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天然物质蜂蜜的抗菌性及高渗透作用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983847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天然物质蜂蜜的抗菌性及高渗透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析天然物质蜂蜜的抗菌性及高渗透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天然物质蜂蜜的抗菌性及高渗透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天然物质蜂蜜的抗菌性及高渗透作用(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天然物质蜂蜜的抗菌性及高渗透作用蜂蜜是一种营养丰富、食疗兼用的天然物质。千百年来有很多民间验方,以此治疗急慢性 气管炎、哮喘咳嗽、肺痈络血、结核、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痢疾及尿路感染等等。近 几十年,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蜂蜜的化学、药理学及临床医学等方面进行了大量 研究,充分证实了蜂蜜的抗菌作用。蜂蜜的高渗透作用蜂蜜的高渗透作用 蜂蜜的主要成分是糖类,占总重量的79.6,因此蜂蜜实质上是一种饱和甚至过饱和的糖 溶液,如此高的糖度,使之具有很高的渗透特性(吸水性)。据测定,G+细菌内的渗透压为 2026kPa,G-细菌也有5061013kPa,而蜂蜜的渗透高达105个大气压,这足以便细

2、菌大量 脱水死亡。比掺透压更具有生理意义的物化指标是水活度(aw,即天然环境中微生物可实际 利用的自由水或游高水的含量),蜂蜜的含水量常温下仅有17.6,其aw值约为0.63,几乎 所有细菌(嗜盐菌除外)生长繁殖所得的aw范围为0.900.98。因此天然蜂蜜中很少有细菌 可利用的自由水,其中的水分多以结合水的形式存在,所以引起伤口感染的细菌,不但不 能从螺蜜中取得生活用水,反而会被高糖度的蜂蜜脱水,最终引起死亡。这是蜂蜜为何能 治疗感染的原因之一。1992年Molan(美)用天然蜂蜜和人工蜜(糖分比例与天然蜂蜜相同的过饱和糖溶液)作对比研 究,发现人工蜜的抗菌活性远不如天然蜂蜜,这表明蜂蜜的抗

3、苗作用除高渗透作用外,还 有其它的抗茁因素,即蜂蜜的酸性反应及来自蜜蜂和植物花蜜中的杀菌因素。蜂蜜的酸性反应 天然蜂蜜是酸性的,其pH在45之间,而大多数细菌所要求的最适pH为6.58.0。引起伤 口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适以为7.07.5、酿脓链球菌的pH为6.57.0、绿脓杆菌的 是7.58.0。因此蜂蜜的pH不适于细菌的生长繁殖。引起蜂蜜酸性的原因是蜂蜜中含有一 定量的有机酸,如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乳酸、草酸、脱落酸、苯甲酸以及葡萄糖分 解产生的葡萄糖酸等。源于蜂蜜本身的抗菌因素源于蜂蜜本身的抗菌因素 蜂蜜是蜜蜂将花蜜混合上唾液配制而成,因此蜂蜜中含有其唾液腺、蜜腺分泌的某些酶,

4、有抗菌作用的主要是溶菌酶以及葡萄糖氧化酶等,溶菌酶是蜜蜂的非特异性免疫因素,是 一种碱性蛋白质,主要作用于G+细菌,使其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肽聚糖中的-1.4糖苷键断 裂,造成细胞壁破裂,引起细菌死亡。葡萄糖氧化酶可氧化蜂蜜中的葡萄糖,使其转化为 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不稳定,分解时产生氧化性很强的游离基,使细菌细胞中 酶蛋白上的巯基(-SH)氧化失去活性,表现出杀菌效果。源于植物的抗菌因素源于植物的抗菌因素 蜂蜜是植物花分泌的蜜汁,因此带有某些植物杀菌物质,主要有黄酮类化合物、香豆素类、 茄类化合物以及有机酸中的脱落酸、苯甲酸等。应该着重指出的是黄酮类化合物,目前在 蜂蜜中发现有10多种。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抗病毒活性。我国研究的124种 防治气管炎的植物药物中,有69种其主要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蜂蜜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因蜜源植物不同其种类不同,槐花蜜中主要是金合欢素;枣花蜜中常见的有槲皮素、杨梅黄 素、鼠李黄素等;杂花蜜中常见的是木犀草素、小麦黄素、芹菜素等;荆条蜜中主要是皂 草黄素。这些黄酮类化合物除具有防腐、抗菌作用外,还具有抗过敏、抗致癌、抗增生、 抗细胞分化的特性,是目前各国学者着重研究的一类化合物;本文出自39蜂疗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