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对肝脏的损害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982527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酒精对肝脏的损害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酒精对肝脏的损害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酒精对肝脏的损害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酒精对肝脏的损害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酒精对肝脏的损害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酒精对肝脏的损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酒精对肝脏的损害(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酒精对肝脏的伤害 全网发布:2011-06-23 21:56 发表者:王艳 5000 人已访问 今天咱们就说说酒精对肝脏的伤害以及如何减少避免酒精对身体的侵害。 全球范围内,酒精性肝病的发病率都在逐年增加。在欧美,饮酒是半数以上慢性肝病的病 因。亚洲地区(包括日本在内)近年有增加的趋势。由于咱们东南亚慢性病毒性肝炎发病 率仍旧较高,部分患者往往是大量饮酒与肝炎病毒(尤其是乙型、丙型肝炎)并存,所以重 症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的发病率有增加趋势。我国,酒精性肝病的发病率也呈逐年 梯次上升,其中酒精性肝炎患者占 28.8%,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占 37.4%。 那么,哪些因素可能影响您发展为酒精性肝

2、病呢?以下 4 种因素: 酒精消耗量 患者的营养状态 遗传素质 代谢素质1, 酒精摄入的剂量与时间通常与肝脏疾病的发生呈线性关系。女性酒精摄入量 20 克/日, 男性 60 克/日,连续几年即可导致肝损害发生。男性酒精摄入量超过 80 克/日,女性酒精 摄入量超过 40 克/日,连续 10 年可以导致肝硬化发生。饮酒的持续时间非常重要。因此, 不要经常喝酒,而且每次控制饮酒的度数和总量非常重要。酒精摄入量的计算方法是:摄 入的毫升数*酒精浓度*0.8。2, 营养不良可促进酒精对肝脏的伤害,加快肝纤维化、肝硬化的进展。同时,酒精也可 以促进营养不良,降低食欲。酒精的代谢产物作用于胃肠道和胰腺,影

3、响营养物质的吸收。 所以,吃饱了再喝酒,高蛋白饮食后再喝酒,多吃肉后再喝酒可能相对能减少酒精对肝脏 的损伤。研究人员还发现,饮酒方式也是酒精性肝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如空腹饮用白酒和 混合饮用多种酒类可使酒精性肝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而单纯饮用啤酒等有色酒者,酒精 性肝病发病率较低。3, 很多人也发现并非所有过量饮酒的人都会发生明显的肝损害。这就是遗传因素起了作 用。酒精在肝脏代谢的过程中需要 3 种酶来分解: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和细胞色素 P4502E1。乙醇脱氢酶的多型性与同量饮酒、个体血清中酒精浓度不同相关。乙醛脱氢酶 不同基因型与是否脸红有关。P4502E1 多态性与酒精性肝病的易感性差异

4、可能关联。与对 乙胺酰基酚类药物协同作用,可加重肝脏毒性。 所以,遗传因素导致对酒精的耐受量以及 不良反应的程度有显著差异,日本和中国人的基因导致对酒精耐受性相对差。4, 摄取酒精后 20%25%是在胃里吸收的,剩余的绝大部分都是在小肠上段到空肠段吸 收。吸收的酒精 90%以上都是由肝脏代谢。乙醇在肝脏内先代谢为乙醛,最后才能成为乙 酸。而中间产物乙醛能导致线粒体的功能障碍,会在饮酒后 15-30 分钟左右出现脸红、心 跳加速、低血压、眩晕、恶心、呕吐、头疼、乏力等症状。乙醛还可以与各种蛋白结合形 成乙醛-蛋白结合物。后者具有一定的抗原性,从而可能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因此过量饮 酒产生的乙醛与

5、肝细胞的损害有重要的关系。同时,辅酶的消耗也导致组织耗氧,肝小叶 中心缺氧病变。除以上 4 种主要影响因素以外,还有一些因素增加了得酒精性肝病的风险。比如:同时存 在病毒性肝炎,消瘦、营养不良或喝酒时进食量小,肥胖,铁负荷增加,女性,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患有胃炎。所以,有这些因素存在的人同量酒对肝脏伤害更大,更要注意少 喝酒或不喝酒。如果得了酒精性肝病有什么临床表现和典型症状呢?典型的化验结果:GGT、AST 和 ALT 明显升高,AST/ALT2。酒精性肝病分为 5 个阶段:轻症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脂肪肝、酒 精性肝炎 、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 。下面说两种常见的阶段表现。 1, 急性酒

6、精性肝炎常见于长期饮酒者,在近期(数周至数月)大量饮酒后。会有乏力, 发热,黄疸,右上腹疼痛或胀满感,肝脏增大,触痛。严重者可出现急性肝衰竭。 2,慢性酒精性肝硬化长期大量饮酒者,有 10-20%可发展为肝硬化。可有营养不良、黄 疸、肝掌;蜘蛛痣;毛细血管扩张症、男性乳房发育症、腹壁海蛇头;脾大、杵状指 、腮腺肿大、尺侧挛缩症、周围神经病变、睾丸萎缩等等。严重失代偿期者会出现腹 水、呕血、腹腔感染、肝昏迷等致命并发症。酒精还可致慢性脑病,表现为:遗忘、 双腿运动不协调、行走不能、上臂震颤、间断复视或视物模糊、痴呆、冷漠、痉挛、 构音障碍、昏迷等。名人堂:众名人带你感受他们的驱动人生 马云任志强

7、李嘉诚柳传志史玉柱2、病理性原因 当人体患有阻塞性黄疸、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胆汁淤积性肝炎等 时,肝细胞过度制造 ALP,经淋巴道和肝窦进入血液,同时由于胆汁排泄障碍,反流入血, 引起血清中的碱性磷酸酶偏高。 3、骨骼有病时,例如佝偻病、骨上肿瘤、软骨病等。 4、其他不是很常见的疾病,例如肾病、严重性贫血、甲状腺机能不全、白血病等2。 4.-谷氨酰转移酶(GGT)主要存在肝细胞膜和微粒体上,参与谷胱甘肽的代谢。肾脏、 肝脏和胰腺含量丰富,但血清中 GGT 主要来自肝胆系统。GGT 在肝脏中广泛分布于肝细 胞的毛细胆管一侧和整个胆管系统,因此当肝内合成亢进或胆汁排出受阻时,血清中 GGT 增

8、高。 【参考值】硝基苯酚速率法(37):50U/L。 临床意义如下: (1)胆道阻塞性疾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硬化性胆管炎等所致的慢 性胆汁淤积,肝癌时由于肝内阻塞,诱使肝细胞产生多量 GGT 同时癌细胞也合成 GGT 均 可使 GGT 明显升高,可达参考值上限的 10 倍以上。此时 GGT、ALP、5核苷酸酶 (5NT) 、亮氨酸氨基肽酶(LAP )及血清胆红素呈平 行增加。 (2)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急性肝炎时,GGT 呈中等度升高;慢 性肝炎、肝硬化的非洁动期,酶活性正常,若 GGT 持续升高,提示病变洁动或病情恶化。(3)急、慢性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GGT 可呈明显或中度

9、以上升高(3001000U/L) ,ALT 和 AST 仅轻度增高,甚至正常。酗酒者当其戒酒后 GGT 可随之下降。(4)其他:脂肪肝、胰腺炎、胰腺肿瘤、前列腺肿瘤等 GGT 亦可轻度增高。 。 5. 总胆红素主要用来诊断是否有肝脏疾病或胆道是否发生异常,总胆红素正常值在 1.7-17.1mol/L 之间,17.1-34.2mol/L 可视为隐性黄疸;34.2-170mol/L 之间为轻度黄疸; 170-340mol/L 为中度黄疸;大于 340mol/L 则为重度黄疸。血清中的胆红素大部分来源 于衰老红细胞被破坏后产生出来的血红蛋白衍化而成,在肝内经过葡萄糖醛酸化的叫做直 接胆红素,未在肝内

10、经过葡萄糖醛酸化的叫做间接胆红素,二者的和就是总胆红素。 临 床意义:临床上主要用于诊断肝脏疾病和胆道梗阻,当血清总胆红素有很大增高时,人的 皮肤、眼睛巩膜、尿液和血清呈现黄色,故称黄疸。当肝脏发生炎症、坏死、中毒等损害 时均可以引起黄疸,胆道疾病及溶血性疾病也可以引起黄疸。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常见 于原发性胆汁型肝硬化、胆道梗阻等。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常见于溶血性疾病、新生儿 黄疸或者输血错误等。肝炎与肝硬化病人的直接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都可以升高。总胆红 素增高,见于中毒性或病毒性肝炎、溶血性黄疸、恶性贫血、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症。红细胞增多症、 新生儿黄疸、内出血、输血后溶血性黄疸、急性黄色肝

11、萎缩。先天性胆红素代谢异常 (Crigler-Najjar 综合征、Gilbert 综合征、Dubin-Johnson 综合征) 、果糖不耐受等,以及摄 入 水杨 酸类、 红霉素、利福平、 孕激素、安乃近等药物。 6. 血清白蛋白,即 Serum albumin,常缩写为 ALB。血清白蛋 白合成于肝脏,是脊椎动物血浆中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不同来源的血清白蛋白的氨基酸 序列及其空间结构非常保守,它具有结合和运输内源性与外源性物质,维持血液胶体渗透 压,清除自由基,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凝血等生理功能。一般认为血清白蛋白的正常值为 40-55g/L,血清球蛋白为 20-30g/L,血清总蛋白的正常值

12、为 60-80g/L,白球比的正常值为 1.5-2.5。 7.血清球蛋白由人体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合成,球蛋白中以 r-球蛋白为主(占血 清蛋白 9%-18%) ,正常人体白蛋白/球蛋白(A/G)为 1.5-2.5:1, 球蛋白增高可见于: 1(最主要的):慢性炎症和感染 其他: 2:慢性肝病: 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酒精性肝炎 3:M 蛋白血症:骨髓瘤, 淋巴瘤 4: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关节炎 肾功能检查: 1.血尿素氮是体内氨的主要代谢产物。尿素氮主要通过血流经肾小球滤过 后随尿液排出体外。一般正常值为:2.97.毫摩升(8.0 20 毫克升) 。临床意义

13、: 增高: (1)肾性增高见于急性肾炎、慢性肾炎、中毒 性肾炎、严重肾盂肾炎、肾结核、肾血管硬化症、先天性多囊肾和肾肿瘤等引起的肾功能 障碍。 血尿素氮高,尤其对尿毒症的诊断有特殊价值,其增高程度与病情严重性成正 比,如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期血尿素氮超过 9mmolL,至尿毒症期 B 血尿素氮(BUN) 可超过 20mmolL,有助于病情的估计。 (2)肾前性增高见于充血性心力衰竭、重 度烧伤、休克、消化道大出血、脱水、严重感染、糖尿病酸中毒、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肝肾综合征等。 (3)肾后性增高见于因尿路梗阻增加肾组织压力,使肾小球滤过压 降低时,如前列腺肥大、肿瘤压迫所致的尿道梗阻或两侧输尿

14、管结石等。 降低: 血 尿素氮低对于临床诊断意义较小,偶见于急性肝萎缩、中毒性肝炎、类脂质肾病等。 2. 血肌酐,一般认为是内生血肌酐,内生肌酐是人体肌肉代谢的产物。在肌肉中,肌酸主要通过不可逆的非酶脱水反应缓缓地形成肌酐,再释放到血液中,随尿排泄。因 此血肌酐与体内肌肉总量关系密切,不易受饮食影向。肌酐是小分子物质,可通过肾球滤 过,在 肾小管内很少吸收,每日体内产生的肌酐,几乎全部随尿排出,一般不受尿量影响。临床 上检测血肌酐是常用的了解肾功能的主要方法之一。 血肌酐正常值各个医院的衡量标准不一样,一般来说血肌酐正常 值标准为:44-133umol/L,当血肌酐超过 133umol/L 时

15、意味着 肾脏出现损伤,已经 肾功 能不全、肾衰竭。 (133umol/L 以上为炎症损伤期,186umol/L 为肾功能损伤期,451umol/L 为肾功能衰竭期【晚期为 尿毒症】 ) 血肌酐高出正常值多数意味肾脏受损,血肌酐能较准确的反应肾实质受损的情 况,并非敏感指标。因为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到正常人 1/3 时,血肌酐才明显上升。意思就是说,因为人体肾脏代谢 能力强,当 肾脏损伤较轻时一般人不适感觉不明显,所以很多人当真正出现恶心、呕吐、头晕时,其 实肾脏已经损伤严重,此时血肌酐也开始明显上升。 3.血 B2-微球蛋白 是体内有核细胞 包括淋巴细胞、血小板、多形核白细胞产生的一种小分子球蛋

16、白,其广泛存在于血浆、尿、 脑脊液、唾液级初乳中。正常人血中的 B2-微球蛋白浓度很低,可自由通过肾小球,然后 在近端小管内急乎全部被重吸收。正常人血清中 1-2mg/L。 临床意义: (1) 肾小球滤 过功能受损,潴留于血中。在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上,血 B2-微球蛋白比血肌酐更灵敏, 在内生肌酐清除率低于 80ml/min 时即可出现,而此时血肌酐浓度多无改变。 (2) IgG 肾病、恶性肿瘤,以及多种炎性疾病如肝炎、类风湿关节炎等可 致其生成增多。 血请脂 质和血清脂蛋白 血清脂质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和游离脂肪酸等。 1.血清总胆固醇是是指血液中 所有脂蛋白所含胆固醇之总和。总胆固醇包括游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肝脏是合成和贮存 的主要器官1。胆固醇是合成肾上腺皮质激素、 性激素、胆汁酸及维生素 D 等生理活性物质的重要原料, 也是构成细胞膜 的主要成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