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应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差异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985678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级管理应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差异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班级管理应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差异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班级管理应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差异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班级管理应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差异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班级管理应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差异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班级管理应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差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级管理应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差异(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班级管理应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差异班级管理应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差异苏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苏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皇甫启进皇甫启进 215007摘要: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个性差异的性质、特点及其在学生个性 发展重要性,提出了新课程理念下的对学生个性发展的新认识;其 次讨论了教育管理中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后总 结出在班级管理和教育中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的可行性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个性差异关键词:个性差异 个性发展个性发展 教育理念教育理念 教育策略教育策略 “每个学生都要发展,但不求一样的发展。每个学生都要提高, 但不求同步的提高。每个学生都要合格,但不求相同的规格。”每 个学生不仅要有

2、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尊严,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 要。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先天素质、生活环境的不同,其心理特征、 生理特点、兴趣、爱好等均有所不同,发展的速度和轨迹也各异。 因此,我们必须客观地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并把学生丰富的个性 和独特性挖掘出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新课程理念下对学生个性差异的认识一、新课程理念下对学生个性差异的认识 、学生个性差异的概念、学生个性差异的概念 通常可以把学生的差异分为个性间差异和个性内差异两种。所 谓个性间差异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而个性内差异主要指个性内 部各因素不同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如一个人所具有的各种能力、兴 趣等的不平衡。我们通常所说的差异主要是个性间

3、的差异,指不同 的个性在观念和行为上表现出的相异性。 、形成学生个性差异的主要因素、形成学生个性差异的主要因素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由于学生的背景不同并拥有不同兴 趣,学习速度有快有慢,对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偏好不同,不可 能以相同的方式来学习、做同样的选择或拥有完全一致的学习特点。 对同一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一,相同的学习但不同的反馈方式。新策 略以不同方式运用,喜欢不同的课堂环境,达到的集体和个人的目 标亦不同。而原有的教学模式,教学目标单一,不能保证同一个内 容符合所有人的需要,学生的学习水平不能充分发挥。这就要求我 们要进行差异化的教学。 二、教育管理中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性二、教育

4、管理中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性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没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 同,正是他们无时无刻不表现自己的个性才显示出难以想象的个性 尊严和个性创造力。俗话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学校的 孩子们就像是现实社会的一面镜子。在公共社会里,各种差异性会 以不同的方式呈现,程度各异。而这些多样性在学生们的身上也能 找得到蛛丝马迹。2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新课改的评价核心是:“一切为了每一 位学生的发展” 。而学生的发展是一个过程,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引导 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完善,评价亦是如此。此次新课改倡导学生评 价要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强调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学生 的个性发展。为

5、此,新课程强调对学生施以差异性评价,要求教师 允许学生依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对问题做出个性化的反应,在这种 评价方式下,学生的兴趣、潜能得以进一步培养和激发,能够体验 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其创造性,并在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之下, 真正实现学生主体性的个性化发展。 三、教育教学中充分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的策略三、教育教学中充分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的策略 1、关注学生情感发展、关注学生情感发展 考虑到学生个性的差异,尽量给予具体、有针对性的、特色性 的关爱,使学生了解到自己区别于别人的特点和优点,产生一种真 正被老师重视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情绪,降低消极情 绪,增强其自尊和自信的水平。王女生,

6、性格倔强,成绩差,经常 迟到、旷课,对学习毫无兴趣,后通过家访并与其谈心了解到其家 境还可以,但由于高一高二时时学习习惯不好,对老师抵触情绪特 别强,总觉得别人都瞧不起她.同时,由于本身较胖,本班的人都叫 她外号,她干脆放弃了.通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后,我并不刻意在学习 上要求她,而是从尊重她的人格开始,生活中的点滴进行渗透,改 变她的自暴自弃的想法,告诉她:人无完人,每个人都该得到尊重, 关键自己要尊重自己。她后来上了大连理工的计算机管理,现在已 上班,一直来看我的。 2、注重学生道德行为和品质的发展注重学生道德行为和品质的发展 整个社会变得更加的富有和多样化,学生们对成功的价值取向 以及家庭成

7、员的期望值的不同在学校的表现就越来越明显。有些家 庭希望孩子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而有些家庭则重视孩子能否更早 的走入工作岗位的能力。目标和期望不同,必将造成学生本身对自 己要求和方向的不同。虽然只要孩子在学校,他就应该接受最好的 教育。但是,能够认清孩子们本身文化与生活背景的不同,能够给 班主任工作提供一个更好的参考依据。对于一个从小就受家庭影响, 想更早走入社会赚钱养家的孩子来说,他们早熟、叛逆、不服管教。 关于学校最最重视的分数对于他来说:无所谓!所以,这个时候, 如果班主任还一味地以分数、升学来要求他,只会让他更加厌倦学 校生活,放任自流,逃课、旷课、迟到现象就会层出不穷。我 03 年

8、带的一个班里,就有这样的学生。王某,男,家境优越,这个孩子 又特别的活跃,不读书,常在课堂上捣乱,几乎堂堂课都有任课老 师投诉他,每门功课成绩都在很低,并且与校外人员来往密切。后3来,我在图书管搜集了很多他感兴趣的书,有时间还和他讨论讨论。 学习成绩从不做要求。也许是因为得到老师的理解吧,这个学生后 来在课堂上收敛了很多,并且成绩还有了小小进步,主要的是心智 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在 09 年刚毕业的这届学生,家庭背景更是千差 万别,相当一部分新苏州人,小时候的生活经历差异太大,就是苏 州当地的,也是家庭差别悬殊,刚接手这个班时,我通过家访发现, 有的学生家里的装潢比有的学生整个房产贵得多. 3、

9、注重学生心理发展、注重学生心理发展 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经过研究表明,每一个个性都会有一 些基本的需求,包括归属感、安全感和自尊心。但是,我们的学生 成长方向与成熟度的不同,可能每一个人所表现出的需求又会不一 样。再加上学生们不同的成长经验,不同的生活背景和生活条件, 都会对他们每一个需求是否得到满足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说,一 个来自稳定的、安全的家庭的学生和一个来自没有安全感的家庭的 孩子可能表现出来的需求又会完全不一样。单亲家家庭孩子的不安 全感比其它孩子要强烈的多。而每一个班主任都应该用一颗真诚的 心和一双锐利的眼睛去发现孩子们不同的心理需求,从而对孩子的 不同需求做出不同的反应。 据

10、近年来我校心理教研组资料统计,造成各个学校出现的行为 偏常生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个人因素1、情绪低落 2、对所有学科均无兴趣 3、意外伤害或 重大疾病 4、智能不足 5、多动、自控力差 6、内心 需求不满 7、心理疾病 学校因素1、对学校设置的课业无兴趣 2、考试压力过大 3、 与部分老师不合 4、其它 家庭因素1、亲属失和无法安心上学 2、家庭关系不正常 3、家庭发生重大变故 4、家庭对该生不够重视 5、父母对其教育期望低 6、家庭经济困难 7、家 庭对该生太过重视,父母对其教育期望过高 8、其 它 同伴因素1、受不良同学影响或引诱 2、与同学关系不合 3、 受高年级同学欺负,寻求不正常

11、保护 其它社会媒介的不良影响等 个人因素大约占 35%,家庭因素占到 30%,学校因素占 11% , 同伴因素 14% ,其它 10%. 而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学生内心需求 的不满足,缺乏归属感,安全感和自信心。 4、改变家长教育教学理念、改变家长教育教学理念。教育学家们经过多年研究发现:家 长对教育的参与度与学生的学业成就成正比。有些家长很愿意而且4也有这个能力参与到他们孩子的学习中去,但是,也有很多家长会 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能参与其中,比如说,时间不够,工作太忙, 或者是能部分参与其中,但是做得还不够。一些只会些许中学知识, 或者本身没有完成学业的家长,在参与孩子的学习时会感觉无所适 从,很不

12、舒服。如果班主任能够找到合适的方法能帮助这部分家长, 而不是把他们排除在孩子的学习之外,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据我观 察,因为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的不同,中等收入家庭的父母比其它 阶层(高等收入的富人和低等收入家庭)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更加 感兴趣,也更愿意参与其中。有一句俗话:一个孩子在社会上,如 果素质较差,人们的评论都是:这孩子没家教,但不会说这孩子没 受教育。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参与越早越好。我带的每一届学生,学 期初的第一次家长会都会和家长们谈到这个问题,争取更多的家长 参与到学生的教育管理中来,并且充分的利用家校路路通,经常性 与家长沟通,让家长随时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并根 据家访

13、得来的信息让家长尽力参与到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来. 5、关注社会环境、教育理念和教师素质的变化、关注社会环境、教育理念和教师素质的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我们的学生在 还没有站稳自己脚跟,还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消化我们大中华上下五 千年文明的情况下,接受了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文化冲击。与 此同时,这个变化中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体也正在影响着我们的日 常生活,包括家庭结构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当然,所有这些,也 势必影响到我们的课堂。90 后的学生自傲、独立,所以不是很愿意 接受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他们容易接受新事物,但却缺少识别新事 物正确与否的能力;飞速发展的社会带给他们目不暇接

14、的新鲜,却 也造成了他们的浮燥与不踏实。这时的他们,更需要来自老师与家 长的尊重与理解。 德育管理在学校管理体制中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所谓学校管 理,德育先行。而班级德育管理则是学校德育管理一个重要的组成 部分。这对于教师(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尊重学生个性差 异,理解学生内心需求。我认为,教师应该具备的:1、拥有一双火 眼金睛,发现学生之间的不同与差异. 要随时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 变化。 2、拥有冷静的头脑.对学生出现的不良表现,不要急于一时 批评,应该先冷静下来,找出事件背后的原因, 再就事论事进行相 应的处罚和帮助。3、拥有一颗公平的心。要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 学生。4、借助好的班级

15、规则和合理的竞争机制,要善于激发学生的 上进心与竞争意识。5、对美的认识上也要与时俱进,我们不能以老 眼光去审视美与不美.,当然也不是一味的去肯定学生的认识。 总之,我们的教育和管理应尊重和欣赏学生的个别差异。只有5尊重和欣赏学生的个别差异的教育,才能使他们的特长和潜能都得 到发展,使他们都能有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方式,才是符合 21 世纪 要求的高质量和高水平的教育。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周莺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J .教育实践 与研究,2002(1). 2美赫克斯.差异教学-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M.杨希译.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3: 3-6. 3张华.教育与人的主体性发展-新主体教育论纲J.教育理论与实 践,2002(7). 4曾继耘.差异发展教学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