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移植术后病人的护理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0022931 上传时间:2018-05-2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器官移植术后病人的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器官移植术后病人的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器官移植术后病人的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器官移植术后病人的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器官移植术后病人的护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器官移植术后病人的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器官移植术后病人的护理(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 南 大 学 网 络 教 育毕毕 业业 论论 文文论文题目论文题目 器官移植术后病人的护理 姓姓 名名 学学 号号 专专 业业 层层 次次 学习中心学习中心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2014 年 4 月 28 日I目目 录录摘要.I第一章器官移植术.11.1 定义 .11.2 分类 .11.3 术前准备 .11.3.1 供者与受者的选择 .11.3.2 器官供体来源与处理 .11.4 并发症 .2第二章 器官移植的术后监护.22.1 移植排斥反应的观察 .22.1.1 什么是移植排斥反应 .22.1.2 排斥反应的类型 .22.1.3 排斥反应的处理 .22.2 病情监测 .32.3 控制感染 .

2、32.4 免疫抑制药的使用监测 .3第三章 器官移植病人护理要点.4第四章 器官移植的常见护理问题.44.1 焦虑 .44.1.1 相关因素 .44.1.2 主要表现 .44.1.3 护理目标 .44.1.4 护理措施 .54.2 感染的危险 .54.2.1 相关因素 .5I4.2.2 主要表现 .54.2.3 护理目标 .54.2.4 护理措施 .54.3 潜在并发症-出血 .64.3.1 相关因素 .64.3.2 主要表现 .64.3.3 护理目标 .64.3.4 护理措施 .64.4 潜在并发症-免疫排斥 .74.4.1 相关因素 .74.4.2 主要表现 .74.4.3 护理目标 .7

3、4.4.4 护理措施 .74.5 缺乏出院后自我保健知识 .84.5.1 相关因素 .84.5.2 主要表现 .84.5.3 护理目标 .84.5.4 护理措施 .8第五章出院指导.8参考文献.10I摘要自 20 世纪中叶以来,器官移植的免疫学理论逐渐建立并不断完善,器官移植手术技术和围手术期治疗水平不断提高,新型免疫抑制药物不断涌现并应用于临床,肾、肝、心脏、胰腺、小肠移植等相继获得成功,器官移植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器官移植技术已经成为公认的治疗各种终末期器官疾病的有效手段。关键词:器官移植,术后,护理0第一章 器官移植术1.1 定义用手术的方法将功能良好的有活力的器官移植到终末

4、期患者体内,以替换相应生命器官因致命性疾病而丧失的功能,达到治愈目的,称为器官移植。1.2 分类按照免疫学的分类,器官移植可分为同质移植、同种异体移植和异种移植。1.3 术前准备1.3.1 供者与受者的选择献出移植器官的个体称为供者,供者可以是活体或者尸体;接受移植器官的个体叫受者或宿主。一般选择 1860 岁之间的供者,无心血管、肝和肾脏疾病,全身无感染性疾病。如果供者基本状况良好,年龄也可扩大到 18 岁以下和60 岁以上。为避免超急性排异反应的发生,供者与受者的血型应当完全相同,移植的器官至少肉眼观察无畸形,功能检查在正常范围内,如行肝移植的供体要求无肝炎及其他慢性肝脏疾病史,无脂肪肝和

5、肝硬化等;行肾移植的供体,不应有高血压、糖尿病,无器质和功能性肾脏疾病;供者应无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免疫方面的疾病,无血液病、恶性肿瘤、结核病、全身性的感染,身体健康,能承受大手术等。除需要移植的器官有病外,受者的其他器官功能应良好,无全身性疾病,也无感染性疾病,一般情况良好,能承受移植手术。1.3.2 器官供体来源与处理器官供体来源有活体捐献者;无心跳供体分为“有控制的”和“无控制的”心跳供体。器官移植要求移植有活力的器官。在常温下,器官缺血超过 30min即可发生不可逆性损害,失去功能。一般认为将器官从 37降至 0可延长器官保存时间 12-13h。目前常用的保存方法是冷贮存法,即将切取的脏器

6、,用特1制的冷溶液先做短暂的冲洗,使其中心温度降到 10以下,然后保存于 2-4的塑料容器中,直至移植。1.4 并发症器官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为:排斥反应,包括超急性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慢性排斥反应;感染;消化道出血;精神方面并发症。第二章 器官移植的术后监护移植排斥反应的观察、病情监测、控制感染、免疫抑制药的使用监测等。2.1 移植排斥反应的观察2.1.1 什么是移植排斥反应移植排斥反应是由移植抗原诱导的免疫应答所导致的移植物功能丧失或受者机体损害,是临床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和移植免疫学所致力克服的关键难题。2.1.2 排斥反应的类型 (1) 、超急排斥反应:该反应发生在移植物与受者血管接

7、通的数分钟到数小时内,出现坏死性血管炎表现,移植物功能丧失,患者有全身症状。发生的基本原因是受者循环系统内存在抗供者器官的抗体,(2) 、急性排斥反应:是排斥反应最常见的一种类型,通常发生在移植后1 周至 3 个月内,个别病例曾发生在手术后数年。发生迅速,临床表现多有发热、移植部位胀痛和移植器官功能减退等;(3) 、慢性排斥反应:属于迟发型变态反应,发生于移植后数月甚至数年之后,表现为进行性移植器官的功能减退直至丧失。2.1.3 排斥反应的处理2应用免疫抑制药物已作为器官移植的常规治疗,严密观察排斥反应和早期表现往往只有精神、情绪、食欲等细微变化;全面掌握病情基础上的观察,做好“一知,二看,三交接” ;分析对比性观察;创造性观察。2.2 病情监测负责接受患者的医生和护士应该详细了解手术过程,如麻醉方式,术中血液和液体的出入量,术中各监测参数的变化等。(1) 、病情监测术后回病房当日,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仪器运转情况,每 1530min 记录生命体征和各种监测参数,如:CVP、BP、HR 等。每小时记录血气、血生化、尿量及尿比重结果,引流量及颜色,直到病情稳定。注意体温、脉搏、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的改变。术后第 2 日血压平稳,改为每 4h 一次。同时,注意伤口有无渗血。(2) 、体液监测手术后应仔细监测体液的状况,患者在手术中会丢失大量的第三间隙液体,术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