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油定价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0022873 上传时间:2018-05-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7.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品油定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成品油定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成品油定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成品油定价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成品油定价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品油定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品油定价(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7成品油定价机制成品油定价机制 百科名片百科名片 成品油定价机制成品油定价机制,即成品油定价的过程方式、法则方案。成品油定价机制 在经历多次改革后由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彭森 2009 年 3 月 26 日披露了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 这个机制实现了与国际油价实行有条件的联动,此举有助于理顺国内成品油价格,并逐步 跟国际油价接轨。 概述概述 历史因素油价接轨的历史因素油价接轨的 3 个阶段个阶段 引人瞩目的油价波动引人瞩目的油价波动 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的一些问题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的一些问题 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方案的提出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方案的提出 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拟定过程背

2、景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拟定过程背景 改零售基准价格为最高零售价改零售基准价格为最高零售价 调控区间调整调控区间调整 仍是局部性调整仍是局部性调整 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的特点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的特点 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概述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概述 历史因素历史因素 油价接轨的油价接轨的 3 个阶段个阶段 引人瞩目的油价波动引人瞩目的油价波动 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的一些问题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的一些问题 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方案的提出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方案的提出 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拟定过程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拟定过程 背景背景 改零售基准价格为最高零售价改零售基准价格为最高零售价 调

3、控区间调整调控区间调整 仍是局部性调整仍是局部性调整 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的特点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的特点 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 编辑本段编辑本段概述概述 成品油定价机制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是由中国国务院职能部门国家发展改革委(简称 发改委)牵头于 2008 年 11 月 25 日前后拟定并获审批的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方 案,主要内容是:将现行成品油零售基准价格允许上下浮动的定价机制,改为实行最高零 售价格,并适当缩小流通环节差价。而最高零售价格,将以出厂价格为基础,加流通环节 差价确定。同时,新方案提出,将原允许企业根据政府指导价格上下浮动 8%降为 4%左右,

4、折成额度取整确定。中国现行的成品油定价调整机制是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新加坡、纽约 和鹿特丹等三地以 22 个工作日为周期对国际油价进行评估,当三地成品油加权平均价格变 动幅度超过 4%时,即调整国内成品油的价格并向社会发布相关价格信息。 2008 年底进行的成品油价格和燃油税费改革,目的在于理顺成品油和原油的价格关系, 形成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有控制地间接接轨的定价机制。根据新的价格形 成办法,国际油价连续 22 个工作日日均涨幅或跌幅超过 4,就应考虑对国内成品油价格 进行调整,以使成品油价格能够更真实、更灵敏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促进资源合理利用 与公平竞争。 “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

5、形成后,价格其实是有降有涨的。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机关要 逐步完善有关机制和管理办法,市场主体也要逐步适应价格上下波动的经常性情况。 ” 根据相关监测数据,本次成品油调价前 20 天,布伦特、迪拜、米纳斯三种原油价格平 均价比前期调价基准价大约提高了 5以上。所以,这次国际油价的持续上涨已经超过了 20 天,发展改革委经过观察和研究,决定上调油价。 据了解,在此机制下,成品油经营企业可根据市场情况在不超过最高零售价格、最高 批发价格或最高供应价格的前提下,自主确定或由供销双方协商确定具体价格。对于一些 加油站进行的降价促销,国家对成品油实行的是最高限价,企业可以在最高限价之下自行 定价,国家是支

6、持合法的市场竞争的。 编辑本段编辑本段历史因素历史因素 油价接轨的 3 个阶段成品油定价机制 1998 年以前的长时期内,中国的成品油用户享受着低油价的待遇,那 时石油价格的调整,一直由国家确定,往往是一次调整,长时期内不变。但随着 1993 年中2 / 7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完全由政府定价已经不合时宜,也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趋势。到了 1998 年,随着中国石油、 中国石化两大集团重组,油价改革也拉开了序幕。 1998 年以来国内原油、成品油价格管理体制改革大致经历了 3 个阶段:一是 1998 年原油、成品 油价格初步与国际市场的接轨阶段,当年 6 月 3 日,原国家计委出台了原油成品油价格

7、改革方案 ,规定国内原油、成品油价格按照新加坡市场油价相应确定,原油价格自 1998 年 6 月 1 日起执行,成品油价格自 1998 年 6 月 5 日起执行;二是 2000 年 6 月份开始的国 内成品油价格完全与国际市场的接轨阶段,即国内成品油价格随国际市场油价变化相应调 整;三是 2001 年 11 月份开始的国内成品油价格接轨机制进一步完善阶段,主要内容是由 单纯依照新加坡市场油价确定国内成品油价格改为参照新加坡、鹿特丹、纽约三地石油市 场价格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 引人瞩目的油价波动引人瞩目的油价波动 成品油定价机制与以上 3 个阶段相应,中国的成品油价格经历了几番引人瞩目的波动。

8、1998 年出台油价改革方案规定,原油基准价由国家计委根据国际市场原油上月平均价格确 定,每月一调。而汽油和柴油则实行国家指导价,中国石油、 中国石化集团在此基础上可 上下浮动 5%。那时国际石油市场在亚洲金融危机的打击下,一片低迷,成品油价格实际上 未作明显调整。直到 1999 年 4 月,国际油价开始上涨,国内油价也常常突破限制,国内炼 油企业更是面临生产经营困难。这轮涨势期间,2000 年 6 月的改革使国内油价与国际市场 全面接轨,成品油价格开始每月一调。 从 2000 年 5 月至 2001 年 11 月,国内成品油价格随国际市场油价变化累计调整了 17 次。到 2001 年 11

9、月,成品油定价机制又有新的变化,改每月调整为按照国际市场油价 波幅不定期调整。2001 年 11 月和 12 月成品油价格两次调低,2002 年国内成品油价格又 经历了几次涨价。到 2003 年,成品油价格再次成为热点,后半年国内一些地区开始出现 “油荒”的呼声。在国际油价的推动下,2003 年一季度国内市场一反淡季的冷清局面,特 别是 2 月 1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将汽、柴油零售中准价每吨分别上调 190 元和 170 元后, 进一步加热了国内市场。3 月 1 日国家收回了提价通知,5 月 10 日大幅度降低了成品油价 格(受 SARS 影响) ,但国内成品油市场经短暂的沉寂后,又逐渐加热

10、。12 月 6 日国家最终 提高了成品油价格,压抑的国内油价才有所释放,市场价格顺势升高。 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的一些问题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的一些问题 1.调价时间滞后,未能及时灵敏地反映市场变化。现行国家确定的成品油销售中准价, 是要在国际市场三地价格加权平均变动超过一定幅度时才作调整,每次调整至少也在一个 月以上,有时几个月不动。特别是国际市场变化并不完全反映国内市场,按其确定国内油 价则难以反映国内市场的真正需求,既误导生产也影响销售。 2.机械接轨,扭曲了市场的正常需求。一是定价水平忽高忽低,每次调价吨油在 200 元上下并不鲜见,致使提价要么过高,实际价格达不到,所定价格形同虚设;要么

11、降价过 低,达不到促进生产的目的;要么调价滞后,所调价格时过境迁,使得国家指导价起不到 指导作用。二是世界各地成品油消费结构、习惯及季节变化等,与国内市场不尽相同,而 且国内各地市场的需求情况也不尽相同,按照国际市场油价制定国内价格,同国内市场的 实际状况必然有出入。 3.透明滞后的定价机制,刺激投机,干扰正常的经营和市场秩序,使政府定价异化, 没有达到稳定市场的目的,带来经营者不平等的市场机遇。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与国际市 场变化滞后一个月,给投机经营预留了较大空间,刺激囤积居奇等投机行为。 4.原油价格与成品油价格接轨不对称,影响了成品油生产经营的正常安排。原油完全 按照国际油价变动情况,每

12、月 1 日进行调整,而成品油价格调整则有一个稳定的区间。因 此,往往形成原油大幅度提价,成品油价格不提,原油降价,成品油不降,生产企业原油3 / 7进价与成品油销价不匹配,不利于产销衔接。 编辑本段编辑本段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方案的提出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方案的提出 成品油定价机制于 2008 年 11 月 20 日前后,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交通部等部 门联合召开座谈听证会,就完善正研究完善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适当降低成品油价 格,实施燃油税费改革等问题,听取地方政府和价格、财政、交通部门的意见。 发展改革委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上述座谈会还就取消公路养路费、航道养护费、公

13、路运输管理费、公路客货运附加费、水路运输管理费、水运客货运附加费等六项收费,撤 销政府还贷二级以下公路收费站点问题,听取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意见。 这次座谈会还约请税务总局、中编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部等部门参加。 编辑本段编辑本段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拟定过程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拟定过程 背景背景 国家发展改革委拟定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方案,将现行成品油零售基准价格允许 上下浮动的定价机制,改为实行最高零售价格,并适当缩小流通环节差价。 同时,新方案 提出,将原允许企业根据政府指导价格上下浮动 8%降为 4%左右,折成额度取整确定。 新方案提出把 2006 年确定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中规定的“

14、当国际市场原油平均价格高于 50 美元时开始扣减加工利润率” ,提高到 80 美元。 这一改革方案的推出目前有两种时间表可供选择:一是年底前,成品油定价机制调整 和燃油税费改革一起启动,最早启动时间为 12 月 1 日;二是年底前先调整成品油定价机制, 降低成品油价格,于明年 1 月 1 日进行燃油税费改革,即开征燃油消费税。具体如何“拍 板” ,正在等待国务院高层和相关部门的最后决策。 改零售基准价格为最高零售价改零售基准价格为最高零售价 成品油定价机制早在 2006 年,国家就对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进行了调整,并确定国内 成品油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零售基准价以出厂价格为基础,加流通环节差价确

15、定,并允 许企业在此基础上上下浮动 8%确定具体零售价格。 这一方案的出台意味着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不再“盯住”纽约、新加坡和鹿特丹三地 成品油价,而以布伦特(Brent)、迪拜(Dubai)和米纳斯(Minas)三地原油价格为基准。再加国 内平均加工成本和合理利润确定价格。但此方案一直未见官方公开表述。 最新调整的方案,将现行成品油零售基准价格允许上下浮动改为实行最高零售价格, 并适当缩小流通环节差价。 这一政策思路意味着,未来成品油经营企业将获得一定的定价自主权,同时成品油价 格调整频率将加快,次数将增多。 实质上,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在实践中,一直面临着尴尬局面。因为成品油供应体系 存在着两

16、个主体,一是民营企业,二是中石油、中石化。后者在政府价格管控下,不能随 意调整价格,而前者在供求变化和后者价格管控中,获取了利润空间。 “现在民营销售企业的利润空间相当大。 ”石化专家、北京异构石油工程咨询有限责任 公司副总经理陈薇对记者分析,目前国内成品油价偏高的情况下,民营加油站一吨能赚 2000 元左右。 如目前从国外进口的原油约 50 美元/桶,而国内成品油是按照 90 美元/桶的价格出售, 折合成人民币大概 6000 多元/吨,而地方炼油厂出厂的成品油价格 4000 多元/吨。按照目 前规定零售价格上下只能浮动 8%,中石油、中石化的加油站最多只能降价 8%。而民营加 油站可以通过各种直接或间接渠道降价,从中赚得丰厚利润。 “采用最高限价的方式是比较合理的一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