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岗教师教育学3.1:教育目的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985863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岗教师教育学3.1:教育目的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特岗教师教育学3.1:教育目的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特岗教师教育学3.1:教育目的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特岗教师教育学3.1:教育目的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特岗教师教育学3.1:教育目的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特岗教师教育学3.1:教育目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岗教师教育学3.1:教育目的(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教师考试交流群:367598250367598250 微信号:sxjsks山西总部地址:山西省太原市长治路 226 号高新区动力港二层 报名电话:0351-8330622 网址:http:/ 3.1:教育目的第一节第一节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概述一、教育目的概述(一)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教育目的一般由国家或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指导一定时期的各级各类教育工作。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国家和社会教育机构、家长、教师等对新一代寄予的期

2、望都可以理解为广义的教育目的。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无论具体培养什么领域和什么层次的人才,都必须努力使所有学生都符合国家提出的总要求。(二)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教育方针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政治、经济要求,明令颁布实行的一定历史阶段教育工作的总的指导方针或总方向。教育方针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是全国各级各类教育的目的和必须遵循的准则,是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教育方针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三个组成部分:1.教育的性质和服务方向;2.教育目的;3.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由此可见,教育方针可能是独立的,也可能一肩二任,方针中包含着教育目的,发

3、挥着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的双重作用。而且,在更多的情况下,方针和目的通用,两者融为一体。它们在对教育社会性质的规定上具有内在一致性,都含有“为谁培养人”的规定性,都是一定社会(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在其性质和方向上不得违背的根本指导原则。二者的区别表现在:1.教育方针所含的内容比教育目的更多些。教育方针除了包含“为准培养人”和“培养怎样的人”外,还含有“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2.教育目的在对人培养的质量规格方面要求较为明确,而教育方针则在“办什么样的教育”和“怎样办教育”方面显得更为突出。教育目的位居于方针之下,是关于各级各类教育培养的人的目标与规格,它规定了该层次该类别

4、的教育应该把受教育者培养成适合什么领域需要的人。2010年7月29日,党中央、国务院正式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简称纲要)。 纲要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是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教师考试交流群:367598250367598250 微信号:sxjsks山西总部地址:山西省太原市长治路 226 号高新区动力港二层 报名电话:0351-8330622 网址:http:/ 微信号:sxjsks山西总部地址:山西省太原市长治路 226 号高

5、新区动力港二层 报名电话:0351-8330622 网址:http:/ 。(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教育活动中受教育者不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是确定教育目的的前提。教育目的是通过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实现的,因此,在把教教师考试交流群:367598250367598250 微信号:sxjsks山西总部地址:山西省太原市长治路 226 号高新区动力港二层 报名电话:0351-8330622 网址:http:/ 微信号:sxjsks山西总部地址:山西省太原市长治路 226 号高新区动力港二层 报名电话:0351-8330622 网址:http:/ ”五、有关教育目

6、的确立的理论(一)个人本位论及其主要观点个人本位论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人的本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而不是为某个社会集团或阶级服务。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孟子、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马利坦、赫钦斯、奈勒、马斯洛、萨特等。卢梭认为,人生下来是好的,可是一到了人的手中就变坏了。因此,儿童的教育要远离腐化的上层社会生活,远离充满罪恶的城市,主张把儿童带到乡村大自然的淳朴环境中,把他们从社会的不良影响下挽救出来,在教育中保护儿童善良的天性。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全面和谐地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才能,

7、使人的各项能力得到自然的进步与均衡的发展。永恒主义者赫钦斯说:“一个公民或一个国民的职能在不同社会之间可能各不相同但是作为人的职能,在每一个时代和每一个社会中都是一样的,教育制度的目的就是提高作为人的人。 ”马利坦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就是塑造人 ,或者更确切地说,帮助儿童成为充分成型和完善发展的人。其他目的如传递特定文明区域的文化遗产,为参与社会生活和成为优良的公民做好准备,以及履行整个社会的特定职能,完成家庭责任和谋生所需要的精神准备,乃是一些推论,它们是重要的,但属于第二位的目的。 ”(二)社会本位论及其主要观点社会本位论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社会的要求,个人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因为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受制于社会环境。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成员和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教育质量和效果可以用社会发展的各种指标来评价。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荀子、赫尔巴特、涂尔干、纳托普、凯兴斯泰纳、孔德、巴格莱等。涂尔干认为,社会才是真正的存在, “人实际上因为生活在社会中才是人,教育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化。 ”孔德认为:“真正的个人是不存在的,只有人类才存在,因为不管从哪方面看,我们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 ”(三)教育无目的论教育无目的论主要是美国教育思想家杜威的观点。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