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按摸详解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0008043 上传时间:2018-05-2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推拿按摸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小儿推拿按摸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小儿推拿按摸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小儿推拿按摸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小儿推拿按摸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儿推拿按摸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推拿按摸详解(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儿推拿按摸详解小儿推拿按摸详解【一一】(动画图解动画图解)五脏相对五行五脏相对五行 一、穴位:脾经(脾土)一、穴位:脾经(脾土) 位置: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操作: 补脾经: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 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清脾经: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右图。 约推 100300 次。 主治: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图解:图解: 二、穴位:肺经(肺金)二、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操作: 补肺经: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 200400 次。 清肺经: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 2

2、00400 次。 主治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图解:图解: 三、穴位:肾经(肾水)三、穴位:肾经(肾水) 位置:位置:小指掌面。 操作:操作: 补肾经:补肾经:在小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 200400 次。 清肾经:清肾经:自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 100200 次。 主治:主治:小便赤涩不利,遗尿,尿频等。 图解:图解: 四、穴位:肝经(肝木)四、穴位:肝经(肝木) 位置:位置:食指掌面。 操作:操作: 补肝经:补肝经:在小儿食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 100200 次。 清肝经:清肝经:由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 100300 次。 主治:主治:惊风抽搐、

3、目赤,伤风感冒,脾虚泄泻,肝炎等 图解:图解: 五、穴位:心经(心火)五、穴位:心经(心火) 位置: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操作: 补心经: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 100200 次。 清心经: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 100300 次。 主治: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图解:图解: 这是从网上找到的,五脏相对于五行的,大家没事的时候可以多做按摩,闲着也 是闲着,做了总比没做的好。只是上面说的是患儿,应该对应大人的也可以的, 我询问过中医,穴位是一样的。健身是全民的,无论是以什么方式。没事时,坐 车时都可以按摩一下试试了! 小儿推拿按摸详解小

4、儿推拿按摸详解【二二】根据小儿的形体、生理、病理以及特定穴位的形态位根据小儿的形体、生理、病理以及特定穴位的形态位置等特点,专用于防治小儿某些病证的推拿方法。又置等特点,专用于防治小儿某些病证的推拿方法。又称小儿按摩。称小儿按摩。关于小儿推拿,早在关于小儿推拿,早在 2000 多年前即有这方面的多年前即有这方面的论述论述 。1973 年中国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帛书年中国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帛书 五十二病方五十二病方中即有这方面的描述;晋代葛洪的中即有这方面的描述;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肘后备急方治卒腹痛方法中介绍了捏脊法;唐代治卒腹痛方法中介绍了捏脊法;唐代备急千金要方备急千金要方中有膏

5、摩防治小儿疾病的方法;宋中有膏摩防治小儿疾病的方法;宋代代苏沈良方苏沈良方记载用掐法治疗脐风撮口等证。明清记载用掐法治疗脐风撮口等证。明清时期,推拿时期,推拿 疗法在儿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发疗法在儿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发展成为小儿推拿专科,逐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专门体展成为小儿推拿专科,逐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专门体系,这一时期出版了近系,这一时期出版了近 30 多种小儿推拿专著,在现多种小儿推拿专著,在现存的存的 10 余种著作中,有余种著作中,有针灸大成针灸大成等。等。小儿推拿的特点有:小儿推拿的特点有:在经穴方面提出了五指经在经穴方面提出了五指经穴通联的观点。穴通联的观点。有适应于推拿

6、特点的穴位,这些穴有适应于推拿特点的穴位,这些穴位大多集中于头面及上肢部,且穴位不仅是点状,也位大多集中于头面及上肢部,且穴位不仅是点状,也有线状和面状。如前臂的三关穴和六腑穴都是线状穴,有线状和面状。如前臂的三关穴和六腑穴都是线状穴,而指面部的脾土、肺金而指面部的脾土、肺金 、心火、肝木、肾水诸穴皆、心火、肝木、肾水诸穴皆为面状穴。特定穴位的点、线、面状和分布特色,更为面状穴。特定穴位的点、线、面状和分布特色,更能反映推拿手法治病为主的特点。能反映推拿手法治病为主的特点。诊断中发展了腹诊断中发展了腹诊法,治疗上很重视归经施治和五行生克的基本法则。诊法,治疗上很重视归经施治和五行生克的基本法则

7、。在推拿手法方面,强调以轻柔着实为主,要求轻快在推拿手法方面,强调以轻柔着实为主,要求轻快柔和,平稳着实,适达病所,形成了柔和,平稳着实,适达病所,形成了“按摩掐揉推运按摩掐揉推运搓摇搓摇”小儿推拿八法为主的一整套小儿推拿手法和复小儿推拿八法为主的一整套小儿推拿手法和复式操作法。式操作法。在临床操作中,一是强调先头面、次上在临床操作中,一是强调先头面、次上肢、次胸腹、次腰背、次下肢的操作程序;二是强调肢、次胸腹、次腰背、次下肢的操作程序;二是强调手法的补泻作用;三是重视膏摩的应用和使用葱汁、手法的补泻作用;三是重视膏摩的应用和使用葱汁、姜汁、滑石粉等介质进行推拿,这样既可保护娇嫩皮姜汁、滑石粉

8、等介质进行推拿,这样既可保护娇嫩皮肤不致擦破,又增强手法的治疗作用。肤不致擦破,又增强手法的治疗作用。小儿推拿的对象一般是指小儿推拿的对象一般是指 6 岁以下的小儿,特别岁以下的小儿,特别是是 3 岁以下的婴幼儿。其治疗范围比较广泛,如泄泻、岁以下的婴幼儿。其治疗范围比较广泛,如泄泻、呕吐、疳积、便秘、脱肛、发热、咳喘、惊风、遗尿、呕吐、疳积、便秘、脱肛、发热、咳喘、惊风、遗尿、肌性斜颈、斜视、小儿瘫痪等证。肌性斜颈、斜视、小儿瘫痪等证。 儿科推拿按摩儿科推拿按摩呼吸系统疾病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一、感冒一、感冒 感冒俗称伤风,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本病一年感冒俗称伤风,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本病一

9、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气候变化多端,冷热交替的秋冬四季均可发生,但在气候变化多端,冷热交替的秋冬之交和冬春之交发病率最高。小儿脏腑娇嫩,得病之之交和冬春之交发病率最高。小儿脏腑娇嫩,得病之后,容易出现夹痰、夹滞、夹惊以及化热变喘等兼症,后,容易出现夹痰、夹滞、夹惊以及化热变喘等兼症,这是小儿感冒的特点,临床上应予注意。这是小儿感冒的特点,临床上应予注意。小儿常见的一些传染性疾病在早期,也可表现为小儿常见的一些传染性疾病在早期,也可表现为感冒症状,必须提高警惕,加以注意以免延误治疗。感冒症状,必须提高警惕,加以注意以免延误治疗。(病因病理)本病的发生与气候变化有着密切的(病因病理)本病的发生与气候

10、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通常在气温低下,或突然变冷时最易发病。外关系,通常在气温低下,或突然变冷时最易发病。外感风寒是感冒的主要原因。小儿形气未充,肌腠疏薄,感风寒是感冒的主要原因。小儿形气未充,肌腠疏薄,表卫不固,抗病能力差,一旦外界气候突然变化,冷表卫不固,抗病能力差,一旦外界气候突然变化,冷热失常时,易被外邪所侵而致病。热失常时,易被外邪所侵而致病。外邪侵袭首先犯肺,肺主呼吸,系喉,开窍于鼻,外邪侵袭首先犯肺,肺主呼吸,系喉,开窍于鼻,外合皮毛。风邪自口鼻、皮毛而入,客于肺卫,导致外合皮毛。风邪自口鼻、皮毛而入,客于肺卫,导致表卫调节失司,肺气失宣而出现恶寒、发热、头痛、表卫调节失司,肺气失

11、宣而出现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咳嗽等症,肺失清肃,津液凝聚成痰,鼻塞、流涕、咳嗽等症,肺失清肃,津液凝聚成痰,痰阻气道,导致肺闭痰喘。痰阻气道,导致肺闭痰喘。小儿脾常不足,感受风邪之后,会影响脾胃运化小儿脾常不足,感受风邪之后,会影响脾胃运化的功能,造成乳食积滞呕吐、腹泻。的功能,造成乳食积滞呕吐、腹泻。邪热不退,扰乱神明,引动肝风出现烦躁不安、邪热不退,扰乱神明,引动肝风出现烦躁不安、抽搐等症。抽搐等症。(临床表现)小儿感冒,根据临床症状的表现,(临床表现)小儿感冒,根据临床症状的表现,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型。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型。、风寒感冒、风寒感冒 发热、怕冷、无汗、鼻

12、塞、流清发热、怕冷、无汗、鼻塞、流清涕、喷嚏、头身疼痛、喉痒、咳嗽、痰清稀、舌质淡涕、喷嚏、头身疼痛、喉痒、咳嗽、痰清稀、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淡红。红、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淡红。、分热感冒、分热感冒 高热、微恶寒、汗少、喷嚏、鼻高热、微恶寒、汗少、喷嚏、鼻塞、流黄涕、头痛、面赤、咽红、咳嗽痰黄、舌尖稍塞、流黄涕、头痛、面赤、咽红、咳嗽痰黄、舌尖稍红、苔薄白或黄白相兼、脉浮数、指纹红紫。红、苔薄白或黄白相兼、脉浮数、指纹红紫。(治疗)(治疗)治则治则 清热解表,发散外邪。清热解表,发散外邪。处方处方 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清肺经,清河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清肺经,清河水。风寒者加推

13、三关、掐揉二扇门,拿风池;风热者水。风寒者加推三关、掐揉二扇门,拿风池;风热者加推脊。加推脊。方义方义 清肺经,清河水宣肺清热;推天门(攒竹)清肺经,清河水宣肺清热;推天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疏风解表,发散外邪;风寒者加推,推坎宫,揉太阳疏风解表,发散外邪;风寒者加推三关、掐揉二扇门、拿风池祛散风邪,发汗解表;风三关、掐揉二扇门、拿风池祛散风邪,发汗解表;风热者加推脊,多推清河水以清热解表。热者加推脊,多推清河水以清热解表。若兼咳嗽,痰鸣气喘者加推揉膻中、揉肺俞、揉若兼咳嗽,痰鸣气喘者加推揉膻中、揉肺俞、揉丰隆、运内八卦;兼见脘腹胀满,不思乳食,嗳酸呕丰隆、运内八卦;兼见脘腹胀满,不思乳食

14、,嗳酸呕吐者加揉中脘,推揉板门、分推腹阴阳,推天柱;兼吐者加揉中脘,推揉板门、分推腹阴阳,推天柱;兼见烦躁不安,睡卧不宁者加清肺经,掐揉鱼际交,掐见烦躁不安,睡卧不宁者加清肺经,掐揉鱼际交,掐揉五指节。揉五指节。二、咳嗽二、咳嗽有声无痰谓之咳,有痰无声谓之嗽。实际上咳不有声无痰谓之咳,有痰无声谓之嗽。实际上咳不尽无嗽,嗽亦不尽无咳,故一般统称之为咳嗽。尽无嗽,嗽亦不尽无咳,故一般统称之为咳嗽。咳嗽是小儿疾病常见的一个症状,一年四季皆可咳嗽是小儿疾病常见的一个症状,一年四季皆可发病,而冬春季节尤为多见。咳嗽的成因不一,种类发病,而冬春季节尤为多见。咳嗽的成因不一,种类亦多,外邪侵袭肺脏可引起咳嗽

15、,其它肺腑有病累及亦多,外邪侵袭肺脏可引起咳嗽,其它肺腑有病累及于肺,也可发生咳嗽。因此在临诊时必须全面检查,于肺,也可发生咳嗽。因此在临诊时必须全面检查,仔细分析正确诊治。临床上一般将咳嗽分为外感咳嗽仔细分析正确诊治。临床上一般将咳嗽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大类,小儿以外感咳嗽多见。和内伤咳嗽两大类,小儿以外感咳嗽多见。(病因病理)(病因病理)、外感咳嗽、外感咳嗽 本病的发生多因人体卫外功能不本病的发生多因人体卫外功能不固,在寒冷季节或气候突变时,风寒等外邪侵袭而致。固,在寒冷季节或气候突变时,风寒等外邪侵袭而致。肺主气,为五脏之华盖,上系咽喉,开窍于鼻,肺主气,为五脏之华盖,上系咽喉,开窍

16、于鼻,外合皮毛,司呼吸,为人体气体出入治节的主要器官。外合皮毛,司呼吸,为人体气体出入治节的主要器官。肺为娇脏,风为百病之长,人体一旦遭受外邪侵袭,肺为娇脏,风为百病之长,人体一旦遭受外邪侵袭,或从口鼻而入,或从皮毛而受,必首先犯肺。肺气壅或从口鼻而入,或从皮毛而受,必首先犯肺。肺气壅遏不宣,清肃之令失常,影响到肺气之肃降,上逆则遏不宣,清肃之令失常,影响到肺气之肃降,上逆则致咳嗽。致咳嗽。、内伤咳嗽、内伤咳嗽 本病多由外感,咳嗽久治未愈或本病多由外感,咳嗽久治未愈或失治转变而成;或肺脏虚弱,或脾肾有病累及肺脏所失治转变而成;或肺脏虚弱,或脾肾有病累及肺脏所致。久咳伤阴,肺失濡润,则肺气上逆而咳嗽少痰;致。久咳伤阴,肺失濡润,则肺气上逆而咳嗽少痰;肺气不足则气短而咳。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肺气不足则气短而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