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983746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天津市汉沽区后沽中学 苏武胜一、教材依据:本课时属新课标人教版生物学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二、设计思想1、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食物经消化道的消化和吸收(第二章)后,氧经呼吸系统(第三章)进入人体后,怎样才能运送至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供细胞所利用?细胞产生的废气、废物又怎样运离细胞?学生会很自然地产生该疑问(运输问题) 。本章(第四章)便顺理成章讲运输问题,也为下一章(排泄)作了铺垫。本节重点讲授血液的成分和功能。2、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对于血液学生既熟悉又陌生,前者易引起兴趣,后者易激发好奇心。教师应因势利导充分利用实物(血样品)及多媒体课件等手

2、段,加深学生对血液成分及功能的进一步认识。三、 教学目标:a)知识目标知识目标: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能识别人血永久涂片中的红细胞和白细胞b)能力目标能力目标:i.通过让学生分析血常规化验单,培养其应用知识的能力ii.通过让学生观察新鲜血液和人血涂片,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iii.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列表比较的能力c)情感价值目标情感价值目标:1) 体验血液对人的健康和生命的重要作用,初步认同无偿献血2) 养成用心观察的习惯四、 教学重点血液的成分和功能;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五、教学难点:自主学习教材,自主列表比较几种血细胞六、课前准备:a)课前上宰猪场买适量新鲜猪血,加入柠檬酸钠(抗

3、凝剂)后置于量筒中待用。b)人血永久涂片和显微镜c)干净缝衣针和消毒液d)相关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或理念一、导入章、节 标题 1、引出“运输”导出章标题问:由第二章可知食物在消 化道被消化吸收;由第三章 可知气体在肺部进行交换, 那么营养物质和氧气怎样才 能到达“遥远”的组织细胞?回答:必然存在“运输”温故“引”新,导 出章标题2、运什么? 导出血液功 能问:需要运输些什么呢?思考讨论后回答: 每个细胞只要活着就必 须消耗氧和氧料,同时 产生废物,所以这些东 西必须都要能顺利运输结合旧知 大胆推测 导出血液功能3、靠什么运? 导出节标题问:靠什么运? 启发:火

4、车行于铁路;汽车 行于公路;船行于水道;飞 机行于航线,那么氧、氧料 及废物的运输通道必须满足 的条件: 1四通八达 2、遍布全身认真思考,反复比较后 回答:“血液”就能满 足此条件(导出节标题)类比法应用导出节标题问:你曾流过血吗?请描述 一下你对血的认识踊跃发言联系生活 激发兴趣尽量选差生发言,并将要点 写在副板书上,多鼓励,少 批评相互补充面向全体、关注 差生、赏识教育引导学生从视、味、嗅、触 觉等感观进行思考,描述尽可能全面描述引导思维方法:动 用多种感观认识事物二、探究血液 外部特征引导学生:“处处留心皆学 问”理解、认同养成教育三、探究血液 内部成分 1、观察新鲜猪 血样品取已备好

5、的新鲜猪血(已加 入抗凝剂)量筒: 问:血样品与受伤后的流血 有何不同?样品血分几层?仔细观察 讨论回答: 受伤流血会凝固;样品 血分三层用新鲜血样品代 替书上的血图片 更显直观不照搬教材交代:血由血浆和血细胞组 成 问: 样品中血浆、血细胞所 占体积比观察后回答: 约各占一半水占全血超过一 半,为后节“无偿 献血”作铺垫2、看血浆成分 示意图 指导观察教材图 IV-29 血浆成分示意图研究图,思考 血浆中各成分及功能识图能力和 资料分析能力的培养过渡: 血的外部特征大家已明了, 可内部细节又究竟如何? 让 我们来“明察秋毫”激发起求知欲和好奇心巧妙过渡 逻辑分明引导制作人血临时涂片,注 意消

6、毒,复习显微镜用法参与制作涂片,在显微 镜下粗略观察,然后换 永久涂片仔细观察增设人血临时涂 片制作,增强探 究真实性和趣味性 思路引导:血细胞太“微小” 宏 大, 用什么来“明察秋毫”?表达出“显微镜”一词“望文生义”法未必准确但往往 更易把握概念的 本源出示多媒体幻灯片显示问题:1)什么细胞数量最多? 2)如何识别红/白细胞? 3)能否找到血小板?为什么?观察,思考讨论 回答问题 (代表发言)自主学习局部合作3 制作人血临时涂 片 观察人血永久图 片强调: 1)红细胞中部光亮处并非细 胞核 2)白细胞被染成了蓝色,但 本身并非蓝色明辨“是与非”明辨“是非” 警防“误区”4、探究红细胞功能1

7、)介绍一下血红蛋白概况 2)倒掉量筒中的血浆和部分 红细胞,让学生对比斜面和 底面红细胞的颜色差异,引 出血红蛋白的特性及红细胞 的功能观察、对比、答问 全面理解再次用猪血样品实物是最好的“多媒体”需“显微”5、探究白细胞播放白细胞吞噬细菌的多媒 体课件尝试描述吞噬过程: 1)发现敌情,迅速逼 近 2)围追堵截,展开攻 势 3)土崩瓦解,同归于 尽拟人法,形象生 动语言美感渗透进学科问:为什么平常小伤口流血 了又能止血?思考播放多媒体课件:血小板参 与止血过程看视频、理解止血原理充分利用多媒体 课件更能揭示抽 象深奥的生理过程6、探究血小板交代血清与血浆区别小心误区7、自主学习、列 表对比三种

8、血细胞让学生自学教材,自主列表 比较血细胞多名学生上黑板前列出 比较项目(每人限一项) ,再让其他学生逐一填 表,表祥见“板书设计”列表比较 自主学习人人参与 协作完成四、学以致用: 解读血常规化验 单大屏幕显示:人血常规化验 单说明表(见教参第 81 页)研究说明表, 了解血常规正常参考值; 解析学生自己以往的血 化验单,看是否贫血、 发炎等?学以致用 关注健康问:本节课后你有何新收获?踊跃小结,相互补充落实教学目标, 学生喜获自信五、小结问:为什么说“血液是流动 的组织?”讨论照应本节标题 首尾呼应六、课堂练习分层次布置练习、适当点拨讨论本节教材练习即学即练即学即用七、布置课外作业轻音乐响

9、起,大屏幕显示: 课外思考题: 1 干细胞是怎么回事? 2 为什么血液到体外就会凝 固而在体内不会凝固?课下查资料 下节课交流课外拓展: 培养获取新信息能力附:板书设计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环环相扣,步步紧逼,而每一环,每一步都在极力体现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新理念和教学新方法,当然各有侧重。首先,注重了新课的导入和教学情景的创设。本人采用了温故“引”新法,巧妙导入了章节标题。另外,教学情景是否创设得巧妙科学,直接关系到教学活动的成与败。要让学生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情景中去遇见“困难” 、碰到“问题” ,才能“身临其境” 、 “触景生情” ,进而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要让他们感觉是在真正探究实际问题,

10、而不是在被动地完成教师留给的一个任务。这样的探究才会真实自然,积极主动,从而富有成效。本节课新课的导入和情境的创设笔者可谓费尽了心机。其次,结合了多媒体的优势和生物学的实践本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我们要善于把多媒体引进课堂。但多媒体只是工具而不是内容,生物学中最好的媒体还是实物,最好的媒体环境还是大自然。生物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科学,再完善的多媒体课件也替代不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亲身实践。所以,要尽可能采用实物或动手制作模型,尽可能让学生多进实验室、深入大自然。关于这一点,本节课上有多处体现。另外,本节课的很多地方都进行了精心处理。比如:课首安排了巧妙的导入,中间设计了自然的过渡

11、,课尾安排了首尾呼应、照应了标题,使整节课条理明晰,浑然一体;特意安排了教学环节以兼顾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团结协作;渗透了比拟、类比、猜测等思维方法,“望文生义”法、综合利用感官法等学习方法以及学以致用等生物学基本意识;颠倒了“血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存在运输吗? 必然 I、 运输 运什么? 氧料、氧气、废物(血液功能)靠什么运? 血液 II、 血液的外部特征 III、血液的成分(一) 血浆 a、成分 b、功能 (二) 血细胞(如下表)分层位置大小数量形状有无核功能缺乏症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常规化验单”在教材中的出现的顺序;增设了人血临时装片的现场制作等环节,增强了探究的真实性和趣味性;面向全体,关注差生,提倡赏识教育;明辨“是非” ,谨防误区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