竟然拒绝接受任用”,而是孟尝最终不被皇上重用。句子“竟”当“到终了时候”讲,“见”表被动,当“被”讲。15、答案:(1)郡中不产粮食,而海里出产珠宝,同交耻交界,常常互相通

11、商,购买粮食。(2)隐居在偏远的湖泽,亲自种田做工。邻县的士人民众仰慕他的道德,到他那里定居的有百余家。 选校网 高考频道 专业大全 历年分数线 上万张大学图片 大学视频 院校库选校网 专业大全 历年分数线 上万张大学图片 大学视频 院校库解析: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第(1)句“交耻”是地名,可以不翻译,“比”是“比邻,交界”。第(2)句“身”是“亲自,亲身”的意思,“就”是“到去”,作动词,“止”作 “居住”讲。附译文:孟尝字伯周,是会稽郡上虞县人。青少年时努力砥砺自己的节操品行,出仕后在郡中担任户曹史。上虞县有个寡妇极其孝顺地赡养婆婆。婆婆年老寿终正寝,这个寡妇的丈夫的弟媳以前就对

12、她嫌怨猜忌,就诬告寡妇对供养婆厌倦了,从而毒死了自己的婆婆,并告到县衙。郡中不加寻访审查,于是竟以这个罪名给这个寡妇定了罪,孟尝预先知道了寡妇冤枉的情状,向太守作了详细的汇报,太守不为她重新审理。孟尝就在郡衙外边哭泣,就告病离职,寡妇最终蒙冤而死。从这以后郡中连旱二年,对天祷告也没有结果。后来太守殷丹到任,探访询问其中的缘故,孟尝就到府县陈述寡妇被冤枉污蔑的事因。就说:“往昔东海孝妇,感动上天致使三年大旱,于公于定国一句话,使得甘霖应时而降。这里应该杀戮那诬告的人,以此来向冤魂谢罪,也许冤魂可以获得申冤,季雨可以按照期待而降。”殷丹就听从了孟尝的话,立刻刑戮那个诬告的女子而祭扫寡妇的坟墓,天立

13、刻应时降雨,五谷丰登。孟尝后来对策孝廉被以“茂才”的名目推举,被拜为徐县县令。州郡表彰他的政绩,升为合浦太守。郡中不产粮食,而海里出产珍宝,同交阯接界,常常互相通商,购买粮食。以前合浦郡的官员多为贪婪污秽之辈,奸人采求珍珠,不知道法纪约束,珍珠逐渐徙到交阯接界。于是客商不来,百姓穷困,贫穷的人饿死在道路上。孟尝到任后,革除前任敝政,为民兴利除弊。没过一年,离开合浦的蛛蚌又回来了,当地百姓都返归本业,商业货物流通,都称孟尝为神明。孟尝后来由于有病向皇上上表,被朝廷征召应当还朝。官民百姓拽住车请求他不要离任。孟尝既然不能登程,就搭乡民的船连夜暗中离去。孟尝回去后隐居在僻野水边,亲自耕田做工。邻县的

14、士人百姓仰慕他的高尚道德,到他那里居住大有百余家。东汉桓帝时,尚书同郡人杨乔向朝廷上书推荐孟尝说:“孟尝安于仁爱、弘扬正义、崇尚道德、清正的品行超出流俗之人,才干超群。以前更换做合浦太守,移风易俗,改革弊政,已离去的蛛蚌复还于合浦,饥民蒙恩得活。并且南海有很多珍宝,做官容易积聚家产,不多的货物就有丰厚的利润,而孟尝却能两袖清风,独自告病归隐,躬耕于僻野,潜藏道德,不张扬才华。臣下不敢偏私小民挽留孟尝的愿望,私下有感于先贤禽息的事迹,宁可亡身而推进贤人。” 孟尝最终竟不被起用,享年七十岁,卒于家。五、(全国卷 II)11、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A 项“岁凶”的“

15、凶”不是“不吉利”,而是指“多灾歉收,闹饥荒”。12、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试题选取的“而”“因”“为”“以”都是最常见的文言虚词。A 项两句“而”都是连词,表顺承关系。B 项两个“因”都是连词,当“于是”讲。C 项的“为”都是介词,当“替”讲,D 项第(1)句的“以”作介词,当“用”讲,第(2)句“以”也是介词,但意义不同,“以此知之”就是“根据”(或凭借)这知道的意思,“以”当“凭借”讲。13、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例句中都说明桑怿仗义助人。句说的是桑怿机智聪明。句说桑怿清廉正直。所以答案应选 B。14、答案:C 解析:此题是对阅读材料相关文意的

16、综合考查,着重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能力层级为 C 级。C 项对桑怿形象分析,前面说他是“一名义勇之士好仗义助人”,文中有信息,后面写他的性格,不合文意。原文说桑怿“其为人不甚长大,亦修为威仪”,说明他不是外表柔弱;桑怿不够自信,但文中没有写他“耻于见人”的信息,“遇人常畏,若不自足”只是表现桑怿不自信的一面。C 项最后“令人难以置信”也不合文意。15、答案:于是怀疑司马迁只是文笔雄健,在叙事中善于渲染,而古人不一定就是这样。等到了解到桑怿的事迹,才知道古时的人也有这样的情况,司马迁的书并没有说假话,知道今人中本来就有,只是未能全部知晓而已。选校网 高考频道 专业大全 历年分数线 上万张大学图片 大学视频 院校库选校网 专业大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