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轧薄板退火工序中存在的三大问题冷轧薄板退火工序中存在的三大问题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9983155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冷轧薄板退火工序中存在的三大问题冷轧薄板退火工序中存在的三大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冷轧薄板退火工序中存在的三大问题冷轧薄板退火工序中存在的三大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冷轧薄板退火工序中存在的三大问题冷轧薄板退火工序中存在的三大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冷轧薄板退火工序中存在的三大问题冷轧薄板退火工序中存在的三大问题(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冷轧薄板退火工序中存在的三大问题冷轧薄板退火工序中存在的三大问题粘结、氧化色和性能不合格是冷轧薄板退火工序中存在的三大问题,尤其是粘 结与氧化色这两种缺陷较为突出。 一、 粘结 1、缺陷特征:退火钢卷层间互相粘在一起称粘结,粘结的形式有点状、线状和 大块面粘合,粘结较严重时,手摸有突起感觉,多分布于带钢的边部或中间; 严重的面粘结,开卷时被撕裂或出现孔洞,甚至无法开卷,成为“死卷”。 2、产生原因: (1)张力过大,张力是引起钢卷粘结的主要原因之一。张力包括轧机的轧制张 力和卷取张力。张力过大时,会使保护气体的气流循环不好而产生热阻滞,使 钢板发生粘结。 (2)板形不良,板形不好会使带钢在纵向

2、上出现两边厚,中间薄或两边薄,中 间厚或边浪、中间浪、多条浪及周边性的局部浪形等,经高温退火后,都能产 生粘结。 (3)卷取时出现参差不齐的溢出边,带钢卷取不齐,特别是较薄的的板子,容 易产生粘结。 (4)乳化液不纯,乳化液中有杂物,经退火蒸发后残留于钢板与钢板之间,如 吹除不净,也会产生粘结。 (5)超温,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如果炉内出现严重超温时,也必然要引起 粘结。 (6)气体循环不良,由于装炉堆垛不符合要求,致使保护气体在炉内循环不好, 使炉温不均匀,个别部位形成热阻滞严重,温差大而产生粘结。 (7)带钢表面粗糙度太小。 (8)钢质太软,钢中碳、硅含量少,粘结倾向高。 (9) 冷却速

3、度太快。 3、预防及消除方法: (1)正确选择卷曲张力。 (2)控制工作辊粗糙度。 (3)控制好板形和卷形。 (4)按堆垛原则堆垛,将塔形卷,溢出边卷放置钢垛上部。 (5)遵守操作规程,控制退火温度和时间。 (6)保证退火设备的完整性,检测仪表准确,热电偶插放到位等。 4、检测判断: (1)用肉眼检查。 (2)普通冷轧板及钢带允许有局部的粘结痕迹,标准中有明确规定的不允许存 在。 (3)严重的粘结判废。 二、氧化色(氧化边) 1、缺陷特征:钢板及钢带表面被氧化,其颜色由边部的深蓝色逐步过渡到浅蓝 色、淡黄色,统称氧化色。 2、产生原因: (1)退火时保护罩密封不严或漏气,发生化学反应。 (2)

4、保护罩吊罩过早,高温出炉(钢卷温度大于 110)钢卷边缘表面氧化。(3)保护气体成分不纯,CO 和 CO2 比例不和造成碳的沉积。 (4)加热前预吹洗时间不足,炉内存在残氧,钢卷在氧化性气氛中退火。 3、预防及消除方法: (1)带钢表面的乳化液应吹干净,减少进入炉内的水份和残渣。 (2)装炉盖罩后,必须进行密封性检查,发现密封不好,应及时处理。 (3)保证预吹洗时间,尽量吹净退火空间的空气,避免钢卷氧化。 (4)确保保护气体成份,露点 (5)严禁高温出炉。 (6)发现严重氧化时,必须重新退火除氧。 (7)经常检查控制仪表的工作状态及热电偶插放位置。三、乳化液斑点 1、缺陷特征:经退火的钢板表面

5、呈现不规则的或象小岛形状的黑色、褐色图形, 常出现在带钢的头尾部;有时出现在带钢边部;有时带钢通长都有。 2、产生原因: (1)在轧机出口处乳化液未吹干净,残留在带钢表面上。 (2)穿带时风机未开,甩尾时风机关闭。 (3)装炉后预吹洗时间不足,加热时乳化液碳化形成斑点。 3、预防及消除方法 (1)吹风设备良好,风压达到工艺要求。 (2)发现吹不干净,应查找原因,及时处理。 (3)保证预吹洗时间。四、性能不合格 产生原因: 1、工艺制度出现差错。在配料时如果将工艺制度下错了,则极易造成性能不合格。 2、装炉不正。钢卷在退火炉中,如果内径部队齐,相互错压,引起保护气体循环不畅,形 成炉内温差大,加上循环风机的风量小,也会造成部分性能不合。 3、欠温。没有达到额定退火温度就加热结束了,容易出现性能不合,这主要是计控设备的 故障影响的。 4、 欠时。加热时间未达到或保温时间太短就加热结束了,同样也容易影响性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