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药文化建设现状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0030397 上传时间:2018-05-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6.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药文化建设现状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药文化建设现状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药文化建设现状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药文化建设现状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药文化建设现状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药文化建设现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药文化建设现状(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药文化建设现状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药文化建设现状中医药是中华民族最为璀璨的瑰宝,华夏儿女因它而繁衍生息五千载;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事业的灵魂和血脉,中医药因它而亘古绵长百世流芳。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 “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 ,对于中医药事业发展而言,中医药文化建设是一项基础而又艰巨的任务。作为中医药教育科研的主心骨,高等中医药院想在中医药文化的研究和宣传方面承担了重要责任。笔者根据全国三十余所中医药类本专科院校官网提供的信息及现有资料,拟对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药文化建设做初步探讨。一、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药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2、一)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资源基本情况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12 年发布的全国中医药统计摘编统计,我国现有 45 所高等中医药院校,分别为大学 15 所,学院 10 所,独立学院 9 所,高等专科学校 9 所,高等职业学校 1 所,分校、大专班 1 所1。其中,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共开设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等 70 个专业,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专科开设 2、3 年制专业共 52 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在校人数(含研究生、本科、专科)已突破 52 万人。(二)开设中医药文化相关研究机构的院校及机构发展情况在现有的 24 所中医药本科院校中,共有 12 所院校开设或与地方共建了如“中医药文化传

3、播与研究中心” 、 “省中医药文化研究基地” 、 “中医药文化中心”等研究中医药文化的机构2。国内该类组织中最早成立的是 1994 年成立的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文化研究中心。该中心经过二十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自身的学术特色与优势,在海内外中医文化界产生了一定学术影响,成为学校重要的人文研究与教育基地。各机构通过查阅医史、文献、医古文等资料,联系中医药知识及当时各种人文因素,探究文化与生命科学的有机结合,以更深入地获得蕴藏在中医药文化中的宝贵财富,记录成各式各方面的学术论文。同时,各机构也积极开展学术论坛、文化交流等宣传、推广中医药文化的活动,意在让更多人体味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提升自身的人文精

4、神。中医药文化鲜明的地域性促使了地方医学流派的形成,也使中医药文化研究机构各具特色,如安徽中医药大学的新安医学文化中心、甘肃中医学院的敦煌医学研究所等。2012 年 7 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山东聊城召开的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工作座谈会中指出,到“十二五”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确定 50个全国中医药文化基地。目前,全国已有 20 个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3、1 个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单位。而今,各高校开办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对于中医药文化的教育、宣传、研究均意义重大,更多的人将通过文化基地的平台了解中医药,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我国在中医药文化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及

5、其研究成果文化的延续需要靠一代代人的传承,中医药文化的建设需要靠现代中医药人倾尽心血的专注和呐喊。中医药文化研究领域里有这样一群热爱文化、执着追求真理的专家学者:1、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张其成教授作为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会长,他在中医文化、养生的研究、传播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主编了第一部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哲学基础 、第一部国家级研究生教材中医传统文化 ,与美国芝加哥大学共同合作“北京市民养生研究”课题,研究成果第一次被国际权威引文索引 SSCI 收录。2、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的毛嘉陵教授多年来致力于中医药文化的研究和推广。他曾公开与何祚庥、方舟子等公开加盟反中医队伍的名

6、人针锋相对,被媒体称为“中医的捍卫者” 。2004 年、2007 年,他先后主编、编著了哲言看中医 、 第三只眼看中医两本关于中医药文化研究的学术著作,提出“中医属于东方科学”的概念。3、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传播中心段逸山的教授倾心于医史、文献方面的研究,学术硕果累累。他担任中医药文化杂志编委会主任,该杂志为全国唯一的中医药文化刊物,得到广大读者和中医药专家乃至文史哲专家的一致好评。代表作有全元起本研究与辑复 、 中医文言修辞 、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 、 古医籍词义辨别法 、 通检 、 通检等,发表论文约二百篇。我国中医药文化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不胜枚举,他们无不为中医药文化的研究和传

7、播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推进中医药文化的建设,传播科学、准确、通俗易懂的中医药健康理念,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 2009 年、2013 年分别成立了中医药文化建设与科普专家委员会、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团。这批专家们将深入研究挖掘中医药文化资源,结合现代人养生保健的新需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的需求。二、基于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药文化建设现状的几点建议随着现代信息社会发展的节奏加快,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推崇中医“天人合一” 、 “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及辨证论治,中医药文化建设需要更稳而快地进行。基于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药文化建设现状,结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提出几点建议:(一)拓宽中医药文化的

8、研究范围对中医药文化的研究工作不能局限于以现有的科学方法、思维习惯对古代医史、文献进行整理和理解,而应拓宽范围,结合中医药体系传统的理念和当时的社会背景,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习惯等各种人文因素来获取新的文化知识。这些知识可以是人文地理、宗教信仰、各家思想等,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新的文化知识网络。(二)加大对本校学生的中医药文化教育、社会各界的中医药文化宣传力度师承一直都是学习中医的最佳途径,院校式教育本来就是西医教育模式。如今中医药院校教育面临越来越西化的尴尬处境,院校学生作为中医药事业的未来力量,中医药知识的匮乏会直接影响今后中医的质量和传承。所以,加大中医药文化教育的力度,让中医药院校的学生学

9、习中医经典,培养中医的思维模式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各院校可面向其他非同类院校多开展相关的交流活动(可参考福建中医药大学的杏林文化节之中医药文化体验活动4) ,使更多的未来高水平人才尽早接触中医药文化。人们习惯将五行顺序“木火土金水“说错成是“金木水火土“,这足以说明多年来中医药文化普及程度的低下。高校可组织各式的中医药文化大讲堂、学生进社区宣传中医药文化等活动,编辑出版通俗易懂的中医药书籍,也可通过与电视节目媒体合作,推出各种基于群众心理需求的养生等中医药文化传播节目。附:【1】2012 年全国中医药统计摘编学校名录(排名不分先后)北京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广西中

10、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大学 15 所长春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甘肃中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河南中医学院江西中医学院山西中医学院陕西中医学院云南中医学院西藏藏医学院右江民族医学院学院 10 所安徽中医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湖南中医药大学湘杏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独立学院 9 所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贵阳中医学院时珍学院贵阳医学院神奇民族医药学院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高等专科学

11、校9 所山东中医药高等专保山中医药高等专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科学校科学校高等专科学校9 所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学学院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高等职业学校 1 所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分校、大专班 1 所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汕头分校注:2013 年,安徽中医学院、江西中医学院、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安徽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同年,河北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恢复独立建制,成为河北中医学院。【2】全国中医药文化研究机构情况机构名称专家学者该学者主要研究成果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张其成(会长)主编中医哲学基础 、 中医传统

12、文化 ,与美国芝加哥大学共同合作“北京市民养生研究”课题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文化研究中心柳长华(所长)主编训诂学 、 陈士铎医学全书 、 李时珍医学全书等 10 余部著作;主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项目“中医药文献资源数字化关键问题研究” 、 “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研究”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研究” 、“中国传统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中医古籍文献数字化规范研究” 、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重大专项“350 种古代医籍整理与数字化”研究、国家自然基金“基于知识元的古籍计算机知识表示方法体系研究” ,提出的“基于知识元的古籍计算机知识表示方法”为建立中医古籍知识库解

13、决了关键技术安徽新安医学文化中心王乐匋国内新安医学和温病学科的带头人之一高等中医院校五版温病学教材副主编,主编新安医籍丛刊 、 续医述 、 新安医籍考 ,著老匋读医随笔等李济仁首届“国医大师”主编济仁医录 、 痹症通论 、 新安名医考 、大医精要等专著 11 部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中心周亚东(所长)主要从事中医药文化、中医养生文化研究在中国(亳州)第二届健身气功博览会论文交流会上论文分获一等奖和三等奖。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毛嘉陵(主任)我国著名中医评论员、中医文化传播学者曾任中医药信息报总编辑、 中国中医药报总编辑助理兼总编室主任编著第三只眼看中医 、主编哲眼看中医李

14、继明(主任)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中心陈丹(副主任)李金田(所长)主持或参与完成“敦煌中医药研究”等部、省级科研课题 11 项,主编或合作出版敦煌中医药全书 、 伤寒学 、 实用敦煌医学 、 俄罗斯藏敦煌医药文献释要等学术著作和教材 14部甘肃中医学院敦煌医学研究所李应存(副所长)主编或参编著作主要有癌症治验录 、 医学文献检索与利用 、 中医药文献检索 、 全国中医诊疗标准规范与中医院(科)工作政策法规全书 、 刘一明医书释要 、 伤寒论思维与辨析 、 敦煌佛儒道相关医书释要 、 实用敦煌医学 、 俄罗斯藏敦煌医药文献释要 、 中医运气学 、 中医各家学说 、 中医药文化基础 、 中医文献

15、学等2005 年 7 月 敦煌遗书中之佛书与传统医学研究 获国家社科基金西部立项甘肃省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潘文(主任)主编西部中医药杂志(原甘肃中医)、中医温病方剂手册等书籍河南省中医药文化宣教基地郭德欣湖南省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基地何清湖主编现代中医临床诊断学 、 中华医书集成 、中医外科学 、 中西医结合男科学 、 湖湘中医文化等学术专著、教材 100 余部,发表学术论文 100 余篇江西中医药大学旴江医学研究所南京中医文化研究与传播协同创新中心陈明人张宗明承担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的研究工作主编出版专著 1 部、参编 1 部,在国家核心刊物发表论文 10 余篇,其中 1 篇获 2

16、004 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六味地黄丸临床应用与学术研讨论文奖”二等奖。主持完成“中医方法论研究” 、 “医学哲学研究” 、“医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关系研究” 、 “高等中医院校人文课程体系的研究与构建” 、 “中医学思维方式研究”等科研课题 8 项;参加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重点项目“中医药学中的儒道佛思想研究”及其他科研课题 10项张灿玾针灸甲乙经校释 、 黄帝内经素问校释分别获得国家中医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 针灸甲乙经校注获国家中医管理局中医药基础研究二等奖参编医学百科全书中医 (特邀编委) 、 中华本草 (编委)等著作 20 余种中医古籍文献学获山东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课题难经集注校释山东中医文献研究所、山东中医药文献与文化研究中心田代华主编有传统中医学理论 、 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