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读课文要教给孩子的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985979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略读课文要教给孩子的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略读课文要教给孩子的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略读课文要教给孩子的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略读课文要教给孩子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略读课文要教给孩子的(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2 月份,教导处安排我与另两位老师进行一次教学展示,主题是“略读教学”。通过抽签我上验证课。说实话,对于略读教学,我的心底把握不是很大。一直以来,略读教学的形态与精读课文的形态教者们都想拨开云雾见到天。甚至有说法,教者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把略读课文上成是精读课文。这种说法是否成立,我也不敢妄加断言。 但语文教学的形态不管怎样变化,让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基本任务。对于五年级的孩子们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我们要教给孩子什么?怎样教?依据来自课程标准,我们首先重温课程标准对小学高段的阅读要求是: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默读课文有一定的速度

2、,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 300 字。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4、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青山处处埋忠骨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从上可以看出,新课程的课堂是让学的课堂,是要把课堂的时间、场所、

3、机会等尽可能地让位给学生,变课堂为学堂。尤其是略读课文的教学,教师要放手尽可能地让学生自主、主动、自觉地学习。基于以上思考,我又认真研读了教材。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文章是作家晓年的作品。文章描述了抗美援朝时期,毛主席在惊悉爱子岸英在朝鲜战场光荣牺牲后,极度痛苦的心情以及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艰难抉择过程。表现出毛泽东作为一位父亲的常人情怀和作为伟人的宽阔胸襟。整篇文章以主席的情感变化为线索。编者在选编文章有两个目的:一是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伟人毛泽东,知道他也有普通人一样的丧子子痛,但又有超出普通人的宽阔胸怀,另一方面是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这也正是在教学这一篇文章中要解决的重

4、点和难点。这一单元的前两篇文章都是描写了毛泽东作为伟人的雄韬伟略,对于常人毛主席学生并不十分熟悉,因此,在设计教案时,首先要解决的是了解毛泽东,通过课前的资料收集,使学生对毛主席增强了解,从而体会人物的情感,与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产生共鸣。文本是通过人物的情感变化来体现主席的情感世界。所以在设计教学时,我设计了两条主线展开教学。一条是情感线:毛泽东失去爱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学生了解课文大意之后,引导学生紧紧抓住中心词“痛”来展开教学,通过让学生自读、自悟,找出重点句子,在品读文中的重点句子中来认识主席作为普通人和伟人的情怀,最后通过课堂小练笔,激发出学生心中的所思所想。另一条是研读作者的写作方法

5、:全文字字含情,句句灼痛,可我们看到表达悲伤的词语几乎无,作者是怎样做到这样的表达呢?这一主线问题,把学生的思路引向深入,即从作者的表达方法上探究人物的情感,达到语言与人文的双重感染。我想,只有为学生营造出这一情感氛围,引领学生去探究、才能真正从内心去接受、去体会,才能把语言文字的训练点落到实处。实施教学前,我对教案修改多次,多次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一方面,设计的问题坡度要适宜五年级学生的思考,又不能放手过度,泛泛而谈。只有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表达自己的见解,给学生思考的权利。另一方面,作为独立略读课文,教师的立足点应该是通过有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运用学法,通过独立的思考、感悟,在生与师、生与生

6、之间对话的碰撞中获得自己真实的情感体会。 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是本篇课文的一个难点,而体会毛泽东的丧子之痛是重点。在本篇课文中的教学中,我力图突破重难点。一节语文课应该是“听、说、读、写”融会贯通,如果只注重学生的情感熏陶,能让学生走进故事,与主人翁产生共鸣,是远远不够的。语文课并不是阅读课,学生的学习技能应该在语文课上培养,语言课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课程。在这篇课文中,描写主席丧子之痛时,运用了大量的神情描写,如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等。在教学时,我在情感目标上都注重了几次描写的内在统一,引导学生抓住几个关键词语再次品读、想象、再到有感情地朗读,从而在学生的潜意识里播下一颗如何刻画人物、表现人物内心情感的文学种子。通过这次执教略读课文,我也学到很多,尤其是对略读课文教学的专题学习,又使我的专业成长向前迈进一步。感谢一次次的上课与磨砺,没有反复的思考与揣摩,就没有顿悟与收获,我愿教学之路上总有此芬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