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口腔预防医学,实验教程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0007052 上传时间:2018-05-2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课程-口腔预防医学,实验教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精品课程-口腔预防医学,实验教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精品课程-口腔预防医学,实验教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精品课程-口腔预防医学,实验教程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精品课程-口腔预防医学,实验教程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课程-口腔预防医学,实验教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课程-口腔预防医学,实验教程(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预防口腔医学实验教程预防口腔医学实验教程目录实验一 口腔健康调查(一) (3 学时)实验二 口腔健康调查(二) (3 学时) 实验三 口腔健康调查资料的统计与分析(一) (3 学时)实验四 口腔健康调查资料的统计与分析(二) (3 学时) 实验五 口腔健康教育与促进(问卷调查与社区咨询) (3 学时)实验六 口腔健康教育与促进(专题讲座与科普短文) (3 学时)实验七 龋病预防(窝沟封闭、非创伤性修复治疗与氟防龋措施) (3 学时)实验八 牙周疾病预防(刷牙与控制牙菌斑) (3 学时)实验九 社区口腔保健计划(专题报告) (3 学时)预防口腔医学实验教程有助于学生在理论课学习的基础上,了解实验

2、课程的目的,要求,安排和注意事项等。掌握实验课程的内容,方法和步骤。熟悉临床与社区预防口腔保健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以预防医学的观点和理论了解和分析社区口腔健康状况,初步运用预防口腔保健措施为个体和群体服务。预防口腔医学实验课程的学时数为 27 学时,分为 9 个单元。考虑到各院校课程学时数的不同和计划安排上的差异,有的单元和内容安排可以适当增减。由于实验安排以社区为主,要求老师提前安排好实验内容和实验地点,备齐实验用品, 为同学实验创造良好条件。要求同学认真预习实验教程,按照实验要求掌握基本技能, 完成实验内容。实验一实验一 口腔健康调查口腔健康调查( (一一) ) (3(3 学时学时) )【目

3、的和要求目的和要求】1. 掌握口腔健康调查的临床检查方法2. 掌握调查标准一致性的检验方法3. 熟悉口腔健康调查的实施步骤4. 了解口腔健康调查的方案设计【实验内容实验内容】1. 概要复习口腔健康调查的基本理论(1)常用的几种调查方法普查 抽样调查 预调查 捷径调查(2)调查方案的设计样本含量的确定 抽样调查的原则调查表格的设计 方法和标准的选择(3)调查的质量控制随机误差和偏性标准一致性检验方法(校准试验和重复试验)2. 学习口腔健康调查的临床检查标准和方法3. 学习调查标准一致性的检验方法【实验用品实验用品】 CPI 牙周探针, 平面口镜, 镊子,调查表格,铅笔,橡皮和垫板。【方法和步骤方

4、法和步骤】 1. 由带教老师以小讲课方式完成理论复习2. 由带教老师以示教方式进行临床口腔健康检查和调查表格的填写,注意老师的操作程序和检查者与记录员的配合。3. 同学三人一组进行练习(受检者、检查者和记录员,依次轮流互相交替) ,检查项目为龋病(恒牙 DMF 和乳牙 dmf)牙周疾病(CPI 指数) 。 (1) 龋病检查顺序:按顺时针方向检查口腔 4 个象限即右上左上左下右下。探诊要注意牙体色、形、质的改变,即牙齿的窝沟点隙或光滑面有明显的龋洞、或明显的釉质下破坏、或明确的可探及软化洞底或洞壁的病损者即诊断为龋。对于白垩色的斑点;牙冠上变色或粗糙的斑点,用 CPI 探针探测未感觉组织软化;釉

5、质表面点隙裂沟染色,但无肉眼可见的釉质下潜行破坏,CPI 探针也没有探到洞底或沟壁有软化;中到重度氟牙症所造成釉质上硬的、色暗的凹状缺损;牙釉质表面的磨损;没有发生龋损的楔状缺损;均不诊断为龋。每颗牙的 5 个面(前牙 4 个面)都要检查到。混合牙列的检查要注意区分乳牙和恒牙及填写表格时记录符号的不同。(2) 牙周检查次序按 CPI 指数所要求的六个区段进行:右上后牙区段上前牙区段左上后牙区段左下后牙区段下前牙区段右下后牙区段。探诊:CPI 的探诊是探查有无牙周袋并决定其深度和发觉牙结石及牙龈出血情况。探诊力量应在 25 克以下,简单测试方法是将 CPI 探针插入指甲沟内,轻轻压迫显示指盖发白

6、且不造成疼痛和不舒服的感觉为适宜力量。探诊的方法是将 CPI 探针插入到龈沟底或袋底沿沟底作上牙向上下牙向下探诊,如自第二磨牙远中颊沟探到近中沟,再对舌(腭)侧龈沟作探诊。一个区段的指数牙检查完后再观察有无出血情况,因出血情况有时出现在探诊后 1030 秒钟。如果在一个区段内第一次探诊就发现牙周袋深度 5.5 毫米以上(计分 4) ,则该区段不需作第二次探诊。指数牙探诊后最深牙周袋深度在 3.5 毫米以上,5.5 毫米以下者计分为“3” ;如果没有牙周袋,只发觉有牙结石及牙龈出血,则计分为“2” ;若只有牙龈出血则计分为“1” ;总之每个区段是按最重情况计分。4. 选 15 名年龄在 1015

7、 岁之间的中小学生或实习同学作为受检者,带教老师为参考检查者,其他同学为检查者,依次做龋齿检查。将检查结果代入 Kappa 值计算公式统计,可靠度不合格(Kappa 值在 0.4 以下)的同学重新学习龋齿检查标准,再做检查。参考检查者 龋 非龋 合计 检 龋 a b P1查者 A 非龋 c d q1 P2 q2K(Kappa)值计算公式: K 2(ad-bc) P1q2 + p2q1a,d 为检查者 A 与参考检查者检查结果一致的牙数b,c 为二者检查结果不一致的牙数p1,p2,q1,q2 为各项的合计5. 老师做单元小结,有针对性地对同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讲解。【实验地点实验地点】诊室或

8、社区【注意事项注意事项】需要注意的是,在牙齿萌出过程中的假性牙周袋以及 30 岁以下的人因牙龈 增生致假性牙周袋均不作为牙周袋深度。【实验报告与评定实验报告与评定】 1K(Kappa)值的计算结果2口腔健康调查表完成情况3评定学生对标准一致性检验方法的掌握程度4评定学生填写口腔健康调查表的熟练程度【思考题思考题】1. 如何确定口腔健康调查的样本量2. 如何控制口腔健康调查的质量【参考资料参考资料】 实用口腔科学,口腔健康调查(WHO 第三版)附: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调查表实验二实验二 口腔健康调查口腔健康调查( (二二) ) (3(3 学时学时) )【目的要求目的要求】1. 掌握调查表格的使用方

9、法2. 熟悉口腔健康调查的现场组织3. 了解不同人群龋病、牙周疾病的患病状况及分布规律【实验内容实验内容】 社区口腔健康调查【实验用品实验用品】 同上一次实验【方法和步骤方法和步骤】1.带教老师选择并联系好社区和受检对象,最好是在小学校检查 612 岁儿童(乳恒牙混合牙列)。2. 调查可以是全校普查,也可以是每个年级检查 12 个班的学生,还可以是指示年龄组的抽样调查,例如调查 6 岁、9 岁、12 岁年龄组。3. 每二位同学为一组,相互交替作检查者和记录者。4. 老师安排好检查现场的组织工作,有人负责发放调查表并登记一般项目,有人负责安排受检者顺序接受检查。5. 每组同学检查完一个受检者后,

10、要认真核对检查表上每个检查项目是否填写完全,记录符号是否准确无误。6. 口腔检查中遇有无法判断和解决的问题,及时请老师指导和帮助。【实验地点实验地点】社区或小学校【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提前预习实验教程和复习上一次的实验内容,检查对象如果是少年儿童, 其耐受力较差,应态度和蔼耐心,检查动作轻柔,争取受检者的合作。【实验报告与评定实验报告与评定】1评定学生口腔健康调查的现场组织安排能力2评定学生对口腔健康调查临床检查方法的掌握程度【思考题思考题】1.在口腔健康调查的现场应注意哪些问题?2.如何做好口腔健康调查的现场组织工作?实验三实验三 口腔健康调查资料的统计与分析口腔健康调查资料的统计与分析( (

11、一一) ) (3(3 学时学时) )【目的要求目的要求】1. 复习医学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指标2. 掌握口腔健康调查资料的数据归纳与整理3. 熟悉口腔健康调查资料的统计与分析4. 了解计算机统计知识(SAS 或 SPSS 软件)【实验内容实验内容】1 复习医学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指标(1)同质与变异:同质观察单位之间的个体变异是生物的重要特征,它是由机体内外环境中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造成的,统计的任务就是在同质分组的基础上,通过对个体变异的研究,透过偶然现象,反映同质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2)总体与样本:直接研究总体耗费人力和财力很大,有时是不可能的和不必要的,实际中常随机抽取一定量的样本来推

12、断总体,这种抽样研究是常用的和极其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3)抽样误差: 样本与总体的误差称为抽样误差。抽样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抽样误差是可以控制的。抽样误差愈小,用样本推断总体的精确度就愈高,反之亦然。(4)概率: 是描述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一个度量。随机事件的概率介于 0 与 1 之间。概率越接近 1,表明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概率越接近 0,表明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小。医学统计的许多结论都是带有概率性的。2. 医学统计常用指标(1)平均数与标准差: 平均数是反映一组观察值的平均水平和集中趋势,如龋均(DMFT) 。标准差是说明一组观察值的变异程度,标准差常与平均数一起使用以表明其变异

13、程度。(2)标准误与可信区间: 标准误是用来表示抽样误差的大小。只要是随机样本,其样本均数(率)围绕总体均数(率)呈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便可以样本均数(率)与标准误对总体均数作出区间估计。95或 99可信区间即总体均数(率)有 95或 99的概率(可能性)在此区间范围内。(3)相对数: 率是用来说明某种现象发生的频率,如患龋率。构成比是用来说明某事物内部各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如龋、失、补的牙数各占龋齿总数的百分比。(4)显著性检验:可分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的显著性检验。2 个以上抽样样本结果之间的差异是抽样误差所致还是确实存在本质差别,判断的方法就是用显著性检验。常用的有t检验、u检验和 X

14、2 检验。3. 口腔健康调查资料的数据归纳与整理(1)合理分组:就是在同质的原则下,用明确的指标将全部调查资料按照设计好的整理表进行归纳与整理。 (例表见教科书) 。(2)整理方法:有手工整理和计算机录入两种方法。手工整理可以使用过录卡或整理表用分卡法或划卡法进行。4. 口腔健康调查资料的统计与分析【实验用品实验用品】 计算器、过录卡、整理表和统计表【实验地点实验地点】 实验室或教室【方法和步骤方法和步骤】1同学以组为单位将第一、二单元实习后的调查资料进行统计,要求计算:(1) 患龋率、龋均、龋面均和龋失补构成比(2) CPI 指数、牙结石检出平均区段数。2. 老师检查同学的统计结果是否正确然

15、后进行小结。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对数据的处理应持严肃、认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数理统计公式只 要求了解其意义、用途和应用条件,不必深究其数学推导。【实验报告与评定实验报告与评定】 1完成资料的归纳和整理2按要求统计数据结果3评定学生对上述两项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参考资料参考资料】 卫生统计学实验四实验四 口腔健康调查资料的统计与分析口腔健康调查资料的统计与分析( (二二) ) (3(3 学时学时) )【目的和要求目的和要求】1. 掌握调查资料的汇总和结果的分析2. 完成简单的口腔健康调查报告【实验内容实验内容】1. 将上次实习资料统计的结果和老师准备好的另一份资料或上一届同学的实习资料

16、进行统计与分析,要求计算:(1)计量资料的显著性检验(2)计数资料的显著性检验。2. 拟写口腔健康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整个调查工作的总结,它全面概括调查工作的过程,充分反映调查的结果及其价值,体现调查者的科学态度。因此,调查报告也是调查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交流促进口腔健康工作的发展。在写调查报告时,按所需的要求确定报告的详细程度,例如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就要比较精炼简洁。调查报告应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 调查目的: 是调查报告的开始部分,用不多的文字简洁明确地说明调查目的和所采取的方法。(2) 取材及方法: 这部分主要是说明所用的器材,方法和调查工作的基本过程,以及凡是影响调查结果的各种条件和因素都要在报告中提出,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 取材: 应说明调查的地区、范围和对象的情况。2) 收集资料的性质: 调查资料的类型,特殊疾病的情况都在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