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转让优先权的适用及其除外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9997534 上传时间:2018-05-2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股权转让优先权的适用及其除外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股权转让优先权的适用及其除外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股权转让优先权的适用及其除外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股权转让优先权的适用及其除外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股权转让优先权的适用及其除外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股权转让优先权的适用及其除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股权转让优先权的适用及其除外(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股权转让优先权的适用及其除外股权转让优先权的适用及其除外股权转让优先权的适用及其除外罗亚海【摘要】有限责任公司之特征引发“对世”的所有权和“私法公法化” 的股权优先权的博弈,不能纵容所有权的恣意,也不能夸大股权优先权的无限制适用。股权优先权依托公司章程、诚实信用原则、私法公法化等制度和理念而存在。股权优先权的适用范围和所受到的限制也必然要依照上述理念的指引而得到正确确认。【关键词】股权优先权; 股权转让; 私法公法化; 适用除外;股权优先权和股权的所有权态势是一个相互矛盾的客体,在现实的运作中,表现为两种利益的冲突。虽然现行的法律体系并没有在两种权利的博弈上做出抉择,但是,“理想的利益在法律的

2、续造中也必须相互联系在一起。” 1这是赫克关于利益法学中“利益”的理解,转引自伯恩魏德士,丁晓春 吴越 译法理学M,法制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242页。1因此股权优先权与股权所有各自效力领域的确定,是股权优先权制度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一、问题的提出股权优先权适用于特定的转让行为股权优先权制度的设计,主要目的是保证老股东可以通过行使优先权达到对公司的控制。这种控制,有利于实现有限公司的人合性质,加强股东的合作性。在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的时候,新老股东的良好关系受到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出于对老股东在公司存续中贡献的承认2宋良刚:股权转让优先权制度分析,载中国工商研究J2005年第 5 期

3、,第 52 页。2,给予老股东公司控制优先权。(一)股权优先权的含义股权优先权是指有限公司的股权发生转让的时候,其他的股东在相同条件下享有比非股东买受主体优先购买该部分股权的权利。我国公司法3 2005 年 10 月 27 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修订,以下同。3第七十四、七十五和七十六条对股权优先权制度做出规定。股权优先权制度主要包含一下几层内涵:首先,股权优先权是发生在股权转让之时。股权优先权是在股权转让的特定情形下,才会发生有优先权适用的情形。而且这种转让是发生在股东向非股东转让的情况下才会有股权优先权的适用。对于股东内部的转让,公司法给予自由的保障,“有限责任公司

4、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没有任何的限制条件。其次,股权优先权的适用是有条件的适用。股东优先权并不是股东随意的行使,要有一定的限制条件,只有经过多数股东同意,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才有优先购买权。同时,公司法也赋予公司章程对股权优先权任意规定的权利,“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再次,股权优先权适用于特定的转移情形。股东优先权并不是发生在任何股东对外转让股份情形下,例如在法定继承的情况下,就排斥了股权优先权的适用,其规定“自然人股东死亡后,其合法继承人可以继承股东资格;但是,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4公司法第 76 条,根据 2005 年 10 月 27 日第

5、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修订。4因此,股权优先权也并不是对所有的行为符合条件的对外转让都可以适用,而是必须面对特定的行为,才会发生适用的效力。(二)关于股权优先权中“转让”的理解关于转让的范围,公司法并没有详细的规定,但是法律的漏洞具有“超越法律的法续造”的功能5伯恩魏德士,丁晓春 吴越 译:法理学M,法制出版社 2003 年版第369 页。5,而这种续造应该坚持“目的性”范围的理解,优先权制度下的转让,在范畴上应该是股东向非股东的转让,行为内容上应该包括股东的目的性行为和股东意志以外的原因引起的股东的所有权主体转移,主要有代表性行为主要是以下几种:1、有偿的转让行为有偿转让

6、是在具有对待给付的情况下,股权的非股东受让者获得一种取代原股东地位的一种可能。在股权优先权理论涵盖之下,转让仅仅是股东与非股东之间的转让。股东之间的转让,坚持的是转让自由的原则,被限制在股权优先权的范围界定范畴之外。2、股东的赠与行为赠与是所有权行使的一种方式,股东关于股权的赠与,也只可能存在两种可能,其一是赠与其他的股东,这种赠与,没有违反股权优先权这个“目的性”规范,不会破坏公司的社团性,对于这种股东间合意的破坏,公司法给予了容忍,在股权优先权的层面上,股东的赠与行为应该作这样的理解:是股东对非股东的赠与。3、股东对股权的抛弃股东的抛弃行为也是实现其权能的一种方式,股权的抛弃,是否应该纳入

7、股权优先权的视野,主要的就是要界定这种抛弃所引发的“股权先占”能否与股权优先权“制度目的”的关联。抛弃的后继行为可能引发股东组成的变化,并可能影响公司的稳定,不能排除优先权之适用。4、法定原因引起的股权的转移股权转让的法定情形,主要包括继承、离婚等引起的财产主体的客观改变,这种改变并不是以股东的意志为“诱因”,但是改变却也引起股东人数合组成的变化,有限责任公司的稳定性受到挑战,从而引发股权优先权适用的思考。(三)在“转让行为”涵盖下的优先权诠释股权是所有权的重要组成部分,股权优先权制度是对所有权理论的挑战和限制,在两种私权利撞击中所有权“让位”优先权,主要是因为股权的优先权是在股东的合意的基础

8、上的一项制度,经过法的优先适用博弈,社会本位取代个人本位,私法出现公法化的特征。但是作为所有权的股权并不能被无标准的限制,股权优先权只能适用于股权转让的特定行为,对这个行为范畴的理解,要以股权优先权制度背后的法学理论为依托。二、股权优先权制度的法学理念依托(一)公司章程:优先权的制度契约前提设立公司必须依法制定公司章程。6见公司法第 11 条。根据 2005 年 10 月 27 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修订。6关于公司章程性质,英美法系学者侧重于从章程的效果角度,认为公司章程一经登记,即对公司及其股东有约束力,如同公司的每位成员因合意而成立的一个合同,认为公司章程具有契约

9、的特性。更为普遍的观点则认为,公司章程是社团法人的自治规则。因为公司章程一经批准,其效力及于公司及公司所有成员,即公司章程的效力并不局限于参与制定章程的股东或发起人,而且从公司章程的内容和作用来看,由于公司章程的内容涉及到公司的组织原则、业务活动范围、公司内部管理体制等各方面,是公司及其所有成员的基本活动准则,它对公司从设立到解散过程,始终具有全面的指导和规范作用。观点的分歧,并没有抹煞两种观点的共同之处,那就是:公司章程是公司的内部宪章,它是公司及其成员的最高行为准则。这种合意和规则就意味着股东对有限公司稳定性和对出资资产所有权接受限制的一种允诺。股权优先权的前提是公司章程的存在,在有限责任

10、公司成立和存续过程中,股东都要按照自己对所有权受到限制做出允诺,对这种优先购买承担容忍的责任,这也是股权优先权存在的意识基础。对这种承诺的改变只有其他股东的同意或章程的规定,因此股东优先权只有在“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和“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7见公司私法第 72 条,根据 2005 年 10 月 27 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修订。7才被排除适用。(二)私法公法化:股权优先权是法的本位博弈的结果私法自治的灵魂是意思自治,意思自治原则是顺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最初是为解决适用习惯法的冲突而设置的,8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

11、第 412 页。8“在不知不觉中,契约理论的发展已走过了百年历程,如果说在 19世纪契约的存在和发展的确是事实,而在此之后 50 年里逐渐奄奄一息并趋于死亡则亦是一个不争的事实”。9参见梁慧星主编:为权利而斗争M,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55 页 。9由于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成为必要,私法日益受到公法的控制,私法的传统概念、制度和原则面临挑战。许多传统、典型的私法关系,已由新的法律关系所调整。私法的价值取向也由个人本位向着社会本位发展。调整方式也由原来的纯私法调整转变成为混合型调整。私法自治原则,在剧烈变化后的现代社会中,正一步步丧失其阵地,越来越多地让位于社会利益的衡平。而

12、对于私法的世界观即平等观来说,私法当事人地位的平等已越来越成为空中楼阁不切实际。10涂斌华私 法 的 死 亡兼论私法的后现代性与后现代私法 ,见 http:/www.law- 。10私法的整个法律体系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 “私法已经死亡”11梁慧星主编:为权利而斗争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55 页。11,在这种理念下,作为私法的公司法也就屈从这种发展趋势,出现一种混合调整的制度,以达到对私权“滥用”的限制,两个本位的博弈催生了股权优先权制度。(三)诚实信用原则的信奉:股权优先权的理念价值诚实信用原则被称作民法的“帝王条款”,是“被吸收到法中的人类生活关系的要素”,

13、诚实信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或者人和社会之间的最大程度的公平, 任何处于民事活动中的民事主体,都有义务讲究信用,遵守诺言,不把自己的利益的获得建立在损害国家、社会、或者他人的合法利益的基础之上,12梁彗星民法解释学M .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12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而且要平衡当事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冲突与矛盾,要求当事人在从事民事活动中要充分尊重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不得滥用权利,损害国家、社会和第三人的合法利益。公司的“人合”特点就决定了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在公司设立和存续过程中对彼此权利和信誉的认可。每个股东都有义务根据诚实信用原则来为公司的健康发展和存续而坚守承诺

14、,这种承诺的违背必然会引起大多数股东的排斥。股权优先权将股东坚守的这种承诺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对违背诚实和信用的行为加以限定。(四)公司社团性13关于公司社团性的认识,可能有的观点会因为一人公司被写进公司法而否认公司的社团性这个特征,但是本文坚持一人公司的潜在社团说,将一人公司看作社团的特殊形态。13的维护:优先权制度的工具性价值传统的公司法认为,有限公司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股东共同出资所集合成的社团法人,具有“资合”与“人合”的双重属性,即公司既是资本的联合,也是人的联合。公司既是一种社团法人,其股东至少应为两人,这是公司作为社团法人的本质要求。因此,在西方传统的公司法中,不仅要求公司在设

15、立时发起人必须为两个或两个以上,而且均明确规定,在公司成立后运营的过程中,因某种原因(如股东死亡、股权转让等)而导致股东仅剩一人时,该公司即应解散。14石少侠:公司法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4 年 5 月版,第 89页。14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公司实践的丰富,特别是有关法人理论和制度的不断完善,现代西方公司法承认了“实质上的一人公司”,尔后又允许设立“一人公司”。 以判例形式首先确认实质上一人公司的,是 1897 年英国衡平法院对萨洛蒙(Salomon)诉萨洛蒙有限公司一案的判决。15英R EG林斯等著:英国公司法M,上海翻译出版公司 1984年 3 月中文版,第 12 页。15后来, 作为大陆法系代表的德国和法国通过修订公司法,允许设立一人公司。经 1980 年修订, 德国有限责任公司法明确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可以依照本法规定为了任何法律允许的目的由一人或数人设立。16参见德国有限责任公司法第一章第 1 条的规定。16根据法国 1985 年 7 月 11 日第 85697 号法律的规定,公司得在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依一人的意志而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可以由一人或若干人仅以其出资额为限承担损失而设立。17参见法国民法典第 1832 条第 2 款规定和法国商事公司法第 34 条规定。17一人公司的出现是否改变公司的社团特征,这是一个在理论界很有分歧的问题。以潜在社团说、股份社团说、和营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