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心理学》笔记-张厚粲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0030906 上传时间:2018-05-22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心理学》笔记-张厚粲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自考《心理学》笔记-张厚粲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自考《心理学》笔记-张厚粲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自考《心理学》笔记-张厚粲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自考《心理学》笔记-张厚粲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考《心理学》笔记-张厚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心理学》笔记-张厚粲(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一章第一章 概论概论一、心理学的概念一、心理学的概念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 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的基本性质心理学的基本性质科学的标准:客观性、准确性、可检验性。心理学独特的性质:兼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 双重性质。 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时期国家创始人代表人物研究对象其他 构造主义心理 学18791920s德国冯特铁钦纳意识的结构 强调内省方法机能主义心理 学18901930s美国詹姆斯杜威意识的功能 詹姆斯提出“意识流”行为主义心理 学1920s1950s美国华生斯金纳

2、行为受条件反射学说影响格式塔心理学 (完形心理学)19121940s德国魏太默、 考夫卡、 苛勒意识体验“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精神分析学派19 世纪后期 产生奥地利弗洛伊 德无意识现象, 人类异常行 为人本主义心理 学20 世纪中期 产生美国马斯洛、 罗杰斯注重人的独特性,强调 人的社会性特点,运用 思辨方法认知心理学正式出现在 1960s瑞士、美 国皮亚杰、 奈瑟认知二、心理学的分支二、心理学的分支 心理学理论领域:1.实验与认知心理学 2.人格与社会心理学 3.发展心理学 4.心理测量学 5.生理心理学 心理学的应用领域:1.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2.教育与学校心理学 3.工业与组织心理学 4.

3、广告与消费心理学 5.法律与犯罪心理学 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特点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特点 1、观察法:在自然情境下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 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优点: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且保持了资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缺点:观察者处在被动地位,观察结果难以重复,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容易受到观察者的预测和偏见的影响;2、测验法: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作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使用测验法时,必须注意测验的目的及其适用的目标群体,遵照规定的方法实施,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要求 适应群体)3、

4、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称为实验法。必须考虑到三种变 量: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实验法有两种:自然实验(也叫现场实验)和实验室实验 4、调查法: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 方法。 调查法分为问卷法和谈话法两种方式。 四、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四、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心理学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意义心理学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意义 1.认识内外世界 2.调整和控制行为 3.直接应用在实际工作上2第二章第二章 意识与注意意识与注意一、意识的概念一、意识的概念 意识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

5、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 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具体说来,意识活动的内容包括:对外部 事物的觉知、对内部刺激的觉知、对自身的觉知。 无意识无意识 指的是个体不能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前意识:指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过渡层面 意识的四种不同状态意识的四种不同状态 1 可控制的意识状态 2: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3 白日梦状态 4 睡眠状态: 注意与意识状态的关系注意与意识状态的关系注意与意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的特点:指向性、集中 性。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注意的

6、种类: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人类特有的心理现 象)和随意后注意三种。首先,注意不等同于意识。其次,注意又和意识密不可分。 意识的状态与注意的参与意识的状态与注意的参与 1.可控制的意识状态- 2.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3.白日梦状态- 4.睡眠状态- 二、生物节律二、生物节律 指生物的周期性变化。是有机体生理功能周期性变化的结果。 日节律日节律在人和动物身上都存在。它的主要表现为睡与醒的周期性循环,此外,还有一些生理方面的节律变化。 人的日周期实际是 25 小时。 生物节律与睡眠生物节律与睡眠 睡与醒是受内部节律调节的,如果不顾生物钟,而是在非正常时间睡眠,最常出现的情况是 睡眠质量受损,如飞行

7、时差。 三、睡眠与失眠三、睡眠与失眠 脑电波与睡眠的阶段脑电波与睡眠的阶段第一阶段-过渡期- 波 第二阶段-轻睡期- 波第三、四阶段-沉睡期- 波 REM 阶段- 快速眼动睡眠 轻睡期REM 循环 失眠的种类失眠的种类 1.情境性失眠 2.假性失眠 3.失律性失眠 4.药物性失眠 梦的特征与研究梦的特征与研究 弗洛伊德:梦是无意识泄露出来的途径,是欲望的满足。霍尔:大多数梦具有一般世俗性质,可能是将家庭、 朋友和同事等某些特征加以联系组成,因此有一些梦相当普遍。 梦的特征:梦的特征:1.梦境与自己有关,人们很少梦到公共事务。自我中心是梦的第一个重要特征;2.梦境受生活环境 影响,与当前的生活事

8、件有关是梦的第二个重要特征;3.睡眠中的外在或内在刺激可以影响梦的内容 四、催眠现象四、催眠现象 催眠的原理催眠的原理 受暗示性与催眠诱导(催眠者运用暗示性的语言,对受暗示性较高的个体进行诱导,使之进入催 眠状态。) 催眠与睡眠的区别催眠与睡眠的区别 催眠是有意识的,睡眠无意识。 催眠的概念催眠的概念 催眠是一种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催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催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 1、 感觉麻痹 2、感觉扭曲和幻觉 3、解除抑制 4、对催眠经验的记忆消失 催眠理论:催眠理论:1、催眠是角色扮演 由巴伯尔和斯潘诺斯提出 2、催眠是意识的分离 由希尔加德提出第三章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感觉与知

9、觉感觉的基本概念感觉的基本概念 感觉是人们从外部世界,同时也可以从身体内部获取信息的第一步。感觉是人们的感官对各种不同刺激能 量的觉察,并将它们转化成神经冲动传往大脑而产生的。 “第六感觉”或称超感知觉(ESP) 。 人类感觉根据它获取信息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三类:(1)远距离感觉:视觉、听觉(2)近距离感觉: 味觉、嗅觉、皮肤觉(触觉、温度觉、痛觉) (3)内部感觉:机体觉、机动觉、平衡觉 感受性与感觉阀限感受性与感觉阀限3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检验感受性大小的基本指标称感觉阈限。 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大小成反 比例

10、关系。阈限分为:1)绝对感觉阈限(2)差别感觉阈限 韦伯定律 费希纳定律 二、视觉系统二、视觉系统 视觉适应视觉适应适应指定是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的变化,适应既可以是提高感受性,也可 以是降低感受性。视觉适应现象最常见的有明适应(光适应)和暗适应。 颜色的特征颜色的特征 色调、饱和度、亮度 基本的视觉现象和机制、色觉理论基本的视觉现象和机制、色觉理论 基本的视觉现象:视觉适应、色觉。视觉的机制:眼睛:角膜瞳孔(由虹膜环绕)水晶体视网膜(真正 的感光机构;有感光细胞、棒体细胞、锥体细胞)暗适应包含两种基本过程:瞳孔扩大,视网膜的感光物质 视紫红质的恢复。色觉理论:三原色说(杨黑理论) 由

11、杨和黑尔姆兹二人提出;红、绿、蓝三原色;解 释视觉感受器的活动 拮抗理论(四色说)由黑林提出;红、绿、黄、蓝四种原色,加上黑与白,共成三对;解 释颜色对比、互补现象 三、听觉系统三、听觉系统 基本的听觉现象基本的听觉现象 1. 声音的属性 感觉特性:音强、音高、音色 2. 听觉的适应与疲劳 听觉适 应有选择性;听觉疲劳在声音停止作用后还需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恢复 3.声音的混合与掩蔽 听觉机制听觉机制 1.听觉与耳 人耳是听觉器官,包括外耳、中耳、内耳三个组成部分。2.听觉的理论 音强:在最弱和最强之间,听觉系统对声音强度的编码是按线性方式进行的,声音的强度越大,相应的神 经细胞激起越快 音高:位

12、置学说和频率匹配学说共同起作用 位置学说(行波学说 贝克西;解释大多数声音的 听觉现象 频率匹配学说(排发说) 解释极低频声音作用位置学说、频率匹配学说 四、知觉感觉的整合四、知觉感觉的整合 知觉的概念知觉的概念人们通过感官得到了内部和外部环境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整合和解释) ,产生了对事 物的整体认识,这就是知觉过程。 知觉的分类:根据在知觉中起主导作用的感觉器官的特征视知觉、听直觉、触知觉、嗅知觉 根据知觉所反应的事物的主观特性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社会知觉 知觉的特性知觉的特性 1.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组织原则(格式塔原则):(1)接近性(2)相似性(3)连续性(4)封闭

13、性(5) 良好图形 2.知觉的选择性特例:双关图形 3.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 包括:(1)大小恒常性(2) 形状恒常性(3)颜色恒常性 知觉的机制知觉的机制 (一)深度知觉 (1)大小 (2)视野中的高度(3)遮挡 (4)线性透视 (5)纹理变化 (6)光照与 阴影 2.来自视觉线索本身的深度线索(二)运动知觉 (三)时间知觉四种形式:(1)对时间的分辨 (2)对 时间的确认 (3)对持续时间的估计 (4)对时间的预测 时间知觉的各种线索:(1)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 (2)有机体各种节律性的活动 (3)借助计时工具 影响时间知觉的各种因素:(1)感觉通道的性质:听觉触觉视觉(2)一定时

14、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 (3)个体的兴趣和情绪 社会知觉的一般概念社会知觉的一般概念 社会知觉: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某个个体或某个群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社会特征和社 会现象)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社会知觉包括的内容:(1)对人的知觉:对他人的知觉、对自我的知觉 (2)对社会事件因果关系的知觉 (3)对人际关系的知觉社会知觉的独特性: (1)认知对象的独特性(2)对他人行为的期望会影响社会知觉过程(3)社会知觉加工过程的特殊性 社会知觉的特性社会知觉的特性 (1)认知对象的独特性:人能体验其内部世界,而物不能所以社会知觉的主体可能同时还是社会知觉的 对象。 (2)对他人行为

15、的期望会影响社会知觉过程:社会知觉的主客体能够理解彼此间的行为对对方的利害关 系,于是知觉者和被知觉者都可以有意识地操纵和利用彼此。4(3)社会知觉加工过程的特殊性:进行社会知觉也需要对知觉对象的各种信息加以组织分类,但社会知 觉往往根据他人的外表和行为进行概括和判断,而且在加工过程中,对信息的处理也更容易采用以 点带面的策略,所以个人的经验会严重影响社会知觉的过程。 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 1.信息的搜集和选择 第一,个体根据先前经验决定哪些信息是有关的,而先前经验很可能是错误的或者有误差; 第二,个体没注意到信息中的偏差; 第三,个体往往抓住那些最显著的个案信息,忽略基于多数

16、人的统计信息 2.信息的整合过程(1)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是指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近因效应是指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获得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2)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 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3)社会刻板效应:社会刻板印象指人们对社会上某一些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 法,也是一种概括二笼统的看法第四章第四章 记忆与学习记忆与学习一、记忆概述一、记忆概述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从向脑内存储到再次提取出来应用, 这个完整的过程总称为记忆。 记忆的过程记忆的过程 记忆包括三个基本过程:信息进入记忆系统-编码;信息在记忆中储存-保持;信息从记忆中提取出来-提取。记忆的类型记忆的类型 根据记忆的内容来分 1.陈述性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