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斜塔上的实验》练习 苏教版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9992119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斜塔上的实验》练习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斜塔上的实验》练习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斜塔上的实验》练习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斜塔上的实验》练习 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斜塔上的实验》练习 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斜塔上的实验》练习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斜塔上的实验》练习 苏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斜塔上的实验斜塔上的实验语段精读语段精读语段一语段一比萨城一个年轻的医科大学生,正在大教堂里跪着祈祷。除了一条链条扰人的擦碰声,大厅里一片寂静。一个教堂司事,刚注满一盏从教堂顶上悬挂下来的油灯,漫不经心地让它在空中来回摆动。摆动着的挂灯链条的嘀嗒声惊扰了这个学生,引起他一连串的思考。突然,他跳起身来,这一举动使其他礼拜者大为惊讶。在摆动着的油灯的节奏中,他仿佛遭到了闪光的突然袭击。他觉得链条的节奏似乎是有规律的,那盏嘀嗒作响的挂灯每往返摆一次用的时间似乎一样长,尽管往返的距离越来越小。他的感觉正确吗?如果正确,那他就是发现了奇迹。他决定立刻回家,马上去弄明白究竟是看花了眼,还是发现了大自然的

2、一个伟大真理。他一到家,就找来两根同样长的绳索,各坠上一块重量相同的铅块,将两条绳索分别系在不同的厅柱上,准备做他的实验。他请他的教父穆契柯铁达迪帮助他进行这个实验:“你数这条绳索的摆动次数,我数那一条。”老头子耸一耸肩。“又是伽利略一个发疯的念头。”他咕哝着,但是他同意帮忙。伽利略手拿两个铅摆,将一个拉到距垂直线四手掌宽的位置,另一个拉到两手掌宽的位置,然后同时放开手。两个人分别数了两条绳索的来回次数,然后加以比较。总数是一样的,各为 100 次。两条绳索的起点虽不大相同,但在同样时间内到达同样的点上。就这样,从教堂的油灯的摆动中,伽利略发现了自然的节奏原则。今天,这项原则已应用于时钟计时、

3、计数脉搏、计算日食和推算星辰的运动等方面。1给下列加粗词语注音。祈祈祷( ) 嘀嘀嗒( ) 脉脉搏( )2解释词语。漫不经心:_ 3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_ 4“又是伽利略一个发疯的念头。”“又”字能否去掉,为什么?_ 5就这样,从教堂的油灯的摆动中,伽利略发现了自然的节奏原则。2“自然的节奏原则”指的是_ 6“今天,这项原则已应用于时钟计时、计数脉搏、计算日食和推算星辰的运动等方面。”除了这些,你知道这项原则还用于那些地方吗?(请写出 12 个)_ 7第一段“摆动着的挂灯链条的嘀嗒声_了这个学生,引起他一连串的_。”这句话中两处横线上应填入的最确切词语的选项为( )( )(1)A惊

4、动 B惊醒 C惊扰 D惊诧(2)A思想 B思考 C思索 D思念8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能说说伽利略是个怎样的人吗?_ _ 9、第 1 段的场面描写起什么作用?(2 分)10、伽利略为什么会“突然”“跳起身来”?(2 分)11、下边句子中加点的字能否删去?为什么?(4 分)(1)他决定立刻回家,马上去弄明白究竟是看花了眼,还是发现了大自然的一个伟大真理。(2)老头子耸一耸肩。“又是伽利略一个发疯的念头。”12、用一句话概括上面几段文字的主要内容。(3 分)13、伽利略是怎样发现自然的节奏原则的?(3 分)语段二语段二伽利略拒绝停止他的实验,因此他们就决定将威胁付诸行动。与亚里士多德的教导相反,伽利

5、略认为,如果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就会同时落地。这帮教授认为,这完全是胡说八道。“除了傻瓜,没有人会相信一根羽毛同一颗炮弹能以同样速度通过空间下降。”现在正是揭穿伽利略的荒唐,叫他永世不得翻身的3时候了。他们要让他在大学的全体教授和学生面前出丑,使他愚笨的学说当场被揭穿。伽利略很乐于接受这个挑战。为这次“表演”选定的地点是比萨斜塔。指定的日期到了,教授们穿着他们的紫色丝绒长袍,整队走到塔前。学生们和镇上的很多人则走在这些人的前面。大家吵吵嚷嚷,兴高采烈,准备看伽利略出洋相,对他的人品宣判死刑。当伽利略一步一步爬上斜塔时,大家都嘘他。他一只手拿着一个 10 磅重的铅球,另一只手拿

6、着一个 1 磅重的铅球。时间到了,伽利略让两个铅球从塔顶同时落下。大家先是一阵嘲弄的哄笑然后随之是大吃一惊的窃窃私语。难以相信的事情真的发生了!两个重量不同的铅球,同时从塔顶下落,同时越过空中,同时落到地上。伽利略用实验证明了他的理论。解释词意嘲弄:_窃窃私语:_“为这次表演选定的地点是比萨斜塔”。“表演”在文中的意思是_(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解释)“大家吵吵嚷嚷,兴高采烈”的原因是什么?_大家为什么“都嘘他”?_想象一下,当时大家“窃窃私语”的内容是什么?_伽利略用实验证明了他的什么理论?_4、教授们认为伽利略胡说八道的原因是。 (2 分)5、选文中有点明本文课题的一句话是( )(2 分)A伽利

7、略拒绝停止他的实验,因此,他们就决定将威胁付诸行动。B当伽利略一步一步爬上斜塔时,大家都嘘他。C为这次“表演”选定的地点是比萨斜塔。D伽利略用实验证明了他的理论。6、对斜塔上的实验,教授和伽利略双方的目的各不相同,请分别指出。 (4 分)4教授的目的是。伽利略的目的是。7、当伽利略一步一步爬上斜塔时,大家都嘘他。这一“嘘”字和下文什么样的反应相照应?接着是“难以相信的事情真的发生了!”这个“难以相信的事情”指的又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3 分)8、伽利略用实验所证明的理论是。 (2 分)9、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选文内容。 (3 分)5参考答案参考答案语段一、语段一、1q d b 2随随便便,

8、不放在心上。也说“漫不经意” 。 3描写伽利略发现自然的节奏原则的经过。表现了伽利略“将每一事物都放在自己的感官和思考的考察之下”和通过实验来检验真理的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 4不能, “又”字说明伽利略像这样异乎常人的猜想、假设很多,这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 5指微小摆动的等时性。 6例如飞机、火箭、宇宙飞船的飞行等,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7 (1)C (2)B 8从上文可看出伽利略是一个善于观察、发现和思考问题,并用实验来检验发现具有创新精神的人。9、这段场面描写起了营造气氛的作用,表现了伽利略与众不同的求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10、是由于“在摆动着的油灯的节奏中,他仿佛遭到了闪光的突然袭击

9、”,他的灵感来了。11、(1)不能删去。“立刻”“马上”说明伽利略行动之快,他急于要证实自己是否真的发现了奇迹。(2)“又”字说明伽利略像这样异乎常人的猜想、假设很多,这不过是其中的一次,所以,也不能删去。 12、写伽利略发现摆的规律的经过,表现他善于发现和思考问题,并善于用实验来检验发现的创新精神。 13、伽利略从教堂的油灯链条摆动的滴答声中受到启发,并通过实验检验,发现了自然的节奏原则。 语段二、嘲讽。私下小声议论。 实验 大家都认为伽利略肯定要出洋相,不过是前来看热闹,看一场闹剧而已。 大家不相信他的观点认为那是荒唐的想法,所以嘲笑他。 怎么会是这样?怎么会是这样?太不可思议了,看来他真的是对的,他证明了自己。 自由落体运动(或两个质量不同的物体从相同高处同时落下,它们将会同时着地)7“与亚里士多德的教导相反”、“除了傻瓜通过空间下降”。 8、C12、“现在正是揭穿使他愚笨的学说当场被揭穿”;接受挑战,证明自己的理论。9、嘲弄的哄笑,大吃一惊的窃窃私语;“两个重量不同的铅球同时落到地上”。10、如果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就会同时落地。11、伽利略在斜塔上用实验证明自己的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