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写好甲午的文章)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986863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真正的写好甲午的文章)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真正的写好甲午的文章)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真正的写好甲午的文章)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真正的写好甲午的文章)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真正的写好甲午的文章)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真正的写好甲午的文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真正的写好甲午的文章)(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一场战争看一支军队甲午战争与北洋海军本文作者金一南大校,一位值得我们尊敬的军人。战争与军队,是军事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存在以来的千古话题。胜利与失败则是这一话题 的最核心部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军人的实践,从最根本上来说都是这两个字: 战争。战争从来用血与火,对一支军队进而对一个国家做出严格的检验。被甲午战争检验了的北洋海军,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呢?一、是一支在官僚倾轧中艰难成军的海军,其从始至终的窘迫绝不仅仅源于挪用经费北洋海军是中国第一支现代化军队。它能够成军,受三个事件的无情推动:1860 年的 庚申之变,1874 年的台湾事件,1884 年的中法战争。1860 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火

2、烧圆明园,是搭乘兵轮从天津海口登岸的;1874 年日军入 侵台湾事件,按满清大臣文祥所述是“东洋一小国仅购铁甲船二只,竟敢藉端发难” ; 1884 年的中法战争,清廷上谕称为“法国恃其船坚炮利,横行无忌” 。清军虽有陆上的胜利, 结果却仍然是签约赔款。三大事件,无不和海上力量的有无和强弱密切相关。在危机愈加深重的时刻,清廷终于 发出了“造船不坚,制器不备,选将不精,筹费不广”的感叹,和“惩前毖后,自以大治水 师为主”的决断。1885 年,总理海军事务衙门设立。1888 年,北洋海军正式成军。从 1861 年决定投巨资向英国购买一支新式舰队起,到北洋舰队成军的二十七年时间内, 清廷为建设海军到底

3、耗去了多少银两,至今无法精确统计。这对一个既无明确的用款计划, 又无严密的收支审计制度的封建王朝来说,是一笔太难弄清的糊涂帐。但投入无疑是巨大的。 前驻日本领事姚锡光在东方兵事纪略中说,北洋舰队“其俸饷并后路天津水师学堂及军 械、支应各局经费,岁一百七十六万八千余两” 。这还仅仅是饷项及后方开支等项,可见海 军的开支的确惊人。有人统计,不算南洋海军和广东、福建水师,仅建成北洋海军就耗银 3000 万两;还有统计说,清廷支付的舰船购造费便已超过 3000 万两。再加上舰船上各种装 备器材的购置维持费、舰队官兵薪俸、舰队基地营造费及维持费、后路各造船修船局厂及官 衙的开设维持费、海军人才的国内外教

4、育培养、海军学堂的开办维持费等等,合而计之,清 廷为海军的总投资约在 1 亿两上下。等于每年拿出三百多万两白银用于海军建设,平均占其 年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四强,个别年份超过百分之十。这样的数目与比例,在当时条件下不可 谓不高。它是在一个政局激烈动荡、财政捉襟见肘的情况下完成这一巨大投入的。近二十年之久 镇压太平军、捻军等全国农民起义的战争,已使其“帑藏支绌” ,财政上几乎山穷水尽;又 外患方殷, “倭逼于东,俄伺于西” ,东面先打发日本、后打发法国不断地赔款,西面先平息 回乱、后收复新疆不断的支款。在这种情况下拆东墙补西墙,勉为其难地凑成了对海军的投 资,为建设海军也算是挖空心思。道理很简单,此

5、时的满清统治者,不论慈禧太后还是同治 帝、光绪帝,皆深刻意识到了海防危机对其统治所带来的危险性。但为什么自 1888 年北洋成军后, “添船购炮”的工作突然完全停止了呢?连慈禧皆称 “惟念海军关系重大,非寻常庶政可比” ,几近将海军视为身家性命,却突然要将其经费挪 去兴建颐和园呢?有三个人物应该注意:醇亲王奕譞,北洋大臣李鸿章,帝师翁同龢。首要人物是醇亲王奕譞。这位慈禧旨派的总理海军事务大臣,初到海军衙门做了一些事 情。主要是筹措、落实到了较为稳定的海军经费,省免了若干海军建设中的掣肘贻误。但从 他入主海军衙门的第一天起,也带来了过多的政治利害。奕譞是光绪帝的生父。其持掌海军时,正值慈禧应撤帘

6、归政、光绪亲政在即的关键时期。 他深知慈禧善专权,亲睹即使慈禧亲生子同治帝,亦长期被作为“儿皇帝”对待的境况。同 治病亡无子,两宫宣布立其子为嗣、入承大统之时,奕譞竟然“警惧敬惟,碰头痛哭,昏迷 伏地,掖之不能起” ;可见他对祸福的感受有多么深。多年来,他为其子光绪帝担心,怕不 得归政,只能做个阴影下的儿皇帝;又为自己担心,怕稍露不慎惹怒反复无常的慈禧,招致 更大祸患。他“谦卑谨慎,翼翼小心” , “深宫派办事宜,靡不殚心竭力” ,甚至“前赏杏黄 轿,至今不敢乘坐” ,被慈禧评价为“其秉心忠赤,严畏殊常” 。1886 年,慈禧做出一个试探:“六月壬申,懿旨,钦天监于明年正月择皇帝亲政日期” ,

7、 奕譞立即以极快的速度作出反应:“丙子,醇亲王暨王大臣等合词疏请皇太后仍训政,不许。 皇帝亲政定于明年正月十五举行” ;“庚辰,醇亲王暨礼亲王等复申训政之请,懿旨勉 从之。命醇亲王仍措理诸务”内心明明时刻盼望慈禧归政,却又要两次亲率诸大臣恳请训政。 他十分清楚,非此,不但光绪不能亲政,他可能“诸务”皆“措理不成” 。在总理海军事务大臣任上,奕譞在勉为其难地走钢丝。其视点的中心不在海军。不过是 在这个衙门里期待机会、寻找方式,好去接近心中的政治目标罢了。几乎在指派奕譞出掌海军的同时,慈禧正面对另一个烦恼。据李鸿章日记载,1885 年 7 月 13 日“慈禧计修圆明园,估工银 200 万两。户部尚

8、书阎 敬铭称无款可办。慈禧言改修三海,阎仍答无款。慈禧喝滚出,阎羞愤成疾。 ”这一幕,奕譞该比李鸿章知之更详。海军和圆明园,成了慈禧的两块心病。慈禧要修园由来已久。1873 年同治帝刚刚亲政,即秉承慈禧旨意颁布朱笔上谕,重修 圆明园。当时奕譞不顾同治帝的警告,两次上疏,两次廷辩,要求“屏无益之游观” , “省无 名之兴作” , “现在急宜停止者,乃在园工一事” ;甚至不惜在同治面前“面诤泣谏” ,泪流满 面地叩头申辩不已。最后虽与恭亲王奕訢等一道阻止了修园活动,但也几乎为此失去了官爵。就是这样一个当初坚定的反对修园者,在其子被立为皇帝之后,地位和利害随之变化, 终竟成为一个挖空心思挪用海军经费

9、修园的始作俑者。铁甲舰和颐和园,应该说是一对矛盾体,但对慈禧来说却毫不矛盾。危机时利用铁甲舰 来维护统治,防止“大清江山”的崩塌,和平时用颐和园来享受统治,感受江山带来的奢华。 一切似乎都天经地义。所以她既主张大办海军,多购舰船,又对阻止她修园的大臣“喝滚出” ,给予痛骂。新设之海军大臣每年掌有数百万两银饷,既成为宫廷内外人人眼中的肥肉,又 是慈禧两块心病的交叉汇聚点。该怎么维持这个艰难的平衡,地位十分微妙。奕譞到海军不久就接到一道懿旨:“内务府年终发款不敷,著准由海军署存款内借银 40 万两,分五年归还。 ”他执行了这道懿旨。他也有两块心病。慈禧要购舰修园,他要保己 保子。海军经费成为这两个

10、不相干利益的黏合剂。此时还仅仅是“年终发款不敷” ,还承诺 “五年归还” 。但奕譞再不会去“面诤泣谏”了。他要用满足慈禧一切心愿的方法去实现自 己的心愿。腾挪经费造一个园子,让慈禧早日住进去“颐养天年” ,既了却其夙愿,从而确 保自己并非十分稳固的政治地位,又能腾出其手中权力,让政权早日转移到光绪帝手中。如 此一来,心病皆消。这是一种既赤裸又深藏的交换。至于挪款给慈禧修园养心悦目之后,会否把海军也弄成 一支只能观赏的海军,则未在这位总理海军事务大臣首要考虑之列。人们指责慈禧以海军换取颐和园,却忽略了奕譞在这里投入的隐秘赌注:以海军换取光 绪的亲政。他从上任到开始第一笔“借款” ,担任总理海军事

11、务大臣仅九个月。若说奕譞早想如此,也不切实际。毕竟他还牢记着“庚申之变,大辱国家” ,上书要求 “裁汰冗费,积蓄钱粮” 、 “详制器械,精造战舰” ;并提出海防“若不早为密防,其患有不可胜言者” 。他后来在一份奏折中表露出挪用经费时反复权衡的心情:“钦工紧要,需款益 急,思维再三” 。“思维再三”之后定下的决心,更难改动。这个陷于官场利害中的海军大臣,终于难以 自拔。如果说奕譞挪款出于自身种种复杂考虑、其前后言行表现出相当之矛盾,那么李鸿章加 入挪款,其矛盾就更加深刻。李鸿章早年也是一个坚定的反对修园者。1874 年已经大规模铺开的修园活动之所以迅 速夭折,他虽未处朝政中枢,却起了关键作用。当

12、时他不满于修园,但并未犯言直谏,而是 在直隶总督任上,首先抓住受清廷内务府指派筹集修园木材的奸商李光昭,揭出其四处行骗、 甚至引起中外交涉的事件。此事使慈禧和同治帝都处于尴尬境地。接着在同治允诺下,他穷 追猛打,严刑审讯,最后以“诈传诏旨”律列判处李光昭斩监候,秋后处决。此案揭露,朝 野大哗,人们“一时称快” 。以此案为契机,奕譞、奕訢诸重臣再次联衔上疏,修园活动终 被终止。李鸿章当时之所以坚定地反对修园,就是感觉到宫廷侈奢与国家防务的巨大矛盾。修园 被迫中止后,他在上奏中提出“停内府不急之需,减地方浮滥之费,以裨军实而成远谋” , 要求宫廷停“不急之需” ,话虽婉转,也还是有一些胆量。李鸿章

13、为筹建海军奔走数十年, 其中、后期奏折中相当一部分与此有关,内多有慷慨陈辞之处和苦心竭虑之思;凡有关海疆 大略、海防分区、舰船配置、港口泊位、炮台船坞、官兵俸饷、经费筹措等事,无不参与谋。 西方有人称其为中国现代海军之父,就是出于其对海军的贡献。所以即使醇亲王奕譞以皇帝 生父身份入主海军衙门,最初要他“于存汇丰银行购买快船款内暂提银 30 万两,修三海工 程”时,他也推说“因购船尚不敷,请另指他处有著之款拨付” ,予以婉拒。但最终他还是加入了挪款行列,甚至成为其中积极的筹措者,又是出于什么原因呢?一、对本身政治地位的忧虑。李鸿章在朝中政敌甚多。尤其在兴办海军问题上,开罪的 权贵官僚不在少数。恭

14、亲王奕訢描述建海军之艰难时说:“歧于意见,致多阻格者有之;绌 于经费,未能扩充者有之;初基已立,而无以继起久持者有之。同心少,异议多;局中之委 屈,局外未能周之” 。恭亲王失势,他更失去一根台柱。与他为敌者,或出于保守派与洋务 派的分歧,或含有满族大员对汉族大员的排异,更隐埋着宫廷内部对疆臣手中日隆之权力的 警虑。总之对李鸿章来说,多年来参其奏折不断,甚至以其倡办洋务而“百疏诋为汉奸” ; 以至他后来竟发出“从古立大功者类皆谤书盈箧”的感叹。其之所以能够鹤立,主要得力于 慈禧。但失去首倡洋务的恭亲王的庇护,不免总感势薄力单。醇亲王与恭亲王多年不和,其 入主海军自然对李鸿章压力不小;又有光绪帝生

15、父的身份,权力炙手可热,且光绪帝亲政在 即,他不得不面对一个全新的政治考虑。但作为一个满清官场政治角逐中的老手,他很快摸透了奕譞的心病,从而做出了抉择。 1886 年 7 月 16 日,在婉拒挪用汇丰银行那笔款后还不到一个月,李鸿章函奕譞, “拟先 建旅顺后建胶州湾。请奕譞在亲政撤帘后继续主持海军” ,向醇亲王发出了明确的信号。五 个月后,因“南海工程款项不敷” ,奕譞提出要求,要李“称创建京师水师学堂或某事借洋 款七八十万两” ,他立即嘱咐其亲信周馥办理。一个月时间便从德国银行借款 500 万马克, 约合银 90 余万两,超出了奕譞提出的数目,将事情做得妥妥帖帖。总理海军事务大臣奕譞 欲以海

16、军换取光绪帝的早日亲政,会办海军事务大臣的李鸿章则欲借海军重新获得一片政治 庇荫。此时的李鸿章,也不再是那个以严厉手段处理李光昭诈骗案的李鸿章了,他也开始了不 光彩行径:以海军办学名义“或某事” ,直接向外国银行借款。1888 年北洋海军成军,奕譞 函称万寿山工程用款不敷,嘱李函各处以海军名义集款 200 万两存储生息,以备分年将利息 支给清廷作修园费用。李鸿章即分函两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曾国荃、湖广总督裕禄、湖北巡抚奎斌、四川总督刘秉章、江西巡抚德馨等,广为募集。最后各地督抚认筹 260 万两, 由其掌管,以利息供慈禧修园。就此完全跌入了挪款修园的行列。此处之矛盾怪异就在于,为筹办海军树立的政敌,竟然以挪用海军经费去化解。二、李鸿章之所以加入了挪款行列,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对北洋海军成军后形势的错误 估计。这又是李本人的又一矛盾怪异之处。他原本是清廷中少有的窥破面临危机的大臣,尤 其对日本,一直保持着较高警惕。1874 年他率先指出“泰西虽强,尚在七万里以外,日本 则近在户闼,伺我虚实,诚为中国永远大患” ;1881 年,他在另一份奏折中称“今之所以谋 创水师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