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生态市建设规划(新)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0019626 上传时间:2018-05-22 格式:DOC 页数:131 大小:4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庆市生态市建设规划(新)_第1页
第1页 / 共131页
大庆市生态市建设规划(新)_第2页
第2页 / 共131页
大庆市生态市建设规划(新)_第3页
第3页 / 共131页
大庆市生态市建设规划(新)_第4页
第4页 / 共131页
大庆市生态市建设规划(新)_第5页
第5页 / 共1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庆市生态市建设规划(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庆市生态市建设规划(新)(1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庆市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专项规划大庆市生态建设 专项规划大 庆 市 环 保 局前 言人类历史的发展自始至终都是伴随着对生态环境的利用过 程,每一次人类文明都是以大量的生态环境被破坏为代价的。 当今世界面临着人口爆炸、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粮食不足与能 源短缺等五大危机。其结果将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究其根源就是生态环境问题。因此,人类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 环境之间的关系进入了一个特殊的变革时期。生态环境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生态健康和生态服 务功能是衡量生态环境的重要标准,受到世界的普遍关注。因 此,如何协调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之间关 系,是摆在我们面

2、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由此可持续发展思想应 运而生,它是贯穿 21 世纪的新的发展观,而生态市建设则是实 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核之一。大庆市地处松嫩平原腹地,是我国、我省重要的石油与石 化工业基地、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畜牧业、草业发展基地,具有丰 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比较优势,为生态市建设奠定 了良好的基础。生态市建设要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和系统工程学原理, 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 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建设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 产力的观念,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 保护与恢复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良性循环的生态环 境

3、体系,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和生态文化体系。构建以生态产业 为主体的生态经济强市。 大庆市生态市建设规划(论证稿)是根据全国生态环境 保护纲要和黑龙江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的精神和要求,在 大庆市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的基础上编制的。是黑龙江省生 态省建设规划纲要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指导大庆市生态市建设 的行动纲领。大庆市生态市建设规划(送送审审稿稿)大庆市生态市建设领导小组二三年九月目目 录录第一章第一章 生生态态市建市建设设的背景的背景 .1(一)国际背景 .1(二)国内背景 .2第二章第二章 大大庆庆市概况市概况 10(一)自然条件概况 10(二)社会经济状况 13(三)生态环境现状与评价 15第三章

4、第三章 生生态态市建市建设设的有利条件与制的有利条件与制约约因素因素 19(一)有利条件 19(二)主要制约因素 22第四章第四章 生生态态市建市建设设的指的指导导思想、基本原思想、基本原则则 23(一)指导思想 23(二)基本原则 23(三)工作重点 26第五章第五章 生生态态市建市建设设的主要目的主要目标标和任和任务务 29(一)总目标和总任务 29(二)阶段目标和任务 30(三)各阶段发展指标 36第六章第六章 生生态态市建市建设总设总体布体布局 38(一)生态功能区划 38(二)生态经济区划 41(三)生态市建设体系 47第七章第七章 重点生重点生态态区的保区的保护护与构建与构建 49

5、(一)西部沙地生态治理区 49(二)中西部草原“三化”生态治理区 49(三)中部油田开采区植被恢复与重建区 50(四)中北部草甸草原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区51(五)西北部湿地及其生态功能构建区 52(六)主城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区 53第八章第八章 生生态态市重点市重点产业产业 55(一)生态农业 55(二)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产业 57(三)生态草、牧业 62(四)生态渔业 64(五)资源水利产业 65(六)生态旅游业 67(七)环保产业 69(八)高新技术产业 70(九)清洁石油和石化产业 72(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 75第九章第九章 生生态态市建市建设优设优先工程先工程规规划划

6、 77(一)草原“三化”治理工程 77(二)油田开采区生态恢复与重建工程 .78(三)区域生态功能保护与恢复工程 78(四)“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 .80(五)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 81(六)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工程 81(七)生态城镇建设工程 83(八)生态产业建设工程 87(九)高新技术产业建设工程 87(十)生态文明建设工程 88(十一)生态市管理能力建设工程 88第十章第十章 “十五十五”期期间间生生态态市建市建设设重点工程重点工程 90(一)水环境治理工程 90(二)防风固沙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工程 90(三)油田区盐碱地治理试验工程 91(四)油田区草原植被恢复工程 91(五)城市园林绿化

7、建设工程 92(六)主城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93(七)以水土保持为重点的松嫩两江沿岸防护体系建设与保护工程 .93(八)湿地保护工程 94(九)石油、天然气开采业替代产业工程 95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生生态态市建市建设设的保障措施的保障措施 .103(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政府责任制 .103(二)健全监管系统,不断提高生态市建设与管理能力103(三)加强科技创新,完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104(四)建立资源与环境有偿使用新机制,制定新型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105(五)多元筹集资金,进一步完善生态市建设融资体系105(六)加强政企联动,共同促进生态市建设 .106(七)提高公众生态意识,积极倡导绿色

8、文明的生活方式106(八)扩大国际合作,使生态市建设与国际全面接轨107附附表:生表:生态态市建市建设项设项目目库库附附图图 1:大:大庆庆市位置市位置图图附附图图 2:大:大庆庆市生市生态态功能区划功能区划图图- 1 -第一章第一章 生生态态市建市建设设的背景的背景(一)国际背景(一)国际背景1 1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同 的新的发展观的新的发展观1992 年 6 月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发大会”,一致通过了里约宣言、 21 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标志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普遍接受,标志着人类对环境与发展的认识提高到了新阶段。以

9、“环发会议”为起点,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活动在全球范围内展开。 “环发大会”通过的21 世纪议程,把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视为不可分割的整体,环境与发展密不可分,要促进发展,必须同时考虑环境的保护和治理,要转变发展模式,由资源消耗型逐步转变成资源节约型模式,即依靠科技进步,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废物排放,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耗,建立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 21 世纪议程提出建立“新的全球伙伴关系”,以保证人类有一个更加安全的美好的未来;呼吁各国制定自己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国家与地方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等的广泛合作,来促进可持续发展。因此,建设生态市,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10、不仅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也是对世界环境保护的贡献,是适应全球环境一体化的直接行动。- 2 -2 2全球环境与发展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全球环境与发展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 新动力新动力一是“环发会议”以来,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全球重视,向各个领域渗透。许多重要全球性会议都把环境问题列为主题之一;世贸组织专门设立贸易与环境委员会;许多国际组织将各自主管的领域与环境挂钩,提供援助时向“环境领域”倾斜。二是全球环境问题“法律化”趋势进一步发展。几年来新的全球性、区域性和双边环保条约、公约和议定书不断出台,对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产生深远影响。三是发达国家把环保作为针对发展中国家的新的贸易壁垒,将限制发展中国家的产

11、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四是环境因素越来越多地成为多边、双边援助的附加条件,发达国家的援助项目、进行的贷款项目等,都必须进行必要的“环保评估”,使环保领域与经济领域联系更加紧密。(二)国内背景(二)国内背景1 1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战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战 略思想之一略思想之一1994 年 3 月国务院通过了中国 21 世纪议程中国 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明确提出了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整体战略,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和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正式确定了将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中国今后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 中国 21 世纪议程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和人口、环境与发- 3 -展的总体联系

12、出发,提出了促进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相互协调和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和行动方案,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框架。几年来我国采取多种方式、多种渠道推进中国21 世纪议程实施进度,并在环境污染治理、矿产资源保护、天然林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以及各种自然灾害的减灾防灾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同时加强了环保立法、环境监测、环保投入等工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实现资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已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得到落实。2 2生态省建设试点取得了一定进展生态省建设试点取得了一定进展1999 年 3 月和 1999 年 11 月,我国分别在海南、吉林两省开始了生态省建设的试点工作,并

13、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两省在生态省建设试点中,都坚持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针,以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为主线,充分发挥环境、资源的经济社会服务功能,突出了经济发展的主旋律,通过经济、社会、生态一体化运作,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和良性循环,提高总体效益。海南、吉林两省生态省建设试点虽然时间不长,但已积累了较好的经验,可供我市生态市建设借鉴。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我省生态省建设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定了黑龙江省生态省建设规划大纲,并在此基础上,又组织了有关部门和专家,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反复论证和修改,于 2001 年 8 月完成了黑龙江省生态省建设规划- 4 -纲要的编制工作,并已经省政府常务会议通过、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实施。这是我省加快生态省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纲要的制定和实施,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我省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人口、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