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983118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针刺禁忌症1、过于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者不宜针刺,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 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轻。 2、怀孕妇女针刺不宜过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 阴交、昆仑、至阴等禁止针灸。 3 、小儿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针,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禁针。 4、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发性出血,损伤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针刺, 5、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予针刺。 6、眼区,胸背,肾区,项部,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 者的耻骨联合区针刺时应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误伤重要脏器。 7 、针刺对某些病症确实有极好的疗效,但并非万能,特别是一些急重

2、病的治疗, 应根据情况及时采用综合治疗,才能更有利于病人,也可充分发挥针灸的作用。针刺注意事项1、过度劳累、饥饿、精神紧张的患者,不宜立即针刺,需待其恢复后再治疗。2、体质虚弱的患者,刺激不宜过强,并尽量采用卧位。3、避开血管针刺,以防出血。有自发性出血倾向或因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 者,不宜针刺。4、皮肤之感染、溃疡、瘢痕部位,不宜针刺。5、进针时有触电感,疼痛明显或针尖触及坚硬组织时,应退针而不宜继续 进针。6、眼区、项部、胸背部、胁肋部等部位穴位,应掌握好针刺的角度、方向 和深度。7、孕妇 3 个月以内者,小腹及腰骶部穴位禁针;3 个月以上者,上腹部及 某些针感强烈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等)

3、也应禁针。有习惯性流产史者慎用 针刺。月经期间如不是为了调经,也不宜用针。 8、小儿囟门未闭合时,头项部腧穴一般不宜用针刺。此外,因小儿不能合 作,针刺时宜采用速针法,不宜留针。 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针刺治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疗法,但由于种种原因,有时也可能偶然出 现某种异常情况,如晕针、滞针、弯针等,必须立即进行有效处理。 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 一、晕针 (一)现象:轻度晕针,表现为精神疲倦,头晕目眩,恶心欲吐;重度晕针、 表现为心慌气短,面色苍白,出冷汗,脉象细弱,甚则神志昏迷,唇甲青紫, 血压下降,二便失禁,脉微欲绝等症状。 (二)原因:多见于初次接受针刺治疗的患者,其他可因精神紧张、

4、体质虚弱、 劳累过度、饥饿空腹、大汗后、大泻后、大出血后等。也有因患者体位不当, 施术者手法过重以及治疗室内空气闷热或寒冷等。(三)处理:立即停止针刺,起出全部留针,扶持患者平卧;头部放低,松解 衣带,注意保暖。轻者静卧片刻,给饮温茶,即可恢复。如未能缓解者,用指 掐或针刺急救穴,如人中、素髎、合谷、内关、足三里、涌泉、中冲等,也可 灸百会、气海、关元、神阙等,必要时可配用现代急救措施。晕针缓解后,仍 需适当休息。 (四)预防:对晕针要重视预防,如初次接受针治者,要做好解释工作,解除 恐惧心理。正确选取舒适持久的体位,尽量采用卧位。选穴宜少,手法要轻。 对劳累、饥饿、大渴时,应嘱其休息,进食、

5、饮水后,再予针治。针刺过程中, 应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神态,询问针后情况,一有不适等晕针先兆,需及早采 取处理措施。此外,注意室内空气流通,消除过热过冷因素。 二、滞针 (一)现象:针在穴位内,运针时捻转不动,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若勉强捻 转、提插时,则患者感到疼痛。 (二)原因:患者精神紧张,针刺入后局部肌肉强烈挛缩;或因行针时捻转角 度过大过快和持续单向捻转等,而致肌纤维缠绕针身所致。 (三)处理:嘱患者消除紧张,使局部肌肉放松;或延长留针时间,用循、摄、 按、弹等手法,或在滞针附近加刺一针,以缓解局部肌肉紧张。如因单向捻针 而致者,需反向将针捻回。 (四)预防:对精神紧张者,应先作好解释,

6、消除顾虑。并注意行针手法,避 免连续单向捻针。 三、弯针 (一)现象:针柄改变了进针时刺入的方向和角度、使提插,捻转和出针均感 困难,患者感到针处疼痛。 (二)原因:术者进针手法不熟练,用力过猛,以致针尖碰到坚硬组织;或因 患者在针刺过程中变动了体位,或针柄受到某种外力碰压等。 (三)处理:出现弯针后,就不能再行手法。如针身轻度弯曲,可慢慢将针退 出;若弯曲角度过大,应顺着弯曲方向将针退出。因患者体位改变所致者,应 嘱患者慢慢恢复原来体位,使局部肌肉放松后,再慢慢退针。遇有弯针现象时, 切忌强拔针、猛退针。 (四)预防:医者进针手法要熟练,指力要轻巧。患者的体位要选择恰当,并 嘱其不要随意变动

7、。注意针刺部位和针柄不能受外力碰压。 四、断针 (一)现象:针身折断,残端留于患者腧穴内。 (二)原因:针具质量欠佳,针身或针根有损伤剥蚀。针刺时针身全部刺入腧 穴内,行针时强力提插、捻转,局部肌肉猛烈挛缩。患者体位改变,或弯针、 滞针未及时正确处理等所致。 (三)处理:嘱患者不要紧张、乱动,以防断针陷入深层。如残端显露,可用 手指或镊子取出。若断端与皮肤相平;可用手指挤压针孔两旁,使断针暴露体 外、用镊子取出。如断针完全没入皮内、肌肉内,应在 X 线下定位,用手术取 出。 (四)预防:应仔细检查针具质量,不合要求者应剔除不用。进针、行针时, 动作宜轻巧,不可强力猛刺。针刺入穴位后,嘱患者不要

8、任意变动体位。针刺 时针身不宜全部刺入。遇有滞针、弯针现象时,应及时正确处理。 五、血肿(一)原因: 针刺时误伤血管,起针时没有及时按压。 (二)现象: 出针后,局部肿胀疼痛,皮肤呈青紫色。 (三)处理: 轻度血肿,一般不必处理,可自行消退。若局部疼痛较剧,肿胀明显者,先作 冷敷或加压止血,血止后再作热敷以促使局部淤血消散。 (四)预防: 避开血管针刺,出针时立即用消毒干棉球揉按压迫针孔。 六、气胸 (一)症状:患者突感胸闷、胸痛、气短、心悸,严重者呼吸困难、紫绀,冷 汗、烦躁、恐惧,甚则血压下降,出现休克等危急现象。检查时,肋间隙变宽, 外胀,叩诊呈鼓音,听诊肺呼吸音减弱或消失,气管可向健侧

9、移位。X 线胸透 可见肺组织被压缩现象。有的针刺创伤性轻度气胸者,起针后并不出现症状, 而是过了一定时间才慢慢感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二)原因:针刺胸部、背部和锁骨附近的穴位过深,刺穿了胸腔和肺组织, 气体积聚于胸腔而导致气胸。 (三)处理:一旦发生气胸,应立即起针,并让患者采取半卧位休息,要求患 者心情平静,切勿恐惧而反转体位。一般漏气量少者,可自然吸收。医者要密 切观察,随时对症处理,如给予镇咳、消炎类药物;以防止肺组织因咳嗽扩大 创口,加重漏气和感染。对严重病例需及时组织抢救,如胸腔排气、少量慢速 输氧等。 (四)预防:医者针刺时要集中思想,选好适当体位,根据患者体形肥瘦,掌

10、 握进针深度,施行提插手法的幅度不宜过大。胸背部腧穴应斜刺、横刺,不宜 长时间留针。 七、针后异常感 (一)现象:出针后,患者不能挪动体位,或重、麻、账的感觉过强,或原 有症状加重,或针孔出血,或 针处皮肤青紫、结节等。 (二) 原因:肢体不能挪动,可能是有针遗留,未完全出完, ,或体位不当, 致肢体活动受限;对过于重、麻、胀针感者,多半是行针时手法过重,或留针 时间过长有关;原有病情加重,多因手法与 病情相悖,即“补泻反,病益笃“之 由;局部出血、青紫、硬结出现者,都因刺伤血管所致,个别可能由凝血功能 障碍引起。 (三)处理:如有遗留未出之针,应随即起针,退针后让患者休息片刻、不 要急于离开

11、;对原病加重者,应查明原因,调整治则和手法,另行针治;局部 出血、青紫者,可用棉球按压和按摩片刻;如因内出血青紫块较明显者,应先 作冷敷以防继续出血,再行热敷,使局部癣血消散。 (四) 预防:退针后真清点针数,避免遗漏。行针手法要柔和适度,避免手 法过强和留针过时。临诊时要认真辩证施治,处方选穴精炼,补泻手法适度。 要仔细查询有无出血病史,对男性患者,要注意排除血友病。要熟悉浅表解剖 知识,避免刺伤血管。 八、刺伤脑脊髓 (一)症状:如误伤延脑时,可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休克和神 志昏迷等。如刺伤脊髓,可出现触电样感觉向肢端放射,甚至引起暂时性肢体瘫痪,有时可危及生命。 (二)原因:

12、脑脊髓是中枢神经统帅周身各种机体组织的总枢纽、总通道,而 它的表层分布有督脉和华佗夹脊等一些重要腧穴,如风府、哑门、大椎、风池 以及背部正中线第一腰椎以上棘突间腧穴。若针刺过深,或针刺方向、角度不 当,均可伤及,造成严重后果。 (三)处理:当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出针。轻者,需安静休息,经过一段 时间后,可自行恢复。重者则应结合有关科室如神经外科等,进行及时抢救。 (四)预防:凡针刺督脉腧穴-12 胸椎以上及华佗夹脊穴,都要认真掌握针刺 深度、方向和角度。如针刺风府,哑门穴,针尖方向不可上斜,不可过深;悬 枢穴以上的督脉腧穴及华佗夹脊穴,均不可深刺。上述腧穴在行针时只宜捻转 手法,避免提插手法

13、,禁用捣刺手法。 九、刺伤内脏 (一)症状:刺伤肝、脾,可引起内出血,肝区或脾区疼痛,有的可向背部放 射。如出血不止,腹腔聚血过多,会出现腹痛、腹肌紧张,并有压痛及反跳痛 等急腹症症状。刺伤心脏时,轻者可出现强烈刺痛,重者有剧烈撕裂痛,引起 心外射血,即刻导致休克等危重情况。刺伤肾脏,可出现腰痛,肾区叩击痛, 血尿,严重时血压下降、休克。刺伤胆囊、膀胱、胃、肠等空腔脏器时,可引 起疼痛、腹膜刺激征或急腹症等症状。 (二)原因:主要是施术者缺乏解剖学、腧穴学知识,对腧穴和脏器的部位不 熟悉,加之针刺过深,或提插幅度过大,造成相应的内脏受损伤。 (三)处理:损伤轻者,卧床休息一段时间后,一般即可自愈。如损伤较重, 或继续有出血倾向者,应加用止血药,或局部作冷敷止血处理,并加强观察; 注意病情及血压变化。若损伤严重,出血较多,出现休克时,则必须迅速进行 输血等急救措施。 (四)预防:术者要学好解剖学、腧穴学;掌握腧穴结构,明了腧穴下的脏器 组织。针刺胸腹、腰背部的腧穴时,应控制针刺深度,行针幅度不宜过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